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 格式:ppt
- 大小:48.62 MB
- 文档页数:128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编写:临朐七中高三生物备课组使用时间:9月26-27一、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二、考纲解读:这节主要考点包括: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判断,概率计算,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以及根据体细胞中性染色判断生物性别和性别比例等。
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编制伴性遗传的题目,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三、考点梳理:考点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生物的种类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型:其性别决定方式为;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如后螠。
巩固练习:1、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为雌性B、为雄性C、性别不能确定D、雌、雄性比例为1:12、我国科学家已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若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则测序的染色体共有A、24条B、13条C、12条D、11条考点2、伴性遗传1、伴X隐性遗传特点:(1)(2)(3)举例:2、伴X显性遗传特点:(1)(2)(3)举例:3、伴Y遗传特点:(1)(2)举例:巩固练习: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
2、(2010山东高考理综)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总分255.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 人的兔唇在男性中为显性,在女性中为隐性,因此两个杂合双亲的儿子有兔唇的概率是______,所有孩子中有这种性状的概率是______。
2. 生物体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类型,试确定下列个体的性别:人类XXY______,XO______;果蝇AAXXY______,AAXY______,AAAXX______;鸡ZW______。
3. 二倍体蜜蜂2n=32,则在形成雌配子和雄配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二倍体数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 蜜蜂蜂王的神经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卵母细胞内具有______条染色体;卵细胞中具有______条染色体;工蜂的神经细胞内具有______条染色体;雄蜂的神经细胞内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精子中具有______条染色体。
5. 人类某一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但是在男性中比例较高,此为______遗传。
若此性状在男女中都有表现,只是在女性中比例较高,此为______遗传。
6. 一血友病男性患者的正常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预计所生的第一和第二个小孩都患血友病的概率为______。
7. 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色觉正常的女人,与一个色盲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和女儿是色盲的概率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8. 单倍体雄蜂形成单倍性精子的方式是______。
9. 家鸡羽毛有无条纹是性连锁遗传的,无条纹的是隐性,用无条纹的雄性与条纹雌性杂交,所有雄性后代都是______。
10. 一雌蜂和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
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11. 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其比例为______(无Z染色体的卯不能孵化)。
伴性遗传的性别决定与X染色体伴性遗传是指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特定遗传模式。
在伴性遗传中,性别决定和X染色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并着重介绍X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 X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实际上是指一类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
由于人类的性染色体构成为XX(女性)和XY(男性),伴性遗传通常只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如果一个女性携带某一伴性遗传的突变基因,她仍然会拥有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来弥补突变基因的影响,因此不会表现出遗传性状。
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如果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男性很可能会表现出与该突变基因相关的遗传性状。
2. X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疾病许多疾病都是由X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友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凝血障碍疾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导致。
男性患者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其突变基因的表达将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而女性即便携带了突变基因,因为有两个X染色体,通常只会表现出轻微的凝血障碍。
3. X染色体中的性别决定基因除了参与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外,X染色体上还存在着决定个体性别的关键基因。
这一基因被称为SRY(性汉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它在性别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如果胚胎携带了Y染色体并且能够进行正常发育,SRY基因将表达,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过程,使胚胎发展为男性。
如果携带的是两个X染色体,则不会表达SRY基因,胚胎发展为女性。
4. X染色体的不平衡性由于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因此女性患上纯X 染色体遗传疾病的风险要远远低于男性。
这可以被解释为伴性遗传在女性中的“保护作用”。
在女性体内,携带伴性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可以被正常的X染色体所“掩盖”,这种掩盖作用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动物有XX-XY型、ZW-ZZ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性。
那么,植物也有这些特性吗?本文就植物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决定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体后,至今已知25科70多种植物含有性染色体。
以性染色体方式决定性别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并在雌雄配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其性别。
这类植物的性别决定有以下几种形式。
1.XX-XY型属于此类型性别决定的植物有大麻、蛇麻、菠菜、银杏、青刚柳等。
这种类型性别决定的雌株是同配型的(XX),雄株是异配型的(XY)。
经研究过的多数植物是属于XX-XY型染色体性别决定。
2.XX-XO型这种类型性别决定的雌株是同配型的(XX),雄株是缺失配合型的(XO)。
花椒属于该类型性别决定,其雄株配子有两种:n=34+X、34+O,雌株配子却只有一种:n=34+X。
3.ZW-ZZ型同配型的ZZ为雄株,异配型的ZW为雌株。
凤梨形草莓就是属于此类型性别决定。
4.X/Y平衡性别由性染色体X、Y平衡决定,但Y的作用更强些。
如剪秋罗:5.X/A平衡性别由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A平衡决定,Y染色体不影响性别表现。
如酸模:6.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证明1948年Westergand证明了Y染色体在决定雄性中的作用。
经研究,Lychnis的X和Y染色体在大小上有明显的区别,X较Y小,但它们又均大于常染色体。
Y 染色体有4个区域:♀抑制区、♂启动区、♂育性区、与X染色体的同源区。
研究表明,当抑制区缺失时,就会产生完全花;启动区缺失时,原来的雄株变成雌株;育性区缺失时,就会形成雄性不育株。
决定雌性的基因大部分位于X染色体上。
Kbhtko.K.B.以大麻为实验材料,验证了XX-XY型性别决定的配子的同型性和异型性。
验证采用了2种方法:一是采用性别转化后进行自交的方法(即在某种条件作用下,使雄株或雌株产生异性花或两性花,然后进行自交);二是用雌雄单性植株分别与雌雄同株植株杂交。
课程纲领课程编号: 1712004课程性质:学科根基课合用专业:动物科学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根基、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后续课程:数目遗传学、牲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总学分: 3 学分此中实验学分:学分教课目标与要求:经过讲堂解说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根本知识、根本理论和实验的根本操作技术,认识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就、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远景,培育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着手能力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将来生产中的实质问题确立坚固的根基。
在教课方法上,解说过程中突出要点、重复难点,不一样专业在内容、要点上差别对待,有所重视。
要修业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仔细做思虑题。
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余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足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样假说的提出及其考证,到今世遗传学展开的新趋向及其应用,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地解说。
经过讲堂发问和议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增强实验操作的着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成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分派分派1绪论27连锁与互换定律62孟德尔定律28遗传的多种形式43遗传的细胞学根基49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4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610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45数目遗传学的根基311基因观点的展开26集体遗传学的根基3绪论第一节遗传学的观点和任务第二节遗传学的展开和分支学科教课根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认识遗传学范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展开历史及其重要成就。
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一、性状的分离现象二、孟德尔假定三、孟德尔假定的考证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二、自由组合假定三、自由组合假定的考证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本章要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派假说的考证。
高二生物必修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教学目标:1、染色体组的概念(C:理解)2、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分析(C:理解)3、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4、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伴性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学图谱,概率等的技能,技巧。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答] 有性生殖。
受精卵。
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的不同呢?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问] 什么叫染色体组型?人们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原因是什么?对染色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 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主要根据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类体细胞中46条(23对)染色体,依其大小,形态特征,配对和分组而排列成的图象。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
按他们各自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排列而成的图象,就是他们各自的染色体组型。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通过对人类两种性别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你发现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不同?1、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的分析知道,人的1-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