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知识】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专业知识】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专业知识】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专业知识】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学员问题】桩基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解答】检测桩基完整性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有损试验,加静载荷试验,钻取桩身混凝土芯样,在桩身中钻一或两个孔,然后进行单孔或跨孔的声波测量。这类方法成本高,且试验周期长。另一类的无损检测方法,例如声脉冲反射波法,稳态和瞬态机械阻抗法,高应变应力波法等。一般来说,凡是在桩身中引起小的变形的动力检测方法统称为低应变法;而在桩身中引起大应变的方法称为高应变法。下面对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中应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1)静载检测法

静载试验是利用接近于桩的实际受力状况,分级在桩顶施加荷载,通过观测桩顶的位移沉降,根据一定的判别标准获得单桩的承载力的方法。是目前检测单桩的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当采用其他间接方法获得检测结果有争议时用它来进行仲裁。最大的有点在于方法准确可靠,但是做起来费时费钱,检测数量少,代表性差,而且大吨位基桩由于加载设备限制很难进行。

(2)低应变法

低应变法又叫应力波法,是以手锤或力棒敲击桩顶,给桩一定的能量,产生一纵向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由传感器(速度型或加速度型)拾取桩身缺陷及不同界面的反射信号,通过检测和分析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历程。便可分析出桩基的完整性,并根据桩身突然变化界面时(如:桩底沉渣过厚、桩身夹泥、断裂、

桩基检测方法

基桩检测主要有动测和静测 动测主要是高、低应变,高应变测试承载力,低应变测试桩身完整性 一般来说,在对本地区地质情况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采用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能比较准确的测定桩身承载力。低应变(反射波法)对于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是一种很直观很经济的方法。 静测当然是指静载荷试验(包括竖向抗压、水平、抗拔)。 对于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测定完整性还可以有预埋声测管超声波检测和抽芯检测。 比较复杂一些的还有预埋钢筋计桩身侧摩阻及桩端阻力测试。 动测方法是高应变和低应变,高应变可检测桩身的完整性还有桩的承载力。低应变主要检测桩身完整性,有效范围为50d(桩的直径),高应变比低应变贵,但低应变基本上只能检测桩身质量,承载力检测是不准的。 小应变的主要有基桩检测的仪器,再就是常见的大、小锤和接头的传感器。

大应变除了检测仪器外,传感器外,还要有吊车重锤。 另外还可以用静载试验来检测单桩承载力。它比高应变更直接和准确。但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高应变和静载的对比试验,以使高应变更加准确。 堆载法静载试验: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法

超声波检测仪进行灌注桩桩身的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0 C.0.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桩基检测的五种方法简介

桩基检测的五种方法简介 钻芯法 一次完整、成功的钻芯检测,可以得到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的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所以,《技术规范》对钻机和钻头作了相应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抽芯验桩的误判。 反射波法 检测桩身完整性,主要原因是其仪器轻便、现场检测快捷,同时将激励方式、频域分析方法等作为测试、辅助分析手段融合进去。当然,低应变法检测时,不论缺陷的类型如何,其综合表现均为桩的阻抗变小,而对缺陷的性质难以区分,这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高应变法 它的主要功能是判定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高应变法在判定桩身水平整合型缝隙、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能够在查明这些“缺陷“是否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判定缺陷程度,可作为低应变法的补充验证手段。 声波透射法 与其他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声波透射法能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他限制条件。但由于存在漫射、透射、反射,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 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是使用小锤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

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采用应力波理论来研究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从而获得桩的完整性。该方法检测简便,且检测速度较快 测试过程是获取好信号的关键,测试中应注意: ①测试点的选择。测试点数依桩径不同、测试信号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②锤击点的选择。锤击点宜选择距传感器20~30 cm 处不必考虑桩径大小。 ③传感器安装。传感器根据所选测试点位置安装,注意选择好粘贴方式。 ④尽量多采集信号。一根桩不少于10 锤。

桩基检测方案24051

工程桩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方案 备案表 工程名称:汉寿县新合作商贸物流中心1-22#新建工程 申报单位(建设):汉寿新合作商贸物流园置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浩宇建设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长沙宏宇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申报时间:2017.4.20 工程基桩检测方案备案前,检测单位不得进行检测。以下检测方案在质监站委派的监督工程师具体监督下实施,监督工程师未到位的 检测报告质监站不予认可 (本表一式四份:备案后施工、监理、检测、监督站各一份)

工程桩基桩检测方案责任主体审查表

基桩检测技术方案 (适用基桩静载试验、完整性检测) 2 、现场检测设备 (1)承载力现场检测设备表

(2)完整性现场检测设备表 3、现场检测 (1)检测准备: 静载检测现场准备 1、本工程做静载荷试验桩24 根,反力装置:堆载法□√。 2 、受检桩身强度:静载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 、静载试桩桩顶标高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情况、利于试验的原则确定,桩顶要求无浮浆、砼新鲜密实、平整,试桩桩顶的处理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2014附录B。 4、要求检测环境无强烈振源,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 5、现场电源满足设备运行及照明。 6、试验前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7、场地内道路要满足车辆进退场、调头及仪器设备安装的要求。 8、钢架结构、支墩搭建应牢固可靠,荷载堆码应整齐、美观、安全。主、次梁应严格对中,主梁、千斤顶预留适当。 9、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自委托方通知进场之时起,24小时内开始进场安装。 10、试验开始前技术负责人向公司现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桩基检测,分为桩基施工前和施工后的检测: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主要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施工后,为验收提供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主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桩基检测的7种方法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指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目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抗拔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抗拔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目的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断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的抗拔侧阻力。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采用接近水平受力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方法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或对工程桩水平承载力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试验方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宜采用单向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法,当需要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目的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或水平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4钻芯法 钻孔取芯法主要是采用钻孔机(一般带10mm内径)对桩基进行抽芯取样,根据取出芯样,可对桩基的长度、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持力层情况等作清楚的判断。

目的测检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低应变法 低应变检测法是使用小锤敲击桩顶,通过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采用应力波理论来研究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频率信号,从而获得桩的完整性。 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6高应变法 高应变检测法是一种检测桩基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锤重达桩身重量10%以上或单桩竖向承载力1%以上的重锤以自由落体击往桩顶,从而获得相关的动力系数,应用规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桩身完整性参数和单桩竖向承载力,也称为Case法或Cap-wape法。 目的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进行打桩过程监控。 7声波透射法

四种常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四种常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对比分析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桩,桩径:1600 mm;桩长:43.5 m,桩型钻孔灌注桩。桩基验收检测方案为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分别对次桩依次采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钻孔取芯完整性检测,钻孔电视检测四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完整性判定。 一、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 仪器型号:RSM-SY7(F) 采用四只45KHz超声波跨孔探头,一次提升同时完成四管,六剖面的测试,从超声波测试结果来看,发现有五个剖面在6.8-7.0米处,出现幅值超判据情况。 再对该桩6.9米处异常点波形观察,异常点信号首波幅值和后续谐振波信号都偏弱,但其声速正常。由于是在同深度,多剖面信号异常,在与施工方沟通排除声测管焊接因素的影响,在做钻孔取芯前,使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进一步查明缺陷情况。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 仪器型号:RSM-PRT(M)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改变不同的锤击频率及不同的采样间隔对该桩的 6.8米处的,缺陷进行核查判断。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改变不同的锤击频率及不同的采样间隔对该桩的 6.8米处的,缺陷进行核查判断。 第一次采集结果:信号在6.8米处有较小幅值的同相反射。 第二次采集结果:变换传感器安装位置信号在 6.8米处有较大幅值的同相反射,并可见第二次、第三次缺陷反射。 第三次采集结果:采用频率较高的钢筋敲击,提高缺陷位置精度,同相缺陷反射幅值较小,但也很清晰,可见微弱第二次缺陷反射。最终低应变检测核定其缺陷位置在距

桩顶 6.8米处,与超声波投射法检测缺陷深度相符,因低应变数据缺陷较为严重, 怀疑桩大面积断桩,决定采用钻孔取芯进一步验证其缺陷情况。 三、钻孔取芯完整性检测 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 仪器型号:钻孔取芯机 采用钻机对该桩进行钻孔取芯检测,着重观察该桩 6.9米处混凝土完整性情况,但通过对芯样的目测观察,在 6.9 米处未取出连续较完整的芯样,以钻孔取芯检测结 果出具报告也很难判定该桩缺陷情况。 四、钻孔电视摄像检测 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 仪器型号:SR-DCT(W) 采用SR-DCT(W)对桩钻芯孔,进行摄像检测,观察测试图片,清晰可见在6.9 米处,出现环状裂纹。可以最终判定该桩距桩顶6.9米处,局部断裂缺陷。 五、总结 本案例为多种检测方法对基桩完整性判定的案例,采用的这几种检测方法,由于其检测原理不同,对同个缺陷所反应的信号差异也显现的较为明显,简单概括不同的方法有具体以下特点: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检测深度不受限制,可以覆盖整桩,由于是超声换能器按一定的移距逐点检测,通过对逐点信号声速和波幅的变化情况,对桩的混凝土完整性进行判断,相对低应变反射波法,其检测范围和数据精度要高很多。 但超声波检测也存在一定的盲区,比如声测管以外的混凝土,横向裂缝或深度范围小的层状缺陷。 本案例所遇到的桩缺陷就是横向裂缝缺陷,估计是由于混凝土初凝阶段,后续施工造成的。超声波检测如采样移距设置不合适,很容易造成漏判,其信号反应不明显,但在同深度,都有声幅降低的情况。遇到这样缺陷,虽也可以采用超声波的斜侧方法对其进一步判定,但由于缺陷深度范围较小,估计测试效果不会太明显。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检测深度受桩周土(岩)力学特性和锤击能量影响,对小尺寸缺陷反应不明显,缺陷的分辨能力和测试深度范围不及超声波检测。

桩基检测方案模板

建筑工程复合地基 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检测单位: 编制日期:

工程名称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拟建的(项目名称),位于(项目地址),采用××××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详见表1。根据国家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需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的试验。 二、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设计图纸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三、试验检测用仪器设备 静载试验设备 3.1.1 加载设备:超高压电动油泵、液压千斤顶。 3.1.2 荷载与沉降量测仪器仪表: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 3.1.3 其它设备:钢梁、基准梁、堆重平台。 低应变反射波法用设备 采用上海瑞欣生产的LPT型桩身完整性测试仪。 四、检测方法、目的和抽检数量 检测方法和目的 (1)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CFG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 抽样检测依据及数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 据GB 50202-2002和JGJ 79-2012的规定,对CFG桩复合地基,检验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均不应少于3

点。 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 依照JGJ 106-2014和JGJ 79-201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CFG桩的桩身完整性,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抽检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本工程检测拟抽样数量 根据JGJ 79-2012、GB 50007-2011、JGJ 106-2014和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CFG桩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测点的抽检数量详见表1。各被检桩位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国家规范的规定、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情况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 认定。 表1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及抽检数量 五、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静载试验的反力方式和压板尺寸 采用堆重平台上配置重物的方式提供静载试验所需的反力。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采用(×)的正方形刚性承压板。 加载和测量方法 通过一台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动油泵、一台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和测力传感器进行荷载的施加和加荷量大小的控制;采用4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承压板沉降量的测量,位移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基准梁上。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加载设备布置详见下图。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的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 的

冲孔桩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一、低应变反射波法; 1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原理 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 2测试系统包括激振设备(手锤)、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仪(RS-1616K(S)高低应变基桩动测仪),该系统经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 3保证措施: ①桩头位置: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②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③激振位置: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 置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④激振方式为锤击方式。

4现场测试步骤:桩头处理->用黄油安装传感器->调试动测仪参数(采样间隔、增益等)->激振、接收信号->重复激振,直至信号一致性良好->进行下一根桩检测。 二、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原理为:用重锤(重量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0~1.5%)锤击桩顶,检波器测出桩顶的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实测的力(或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经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速度(或力)曲线。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进为止。利用假设的模型及参数计算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工艺流程;选桩→裁桩→桩头处理→试验设备安放→加载→卸载2)桩头处理; 2.1与地坪标高大致相同的桩无需进行裁桩处理; 2.2高于地坪标高的桩,应在施工方裁桩后打磨平整; 3)试验设备安放 试验设备安装时遵循先下后上、先中心后两侧的原则,安放承压板,然后放置千斤顶于其上,再安装反力系统,最后安装观测系统。设

猪痘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4):781-785http://xuebao.jxau.edu.cn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E-mail:ndxb7775@sina.com 猪痘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张文波,蒋新华,冷闯,邓舜洲*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建立猪痘病毒(swinepox virus,SWPV)的PCR检测方法,为SWP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参考GenBank登录的SWPV(AF410153.1)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975bp。以SWPV江西分离株SWPV-JX01为模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SWPV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临床上常见的其它猪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模板的最低检测量为2.7pg;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此方法检测50份疑似猪痘的临床样品,其中阳性率为80.2%。该方法敏感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良好,可用于猪痘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例的诊断。 关键词:猪痘病毒;PCR;猪痘 中图分类号:S852.65+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286(2012)04-0781-05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Swinepox Virus ZHANG Wen-bo,JIANG Xin-hua,LENG Chuang,DENG Shun-zhou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U,Nanchang330045,China) Abstract:A detection method for Swinepox Virus(SWPV)with PCR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as a relia-ble technological means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SWPV.A pair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genome of SWPV to develop a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SWPV,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 was975bp.The SWPV strain isolated from Jiangxi Province(SWPV-JX01)was taken as tem-plates.The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SWPV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under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The tests for 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PCR assay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were negative to the optimal examination method on other pig viruses and the necessary dose of tem-plates of the assay was2.7pg.50clinical samples,which were suspected SWPV syndrome from Jiangxi Prov-ince,were analysed by the method,the result showed that80.2﹪samples(41/50)were SWPV positive.The PCR detection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sitivity,high specificity and good repeatability,may be used in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rapid clinical diagnosis of SWPV.Key words:swinepox virus;PCR;swinepox 猪痘病毒(swinepox virus,SWPV)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猪痘病毒属唯一成员。是引起猪痘(swinepox,SWP)的主要病原,以引起猪的发热、外表皮肤起水泡、形成痘疹和结痂为特征,对3月 收稿日期:2012-05-01修回日期:2012-06-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498/C1803) 作者简介:张文波(1972—),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与免疫学研究,E-mail:hnzwb22@163.com;*通讯作者:邓舜洲,副教授,博士,E-mail:shzhdeng@163.com。

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定(内部)

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定(内部) 一、编制的主要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94) 二、一般情况下的检测数量及方法(D表示桩径) (一)柱下单桩 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 1、大直径灌注桩 (1)当800mm1200MM 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③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 2、非大直径灌注桩 采用低应变法全数检测。 注:筒体筏板下多桩的检测按柱下单桩要求执行。 (二)柱下多桩

检测数量:每个承台下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一根。 检测方法:按(一)条检测方法执行。 (三)墙(承台梁)下多桩 检测数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 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不得少于20根)。 2、其他桩基工程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不得少 于10根)。 3、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 挖桩,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不少于10根)。检测方法:按(一)条检测方法执行。 三、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不得随意进行处理,应查 找原因,重新组织检测,必要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 用其它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四、当工程出现特殊情况时,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应专 题研究后进行编制,按程序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重庆市万州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00七年七月十九日

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

工程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案 审核: 编写: 北京铁五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2008年3月11日

一、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位置: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拟建建筑物主要数据和特点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楼号 地上层 数 地下层数 结构 类型 基础 型式 ±0.00 标高(m) 基底 相对 标高 (m) 复合地基 承载力 标准 (kPa) 备注拟建建筑物基底持力层主要为层,其承载力特征值 为 kPa,地基土不能满足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及变形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设计采用对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处理设计参数如下: 楼号 复合 地基承 载力 (kPa) 桩径 (cm) 有效 桩长 (m) 单 桩承 载力 (kN) 置换率 桩间距 (正方形 布桩) (m) 桩数 (根) 混凝土 强度 备 注 二、检测目的 对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和评价。 三、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2003) 四、检测方案 根据上述检测工作目的,特制定具体检测方案如下: 采用低应变检测法中的反射波法来检测和评价抽检基桩桩身的完整性。根据国家标准(规程)的规定,本次检测的基桩数量为根(占总桩数的)。如果检测结果中III、IV类桩数超过检测数的20%,应加倍检测;加倍检测后,III、IV类桩数仍超过检测数的20%,则应对全部基桩进行检测。 五、基桩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 本次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使用反射波法。全部检测桩桩位现场随机选定。检测目的是通过低应变动测,以测试所完工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本次试验拟采用FDP204PDA型基桩动测仪。 1、检测方法及原理 反射波法的基本检测原理(见下图)是在基桩顶部进行竖向击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基桩动测仪对反射波进行接收、放大、滤波及数据处理后,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

桩基检测方法

桩基检测方法分类及探讨 来源:好地基作者:admin 时间: 2010-03-30 桩基检测分类 桩的测试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还有抽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 目前桩的静载荷试验主要采用锚桩法、堆载平台法、地锚法、锚桩和堆载联合法以及孔底预埋顶压法等。武汉地区已有几家拥有1×104kN 级以上的桩基静载设备,最大加载能力达2×104kN。 桩的动测技术在武汉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武汉地区已拥有RS、RSM系列、CE系列、PDA、EFI系列动力设备,用低应变法检测 桩的完整性,用高应变法检测桩的承载力和桩的完整性。高应变法试桩一般用CASE法、CAPWAP法。低应变检测常用应力波反射法(锤击波动法)、声波透射法。 桩基的检测大体可分为: 1)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 力检测; 2)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 3)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 4)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 土体应力-应变的检测;

5)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震动、噪音、土体变形)的检测; 6)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 桩基按检测时间可分为; 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先期检测; 2)施工阶段的施工检测; 3)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 4)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鉴定检测。 桩基检测方法与讨论 1)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一般采用低应变或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检测。大直径桩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2)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石灰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3)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CFG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竖向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同其它刚性桩。 4)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一般采用钢弦或压力盒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测定。也可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5)施工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一般采用质点速度监测系统或加速度监测系统进行测试,也可用地震仪检测。 6)施工中由于挤土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用变形传感器(测斜仪)进

5#桩基检测方案

雅景湾一期工程5#楼桩基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雅景湾一期工程5#楼工程(监督编号: (2006)花质监259号)位于花都区天贵路,基础型式为桩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桩(桩型),桩径为 800、1000、1200、1400、1500 mm,单桩竖向承载力为 4190KN、6550KN、9434KN、12840KN、14740KN ,总桩数为 71条 ,总承台为。 二、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广东省桩基质量检测技术规定》(试行)(粤建科[2000]137号)及其它有关规定。 三、检测方法及数量: 1、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宜两种方法以上): 1)、□低应变法: 100%抽样检测。 2)、□钻芯法: 10%抽样检测,且不少于10根。 3)、□声波透射法:。 2、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实验:。 2)、□高应变法:。 四、检测时间间隔:从成桩到开始检测的时间间隔应符合JGJ106-2003第3.2.6 条的 规定。 五、检测顺序: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后进行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桩身 完整性抽样检测宜先进行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样检测,后进行钻芯法抽样检测。 六、受检桩位选择原则(受检桩位由建设、监理单位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选定, 形成受检位置确认表(见附表)): 1)、基桩的承载力检测,应首选桩身完整性较差的桩; 2)、当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时,应依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选择桩身完整性较差的桩; 3)、选择对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 4)、选择设计方面认为重要的桩; 5)、选择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桩; 6)、同类型的桩宜均匀分布; 7)、同一单位工程中,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桩径均应进行抽检; 8)、同一单位工程若存在不同桩基类型时,应分别按比例进行抽检。

桩基检测方法及目的

冲孔桩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一、低应变反射波法; 1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原理 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 2测试系统包括激振设备(手锤)、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仪(RS-1616K(S)高低应变基桩动测仪),该系统经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 3保证措施: ①桩头位置: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②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③激振位置: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 置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④激振方式为锤击方式。 4现场测试步骤:桩头处理->用黄油安装传感器->调试动测仪参数(采样间隔、增益等)->激振、接收信号->重复激振,直至信号一致性良好->进行下一根桩检测。 二、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原理为:用重锤(重量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0~1.5%)锤击桩顶,检波器测出桩顶的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实测的力(或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

速度(或力)曲线。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善为止。利用假设的模型及参数计算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工艺流程;选桩→裁桩→桩头处理→试验设备安放→加载→卸载 2)桩头处理; 2.1与地坪标高大致相同的桩无需进行裁桩处理; 2.2高于地坪标高的桩,应在施工方裁桩后打磨平整; 3)试验设备安放 试验设备安装时遵循先下后上、先中心后两侧的原则,安放承压板,然后放置千斤顶于其上,再安装反力系统,最后安装观测系统。设备安装时的几个要点: 3.1要求压板底高程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大致相同,压板下铺放纸板。3.2安放承压板或千斤顶时平置轻放,尽量一次置于桩中心; 3.3确保反力系统、加荷系统和承压板传力重心在一条垂线上,各部件牢固连接; 3.4安装观测系统的观测支架和仪表等部件时,保证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4)反力;本次试验采用锚桩作为反力。 5)加载和卸载 本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执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用液压千斤顶进行加载,荷载大小由0.4级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桩基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乐成街道湖上岙村安置留地ycx-22-1地 块商住建设项目(西锦园) 检测单位:浙江丰土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时间:二○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乐成街道湖上岙村安置留地ycx-22-1地块商住建设项目(西锦园)位于乐清市西新路。本工程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为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极

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需对该工程其中的6根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根单桩进行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部分桩进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静载试验主要试桩要求见表1。 表1 静载试验主要试桩要求 二、岩土工程概况 根据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07月提供的《乐成街道湖上岙村安置留地ycx-22-1地块商住建设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各地层划分及有关参数值见下表2: 表2 地基土划分及有关参数值

三、检测内容 1、低应变检测;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 第二章检测方案编制依据 1、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及试桩要求;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3、《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规程》 DBJ10-4-98 4、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变更及技术资料等。 第三章试验方法及设备 一、低应变检测 1.检测概述 基桩低应变检测用于检测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的位置。本次检测采用反射波法,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 检测要求 现场检测工作原则上在无雨天进行。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检测数量由委托方、设计方、监理方等相关单位根据相关规程和工程实际、施工状况以及地质条件等确定,试验数量应满足对工程质量评价的要求。 3. 检测设备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在桩基检测中,各个检测手段需要配合使用,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对桩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1.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2.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 (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 根。 注:a.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三种桩基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桩基检测方法的比较 评价建筑物的质量优劣,基础是个很重要的方面。为了监督桩基质量,首先要求施工者填写一份“桩基施工记录”,成桩后还需要一系列检测。“施工记录”包括:桩长、每米锤击数、最后30锤的贯入度,灌注桩还有砂、石、水泥的配比等原始情况记录,以表示桩基施工时的技术参数。但这些记录往往难以保证其真实,这是人所共知的。 桩基的质量最终表现在承载力上,静载试验无疑是最客观的桩基检测方法,但因它是有损性检测,且检测周期长、设备庞大、费用高,实际上只能是小比例抽检,而难以对桩基进行大比例的质量及承载力普查。所以静载试验不能成为桩基础质量全面检测的手段。近年发展起来的高应变动力测桩(PDA)比之静载试验是轻便了一些,并缩短了检测的周期,其承载力的测算也得到认可,但根据规范也只抽检2%,可见仍是一种因其设备庞大、费用昂贵而不能成为桩基础质量监督的“威摄性”仪器。低应变动力测桩因其检测方法简便、费用低廉、速度快而不影响施工,因而可提高检测比例。但低应变检测还不能判别拉的最终质量指标——承载力,而只能从以下两个方面间接地佐证桩的质量:一是桩身的完整性鉴别,包括缩径、扩径、断裂、离析及夫泥等施工技术;二是用以表示桩的致密程度的波速,它既和施工技术有关,又和砂、石、水泥的配比乃至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是划分桩的类别,即合格与否的主要依据。对于前者,低应变检测的技术就设备本身已无可置疑,而对于后者,即波速就有问题,因为波速表达式为式中:t为应力波从桩面传到桩底再反射到桩面的时间,由仪器测得的时间误差是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的;L为桩长,它只能取自施工记录表。由于显见的原因,记录桩长普遍大于实际桩长(管桩问题较小),于是L偏大。则Vp偏高,可能把本属不合格的桩变成了合格桩。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可见提供正确桩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一旦有正确的桩基施工记录,低应变检测桩身质量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2 测桩新途径——分别求取桩身和桩周土的承载力 单桩设计无非根据以下两个条件:设计的截面积及相应的混凝土标号能否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桩周土和桩底的持力层能否共同承受由桩身传递过来的荷截。就一般情况而言,单桩荷截及安全系数一旦确定,则桩的截面积和混凝土的标号也相应确定;不同深度的土层力学参数一旦掌握,则桩的长度也相应确定。这些都是很成熟的设计方法。 如果把设计是否正确归入图纸审查的职责,那么桩基检测只剩下两个目的:桩身质量;桩周土的摩擦力加桩端土的承载力即原位土的承载力。如都符合设计要求,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化学、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学检验技术和检验仪器不断更新,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大众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减少误诊是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是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1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基于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考虑,临床医学在使用检验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前,必须采用相应的实验去评价检验方法的基本性能,只有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的检验方法才能用于临床检验。而在性能评价内容、评价类型与评价方案上,具体分析如下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内容在性能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①检验方法的特性。即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和检验方法的灵敏度。②检验方法需证实的基本性能。即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总误差。③检验方法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即特异性分析、建立参考范围及其他必要的性能。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建议指南EP192中对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做出了如下描述:①建立(establishment)。主要是检验仪器制造商在产品研发阶段对其操作性能的规定。②证实(validation)。即制造商为确保其产品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产品性能证明工作。③验证。即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为保证检验方法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而进行检验方法性能的验证工作。目前,临床医学检验部门多采用6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来评价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该评价方法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分析为依据,简便、直观,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手段。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方案在性能评价方案上,主要方案流程如下:精密度→准确度→总误差→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交叉污染→分

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 引言 近几十年,我国工程建设蓬勃发展,桩基础在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桥梁码头、海上钻井平台及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桩基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受到所处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桩难免存在各种不足,影响成桩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比如缩径、扩径、离析或夹泥,甚至断桩等不利缺陷。如何快速、准确的评价桩身质量,是桩基检测工程一直所关注的话题。而低应变检测具有设备简单轻便、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桩基检测工程中。 技术原理 反射波法检测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数学上模拟桩的一维应力波传播,计算反射、透射和波的叠加,根据波形的异常情况推断桩的完整性。 反射波法检测,是通过敲击桩顶,产生的应力脉冲以波的形式沿桩体传播,应力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桩体界面变化时,将表现为桩身阻抗变化而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到波的变化,由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遇到有缺陷的界面或到达桩底产生反射然后返回桩顶的时间来判断桩身内的缺陷位置。对于嵌固于土体中的桩,由于桩长L一般远大于桩径d,因此,将桩作为一维弹性值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则桩身质点振动速度v(x,y)满足下面的一维波动方程: 在式(1)中:χ-振动质点到震源的距离;t-质点振动的时间;k-桩周土弹性参数;c-桩 周土阻尼系数;A-桩的截面积;C-纵波在桩中的传播速度,且满足关系,其中ρ为桩的密度;E为桩的弹性模量。 应力波在桩体中的传播时间(Δt)及桩长(L),可用下式计算出不同岩土介质中桩的纵波波速: 布置方案 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安装传感器的检测点:实心桩检测点宜在距桩中心2/3 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和检测点宜为桩壁厚的1/2,激振点和检测点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 检测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装传感器部位的混凝土应平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