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气体的密度
- 格式:pdf
- 大小:13.29 KB
- 文档页数:1
大气中氯及氯化氢的测定方法【D-LJ】氯(Cl2)是具有强烈窒息性、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
分子量70.906。
标准状态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488,1L氯气质量为3.22g。
沸点-34.6℃;熔点-102℃;。
氯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1L水10℃时能溶解9.97g氯,20℃时能溶解7.29g氯,50℃能溶解3.9g氯。
氯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与二氧化碳接触能形成毒性更大的光气(COCl2)。
氯溶解于水中形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易分解成盐酸和新生态氧。
大气中氯以气体状态存在。
污染来源有食盐电解、制药工业、农药生产、光气制造、合成纤维及造纸漂白工艺。
氯气还经常出现在生产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工厂环境中。
氯碱厂和氯加工工厂常排出大量氯气。
氯对人的主要毒性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炎性肿胀,充气及眼粘膜的刺激症状。
工业生产中由于发生事故大量逸漏氯气,局部浓度很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可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如患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等病症。
高浓度氯气污染地区,还可危害附近农作物的生长,废气中的氯和氯化氢排入大气,当温度和湿度比较高时,金属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测定空气中氯的方法常用甲基橙比色法和联邻甲苯胺法。
甲基橙比色法优点是试剂易得、显色稳定、定量范围广、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大气中常见共存离子氯化氢对测定不干扰。
其他干扰物如NO-2、Fe3+等在低浓度时可忽略不计。
该法已推荐为居住区大气中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B 11736-89)联邻甲苯胺比色法,可测出0.5μg的氯气。
但稳定性较差,湿度和阳光都有影响,采样时间长还会使显色褪去。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性均较差,氧化剂如臭氧、二氧化氮、溴和还原性气体(如SO2、H2S)等都有干扰。
以下介绍甲基橙比色法〔1、2〕。
(一)原理空气中氯被含有溴化钾的甲基橙硫酸溶液所吸收,氯与溴化钾反应置换出溴,溴能氧化甲基橙,使其褪色,根据颜色减弱的程度,比色定量。
第一节:氯化氢合成工艺技术1 生产能力1.1 设计能力1.1.1 十万吨系统设计能力:6.7万吨HCl/年1.1.2 五万吨系统设计能力:4.7万吨HCl/年1.2 实际生产能力1.2.1十万吨系统有三台石墨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满负荷运行日产氯化氢气体198.67吨,单台炉产能66.22吨/日。
1.2.2 五万吨系统共有5台钢制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正常生产时运行4台合成炉,运行负荷日产氯化氢气体156吨,单台炉产能39吨/日。
12.3 五万吨系统通过改造,新增两台二合一副产蒸汽石墨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日常开一备一,满负荷运行日产氯化氢气体150吨,单台炉产能150吨/天。
系统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可副产压力在0.8-1.0 MPa饱和蒸汽4.375吨/h,装置年开工率按8000h计,年产蒸汽3.5万吨。
1.2.4因原料气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故生产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产生一定量的冷凝酸(盐酸),其产量约为:十万吨系统5吨/日,氯化氢气体损耗量约为日产总量的0.78%;五万吨系统 3.5吨/日,氯化氢气体损耗量约为日产总量的0.52%。
1.2.5 如后工序生产出现异常,本装置生产的氯化氢气体将部分或全部倒入吸收系统制取盐酸,五万吨系统满负荷运行每小时生产氯化氢气体约3800m3 /h,用水吸收制取浓度31%盐酸可生产20.08T/h;十万吨系统满负荷运行每小时生产氯化氢气体约5500 m3 /h,用水吸收制取浓度31%盐酸可生产28.02 T/h。
1.2.6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五万吨合成系统仍有一定的生产余量,但吸收装置受设备自身因素影响已满负荷运行,如全部降量制取盐酸,前系统必须降电流;十万吨系统合成系统已趋于满负荷,无法对现有装置进行提量,如全部降量制取盐酸,三套吸收装置无法全部吸收,前系统必须降电流,将氯化氢产量降至3200 m3 /h。
2 产品及副产品2.1 本装置的产品:氯化氢气体,副产品:盐酸(合成酸、高纯酸)、蒸汽产品名称:氯化氢气体;分子式:HCL ;分子量36.5682.2 氯化氢的性质2.2.1 物理性质2.2.1.1 氯化氢是一种有毒、有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氯化氢的密度()空气密度。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是由氢气和氯气在
适当的条件下反应而成的,化学式为HCl。
在标准状态下,氯化氢的密度约为1.27g/L。
而空气的平均密度约为1.225g/L。
因此,氯化氢的
密度要略高于空气。
氯化氢在室温下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
它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与水蒸气迅速反应生成盐酸,因此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此外,氯化氢还具有刺激性气味,能引起呼吸道不适。
因此,在使用
和储存氯化氢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确保通风良好。
除了常见的气体状态外,氯化氢还可以以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液态氯化氢常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催化剂和溶剂。
固态氯化氢则常用于
制备重要的氯化合物,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氯化氢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常被用于生产氯代烃、
氨基酸、麻醉品、塑料和橡胶等化工产品。
此外,氯化氢还可作为中
和剂、清洁剂、消毒剂等环境卫生和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物质。
然而,氯化氢的生产和使用也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氯化
氢气体的泄漏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工业生
产和使用氯化氢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氯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生产
和使用管理,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加科学、安全、环保地生产和使用氯化氢,发挥其重要作用。
盐酸ar密度
盐酸ar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密度是多少呢?通过实验测得,盐酸ar的密度约为1.18克/毫升。
这个数值意味着,每毫升盐酸ar 的质量约为1.18克。
盐酸ar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它在室温下可溶于水,但与许多有机物质反应,产生氯化氢气体。
盐酸ar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常被用作实验室试剂,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其强酸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不仅在化学实验中使用,还在医药、冶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盐酸ar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备氯化物、硫酸盐和其他化学品。
它在金属表面处理、食品加工和皮革制造等行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盐酸ar密度的确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室中,准确测量盐酸ar的密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而在工业生产中,了解盐酸ar的密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盐酸ar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其密度为1.18克/毫升。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科研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盐酸ar的性质和用途,以更好地应用和开发这种化学物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氯化氢气体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概述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氢化学品俗名:盐酸化学式:HCL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CAS No.: 7647-01-0第二部分:危险性描述氯化氢气体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
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氯化氢气体不燃,具强刺激性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氯化氢气体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氯化氢气体要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氯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氯化氢有害物成分:氯化氢浓度:100%CAS号:7647-01-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经: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时,轻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是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氯化氢为不燃气体,但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物。
由于氢气的产生,就潜伏着爆炸和着火的危险。
装氯化氢的钢瓶,遇明火或高温,内压增高,有爆裂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氯化氢为不燃气体,但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发生反应,放出氢气,潜伏着爆炸和着火的危险。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火小时,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火大时,用水或常规泡沫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大火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钢瓶变色,立即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氯化氢气体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概述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氢化学品俗名:盐酸化学式:HCL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CAS No.: 7647-01-0第二部分:危险性描述氯化氢气体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
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氯化氢气体不燃,具强刺激性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氯化氢气体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氯化氢气体要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氯化氢气体易燃易爆吗?氯化氢(H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见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环境中。
那么氯化氢气体易燃易爆吗?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氯化氢气体的物理性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氯化氢气体的几个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气体常数和爆炸极限等等。
氯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重气体。
在常温下,氯化氢的密度约为1.5 kg/m³。
气体常数为33.6 J/(mol·K),熔点为-114℃,沸点为-85℃。
另外,氯化氢气体的爆炸极限是4.5-75%(体积百分比),这意味着当氯化氢浓度在这个范围内时,容易发生爆炸。
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
氯化氢是一种强酸,可以与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和对应的盐酸。
例如,当氯化氢与钠反应时,可以产生氢气和氯化钠。
HCl + Na → H₂ + NaCl此外,氯化氢气体还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生燃烧,产生氯化钾和水。
4HCl + O₂ → 2H₂O + 2Cl₂此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和光线,因此可以看做是一种燃烧现象。
氯化氢气体的危险性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判断氯化氢气体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高浓度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刺激性,可以对呼吸道和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氯化氢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当气体浓度在此范围内并且接触到火源时,容易发生爆炸。
•氯化氢气体是一种强酸,如果不正确地处理和储存,容易引起化学危险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氯化氢气体的危险性并不仅存在于气态下。
在溶解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会变得越来越腐蚀性,对金属和有机物质都具有破坏性。
如何正确处理氯化氢气体因此,在实验室和工厂环境中处理氯化氢气体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安全措施,避免引发危险情况。
•氯化氢气体必须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以避免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和爆炸。
•氯化氢气体的储存应注意温度和压力,避免超出安全范围。
1.1.3 产品规格、性质及用途(一) 产品规格:稀盐酸≥4%(质量含量)(二) 氯化氢性质物理性质:氯化氢是无色,熔点-114.2度,沸点-85度。
有窒息性的气味,对上呼吸道有强刺激,对眼、皮肤、黏膜有腐蚀。
比重大于空气,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
表1-1 氯化氢的物理性质性质摩尔质量36.4606 g/mol外观无色吸湿性气体密度 1.477 g/L(25℃)(气)熔点158.8K沸点187.9K溶解性(水)72g/100mL(20℃)(标准压强)化学性质:氯化氢,腐蚀性的不燃烧气体,与水不反应但易溶于水,空气中常以盐酸烟雾的形式存在。
易溶于乙醇和醚,也能溶于其它多种有机物;易溶于水,在25℃和1大气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503体积的氯化氢气体。
干燥氯化氢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氯化氢中可燃烧,钠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的火焰: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当药水瓶打开时常与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盐酸酸雾。
工业用盐酸常成微黄色,主要是因为三氯化铁的存在。
常用氨水来检验盐酸的存在,氨水会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微粒。
氯化氢有强烈的偶极,与其它偶极产生氢键。
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HCl)。
(三) 盐酸的用途(1)生活用途人体用途: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胃壁上有一种特殊的腺体,能把吃下去的食盐变成盐酸。
盐酸是胃液的一种成分(浓度约为0.5%),它能使胃液保持激活胃蛋白酶所需要的最适合的pH值,它还能使食盐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以及杀死随食物进入胃里的细菌的作用。
此外,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的分泌以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放,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3]日常用途:制取洁厕灵、除锈剂等日用品。
[3](2)工业用途用于稀有金属的湿法冶金例如,冶炼钨时,先将白钨矿(钨酸钙矿)与碳酸钠混合,在空气中焙烧(800℃~900℃)生成钨酸钠。
CaWO4+Na2CO3==Na2WO4+CaO+CO2↑将烧结块浸在90℃的水中,使钨酸钠溶解,并加盐酸酸化,将沉淀下来的钨酸滤出后,再经灼热,生成氧化钨。
•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化学式NH,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通常1 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用于做硝酸和氮肥医药上用来做兴奋剂也叫阿摩尼亚或氨气•氨水:氨的水溶液,化学式NH・H O,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最浓氨水为35.28%,密度为0.88 • cm-3,氨水越浓,密度越小,氨水中的微粒有:氨分子水分子氨水分子Nh fe子和OH离子,显弱碱性,含氮量16%是一种化学肥料,工业上用途很广,也叫氢氧化铵。
•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质地软,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是由古生物的骨髓积聚而成的分布很广,用来做粉刷材料等通称白土子,有的地方叫大白。
•白口铁:断面呈白色的铁,碳和碳的含量较灰口铁少,大部分的碳和铁化合成白色的碳化铁质地很硬,不容易切削。
•白钨矿:矿石,外形为粒状石块,白色带黄,有脂肪光泽,加热回经紫外线的照射后略呈紫色,是炼钨的主要原料。
•白磷: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淡黄色结晶,有大蒜的气味,毒性强烈着火点很低(一般为40),能自燃,在空气中发光可以用来制造普通火柴,军事上用来制造烟幕弹也叫黄磷。
•苯:碳氢化合物,化学式CH,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容易挥发,毒性强,燃点很低能从煤焦油石油中提取出来,与卤素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也能与氧氢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做燃料溶剂香料,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苯酚:有机化合物,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置换而成的,化学式C6H5OH,纯净的为无色结晶,遇光变成粉红色,有强烈的气味,有剧毒,有腐蚀性,处理苯酚可用酒精处理,苯酚是常用的防腐杀虫剂,又可做工业原料通称石炭酸。
•变性酒精:工业上用的含甲醇的酒精,有毒通常加入一些颜色,使人容易辨认。
•丙三醇:化学式GHO,又叫甘油,为无色,无臭有甜味的黏稠液体,有吸湿性,与HNO反应制得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用作,丙三醇也用于烟草,化妆品和食品工业。
•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石灰水制成的一种农药,喷在农作物上,凝成一层薄膜,能预防病菌侵入因首先在法国波乐多地方使用而得名。
氯元素氯,原子序数17,原子量35.4527,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熔点-10 0.98°C,沸点-34.6°C,气体密度3.214克/升,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氯气。
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还活泼,具有强氧化性。
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氯的产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氯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上,以生产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及其他化学制品或中间体,还用于漂白剂、消毒剂、合成药物等。
氯气具有毒性,每升大气中含有2.5毫克的氯气时,即可在几分钟内使人死亡氯元素通常的化合价态:-1,0,+1,+2,+3,+4,+5,+7[编辑本段]结构①原子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②分子结构: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₂③离子结构: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因而很稳定原子和离子左为氯离子右为氯原子[编辑本段]物理性质①颜色\气味\状态:通常情况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况时是71/22.4=3.17g/L 。
③易液化。
熔沸点较低,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易液化。
液态氯为金黄色。
如果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
液氯④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蛋白质变质,且见光易分解。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化学式:Cl₂①毒性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
高中化学氯化氢知识点整理及模拟试卷[学习目标]1.了解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理解并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制取并收集气体的一般实验过程,学会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
[学习内容]一、氯化氢的分子结构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分子。
因氯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比氢原子大,故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
二、氯化氢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极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500体积氯化氢。
用氯化氢可做喷泉实验。
氯化氢的水溶液是盐酸,因此氯化氢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致。
3、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三、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浓H2SO4和食盐(固体)。
2、反应原理:用高沸点酸与低沸点酸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低沸点酸。
或者说,用难挥发酸与易挥发酸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易挥发酸。
浓H2SO4是高沸点酸,难挥发酸。
盐酸是低沸点酸,易挥发酸。
浓H2SO4与食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固)+H2SO4(浓)−−微热NaHSO4+HCl↑−→NaHSO4(固)+NaCl(固)−−加热Na2SO4+HCl↑(500~600℃)−→2NaCl(固)+H2SO4(浓)−−加热Na2SO4+2HCl↑(500~600℃)−→注意:①反应物的状态,一定要是NaCl固体与浓H2SO4反应才能生成氯化氢,若是NaCl溶液与稀H2SO4则不发生反应。
②注意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反应物相同,反应时温度不同,所得产物也可能不同。
浓H2SO4与NaCl固体的反应中,微热或不加热时生成NaHSO4和HCl气,加热到500~600℃时生成Na2SO4和HCl气。
3、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与制取氯气时,所用反应物的状态相同(都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时都需要加热,因此制取氯化氢与制取Cl2的发生装置相同。
4、收集方法:因氯化氢密度比空气大,且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HCl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学情评估卷(限时: 70分钟满分: 7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 731 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
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A. 1B. 2C. 3D. 42. 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均含有1个氢分子B. 均含有2个氢原子C. 均含有氢元素D. 均含有2个氢离子3. 自然界中存在形形色色的粒子,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B C D4.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汞元素:HGB. 镁离子:Mg2+C. 高锰酸钾:K2MnO4D. 2个氮原子:N25. 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硒B. 硅C. 铝D. 锡6.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7. 通过分析呼出气体中碳14标记的CO2含量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其中子数为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碳14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14的核外电子数是14B. 碳14的质子数是8C. 碳14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 该粒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8.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归为一种元素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以再分,而原子可以再分D.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物质是质子和电子9. 下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第9题)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发生改变C. 反应后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10. 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
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氯化氢(H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本文将介绍氯化氢的相关信息。
理化性质
1. 外观: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熔点和沸点:氯化氢的熔点为-114.2℃,沸点为-85.1℃。
它在常温下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3. 密度:氯化氢气体的密度较大,为1.49 g/L。
它比空气重,会聚集在低洼地区。
4. 溶解性:氯化氢是高度溶于水的,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5. 酸性:氯化氢被认为是典型的强酸,它能与碱反应生成盐。
危险特性
1. 腐蚀性:氯化氢是一种剧烈腐蚀性物质,能腐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暴露于高浓度氯化氢会造成严重的灼伤和伤害。
2. 毒性:氯化氢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毒性。
吸入高浓度氯化氢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喉头水肿和窒息。
3. 燃烧性:氯化氢本身是不可燃物质,但可以加剧其他物质的燃烧,导致火灾或爆炸。
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氯化氢的一些常见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简要介绍。
在处理氯化氢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氯化氢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及其概述说明。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了解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化学、物理、工程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阐述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包括定义和背景、实验方法与测量过程以及结果与讨论。
第三部分将提供关于密度概述说明的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与重要性、氯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变化以及影响密度的因素与控制方法。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总结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说明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氯化氢的密度概念。
同时,探讨氯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密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该物质性质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根据大纲继续深入探讨氯化氢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及其相关内容。
2. 氯化氢标准状态下的密度2.1 定义和背景在化学领域中,氯化氢(HCl)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
浓度较高的氯化氢通常以液体形式存在,而在特定条件下,它也可以作为气体存在。
对于气体状态下的物质,其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
标准状态是指各种物理或化学测量所采用的参比条件。
在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状态是温度为25摄氏度(298.15K)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下(101.325kPa)的条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标准状态下研究氯化氢密度的相关内容。
2.2 实验方法与测量过程测量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是使用密度计或比重计进行直接测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来测量其相对密度,并根据相对密度与空气或水等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其实际绝对密度。
氯元素氯,原子序数17,原子量35.4527,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熔点-10 0.98°C,沸点-34.6°C,气体密度3.214克/升,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氯气。
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还活泼,具有强氧化性。
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氯的产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氯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上,以生产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及其他化学制品或中间体,还用于漂白剂、消毒剂、合成药物等。
氯气具有毒性,每升大气中含有2.5毫克的氯气时,即可在几分钟内使人死亡氯元素通常的化合价态:-1,0,+1,+2,+3,+4,+5,+7[编辑本段]结构①原子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②分子结构: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₂③离子结构: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因而很稳定原子和离子左为氯离子右为氯原子[编辑本段]物理性质①颜色\气味\状态:通常情况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况时是71/22.4=3.17g/L 。
③易液化。
熔沸点较低,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易液化。
液态氯为金黄色。
如果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
液氯④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蛋白质变质,且见光易分解。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化学式:Cl₂①毒性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