为了荒山变绿洲——记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孙彦波
- 格式:pdf
- 大小:408.39 KB
- 文档页数:2
乌海在荒漠中淘金播绿
张永亮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乌海三十年前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80.12%,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海”。
在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后,森林覆盖率上升到15.12%。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张永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88
【相关文献】
1.荒漠播绿人——记新疆博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兴国 [J], 朱敏
2.在荒漠中建造绿洲的成功探索——对乌海防治荒漠化的调查报告 [J], 张永亮
3.荒漠播绿人--记杭锦旗林业局局长刘永茂 [J], 王海荣
4.戈壁荒漠播绿人——记张掖市有年金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有年 [J], 陈建平
5.乌海在荒漠中淘金播绿 [J], 张永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荒漠变绿洲事迹
荒漠变绿洲事迹是指在一片干旱贫瘠的荒漠地区,通过人类的努力和科技手段,成功地将其变为了一片绿洲。
这一过程通常经历了多年的时间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荒漠变绿洲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天山南北山区和宁夏沙漠的治理工程。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这些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土地变得贫瘠,植被覆盖率也降低到了极低的水平。
为了拯救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这些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荒漠治理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植树造林、人工降雨、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多种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天山南北山区和宁夏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经大幅提高,土地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自然环境的恢复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荒漠变绿洲的成功,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它表明,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可以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为可能。
- 1 -。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作文在一个风沙飞扬的地方,有六个老汉,他们是中国的超级英雄!他们可是用自己的双手,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哦!老汉们一大早就起床了。
他们穿着老旧的衣服,拿着锄头和水桶,看起来有点像是从古老故事里走出来的。
在他们的身后,是一片曾经只有沙子、没有绿树的小天地。
“今天的风有点大,要不然我们今天先休息?”老汉张叔一边整理工具,一边说。
“风沙再大,我们也不能停下来!”老汉李伯回答道,“我们要让这片沙漠变成花园!”于是,六个老汉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用锄头挖坑,种树,像是给沙地穿上新衣服一样。
他们还要浇水,这水可是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背过来的呢!“咱们要每天浇水,否则树苗就活不下去了!”老汉王爷爷边浇水边说。
“嗯,我这就去提水!”老汉赵叔快速跑到水井那里。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像是一个个小小的超级英雄,忙碌地为这个地方做贡献。
一天、两天、三天……他们从不觉得累,只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想——让这片沙漠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
每当黄昏来临,老汉们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晚饭,聊着今天的工作成果。
“今天的风轻了不少,咱们的树苗长得很快呢!”老汉陈伯高兴地说。
“这都是我们大家的功劳!”老汉刘爷爷笑着回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汉们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原本荒凉的沙地,渐渐长出了绿色的植物,空气中也不再满是沙尘,而是清新的气息。
“看!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老汉们看着眼前的变化,满脸的笑容。
孩子们看到这一切,也跟着开心地跳跃,他们在绿树下玩耍,看到小动物们也来到了这片新绿洲中。
老汉们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我们做到了!这个地方再也不是荒漠了,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老汉们自豪地说。
从此,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都来这里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而这些传奇般的老汉们,也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3年黑龙江黑河市北安市红星农场第一管理区(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秘书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信息属于()。
A.一次信息B.专门信息C.二次信息D.三次信息2.()劳动保障协理员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分类职业指导过程中,还应当开展对求职者素质测试和()工作。
A.健康检查B.智商测试C.心理测试D.能力评估3.()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妇,婚后性生活正常,在()内怀孕率为97%。
A.1年B.8个月C.5个月D.2年4.()下列各项属于妇女社会工作直接目标的是()。
A.重新建构权利关系B.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C.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D.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成员的孤独感5.()功能分析论是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帕森斯和莫顿B.霍曼斯C.布鲁诺D.古多尔6.()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的单位,保密工作()。
A.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B.以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C.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管理D.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管理7.()危机处置的方法不包括()。
A.危机终止B.危机隔离C.危机消除D. 危机上报8.()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多久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9.()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实行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A.一个考试年度内B.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C.连续三个考试年度内D.连续四个考试年度内10.()港澳台居民、华侨以及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办理婚姻登记,出具的无配偶声明或证明的有效期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一年11.()《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淮北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基础是()。
借绿生金兴林富民——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纪实任红【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34-35)【作者】任红【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生绿,点绿成金,全力打造林业产业升级版,谱写出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林业效益持续提升、林业惠民持续深化的崭新篇章,北安大地呈现出林业资源增长、职工增收、生态良好、活力迸发的喜人景象。
北安管理局拥有林地面积632万亩,森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
管理局按照“把资源用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扶持职工发展林药、林菌、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打造林业绿色银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职工多元增收,加大山产品采集力度,建立山产品采集基地,把林下山产品采集业作为全局林下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点,不断增加职工采集山产品的收入。
同时加大山野菜人工栽培试验示范力度,在格球山等农场实施“蕨菜人工栽培和老山芹播期梯度试验示范”项目,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
加快生态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建成林下万只生态鹅(生态鸡)养殖基地、林下千头以上森林猪(生态猪)养殖基地,千只以上狐貉养殖基地、百只以上鹿等林下生态特色养殖基地,生产无公害绿色生态林禽、林畜产品,拓宽职工增收渠道、提升增收能力。
截至目前,全局已落实栽培黑木耳235万袋、菇类26万袋,林下养殖生态鹅20.5万只、生态鸡6.95万只,生态猪、肉牛、羊等2.22万(头、只),森林猪0.1万头、狐貉2.4万只,新种植中草药670亩,新植大果榛子346亩、新嫁接红松果林308亩,苗木繁育2299亩、产苗量1325万株。
2017年全局预计采集山产品1万吨,计划栽培黑木耳945万袋、菇类55万袋,计划林下养殖生态鹅62.3万只、生态鸡40.7万只,计划林下养殖生态猪、肉牛等8.95万(头、只),森林猪0.786万头、狐貉7.28万只,计划种植中草药5874亩,计划林果基地8425亩,计划建苗木繁育基地41个、育苗总面积8364亩、总产苗量1918万株,力争实现林下经济年产值6亿元。
治沙人沙漠变绿洲作文素材《治沙人的伟大创举:沙漠变绿洲》素材一《老孙的坚持与沙柳》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漠里,有一个老孙头,是出了名的治沙人。
老孙皮肤黝黑,那是在沙漠里风吹日晒多年的烙印。
他每天早上一睁眼,看到的就是那黄沙漫天的景象,但他心中却总有着把沙漠变回绿洲的梦。
老孙最爱的就是沙柳,在他眼里,沙柳就是治沙的奇兵。
有一次,我跟着老孙一起去种沙柳。
只见他扛着一大捆沙柳苗,迈着大步走向沙地。
沙地坑洼不平,老孙的脚步却坚定有力。
他蹲下身子,开始小心翼翼地挖坑,一边挖一边念叨着:“这坑得挖得合适,深了浅了沙柳都长不好。
”说完,他拿起一棵沙柳苗,轻轻捋顺根须,就像对待稀世珍宝,然后稳稳地放进坑里,再慢慢填土、压实。
他额头的汗珠一颗颗滚落,滴在沙地上立刻就没了踪影。
老孙种沙柳就像一场严谨的仪式,他专注极了。
这沙柳生命力极强,在老孙的照料下逐渐成了防沙固沙的绿色长城。
老孙在这片沙漠里种下了太多的沙柳,他常常望着那一片沙柳林傻笑,像是看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一样。
素材二《老马的梭梭树王国》老马也是治沙大军中的一员猛将。
他的地盘里,梭梭树那可是主角儿。
老马是个细心人,对每一棵梭梭树的习性都了如指掌。
有一回我看到他在数梭梭树的叶子,我打趣他:“老马啊,梭梭树的叶子有啥好数的?”他却一本正经地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叶子的状态能看出梭梭树的健康状况呢。
”老马每天都要在他的梭梭树林里巡视,他像个王国的君主,梭梭树就是他的子民。
他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棵梭梭树有点萎靡不振,立马紧张起来。
他围着那棵树转了好几圈,又是摸树干,又是扒开土看看树根。
最后他从自己的小布袋里掏出一些特制的肥料,小心地给这棵梭梭树施上。
“小宝贝,你可得赶紧振作起来啊。
”老马轻声说。
看着他那副模样,就像是一个家长在哄生病的孩子。
在老马精心的呵护下,梭梭树越来越多,原本沙化的土地慢慢变得绿意盎然,有了生机。
鸟儿也来梭梭树上筑巢了,看着那些小鸟,老马笑得合不拢嘴。
大西北种绿植名人案例中国新“愚公”扎根西北:巧“移”荒山向世界贡献“绿之力”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
在中国西北青海省西宁市,夹狭长城区的南北两山,灌木枯黄,但油松、樟子松、祁连圆柏等常绿乔木苍翠,令北山成基绿化区生机盎然。
这是83岁的李成基24年栽植的“孩子”。
绿化区管护房墙壁的一组照片,可见20世纪末此间模样: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毫无生机。
1997年,在原青海省税务局工作的李成基退休在即,青海“牧民省长”尕布龙见他有绿化经验,推荐其承包一片荒山。
但李成基并不太给这位领导“面子”,两个月一直没回话。
“资金没办法,”李成基有苦难言。
尕布龙索性用车将李成基拉到这片荒山,“尕布龙说相信我能干成。
他用信任、鼓励的口吻给我谈工作,很有力量,我把这个事就接下来了。
”李成基便在420亩荒山“大干起来”。
雇民工平整土地,根据地形,大点的地方,平整成苗圃;小一点,挖成梯田;再小,则挖成水平沟,“不然在荒坡种树,浇的水留不住。
”“遇到砂石地,不能在石头窝里种树,得铺一层一米多厚的土壤,”李成基为改善土质,还从附近屠宰场运“肥料”。
植树虽有官方一定资助,可仍然缺钱,“大干”不起,他知道政府也不富裕,也是尽了最大力。
李成基“征用”老伴甚至儿女的工资仍不够,想放弃。
尕布龙同意转让,“但没人要。
我是既舍不得,又干不下去。
”他便给当时青海省政府主要领导写信,“我已经有了苗木,但不知道市场在哪里。
”没多久,西宁市林草部门同意按市场价收购李成基苗圃里培育的苗木。
靠山吃山,销售苗木的收入为绿化区“解了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登上绿化区山头,眺望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悠长的汽笛声,与绿化区内不知名动物的鸣叫所呼应,不禁令人感慨新“愚公”“敢教日月换新天”。
笔直的新疆杨已是十几米高,李成基比划说,种下去时就是地面上一尺来长的栽子。
青海云杉粗如碗口,而原先只像婴儿胳膊般羸弱。
李成基有“遗憾”,“政府曾免费提供5万株樟子松苗,但怕栽不活浪费,我只接了2万株,而且密植怕多占土地。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绿色之路
孙丽玮;臧敬艳
【期刊名称】《国土绿化》
【年(卷),期】2002(0)2
【摘要】@@ 黑龙江森工系统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大搞环境绿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局场址实现了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许多局场达到了园林式局场址的标准,生态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总页数】1页(P19)
【作者】孙丽玮;臧敬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依托资源优势引导职工走绿色发展之路 [J], 邵维信;李文
2.发展奶牛业,走绿色品牌之路——访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长靳明武 [J], 王芳
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基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个林业局职工培训意愿调查 [J], 马丽;贾利
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基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
个林业局职工培训意愿调查 [J], 马丽;贾利;
5.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J], 冯金辉; 杨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