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综合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342.8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贵阳市乌当中学高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如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2015·湖北荆门市测试)广州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图a为广州市局部示意图,图b为珠江新城附近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情况。
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分析,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分布在图(a)中的()A.西北角B.西南角C.二沙岛D.海心沙6.图(b)中能反映珠江新城附近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右图,回答11~12题。
7.根据图中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8.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A.钢铁厂B.自来水厂C.印染厂D.造纸厂(2015·沈阳市育才中学测试)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2002年)”(图甲)和“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乙).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②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③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8.甲、乙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有何差异()①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甲区域城镇规模较大,乙区域城镇规模较小②甲区域次级城镇有2个,乙区域只有1个③甲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都多于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④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乙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较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城市聚落分布模式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M区域分布有若干乡村聚落。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城区,在公交线路的沿线,尤其在站点周边开发,公共使用优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TOD模式的最主要优点是A.节省建设用地 B.降低建设成本C.改善交通,利于出行 D.增加绿地,优化环境2.按照TOD模式,下列功能区布局时,离公交站点由远到近依次是A.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办公区、居住区、核心商业区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老城区选址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铁路运输C.河流D.矿产资源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的开发B.铁路运输的发展C.人口分布的改变D.环境污染的影响“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赶往市中心。
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
下图为燕赵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及数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燕郊成为“睡城”,其原因有( )①房价相对较低②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③工资水平低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人口“潮汐式”流动会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有利于缓解这些问题的措施是( ) A.在北京与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B.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C.在北京及燕郊地区大量增建住宅区D.燕郊及附近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部分产业“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试卷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功能区属于A BC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人口密度的差异DC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地租水平的差异环渤海城市群(如左图)和中三角城市群(如右图)都是承载着我国崛起希望的重点规划发展区域。
环渤海城市群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中三角城市群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淡水资源充足③水陆交通便利④都位于湿润气候区A B C D.②④.③④.①③.①②4.下列关于两大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三角城市群: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B.中三角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10/ 1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试卷C.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的建设D.环渤海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禁止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5.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B.城市的用地规模.城市的人口规模CD.特大城市的数量.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 B C D...b.acd7.在该地区的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A B .水资源的多少.土地生产力的大小C D.经济规模的设想.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
单元测试(二) 城市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如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比重示意图。
据此答复1~2题。
1.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效劳用地的数码依次是( A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解析:依据各类用地所占比重以及分布状况可知,比重最高的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多位于城市边缘,环路外侧;商业效劳用地多分布在市中心,一环内所占比重高;据此可推知①为居住用地,②为工业用地,③为道路用地,④为商业效劳用地。
2.近年来,该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设立了多个居住用地区,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B )A.大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解析:三环线以外建居民区,使城市人口向外开展,属于郊区城市化。
以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以下图,答复3~5题。
3.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C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绿化区解析:M处常住人口增长快,应为住宅区。
4.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C )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上下D.政府的决策解析:竞争条件下,只有付出最高的租金,才能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5.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缘由,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D )A.城市交通的开展B.市中心地价上涨C.城市环境恶化D.市中济萎缩解析: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是逆城市化的表现,因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居住环境恶劣。
随着交通的开展和乡村根底设施的完善,人们纷纷外迁。
以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B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约根底设施解析: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A. 规模的大小B. 重要的水平C. 付出租金的上下D. 人数的多少2.关于城市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进程B. 一个国度或地域的城市化水平可以表达其社会经济的开展水平C.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开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域的经济开展影响不大D. 城市化必将扩展城乡之间的差距3.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是〔〕A. 工业用地B. 住宅用地C. 商业用地D. 交通路途用地4.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求应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构成了功用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应用类型的是〔〕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④⑤〔2〕关于城市功用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各类功用区之间界限清楚B. 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C. 工业区多位于交通支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D. 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初级住宅区存在分化5.以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才干随距离递减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用区可拓展到〔〕A. 一环路B. 二环路C. 三环路D. 环城路〔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局部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缘由是〔〕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下跌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休息力丰厚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 ①②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沿线迁移,主要缘由是〔〕①二、三环路沿线地租比市中心的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增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6.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以下各题。
一、选择题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4),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2.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3.县级市一般没有:A.行政区和文化区 B.商业区和住宅区C.工业区和行政区D.文化区和工业区(2010年广州调研)右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5.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租水平:乙>甲>丙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2010·台州模拟)图8为我国某城市用地情况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位于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7. B 、C 、D 、E 各卫星城对A 城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①分散A 的城市职能 ②减轻A 城用地压力 ③缓解A 城交通压力 ④抑制A 城工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5),回答8~9题。
8.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A .城市化加速发展B .郊区城市化C .逆城市化D .城乡差别加大 9.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增加B .地表水下渗增多C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D .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1 400毫米,年均温约16℃。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城市项目选址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B.产生有毒物质的建设项目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C.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D.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答案】B【解析】项目选址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及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2.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例要最小B.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比重最大C.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用地要小于居住建筑D.一般情况下,公共绿地要大于工业建筑用地【答案】C【解析】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
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如下:在城市中,居住建筑用地占20%~32%,工业建筑用地占15%~2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公共绿地占8%~15%。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网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该道路网的形状是()A.方格棋盘式 B.混合式C.环行放射式 D.自由式4.若计划修建新的长途汽车站,则图中位置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5.关于图中道路网,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没有环行线路,道路将更加拥堵B.此道路网在欧洲城市比较普遍C.该道路网适合重庆市D.该道路网一般以广场为中心【答案】3.C 4.B 5.C【解析】第3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注意是修建长途汽车站,不宜放在市中心,否则会增加交通压力。
②位于经过市中心的放射状道路、环路及郊区公路的交会处,方便人们在此汇集和分散。
第5题,若没有环行线路,行人和车辆都须经过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增大,人们出行不方便。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班级: 姓名: 总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读“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 1~2 题。
1.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A.MB.NC.PD.Q2.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主要原因是()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4.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完成 5~6 题。
5.三个区域中()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6.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 区域的是()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中心商务区下面两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及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7~8 题。
7.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的()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8.据右图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市()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该图中 R1、R2 和R3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 R1<R2<R3。
据图回答 9~10 题。
9.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A.R1--小学 R2--中学 R3--大学B.R1--小学 R2--大学 R3--中学C.R1--中学 R2--大学 R3--中学D.R1--大学 R2--小学 R3--中学10.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R1 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B.R1 比R2 提供的职能种类较多C.R3 的城市级别最高D.R3 的服务范围小于 R2读“某市区雅家乐超市及连锁店分布图”。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前夕,不少游子回家团聚,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婚姻家庭C.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回答下列各题。
2.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3.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欧盟与日本老龄化情况严重,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老年人再就业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替代选择。
欧盟等国家和日本在老年人再就业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实行了如物质激励、禁止就业歧视、建立灵活劳动合同制度、改变工作环境、完善劳动保障、创造社会氛围、开展就业培训、发挥职业介绍中介的作用等一系列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
目前,我国人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况,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国家中政府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的措施,最有可能的是()A.巴西B.美国C.新加坡D.越南5.从长远角度来看,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从海外大量移民B.组织老年人口移民到海外再就业C.延长退休年龄D.完善计划生育政策6.图中,各级城市或各类商业部门与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A.苏家屯-R1,沈阳市-R2,北京市-R3B.杨运镇-R3,盖县城-R2,营口市-R1C.北京市-R1,黄浦区-R2,上海市-R3D.汽车销售中心-R3,家用电器-R2,早点铺-R1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座号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B.C.D.猴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
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A.城市化速度加快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4.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A.家庭B.经济C.教育D.交通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功能区属于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6.“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8.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A.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B.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D.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10.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11.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 )A.一条稍稍弯曲的“L”形曲线B.一条“正弦”曲线C.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D.一条“上升”的直线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2~3题。
2.1985年~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3.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人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下图表示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印度的是A.a B.b C.c D.d5.近几十年来,四国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美国B.英国C.巴西D.印度读某区域图,回答6~7题。
6.该图区域内最有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上题中该地区成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的东部有大学,可能是文化区②城市的西部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③东部是高地,环境质量好④西部有河流,水源充足⑤城市的西部是社会名流集中区,知名度高A.①③⑤B.②④C.①③D.②④⑤读某城市分布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足( )A.团块状B.组团式C.条带状D.放射状9.形成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河流B.地形、河流C.交通、地形D.资源、河流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C.a=b>c D.a>b=c11.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12.下列有关城市服务范围的论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重叠,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服务体系C.确定城市的服务范围,对于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D.上海、北京、兰州都是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都有特定的服务区域13.下列有关城市级别与其提供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B.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完全相同C.高等级城市不具有低等级城市的职能D.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环境效益。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7小题,每小题4分,共6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读“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1~2题。
1. 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A. MB.NC.PD.Q2. 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主要原因是()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4.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个区域中()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6.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 .中心商务区下面两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及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的()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8.据右图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市()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该图中R1、R2和R3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R2<R3。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
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3.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随着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开发“都市里的乡村”——推广社区农业化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
如日本筑波科学城保留了大片的农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城内及城市周围,形成“没有郊区的新城”……在城市中有意识地引入农田,使农田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也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农田”与“城市公园”比较,突出的优势是
A.景观丰富,可吸引附近居民到访
B.水域广阔,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
C.污染较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D.居民维护,可以降低运行的成本
5.农田融入城市的首要目的是
A.保护原始的农业环境B.增强城市自我服务的功能
C.提供居民劳动的场所D.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
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 )
A.芝加哥楼高已降B.纽约城市面积扩大
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D.重庆建设用地紧张
7.“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 )
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B.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D.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
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原因有( )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宽畅③绿地多④人口
多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9.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
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1.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下表是商品等级(数字越大,等级越低)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
读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12.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13.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
的是( )
A.B6 B.C6 C.A D.B1
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
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黄冈B.红安
C.武汉D.大冶
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冈市的服务种类少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16.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17.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大城市不断涌现
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乡村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 D.d
20.在该地区的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
(3)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_______方向延伸。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
22.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①为何种功能区?分析其区位因素。
(2)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其作用。
(3)若②为批发市场,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何处适合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说明理由。
(4)M处曾经布局火电厂,后迁至N处,简述其原因。
23.图2-2-14为北京市城镇体系布局图。
图2-2-15为北京市地形图,图2-2-16为北京市发展战略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2-2-14所示北京地区城市体系包括级。
(2)北京建设“多中心”的城市新格局的主要目的是。
(3)结合图2-2-14、图2-2-15,说出北京市城镇体系布局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4)水资源条件是确定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
结合材料分析北京西北部纳入生态带的主要原因。
(5)北京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说明其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5CBCDB 6-10BDACC 11-15CCDCB 16-20C.ACB.B
21.(1)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B 铁路的建设晚于水运
(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东、南
(4)③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22.(1)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3分)
(2)绿化带(隔离带) 减少噪声,美化环境,吸烟滞尘,调节气候,等等。
(4分)
(3)甲处。
有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城区边缘,地价低廉;靠近批发市场。
(4分)
(4)M处有煤矿,曾经布局火电厂是因为接近原料产地,利于降低成本。
M处靠近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火电厂易造成城区大气污染,而N处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且交通便捷,故火电厂由M处迁至N处。
(4分)
23.(1)4
(2)分散交通压力
(3)东南部(或平原)城镇密集,北部和两北部(或山区)
城镇稀少。
北部、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东南部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4)西北部山地是北京市的水源地,应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5)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服务业。
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人才的优势;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