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风俗与礼仪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欢迎大家阅读。
印度的礼仪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印度餐桌礼仪要注意什么印度是个多元文化和宗教相融合的国家,印度的餐桌礼仪也因此而多样化。
以下是一些在印度餐桌上需要注意的常见礼仪。
1.使用右手:在印度文化中,左手通常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用餐时必须使用右手。
用餐时用右手吃饭、喝水、取食物等,是一种显示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2.空手吃饭:在印度餐桌上,通常是以手为工具来吃饭的,而不是使用刀、叉和勺子。
请注意,印度人擅长用手吃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用手抓取食物。
通常会用指尖抓取食物,而不是整只手。
3.共用食物:在印度,人们经常会共用同一个盘子或碟子中的食物。
因此,在用餐时,注意不要夹取过多的食物,以便其他人也有机会品尝。
4.餐具使用:尽管在印度人口中使用叉子和勺子的人数增加了,但一些地区和文化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餐具,例如托盘、不锈钢碗和漆木餐盘。
如果你是在印度用餐,最好根据当地的餐桌习惯使用相应餐具。
5.吃完食物:在印度,一般认为将全部食物吃完是一种显示尊重的行为。
不吃完的食物被视为浪费,而浪费食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6.尊重长辈:在印度,尊重和敬重长辈是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餐桌上,年长者通常会被先给予食物,他们吃饭过程中不会被打扰。
7.不使用左手触碰他人:在印度文化中,用左手触碰他人是被认为是不洁的。
所以请确保在与他人交谈、递交食物或餐具等时,使用右手。
8.不指向他人:在印度餐桌上,用手指向他人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如果需要指向一些人物或对象,最好使用手掌或下巴来代替。
9.避免使用外号:在印度,人们更喜欢用全名或尊称称呼他人,而不是外号。
请确保你了解对方的合适称呼,并尊重使用。
10.饮食禁忌:印度各种种族和宗教存在饮食禁忌。
在印度用餐时,尊重并遵守对方的饮食规定,避免携带或摄入禁忌食物。
总之,印度餐桌礼仪是多样的,但重要的是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注。
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始终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将有助于你在印度的餐桌上留下良好的印象。
印度有什么风俗习惯印度是一个人口很多的国家,印度的歌舞比较出名,无论是在电视里还是在生活中,印度人都比较爱唱唱跳跳,那么印度人平时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有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印度的宗教习俗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
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
(一)印度教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
印度教没有单一的信条,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三大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再生神”湿婆。
这些神象征宇宙间各种力量。
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经等。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在印度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印度现有印度教信徒约8亿多。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某某某人数仅次于印度教徒人数,约1.3亿人。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1世纪后随着某某某入侵印度而传来的。
13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某某某势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某某某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体系之一、但由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个某某某为主体的国家。
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论教,只相信一个真主(安拉),主张该教信仰者亲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无种姓等级的社会。
印度是世界上某某某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某某某与印度其他人种属同一血统,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北方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区。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佛教徒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去印度旅游需要注意哪些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礼仪禁忌1、不可骑在佛像上摄影在西北亚的释教国家,搭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草率的举措,被视为罪行滔天。
有些不明好坏的旅客,曾因为跨坐在佛像上大拍怀念照而被科罚,对想带归去的佛像怀念品,也不可安排地上,由于在信仰释教的国家采办的佛像固然归本身所有,但必需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安排或粗手粗脚地震它,这类举动,会引发该国人的烦懑。
2、被邀去用饭没必要客套在印度人的看法中,吃工具时要大师一块儿分享,独食是吝啬而不规矩的举动,所以印度人约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恳诚意的约请,拒人于千里以外的拒绝固然令人不欢快。
3、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但愿他人摸本身头上的任何一部门,他们也不喜好去摸他人他们以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门,也是人体中最崇高无比的部门,特别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顿的地方,所以,在任何环境之下绝不容许触摸。
4、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本地最崇高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万万细致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成品进入古刹,同时最佳也尽可能防止以牛为摄影工具印度另有一项特别分歧的风俗,答复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必定的暗示,可万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该有的贫苦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履行种姓轨制,打听本地人的种姓阶层也是一件极不规矩的事。
印度注意事项印度是一个多元化、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国家。
如果你计划去印度旅行,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外交礼仪:在印度,友好和尊重对当地人非常重要。
当拜访寺庙、古老建筑或与当地人交谈时,请确保穿着得体,尽量避免暴露过多的肌肤。
当你参拜寺庙时,要注意摄影限制和进入某些区域的规定。
2. 衣着:由于印度是一个传统社会,所以对于穿着有一定的要求。
在进入宗教场所和一些保守地区时,女性最好穿长袖、长裤,并且头部保持遮盖。
男性则应遵守相应的礼仪。
3. 食物和水:印度的美食非常有名,但是需要注意卫生问题。
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上吃食物,因为那些地方卫生条件可能不理想。
选择有良好声誉的餐厅或宾馆,并确保使用瓶装水。
4. 身体安全:虽然印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旅行目的地,但是在一些人流拥挤的地方,比如火车站和市场,需要格外小心保护个人物品。
此外,确保随身携带重要物品的备份,以防丢失或被盗。
5. 交通:印度的交通状况相对混乱,道路常常拥堵,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共存有时可能令人感到不安。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小心,尽量避免在夜间独自出行。
6. 疾病和健康:在印度旅行时,最好提前咨询医生并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
此外,在进食前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并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7. 语言和沟通:印度拥有多种语言,主要以印地语和英语为主。
尽管印度人普遍可以理解英语,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当地人可能只会讲本地语言。
为了更好地沟通,最好掌握一些基础的英语或印地语表达。
8. 礼物和小费:在与当地人交往时,给予小额礼物是受欢迎的。
另外,在印度,给予服务人员小费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旅游业中。
建议在餐馆、酒店或使用导游等服务时适当给予小费。
总而言之,印度是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旅行目的地,但在旅行前应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遵守当地法规和风俗,可以让你的旅行更加愉快和安全。
印度习俗礼仪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印度习俗礼仪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
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的习俗礼仪印度的习俗礼仪
风俗习惯: 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
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
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
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
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
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
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
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若要参观宗教
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
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26 小费: 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
奢侈税.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
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1页共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你知道印度的礼仪和禁忌吗?如果你准备去印度,就让小编为您推荐印度的礼仪和禁忌文章,给您提供参考!印度的礼仪及禁忌1握手寒暄印度是亚洲文明古国,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礼节。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时,通常是双手合掌或举手,口念一句“纳马斯卡拉”(Namaskara)意为“向你致意”。
但合掌或举手的姿势、高低大有讲究,对长辈宜高,以示尊敬;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示关怀。
有时也相互拥护,两手互搭对方肩膀,以示亲热。
如遇迎候嘉宾,则往往敬献花环,并套挂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欢迎。
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
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
当被介绍时,习惯上都应握手,并在告辞时再次握手。
当一个男人被介绍给女士时,男的不可与之握手,而必须向女士行印度教的“合十礼”。
2姓名称呼与印度人交往,除非关系极好,否则不要以名字相称,而应该称为:某先生、某夫人、某小姐。
印度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印度男子一般称呼姓氏,女士一般称呼名字3吸烟须知印度人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和锡克教的人,讨厌吸烟,不要在他们周围或家里吸烟或敬烟,更不要向妇女敬烟,几乎印度妇女吸烟4交谈忌讳与印度人谈话,话题应以家庭、教育、电影、美术,美食和文化为好,应回避:宗教斗争、邻国关系、工资、两性等话题。
印度人表示肯定或者同意的动作是摇头,表示否定不同意则是点头。
这与我国习惯完全相反5家中做客印度人十分的好客,他们对于应邀的或突然来的客人都很热情。
饭前饭后要洗手,在传统的家庭或农村,客人一般与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妇女则在客人用过之后再吃。
不同相别的人同时进餐,不能同异性谈话。
就餐时主人将为客人布菜,,千万不要自取,不要拒绝敬给你的食物与饮料,吃不了的盘中食物不要给其他人。
印度的习俗和礼仪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庞大的国家,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区、宗教和语言群体。
因此,印度的习俗和礼仪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印度最重要的习俗和礼仪。
在印度,人们通常用双手来向他人问候和传递东西。
这是一种示意友好和尊重的举动。
同时,用右手吃饭和给予礼物是印度文化中的常规。
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最好使用右手。
印度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排灯节(Deepavali)。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举行,标志着光明战胜黑暗。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彩灯、燃放烟花,并互赠礼物和美食。
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哈里·哈·布拉提( Holi)。
这是一场色彩斑斓的庆典,人们彼此泼洒彩色粉末和液体,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印度,宗教仪式和礼拜也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礼仪和规定。
在印度教,人们通常在寺庙中向神灵祈祷,献上花朵和香。
在清真寺中,穆斯林人士会进行祷告,然后朝麦加举行礼拜。
在基督教,人们通常在教堂参加弥撒或礼拜仪式。
印度的婚礼仪式也是非常隆重的。
在印度,婚礼通常是一个多天的庆典,包括各种传统仪式、宗教仪式和派对。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婚礼仪式,但大多数婚礼都包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进行祭祀仪式、交换婚戒和庆祝派对。
婚礼被认为是家庭和社区的团结之事。
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印度人还非常重视尊重和礼貌。
在与人交谈时,问候对方并称呼他们的合适称谓是必要的。
遵循社交礼节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特征。
印度人的社交礼仪在印度旅游需要注意到一些社交礼仪你知道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印度人的社交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印度人的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剃发礼按照传统的习惯,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满三岁时要举行剃发礼。
剃发仪式要请祭司、理发师和亲友参加。
父母把孩子抱进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
仪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边画一个正方形,用红砂土画上图案,并撒上大米。
然后让男孩坐在图的旁边,由理发师剃发。
印度教徒的剃发礼并不将头发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缕头发。
婴儿命名礼婴儿出生后,父母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会给婴儿起一个美好、吉祥、动听的名字。
名字起好后,父母将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举行命名仪式。
举行仪式前,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和婴儿也要沐浴洁身。
举行完宗教仪式后,婴儿的母亲用洁净的布将婴儿包好,交给婴儿的父亲。
父亲将婴儿贴在胸前,告诉孩子,父亲在给他起名。
母亲则向着太阳祈祷。
然后父亲附在婴儿的耳朵边:“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
印度的社交礼仪范文印度是文明古国,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你知道印度的社交礼仪有哪些吗?为您推荐关于印度的社交礼仪,给您提供参考!印度社交礼仪一传统的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
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
"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
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
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
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礼仪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
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
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
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
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
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
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
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
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4、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
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
印度国家的礼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印度国家的礼仪,供大家参考!一、社交习俗印度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度国民多“种姓”,不同宗教多规定;民族繁杂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稳重;绿色吉祥多偏爱,白色懊丧多忌用;讲究礼貌多敬语,礼节方式多注重;厌倦食物多种类,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
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位最为低下。
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被称为“哈里真”。
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
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
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
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
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
印度人普遍昵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
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
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
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
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
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
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
二、礼节礼仪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
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
印度风俗与礼仪
摘要:印度同中国一样是个人口大国,居世界第二。
印度和中国一样同属四大文明古国,同属亚洲的邻国,但在风俗文化饮食和礼仪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在古代中国和印度再很多领域又似乎很深的联系,像<<西游记>>中去天竺取经等等,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机遇等方面的不同,这两个文明在和平相处的数千年中又分别按自己的轨迹,发展出力两种不断相互交流但存在有巨大差异的文化等。
印度的风俗是很有特点的。
像他们有很多习惯也很有趣。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印度人极喜爱鲜花。
他们尤其喜欢将花环戴在贵宾、新婚夫妇、过生日者的脖子上。
花环大小根据客人的身份决定,对一般客人花环到胸,对贵宾花环要过膝。
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印度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吃咖喱及油爆、烤、炸的食物,口味喜辣。
尤其对中国四川菜中的鱼香类有兴趣,而不喜欢喝中、西式菜汤,不吃木耳、笋、面筋之类食物。
印度人不喝酒,甚至对喝酒特别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违反宗教习惯的,印度人喜欢喝茶,喝茶方式颇奇特:把茶盛在盘子里,伸舌头舔喝。
而在餐桌上,主人一般会殷勤地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
同时,客人不能拒绝给你的食物和饮料,食品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拒绝它是对上帝的忘恩负义。
吃不了盘中的食品,不要布给别人,一旦你接触到那种食品,它就变为污染物。
许多印度人在就餐前还要弄清他们的食物是否被异教徒或非本社会等级的人碰过。
作为客人,餐后要向主人表示敬意,但应当赞扬食品很好吃,表示很喜欢。
一般不要说“谢谢你”等致谢的话,以免被认为是见外。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印度同中国一样在礼仪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国家。
印度的礼节仪式是合十礼,晚辈对长辈行礼是弯腰摸长辈的脚,男人和女人不能握手,在行双手合十礼或鞠躬礼时男人不能碰女人。
如系一般关系,男人和妇人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用摇头表示赞同,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印度人极喜爱鲜花。
他们尤其喜欢将花环戴在贵宾、新婚夫妇、过生日者的脖子上。
花环大小根据客人的身份决定,对一般客人花环到胸,对贵宾花环要过膝。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通常他们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宗教对饮食有着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极为神圣。
尽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荡,但在餐馆里,在任何招待会上,你是决不会吃到牛肉的。
在印度去吃麦当劳,别忘了不要点牛肉的“巨无霸”,因为那里只有羊肉的。
外国人要想吃牛肉,只能到穆斯林聚居的专门店铺去买,拿回家自己做。
客人到印度人家后,要向主人和家人问好。
在饭前和饭后到盥洗室洗一下是主人所欢迎的。
在印度人家中作客,吃饭前要漱口和洗手。
因为印度人特别讲究卫生,每日洗澡且只洗淋浴,在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主妇做饭前要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
厨房是神圣的地方,外人与未沐浴的家人是不能进去的。
饭前洗手,不食剩下的食物。
在印度电视剧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妇女额部眉间都有一彩色“吉祥点”,吉祥点本来是示
婚嫁状况的,现除此含义外,已成为妇女化妆美容的固定组成部分了。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自然有他们最特别的节日。
印度是块很神奇的土地。
胡里节更是神奇。
每年的三月十一日是印度教传统节日的胡里节,这一天,让我们领略到印度人民生产和消费染料的能力。
人们把颜色用气体,液体,固体来演绎,目的要涂满眼前每一个会动的东西三次以上。
像所有的印度以及印度教节日一样,胡里也避不开关于神话故事的那面。
至少有三个传说是直接与这个色彩的节日相联系的:胡里卡·黑冉亚卡希普的插入故事,大神湿婆杀死爱神的故事,以及罗刹女朵黑的故事。
不过,人们认为最有权威性的说法是,胡里节源于印度的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
传说,从前有一位国王暴虐无道,狂妄自大,连天神也不放在眼里。
一天,暴君对国民宣布,不准人们再提天神的名字,举国上下只能崇拜他一个人,否则就严加惩处。
王子是天神的忠实信徒。
他公开反对父亲,对天神依然虔诚如初。
因此,暴君对王子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要陷害他。
暴君叫人把王子推下万丈悬崖,但王子没有摔死。
后来,暴君又命大象踩死王子,也未得逞。
暴君的妹妹名叫胡里,曾得神灵保佑不怕火烧,因此,暴君就让胡里抱住王子跳进熊熊燃烧的火中,企图烧死王子。
孰料,王子毫发未损,胡里却葬身火海。
当王子走出火堆时,人们向王子洒七色彩粉,表达对善良的赞颂和对邪恶的憎恨。
每年人们都将柴草堆成一堆,象征助纣为虐的胡里,将其焚烧。
据说,在此期间,人们可以大声说脏话,甚至骂人,表示对坏人的唾弃。
印度的风俗礼仪文化等都是别具一格的,是值得我们去观赏和研究的国家。
参考文献
《世界列国风情习俗丛书——印度》邹德浩李玫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机汽学院0911车辆工程
邹清凤(2009138022)
20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