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猫眼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2.15 KB
- 文档页数:3
猫眼的工作原理猫眼是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它利用光学原理和技术来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特征。
猫眼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反射和折射两个基本光学现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猫眼的构造。
猫眼主要由光源、物镜、目镜、调焦装置和测量标尺等部分组成。
光源一般采用白光LED或者激光光源,用于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物镜是用来收集和聚焦光线的透镜,它将被观察物体反射或透过的光线聚焦到目镜上。
目镜则是用来放大和观察物体的镜头,通过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猫眼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被观察物体上,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部分光线穿过物体透射出来。
2. 反射光线经过物镜的聚焦作用,聚焦到目镜上。
透射光线则不经过物镜,直接进入目镜。
3. 目镜放大了被观察物体的影像,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
4. 调焦装置可以通过移动物镜或目镜的位置,调整焦距,使得观察到的影像更加清晰。
5. 在目镜上还可以配备测量标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和表面特征。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猫眼可以用于各种测量和观察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猫眼可以用来检查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是否有缺陷等。
在医学领域,猫眼可以用来观察和诊断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在科学研究中,猫眼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的生物样本,研究其形态和行为。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理,猫眼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改进和扩展。
例如,可以使用特殊的滤光片来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以实现对物体的特定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还可以通过增加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将观察到的影像数字化,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总之,猫眼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和技术的观察和测量仪器,通过反射和折射等光学现象,将被观察物体的影像放大并呈现在目镜上,以便进行观察和分析。
猫眼在工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扩展,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门镜成像的光学原理解:目前市场上出现防盗门镜(俗称“猫儿眼”),正看和倒看的效果迥然不同,而此种门镜的光学原理,均在中学物理的范围之内,且为透镜成像应用的实例.现把门镜的作用及其成像的光学原理简述如下.一、门镜的作用从室内通过门镜向外看,能看清门外视场角约为120度范围内的所有景象,而从门外通过门镜却无法看到室内的任何东西.若在公房或私寓等处的大门上,装上此镜,对于家庭的防盗和安全,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二、门镜成像的光学原理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L1是凹透镜,目镜L2是凸透镜(光路见图1).物镜L1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AB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A′B′,此像正好落在目镜L2的第一焦点之内,L2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A″B″,此像恰又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对于门外的情况,就看得清楚了.那么,同样通过此门镜,为什么从门外向里看(倒看)时,却什么也见不着呢?在倒看时(光路见图2),L1变成了目镜,L2则成了物镜,室内的景物AB,通过会聚透镜L2后的折射光束本应生成倒立的实像A′B′,但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发散透镜L1上,由于L1的焦距极短,最后得到的正立虚像A″B″距目镜L1很近,只有2~3cm,又由于门镜的孔径很小,室外的人不得不贴近目镜L1察看,这样,人眼与像A″B″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2~3cm,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点,因此,对于室外的窥视者,室内的一切当然也就“视而不见”了.(近点是人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最小距离.近点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正常青年人的近点约10cm,但正常人到50岁时,近点大致为40cm.)三、门镜成像的有关估算此门镜的凹透镜L1的焦距约为1cm,凸透镜L2的焦距约为3.5cm,两透镜间的距离约为2.1cm(与门厚大致相等,但两镜间距离可适当调节).1.正看时的成像计算如图1所示,假定门外的人AB距物镜L1 为1m,即物距为100cm,焦距为-1.0cm,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出A′B′的像距v1.(1/100)+(1/v1)=1/-1.0得v1=-0.69(cm)对于凸透镜L2来说,虚像A′B′成了目镜L2的实物,物距为0. 99cm+ 2. 1cm=0.39cm.由于此物距小于L2的焦距3.5cm,A′B′落在L2的焦点之内.再次运用成像公式,求出A″B″的像距v2.(1/3.9)+(1/v2)=1/3.5得v2=-26. 4(cm)这说明,像A″B″是虚像,且正好成在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因此,室内的人不用开门,就能洞察门外的动态.我们还可估算出现像的大小,L1成像的放大率m1=-0.99/100,L2成像的放大率m2=-26.4/3.09.故像A″B″总的放大率为m= m1m2=26.14/309≈1/12,像比实物小.2.倒看时的成像估算如图2所示,假定室内的人或物AB与凸透镜L2亦相距1m,运用透镜成像公式得(1/100)+(1/v3)=1/3.5解之得v3=3.6(cm)即像A′B′距L2为3.6cm,距L1则为1.5cm,由于此像在未成之前已被凹透镜发散.因此,对于凹透镜L1来说,A′B′是虚物,物距为-1.5cm.再次运用成像公式得:(1/-1.5)+(1/v4)=1/-1.0解之得v4=-3.0(cm)这说明,最后所成之像A″B″是个虚像,成在目镜L1的右侧3cm.那么离室外观察的人眼也差不多只有3cm左右,远小于人眼的近点,因此,从室外通过门镜看室内,只能是“窥”而不可见,图谋不轨者只能“望门兴叹”!近点:近点是人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最小距离.近点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正常青年人的近点约10cm,但正常人到50岁时,近点大致为40cm.视点:25CM第四章 光学成像系统的空间变换特性与频率特性透镜作为光学系统的基本光学元件之一,在光学成像系统起着成像补偿像差及调整倍率等作用,在光学信息处理中具有位相变换和傅里叶变换作用。
猫眼的工作原理猫眼是一种常见的光学设备,它利用特殊的反射原理来实现对光的聚焦和放大,从而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猫眼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光线的反射和聚焦。
猫眼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反射镜和镜筒。
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用于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焦,反射镜用于反射光线,而镜筒则是保护和固定这些光学元件的结构。
当光线进入猫眼时,首先经过凸透镜。
凸透镜的曲率使得光线在通过时发生折射,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个过程使得光线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点上,称为焦点。
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光线的聚焦程度,从而影响到猫眼的放大倍数和观察距离。
接下来,光线经过反射镜。
反射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回凸透镜,使得光线再次通过凸透镜进行折射。
这个反射和折射的过程使得光线再次聚焦,从而进一步放大被观察物体。
最后,通过凹透镜,光线再次发生折射,使得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凹透镜的作用是调节观察者的眼睛与猫眼之间的焦距,从而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被观察物体。
总结来说,猫眼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察和放大。
凸透镜和凹透镜用于光线的折射和聚焦,反射镜用于反射光线,而镜筒则是保护和固定这些光学元件的结构。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猫眼成为一种常见的光学设备,广泛应用于观察、测量和检测等领域。
固然,上述的工作原理只是对猫眼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实际上,猫眼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光的色散、像差等复杂的光学现象。
此外,不同类型的猫眼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光学设计和材料,从而使得其工作原理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猫眼类型和参数。
总之,猫眼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来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察和放大。
凸透镜、凹透镜、反射镜和镜筒等光学元件相互配合,使得光线能够聚焦并放大被观察物体。
猫眼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猫眼的工作原理
猫眼是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它是通过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来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的。
猫眼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的入射、反射和折射、镜头系统的成像和观察等几个方面。
首先,猫眼的工作原理涉及光的入射、反射和折射。
当光线从外部环境进入猫眼时,会首先遇到猫眼的镜头系统。
镜头系统由多个透镜组成,通过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的不同,可以对光线进行聚焦和散射。
当光线通过透镜系统后,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进而形成物体的像。
其次,猫眼的工作原理还涉及镜头系统的成像。
透镜系统会根据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将光线聚焦在特定的位置上,形成物体的像。
这个过程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来实现的。
透镜系统可以调节焦距和光圈大小,以便对不同距离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测量。
最后,猫眼的工作原理还包括观察和测量。
通过猫眼的镜头系统,可以将物体的像投射到观察者的眼睛或者其他接收器上。
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像来获取有关物体的信息,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此外,猫眼还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像的位置、大小等参数,来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总结起来,猫眼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将物体的像形成并投射到观察者的眼睛或其他接收器上,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猫眼的镜头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焦距和光圈大小,可以实现对不同距离和大小的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猫眼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猫眼的工作原理
猫眼是一种常见的光学设备,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特征。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聚焦光线来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猫眼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光源、物镜、目镜和测量标尺。
光源通常是一束光线,可以是自然光或者人工光源。
物镜是用来聚焦光线的透镜,它将光线聚焦到物体上,并将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聚焦到目镜上。
目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光学镜片,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物体的放大图像。
测量标尺是用来测量物体大小和距离的刻度尺。
猫眼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光源发出光线,经过物镜聚焦到物体上。
物镜的聚焦使得光线能够集中到一个点上,提高了光线的亮度和清晰度。
2. 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后,会发生反射或折射。
反射是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折射是光线在物体内部发生偏折。
3. 反射或折射的光线经过物镜再次聚焦,形成一个放大的光线图像。
4. 目镜通过放大镜片将光线图像投射到观察者的眼睛上,使观察者能够看到物体的放大图像。
5. 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光线的聚焦点和放大倍数,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不同观察和测量需求。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猫眼还可以配备一些附加功能,例如调节光源亮度、调节目镜放大倍数、测量标尺刻度等。
这些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和配置。
总结起来,猫眼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线的聚焦和放大来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测量。
它是一种常见的光学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测量任务中。
猫眼的工作原理猫眼是一种常见的红外夜视设备,它通过红外辐射来获取周围环境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信号,从而实现在低光或者彻底黑暗的环境中观察和拍摄的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猫眼的工作原理。
1. 红外辐射原理猫眼利用物体自身的热能辐射来获取图象。
所有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其强度和温度成正比。
猫眼通过红外探测器接收这些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2. 红外传感器猫眼的核心部件是红外传感器,它通常由红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辐射的器件,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堆和焦平面阵列等。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红外探测器上时,探测器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3. 信号处理红外传感器将感知到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后,需要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
信号处理电路可以增强红外信号的强度,并滤除其他干扰信号,从而提高图象质量。
4. 图象显示经过信号处理后,猫眼会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显示器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
猫眼可以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图象,让用户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低光或者黑暗环境中的物体。
5. 其他功能除了基本的观察和拍摄功能外,一些高级的猫眼还具备其他功能,如夜视范围调节、图象增强、视频录制等。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更复杂的电路和算法。
总结:猫眼通过红外辐射原理来实现在低光或者彻底黑暗的环境中观察和拍摄的功能。
它利用红外传感器感知周围物体的红外辐射,并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转化为可见光信号,最终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猫眼在家庭、商业和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观察和保护环境的工具。
猫眼的工作原理猫眼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各个领域。
它通过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识别物体的动态,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用户。
下面将详细介绍猫眼的工作原理。
一、红外线传感器猫眼中的红外线传感器是实现监测功能的关键部件。
它能够感知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当有人或物体靠近猫眼时,传感器会感知到其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信号传输给后续的图像处理模块。
二、图像处理技术猫眼中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对传感器获取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首先,传感器获取到的红外信号会经过模数转换,转化为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算法和模型,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物体的特征和轮廓。
三、物体识别与监测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猫眼能够对物体进行识别和监测。
通过比对物体的特征和轮廓与预设模型的匹配度,猫眼可以判断物体的类型和状态。
例如,当有人靠近门口时,猫眼可以识别出是谁,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用户。
四、信息传输与显示猫眼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识别和监测到的信息传输给用户。
有线方式可以通过连接到显示屏或监控设备来实现信息的显示和存储。
无线方式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等技术,将信息传输给用户的手机或电脑,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五、其他功能除了基本的监测和识别功能外,猫眼还可以具备其他附加功能。
例如,夜视功能可以通过红外补光技术实现在低光环境下的监测和识别;双向通话功能可以通过内置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用户与被监测物体的双向交流。
总结:猫眼是一种基于红外线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监测设备。
它通过感知物体的红外辐射,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监测,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用户。
猫眼不仅具备基本的监测和识别功能,还可以实现夜视、双向通话等附加功能。
通过猫眼,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监测区域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如何预防猫眼开门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产品的普及,猫眼开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智能门禁产品。
然而,由于猫眼开门的安全性相对较低,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或技术盗用。
为了确保家庭安全与个人隐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预防猫眼开门的被开启。
了解猫眼开门的工作原理在防止猫眼开门的被开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猫眼开门的工作原理。
猫眼开门通常由一个摄像头、一个显示屏和一个面部识别系统组成。
当有人敲门时,猫眼开门会自动启动摄像头进行视频录制,并通过面部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一旦身份验证通过,猫眼开门会解锁门禁系统,允许使用者进入。
密码保护为了进一步提升猫眼开门的安全性,我们可以设置密码保护功能。
通过设置一个独特的密码,在使用猫眼开门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解锁。
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至少为六位数。
同时,确保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如生日或手机号码。
定期更新软件猫眼开门的软件系统可能存在一些漏洞,黑客通过这些漏洞可能会获得非法访问权限。
为了消除这些风险,我们需要保持猫眼开门软件的最新版本。
定期检查猫眼开门软件是否有更新,并尽快安装更新。
这样可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更好的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措施猫眼开门通常需要连接到家庭网络才能正常工作。
然而,如果家庭网络存在安全隐患,黑客可能通过网络入侵猫眼开门系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安装可靠的网络防火墙来阻止非法访问。
2.设置一个强密码保护你的家庭网络。
3.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安全设置是否正确,并修复任何安全漏洞。
4.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连接猫眼开门系统,因为这些网络通常是不安全的。
加强面部识别系统面部识别系统是猫眼开门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面部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1.确保面部识别系统的算法和模型是最新的,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2.避免低光照条件下的录制,确保摄像头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录制,以提高识别效果。
猫眼原理图
猫眼是一种常见的光电元件,它主要由光敏电阻、透镜和指示灯组成。
在日常
生活中,猫眼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和仪器仪表中,如电子门禁系统、安防监控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猫眼的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猫眼的原理图。
猫眼的原理图通常包括光敏电阻、透镜、
指示灯和电路连接部分。
光敏电阻是猫眼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透镜用于聚集光线,使光线能够更好地照射到光敏电阻上。
指示灯则用于指示猫眼的工作状态,通常是红色或绿色的LED灯。
在猫眼的工作过程中,当有光线照射到透镜上时,透镜会将光线聚集到光敏电
阻上,光敏电阻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经过电路连接部分的处理后,会驱动指示灯的发光,从而实现猫眼的指示功能。
当光线消失时,光敏电阻不再产生电信号,指示灯也会熄灭。
猫眼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利用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和指示灯的发光特性,实现了对光线的感知和指示。
在实际应用中,猫眼通常被安装在需要指示状态的地方,如门禁系统中的门禁机、安防监控设备中的摄像头等。
通过猫眼的指示,用户可以清楚地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总的来说,猫眼作为一种光电元件,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它在各种电子产
品和仪器仪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猫眼的原理图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猫眼成像原理
猫眼成像原理是一种利用猫眼镜头进行成像的技术,该技术是
基于猫眼的特殊结构和光学原理而设计的。
猫眼成像原理的应用范
围非常广泛,涉及安防监控、医学影像、科研探测等领域。
下面我
们将对猫眼成像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猫眼是一种具有特殊构造的光学器件,其结构包括凹面
反射镜、透镜和光敏元件。
当外部光线照射到凹面反射镜上时,凹
面反射镜会将光线聚焦到透镜上,透镜再将光线聚焦到光敏元件上,从而形成清晰的成像。
这种结构使得猫眼具有较强的光线聚集能力
和成像清晰度,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成像需求。
其次,猫眼成像原理的核心在于凹面反射镜的作用。
凹面反射
镜能够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实现光线的集中成像。
这种成
像方式与普通的透镜成像方式有所不同,其成像效果更为清晰,适
用于远距离成像和光线较弱的环境。
因此,猫眼成像原理在夜视、
远距离监控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猫眼成像原理还可以通过调节透镜的焦距来实现成像的
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清晰度,而放大倍数
则决定了成像的放大程度。
通过合理调节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可以实现对不同距离和大小目标的精确成像。
总的来说,猫眼成像原理是一种基于猫眼结构和光学原理的成
像技术,具有成像清晰、光线聚集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环境等特点。
在安防监控、医学影像、科研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
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猫眼成像原理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
特的优势和价值。
目前市场上出现防盗门镜(俗称“猫儿眼”),正看和倒看的效果迥然不同,而此种门镜的光学原理,均在中学物理的范围之内,且为透镜成像应用的实例.现把门镜的作用及其成像的光学原理简述如下。
一、门镜的作用
从室内通过门镜向外看,能看清门外视场角约为120度范围内的所有景象,而从门外通过门镜却无法看到室内的任何东西.若在公房或私寓等处的大门上,装上此镜,对于家庭的防盗和安全,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门镜成像的光学原理
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L1是凹透镜,目镜L2是凸透镜(光路见图1)。
物镜L1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AB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A′B′,此像正好落在目镜L2的第一焦点之内,L2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A″B″,此像恰又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对于门外的情况,就看得清楚了。
那么,同样通过此门镜,为什么从门外向里看(倒看)时,却什么也见不着呢?看时(光路见图2),L1变成了目镜,L2则成了物镜,室内的景物AB,通过会聚透镜L2后的折射光束本应生成倒立的实像A′B′,但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发散透镜L1上,由于L1的焦距极短,最后得到的正立虚像A″B″距目镜L1很近,只有2~3cm,又由于门镜的孔径很小,室外的人不得不贴近目镜L1察看,这样,人眼与像A″B″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2~3cm,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点,因此,对于室外的窥视者,室内的一切当然也就“视而不见”了。
(近点是人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最小距离.近点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正常青年人的近点约10cm,但正常人到50岁时,近点大致为40cm。
)
三、门镜成像的有关估算
此门镜的凹透镜L1的焦距约为1cm,凸透镜L2的焦距约为3.5cm,两透镜间的距离约为2.1cm(与门厚大致相等,但两镜间距离可适当调节)。
1.正看时的成像计算
如图1所示,假定门外的人AB距物镜L1为1m,即物距为100cm,焦距为-1.0cm,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出A′B′的像距v1.
(1/100)+(1/v1)=1/-1.0
得v1=-0.69(cm)
对于凸透镜L2来说,虚像A′B′成了目镜L2的实物,物距为
0.99cm+2.1cm=0.39cm.由于此物距小于L2的焦距3.5cm,A′B′落在L2的焦点之内.再次运用成像公式,求出A″B″的像距v2.
(1/3.9)+(1/v2)=1/3.5
得:v2=-26.4(cm)
这说明,像A″B″是虚像,且正好成在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
因此,室内的人不用开门,就能洞察门外的动态。
我们还可估算出现像的大小,L1成像的放大率m1=-0.99/100,L2成像的放大率
m2=-26.4/3.09.故像A″B″总的放大率为m=m1m2=26.14/309≈1/12,像比实物小.
2.倒看时的成像估算
如图2所示,假定室内的人或物AB与凸透镜L2亦相距1m,运用透镜成像公式得
(1/100)+(1/v3)=1/3.5
解之得v3=3.6(cm)
即像A′B′距L2为3.6cm,距L1则为1.5cm,由于此像在未成之前已被凹透镜发散.因此,对于凹透镜L1来说,A′B′是虚物,物距为-1.5cm.再次运用成像公式得:
(1/-1.5)+(1/v4)=1/-1.0
解之得v4=-3.0(cm)
这说明,最后所成之像A″B″是个虚像,成在目镜L1的右侧3cm.那么离室外观察的人眼也差不多只有3cm左右,远小于人眼的近点,因此,从室外通过门镜看室内,只能是“窥”而不可见,“望门兴叹”!
原理解析:
从使用“猫眼”可知:人在室外眼睛无论靠近还是远离“猫眼”都看不清室内景物,人在室内眼睛靠近还是远离“猫眼”都能清楚地看见室外的人和景物,且眼睛靠近“猫眼”观察景物效果更好。
看见的是景物的正立的虚像,像比景物略小。
猫眼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物镜为凹透镜,目镜为凸透镜近似于倒置的伽利略望远镜。
对于光心来说两侧的焦距是相等的,如果透镜两侧的曲面是对称的,那么光心就是透镜的中心,否则光心并不在两侧顶点的中心。
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的情况由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离门1~2m)经物镜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a.若此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外,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倒立的实像。
光路图如图3。
这也不能满足要求。
b.若景物经物镜成的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能满足要求,光路图如图4。
综上所述,“猫眼”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离较长,且目镜的焦距应等于或大于物镜与目镜的距离(猫眼的长度)和目镜的焦距之和。
实际猫眼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