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3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的教案(xiexiebang推荐)第一篇: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的教案(xiexiebang推荐)(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段京剧。
(出示梅兰芳京剧片段)2、知道唱京剧的人是谁吗?【你瞧,梅兰芳是男的,他在京剧里特别擅长扮演女性,我们把京剧里的女性角色叫做“旦角”,但是在古代,男尊女卑,女的唱戏的很少,所以女性角色多由男扮女装,这叫“男旦”。
梅兰芳就是一位很著名的男旦表演艺术家,他是梅派唱腔的创始人,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一、复习1、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梅兰芳先生。
齐读课题《梅兰芳学艺》2、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指名读齐读3、谁能用上这里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梅兰芳小时侯,师傅说他,后来经过,他终于成为。
4、是呀,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刚开始学的时候,他还遇到一些困难呢。
二、精读领悟:(一)精读第一节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轻轻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读齐读交流出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儿2、什么叫“眼睛没有神儿”呢?(眼睛不灵活、没有精神、没有神采)【2、3个】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总是下垂,眼珠转动不大灵活,有时还会迎风流泪,这是唱京剧的大忌啊。
所以师傅说他的——(引读: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唱戏的料子4、谁来读好它?评:这个困难可真大呀!这可是个大困难。
师父摇了摇头。
5、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是呀,“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来读好这句话?(评: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
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是呀!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
我们一起来试试)3、光有决心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和行动!那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梅兰芳好学苦练战胜自我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学苦练能填补天生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练好基本功。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流程:一、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边考考大家谁读得最准,谁的小耳朵最尖。
出示词语。
(1)指名读。
每人读一行,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2)齐读。
二、导入1.小朋友词语读得真好,谁能用上方才的几个词来介绍一下梅兰芳?下边老师就让大家看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的京剧。
(课件播放梅兰芳《贵妃醉酒》片段,并播放梅兰芳的精巧剧照)2.(师述)听,梅兰芳的唱腔多么委婉圆润;看,他的剧照,扮相多么俊俏艳丽。
梅兰芳 8 岁学艺, 11 岁登台 ,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塑造了无数优美的艺术形象,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欢。
但是,你们知道吗,梅兰芳这位世界有名的京剧大师在小时候去拜师学艺时,可碰到许多困难呢!自由轻声读一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梅兰芳小时候去学艺碰到了什么困难?三、品读课文(一)学第一自然段1.指名第一小。
2.xx 碰到了什么的困呢?(出示:傅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的料子。
) 3、什么是“没有神儿”?(出示梅芳小候的照片)你看,梅芳小候眼睛有点近,眼皮有点下垂,眼珠不大灵巧,因此傅他不是唱的料子。
4、“料子”在词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比一比,“料子”的意思。
件衣服的料子很好,因此价钱不廉价。
(指衣料等资料。
)傅他不是唱的料子。
(合适做某事的人材。
)5、傅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的料子。
你能用“因⋯⋯因此⋯⋯”来一?句式:因 ,因此 _________。
(二)学第二自然段1.述:梅芳的傅是个唱京的专家,他告梅芳要当好京演,不但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要有神,因演在舞台上要靠眼神来表达心里的感情。
但是小梅芳缺乏一天。
梅芳有没有放弃学?2.自由声一第二小,引出句子:梅芳学的信心没有。
3、指朗:你出了梅芳信心的定,你的信心很大,不言放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教课方案一、教课目标1.可以正确、娴熟地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9 个生字,特别是“紧”字。
查阅字典并联合语境弄懂“紧盯” “凝视”两个词语的意思。
2.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初步学会抓住“常常”“紧盯”“凝视”“日子一长”“终于”感觉梅兰芳“勤学苦练”过程的艰辛,并模拟例句练惯用“终于”说话。
3.拓展累积“熟能生巧、笨鸟先飞、人一己百、急起直追”等词语。
二、教课重、难点重点:可以正确、规范地书写“紧”字;查阅字典并联合语境弄懂“紧盯”“凝视”两个词语的意思。
难点:初步学会抓住“常常”“紧盯”“凝视”“日子一长”“终于”感觉梅兰芳“好学苦练”过程的艰辛,并模拟例句练惯用“终于”说话。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 1)教师:1. 教课课件。
2. 依据学生的预习单查察学生的预习状况,使教课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课时 2 课时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交流资料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方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擅长发现的达尔文、平和和蔼的毛主席和以身作则的朱德同志,今日,我们学习第 14 课《梅兰芳学艺》,再来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生书空,师边板书边重申:“梅”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 ;“兰”是本课的生字,横画比许多,注意横的长短变化才能把字写雅观,第二横稍短,第三横最长,起到托底的作用;“芳”也是本课的生字,“草字头”横稍短一些,“方”横稍长一些,注意“方”的笔顺是“先横折钩、再撇” 。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资料(1)课前,同学们已经采集了一些梅兰芳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指生报告)( 2)师增补介绍(课件出示)梅兰芳,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
他的唱腔特别特别,形成了一个独到的艺术门派,人们称之为“梅派”。
我们来赏识一段梅兰芳的京剧选段《贵妃醉酒》,感觉一下这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风采。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找词连句说内容1.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老师这里有4个词语来考考大家。
出示:拜师学艺没有动摇勤学苦练世界闻名2. 这4个词语分别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赶快用眼睛去找,用笔勾画出来。
指名学生读。
3. 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句子。
那么,你们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变成一段完整的话吗?4. 刚才我们把梅兰芳学艺的故事简要地讲了一下,那么,他是怎么拜师学艺的?又是怎么勤学苦练的?(在“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后加上“?”)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解词读句换说法1. 谁来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2. 知道什么叫“拜师学艺”吗?(引导学生说清楚“谁跟谁学什么本领”)3. 师傅是怎么说他的?谁来读读师傅说的话。
4. 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扮师傅,一位小朋友扮梅兰芳,练习当着他的面说说这一句话。
(教师相机引导:直接对人说话要有称呼,要改人称。
谁再来扮演师傅说一说?)5. 现在老师来扮梅兰芳,你们都来当师傅,一起来说一说。
6. 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该怎么写呢?(师指点:把师傅直接说的话写下来,在说的后面加上冒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7. 师小结:是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说法不一样,当直接对别人说话时,说的后面要加上冒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人称“他”就要改成“你”。
8. 师傅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三、品词扣句悟情感1. 尽管师傅这样说他,但是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会怎么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2.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表示看的词语,谁能把它们找出来?3.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一起来“紧盯”和“注视”。
(教师拿出红外线手电筒晃照天花板,让学生抬头看)4. 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这就叫“紧盯”,也叫“注视”)5. 刚才你们“紧盯”“注视”了一会儿,感觉怎么样?6. 那梅兰芳怎么看的呢?这句话中有个词(常常)很重要,我们一起读一读。
《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1、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2、理解词句,会用“终于”说话。
教学难点:读懂“眼睛没有神儿”,“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游戏)2、导入。
你们喜欢听京戏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不管喜不喜欢都请你们来听一段京戏(放录音)知道是谁唱的吗?(板书:“梅兰芳”三个字,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梅兰芳是男的,扮演的却是女的,叫男旦。
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
(师转身在“梅兰芳”后面加上了“学艺”二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学艺的?●二、新授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课文。
2、读完了这一小节,老师考一考你,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梅兰芳的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3、读第一自然段,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个“料子”是什么意思懂了吗?对,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条件,学也不会学得好。
第三小节1、默读第三小节,读过之后你说说: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2、“大师”什么意思呢?先指名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再引导学生:小朋友,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
____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
____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畜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
这样的人才叫“大师”!,好,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旧城小学:杨碧婷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前欣赏的就是梅兰芳的精彩唱段。
(播放录音《抗金兵》选段)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找个小朋友读一读。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本,走进梅兰芳,深入了解他是如何勤学苦练,最后取得成功的?二、新授(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过渡: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可他在小时候去拜师学艺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2、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出示课件)眼睛没有神儿(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你们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有点下垂,眼珠转动不大灵活,这就是没有神儿3、不是唱戏的料子怎么理解?(不具备唱戏的条件,不适合唱戏)4、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谁能用句式来说说?(出示课件)指名说、齐读。
瞧,不同的句式表示同样的意思。
5、我们知道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好,身材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通过眼神来告诉观众他是高兴了,生气了,还是难过了。
可现在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6、谁能来当师傅明确告诉他这一点,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点评:你这位师傅讲得很明白;你明确告诉他不适合唱戏;你肯定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设计意图】教学一篇课文,必须抓住一条主线。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主线又是什么呢?经过研读文本,我挖掘出“眼睛”这条主线,而且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灵活”、“会说话”了,因此在设计时,我紧扣“眼睛”及其变化展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傅这么一说,梅兰芳是不是就放弃了呢?(不是)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梅兰芳没有放弃学艺?(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梅兰芳学艺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检查课文朗读情况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1)交流识记的方法(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3.师范写,生书空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
下面是“系”少一撇。
教学内容:《14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15年11月19日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教学流程:课前播放梅兰芳京剧片段。
一、复习导入过渡:刚才我们听的这是梅兰芳唱的京剧。
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他演的都是女的,京剧里叫花旦。
1.为什么梅兰芳的京剧唱得这么好呢?这离不开他的勤学苦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梅兰芳学艺》,学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
你们还记得吗?出示:紧盯或者注视灵活师傅鸽子水底终于拜师学艺京剧大师勤学苦练3.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学的是什么?他学艺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师傅说(板书:没有神儿)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那么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评价。
2.过渡: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放弃了吗?(没有)对,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出示第一句)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3.他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4.有了坚定的决心,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句子。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看”的词语,请你们用圆圈把它圈出来。
交流:你圈出了哪两个词?(紧盯注视)5.师:真了不起,看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语。
“紧”咱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请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再写一遍。
下面的这个偏旁读作“绞丝底”。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只要下功夫,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注视紧盯学艺或者灵活飞翔勤学苦练京剧大师
2、填空。
梅兰芳小时候______,经过______,终于成为________。
【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复习。
认真设计复习,既能让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作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又能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
】
二、讲读课文。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兰芳学艺》(生读课题)。
大家进一步来阅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是怎么学艺的?
【设计的过渡语,提示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边读边想:梅兰芳小时候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学生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
】
(2)出示句子。
讨论:“眼睛没有神”是什么意思?“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3)齐读。
(4)为什么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呢?
学生讨论后,出示填空:
①因为梅兰芳_________,所以师傅说_________。
②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这一段话,非常到位。
不仅理解了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而且进行了表达的训练。
】
2、学习第二段。
过渡: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灰心、失望了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设计得也很好。
提问的角度,很有创意。
】
(1)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讨论第一句话。
梅兰芳灰心、失望了吗?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一带而过。
问与答相呼应。
】
(3)讨论第二句话。
梅兰芳下定了决心后,又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先到课文第二段中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女生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勤学苦练)是从哪儿看出梅兰芳在勤学苦练的?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呢?
哪个词儿体现了“勤”?(常常、日子一长)能把“常常”这个词换一换吗?
把句子中“飞翔”和“活动”去掉,再来读一读句子,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梅兰芳为什么一定要紧盯飞翔着的鸽子,注视游动着的鱼儿呢?
【这两句话的教学,层次清楚,先了解大意,知道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然后,再分别从三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引导学生推敲词语的意思,这一部分的教学很有特点,语言理解的训练非常到位。
】
(4)引读第三、四句话。
(师引)梅兰芳下决心苦练眼神,练习的时间长了,双眼——(生读),(师引)所以人们都说——(生读)。
讨论:眼睛真的会说话吗?
(5)根据板书小结,齐读第二段。
【这一段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楚,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读的形式是多样的,理解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
】
3、学习第三段。
过渡:梅兰芳的眼睛变得有神了,他是不是就满足了呢?从“勤学苦练”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梅兰芳不但苦练眼神,还苦练了其他的唱戏基本功。
)
(1)引读。
(师引)是啊!梅兰芳下定了决心,不但苦练眼神,还苦练唱戏的各种基本功,终于成了——(生读)。
(板书:京剧大师)
(2)讨论。
一个被师傅认为不唱戏料子的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成了一位京剧大师,容易吗?
学到这儿,你想对梅兰芳爷爷说些什么呢?(祝贺您,爷爷,……)(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梅兰芳还苦练了其他的唱戏基本功,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对梅兰芳的认识。
后面设计的两项练习,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
三、总结延伸。
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
老师课间的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现在仍然没有学会跳绳,你们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练习)(板书:下定决心,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那么,不会跳绳的同学,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终于”和“只要┅┅就┅┅”分别写一句话。
板书:
14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勤学苦练→京剧大师
下定决心,不断努力,就能成功。
【孙新霞老师的这一节课,有三个特点:(1)教学思路清楚,教学过渡自然,整节课上得很流畅。
(2)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很扎实,不仅重视读和理解的训练,而且有机地进行表达的训练。
(3)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