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强伟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48
2023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全文在医学领域,糖尿病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疾病。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各国的医学界都在不断研究和更新糖尿病的诊疗标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这方面,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一直在糖尿病的研究和诊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备受到全球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2023年,ADA发布了最新版的糖尿病诊疗标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一份标准文献的发布,不仅对临床医生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医学界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标准从糖尿病诊断、治疗目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患者。
在研究此份标准文献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而在2023年版的ADA标准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包括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诊断值作出了新的规定,以及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做出了新的解释。
除了诊断标准的调整之外,2023年版的ADA标准还对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患者的芳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个体差异,对于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都做出了详细的治疗目标规定,这有助于医生更加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药物治疗方面,2023年版的ADA标准也对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的合并症和疾病特点,对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指导,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个体化程度。
另外,2023年版的ADA标准还对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这对于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观念,积极调整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一般来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并伴有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明显等症状。
根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八个小时无热量摄入,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伴有典型高血糖和糖尿病危象症状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有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以及空腹葡萄糖受损均属于高血糖状态。
葡萄糖耐量受损为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空腹葡萄糖受损为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后2 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一、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1999年)标准。
糖尿病诊断、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见表2~4[14-15] 表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表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 h血浆葡萄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如OGTT目的是用于明确糖代谢状态时,仅需检测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血糖值。
OGTT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诊断。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16]。
我国2010年开始进行“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行业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并实行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
我很高兴能为您撰写一篇关于糖尿病诊疗标准的文章。
这个主题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需要深入了解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人群来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
我会简要介绍什么是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包括其背景、目的和重要性,以便让您对这一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将会深入分析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改动,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会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以便让您更好地理解这些改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随后,我将会对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之前的标准进行对比,以便让您了解这一标准的创新之处以及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会探讨这一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共享一些实际案例,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实际意义。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重点强调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对糖尿病患者和医生的重要性,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会再次强调这一标准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关注和深入了解这一主题。
我将会用普通文本格式撰写这篇文章,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这一关键词。
文章总字数将会超过3000字,以确保本文对这一主题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介绍。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对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增加对糖尿病治疗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开始写作吧!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糖尿病诊疗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
该标准由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旨在为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诊疗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改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性化治疗:该标准鼓励医生和病人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意味着治疗方案将更加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而非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作为糖尿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性的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糖尿病的防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长寿,因此对于这个话题我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简称ADA)发布了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标准,这一标准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文章中将会对该标准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并为自身健康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内容1. 血糖控制在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血糖控制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强调了个体化的血糖目标,根据患者的芳龄、病史、并发症风险以及预期寿命进行评估,以确保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目标。
2. 药物治疗标准对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以及新型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推荐,以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营养和运动诊疗标准中还包括了对饮食和运动的建议,包括饮食结构、饮食热量、饮食纤维摄入、运动频率和强度等内容,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并发症预防标准也对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预防和治疗的建议,包括心血管病、肾病、眼病等。
二、我对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看法在我个人看来,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对于患者和临床治疗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标准更加强调了个体化治疗,这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另外,标准也对新型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推荐,这为那些已经使用过传统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为糖尿病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的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译)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了201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诊疗标准更加强调个性化治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翻译,详情如下:改进治疗的策略●应该运用结合病人意愿、评估文化和计算力、处理文化障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B●治疗决策应及时并且应以循证指南为基础,并根据患者意愿、预后和伴发病调整。
B●治疗应与慢病管理模式的内容一致,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受教育的主动的患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A●如果可能,治疗体系应支持团队管理、社区参与、患者登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
B食品不安全供应商应评估食品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A供应商应该认识到无家可归、识字能力差和计算能力低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不安全问题,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资源。
A认知功能障碍●不建议对认知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
B●认知能力较差或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治疗应该个体化,避免严重低血糖。
C●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超过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A●如果处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该严密监测体重、血糖控制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CHIV糖尿病患者的诊治HIV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后3个月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该用空腹血糖水平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如果初始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空腹血糖。
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每3~6个月复查血糖水平,监测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E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亚裔美国人≥23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的成人,不论年龄,进行检查以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
B●对所有病人,应从45岁开始应进行检查。
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是合理的。
C●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 2h血糖或A1C筛查糖尿病前期都是合适的。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2017糖尿病指南2017年糖尿病指南是医疗界和患者们翘首以待的重要文件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关注并严格执行糖尿病指南对于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指南是专业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发布的一份权威文件,其中包含了对于糖尿病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用于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和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不同年份的糖尿病指南随着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旨在提供最新的权威指导。
2017年糖尿病指南围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展开,特别强调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根据指南的建议,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在饮食方面,根据指南的建议,患者应该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适量的鱼类、豆类和坚果也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此外,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的饮食习惯导致营养失衡。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久坐和缺乏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指南强调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并建议患者搭配适度的力量训练。
延长坐姿时间的中断也是重要的,长时间静坐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糖尿病指南还提到了药物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性。
根据指南的建议,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病情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监测,指南强调了血糖水平、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定期的检查,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糖尿病指南还提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各个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指南强调了全面的并发症管理,包括相关药物的使用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糖尿病指南的发布和执行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译)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了201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诊疗标准更加强调个性化治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翻译,详情如下:改进治疗的策略●应该运用结合病人意愿、评估文化和计算力、处理文化障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B●治疗决策应及时并且应以循证指南为基础,并根据患者意愿、预后和伴发病调整。
B●治疗应与慢病管理模式的内容一致,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受教育的主动的患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A●如果可能,治疗体系应支持团队管理、社区参与、患者登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
B食品不安全供应商应评估食品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A供应商应该认识到无家可归、识字能力差和计算能力低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不安全问题,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资源。
A认知功能障碍●不建议对认知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
B●认知能力较差或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治疗应该个体化,避免严重低血糖。
C●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超过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A●如果处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该严密监测体重、血糖控制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CHIV糖尿病患者的诊治HIV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后3个月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该用空腹血糖水平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如果初始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空腹血糖。
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每3~6个月复查血糖水平,监测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E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亚裔美国人≥23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的成人,不论年龄,进行检查以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
B●对所有病人,应从45岁开始应进行检查。
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是合理的。
C●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 2h血糖或A1C筛查糖尿病前期都是合适的。
2015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要点摘译(下)7、血糖治疗方案(1)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用MDI注射(每天注射3~4次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案治疗。
A●应该教育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餐前血糖和预期运动量调整餐前胰岛素剂量。
E●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减少低血糖风险。
A(2)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如果没有禁忌证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
A●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或A1c水平明显升高,一开始即考虑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E●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非胰岛素单药治疗在3个月不能达到或维持A1C目标,加第二种口服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基础胰岛素。
A●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案应该用以指导药物的选择。
考虑的因素包括有效性、花费、潜在的副作用、对体重的影响、伴发病、低血糖风险和患者的意愿。
E●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许数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
B(3)减重手术● BMI>35 kg/m2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或相关伴发病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可以考虑进行减肥手术治疗。
B●已经接受减重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生活方式支持与医学监测。
B●尽管小型研究表明BMI在30~35kg/m2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肥手术也可更好控制血糖,但目前缺乏充足的证据推荐对BMI<35 kg/m2的患者进行手术。
E8、心血管疾病和风险管理(1)高血压/血压控制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
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该改日重复测量证实。
B目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该<140 mmHg。
A●较低的收缩压目标,如<130 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可能适合部分患者,如年轻患者。
2017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应令雯;周健【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9)1【摘要】The first edition of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 "Standards of Care" ), was created in 1998, and developed every year according to the best clinical evidence since 2002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Now this standar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uidelines under which the physicians could do good clinical practices. Recently, ADA publishes the latest"Standards of Care"in the form of supplements on Diabetes Care, intended to provide clinicians, researchers and patients with the components of diabetes care, general treatment goals, and tool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are. This interpretation will focus on the hot issues and the updates of importance.%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自1998年起开始发布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并从2002年起,依据最新的研究证据,每年对标准进行更新,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糖尿病治疗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之一.近日,ADA在Diabetes Care 上以增刊形式发表了最新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旨在为临床医师、研究人员以及患者等提供糖尿病管理要素、治疗目标和治疗质量的评估工具.本文就其中热点问题及重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总页数】8页(P48-55)【作者】应令雯;周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7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J], 应令雯;周健2.2016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J], 苏杭;周健;贾伟平3.2018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J], 司一鸣;应令雯;周健4.2019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J], 李成;周健5.<em>2017</em>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J], 应令雯;周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