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回回型肠套叠: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在套入 结肠内,乃形成一种回回结型复套,占10%左右。
• 小肠型肠套叠:即小肠套入小肠,比较少见。
• 结肠型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也很少见。
类型
• 多发型肠套叠:在肠管不同区域内有分开的二个、三个 或更多的肠套叠,例如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合并发生, 或小肠上有两个肠套叠,较为少见。
病因
至今尚不清楚 饮食改变 回盲部解剖因素:回盲部活动度较大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 遗传因素 • 原发性肠套叠占95%以上 • 继发性肠套叠5%以下,多为儿童,多见于
肿瘤、创伤及手术后和肠道的炎症性病 变等有关。
分类
• 急性肠套叠:指发病时间在72h内 • 慢性肠套叠: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
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治疗
一、保守治疗 空气灌肠复位法 X光下钡灌肠复位法 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法:在B超监视下, 借助水的压力将肠套叠复位
二、手术治疗:指征
复位禁忌症
一般状差,精神萎靡,休克表现 严重脱水 高度腹胀 有腹膜炎体征 一般病程较长,大于72小时
复位成功的临床标志
患儿很快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闹 腹部触诊原有包块不能再触及 患儿排气排便,排出较多黄色粪便 复位后口服碳末,6—8小时后排出
术后处理
•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待 肠蠕动恢复后再拔除胃管,经口进流质,注意改动饮食速度 不宜过快。
•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作结肠切开套叠肠管切开术,术中放入回肠末端的引流管术
后2周拔除。 • 如术中作了减张缝合者,减张线一般在术后10天拆除
术后主要并发症
• ②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 等症状,备好吸痰管,及时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