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育苗移栽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707.04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秧苗移栽的方法水稻秧苗移栽的方法一、传统的手工移栽方法•适用范围:小面积田地•步骤:1.挑选健壮的秧苗。
2.在水田中开凿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
3.将秧苗根部切齐,放入沟中并插入泥土。
4.确保秧苗的生长部分在土壤表面。
5.注意株距和行距的合理布局。
二、机械化移栽方法•适用范围:大面积田地•步骤:1.准备机械化移栽所需的设备,如水稻移栽机。
2.调整机械设备,设置好行距和株距。
3.将秧苗放入机械设备的供株仓中。
4.启动机械设备,自动完成移栽过程。
5.检查移栽后的秧苗是否整齐,并及时进行补栽。
三、直播法移栽方法•适用范围:水稻直播技术适宜的地区•步骤:1.将稻种直接撒播在湿润的水稻田里。
2.在播种后进行水稻田的管理,如覆盖稻草、喷洒杀虫剂等。
3.等待稻苗长成稻秧,然后进行疏松、中耕等工作。
4.随后,在适宜的生长期将稻苗移栽到稻田中。
5.移栽后进行及时的灌溉,保证稻苗的生长。
四、育秧机移栽方法•适用范围:种植大田作物的育苗阶段•步骤:1.设置好育秧机的参数,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将稻种放入育秧机的培养槽中。
3.调整育秧机的水温和水位,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等待稻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利用机器自动将秧苗移栽到田地中。
5.移栽后进行灌溉和施肥,促使秧苗快速生长。
以上是常见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的移栽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水稻的移栽工作。
当然,水稻秧苗移栽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注意事项:•土壤环境:不同的土壤环境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排水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移栽方法。
•人力资源:手工移栽方法需要大量人工投入,适合小面积田地,而机械化移栽方法可以节约人力,适合大面积田地。
•技术条件:育秧机移栽方法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和技术,适用于种植大田作物的育苗阶段,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及特点1.技术原理:2.种植流程:1)选取良种育苗,进行适宜的育苗管理,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等。
2)在钵中进行育苗,待苗长至3-4叶期时,进行移栽准备工作。
3)田块整地、平整,排好水沟和水道。
4)将钵苗移栽到准备好的田间,距离株行略大于30cm,株间略大于20cm,根部放入水中。
5)移栽完成后,及时浸水,保持水位在苗高3-5cm左右。
6)适时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
3.技术特点:1)提高苗的生长势:钵苗生长在育苗盘中,根系可以充分发达,叶片也可以迅速生长,苗势较强。
2)减少移栽对根系的伤害:传统的苗床苗和插秧法容易造成苗株的破损或折断,而钵苗移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对根系的伤害较小。
3)有利于增加产量:水稻钵苗移栽后,苗期相对较短,能够更早进入抽穗阶段,增加水稻的生物产量。
4)节约用水:钵苗移栽后,可实行淹水管理,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节约用水。
5)可机械化作业:钵苗移栽适合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移栽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4.技术优势:1)移栽操作简便:相较于插秧法,移栽钵苗时不需要对苗进行整束、整理,节省了移栽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合理的苗量控制:每个育苗盘中容纳的苗数是固定的,可以通过调整育苗盘的使用数量和播种的密度,实现对苗量的控制。
3)较高的移栽成活率:钵苗移栽不需要将整束的苗体拔出来,减少了苗体受伤的机会,移栽后的成活率相对较高。
4)提前进入抽穗期:钵苗生长期相对较短,可以提前进入抽穗期,增加生产季节的灵活性。
5)易于管理:钵苗移栽后,可以进行田间机械化的管理,如机械插株、施肥、除草等作业,减少了人力成本。
总体而言,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栽培技术。
常见水稻育秧方式
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育秧是其栽培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稻育秧方式:
1.沤种育秧法:先将稻谷进行湿润处理,然后在特制的育秧场中进行种子沤种。
沤种后,把濡湿后的稻谷放入育秧箱中,利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进行育秧。
经过适当时间的生长,幼苗就可以移栽到稻田里面。
2.泡种育秧法:将稻谷放入水中浸泡,等待种子发芽,之后在育秧田中进行育秧。
这种方法适合于播种较晚或者气温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可以增加幼苗出土时间。
3.土育秧法:将稻谷播种在一定厚度的泥炭土中,保持土壤湿润,并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育秧。
这种方法适合于育秧场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进行。
4.坑育秧法:将土壤进行翻松后,开挖约25-30厘米深的育秧坑。
将已经泡过水的稻谷均匀撒在坑中,再用细土进行覆盖。
周期性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并在合适的时间使收获幼苗进行移栽。
5.芯条育苗法:将泥炭棉或细沙设置在容器中,且保持湿润状态。
然后把稻谷四面摆放,使稻谷的一端露在棉花或细沙之外。
约3-4天后,种子管道内的幼芽开始萌发。
出芽后,用剪刀将每个芽放入同一容器中。
这些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种植条件而灵活应用,以确保良好的育秧效果。
1/ 1。
水稻移栽技术要点一、水稻移栽技术概述水稻移栽是指将育苗期的水稻幼苗从育苗床上移植到田间的操作过程。
移栽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非常大,因此掌握好移栽技术十分重要。
二、选种和育苗1. 选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优良品种。
2. 育苗: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正确的播种、浸种处理,保证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程度。
三、准备工作1. 土地整理:在水田中进行深耕翻土,使土层松散,便于插秧。
2. 灌溉管理:在移栽前要保证充足的灌溉,使土壤湿润透气。
3. 施肥管理:在移栽前进行基础施肥,并在移栽后及时补充追肥。
四、移栽时间1. 移栽时机:一般在秧龄25-30天左右进行移栽。
2. 气象条件: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移栽,避免雨季或寒冷天气。
五、移栽方法1. 移栽间距:一般为30cm×20cm或25cm×20cm。
2. 移栽深度:将幼苗插入土中,深度以叶鞘基部与土壤表面齐平为宜。
3. 移栽姿势:将幼苗插入土中,要保证秧心朝上,叶片展开自然。
4. 移栽密度: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合理调整。
六、移栽后管理1. 灌溉管理: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透气。
2. 施肥管理:移栽后及时补充追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3. 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田间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七、注意事项1. 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避免影响产量。
2. 移栽时间和气象条件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遵循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规律。
3. 在移栽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对田间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管理。
水稻秧苗怎样种植_水稻秧苗种植方法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之一,那水稻秧苗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水稻秧苗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秧苗种植方法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
用旋耕机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过3~5厘米。
整地时间应根据插秧时间决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4天整地。
整地时应将磷肥、钾肥、硅肥做底肥与泥浆混合均匀。
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
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
稻田地1~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
插秧后2~3天后灌水,灌水深度在4~5厘米,在苗高2/3处,这样做可以防止卷叶发生,保护秧苗。
一周后,换一次水。
盐碱地的稻田,需再换一次新水。
10天以后,施返青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
插秧返青期喷施敌稗、禾大壮、丁草胺、草克星、神锄等进行除草。
对少量特殊草类、难以化除的大草要人工拔除,最好在分蘖期结合耘田进行。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要谨防“稻水象甲”。
它的成虫咬叶,幼虫在水里咬根。
防治它的方法是在整地时,喷洒菊酯类农药,如杀虫单、象虫净、克百威等,喷洒在田埂杂草上,因为“稻水象甲”的幼虫可能潜伏在杂草里。
用量参照说明书,把农药喷洒在田埂上一次即可;如果在田埂上没有喷洒农药,在插秧后,立即用上述农药在田里喷洒一遍。
水稻浅栽好处多水稻秧苗栽得过深,不能利用地表泥温高、表层氧气充足的优势,还容易造成基部低位分蘖休眠而提高分蘖节位,小穗增多,遇低温还极容易形成僵苗,降低秧苗成活率。
因此,应选择在冷尾暖头的天气栽秧;栽秧时不强求栽直,力求浅栽。
水稻种植技术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cm,厢沟深5-8cm,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早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具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1、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1)苗床准备①苗床选择。
透风是水稻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背风向阴,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早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
一般每亩大田需25~30平方米苗床。
②苗床的制作与施肥。
苗床要在开春后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垡,碎理床。
苗床可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床、低床和平床,床宽一般1.2~1.4米,长度不能超过8米,沟宽0.4米,床面要平整、翻碎。
为简化旱育秧程序,提高秧苗素质,偏碱田须使用壮苗剂来培肥苗床。
壮苗刑具有营养全面、消毒土壤、调酸、化学控制,防治青立枯病等多种功效。
使用方法:每袋壮苗剂与10千克细土拌匀,撒于20平方米苗床上,然后用耙子将药剂与表土充分拌匀即可。
③苗床消毒、调酸。
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
为有效防止青立枯病的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用壮苗剂来消毒、调酸,或喷施广枯宁来消毒。
生产实践证明,冷浸田、偏碱田施用壮苗剂水溶液防病效果比较显著。
(2)种子处理和催芽品种选择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每亩大田用种3千克。
播种前用简威或施保克2000倍液浸种72小时,以防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为加快生长,避免烂种,浸泡后的谷种要实行催芽,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
(3)播种、化除、盖膜①播种。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份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
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播种期根据栽插时间而定,早栽一季田秧龄45天左右,两季田55天左右。
②覆土、化除。
播种后覆盖2厘米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 。
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1、精细整田,做到田平泥化,寸水不露泥。
2、施肥原则:重施底肥,巧施穗粒肥。
每亩施农家肥不少于1500公斤,耙田时将磷钾肥和氮肥70%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2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抽穗前5―10天施肥)。
3、坚持浅栽浅插,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2―3厘米,插秧时田中的水层应做到似有似无,栽后2天左右灌寸水,以后保持浅水管理。
4、栽插规格:旱育秧分蘖早和强,成穗率高。
可适当稀植,常规栽2.5―3.5万丛,每丛1―2苗。
双行条栽或单行条栽。
但应根据海拔、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
5、旱育秧最好采用带土铲秧的方法,也可旱拔。
对苗床质量差,土壤粘重板结,拔秧困难的,可在拔秧前一天晚上浇透水。
6、化除与膜秧相同。
最好采用丁草胺、乙草胺、田毛,金稻龙等除草药,最好不用扑草净。
栽插旱秧一定要坚持“肥床是基础,旱育是中心,适龄壮秧是目标,田平泥化,浅插是关键,稀植是保证”等关健性的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在水稻生产中发挥生产效率。
- 1 -。
水稻的育苗移栽技术
水稻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栽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作物。
水稻的种植方法以育苗移栽为主,首先要做好育苗工作才能够保证水稻的结实率,提高产量。
那么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具体该怎么去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水稻的育苗移栽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苗床管理
在育苗之前首先要在苗床施足肥,尽量保证全耕层有肥,底肥以农家肥、复合肥及微肥为主。
然后对苗床做好消毒工作,消灭土壤内的病菌,做好立枯病、绵腐病等各种病害的预防措施。
全面均匀的喷洒消毒液,然后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
以高产、分蘖率高且抗病能力强的杂交水稻为主。
根据种植面积控制好用种量,做好常规的浸种催芽工作,将露白的种子放在常温环境下,摊凉12小时左右便可播种。
2、适时播种
播种育苗的时间应选择在插秧前4周左右的时候进行,将种子压入土壤内,提高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播种后再覆盖细土。
播种后的苗床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最好是进行架棚,每隔60cm左右插入一条弓条,距离控制在35厘米左右。
然后用土将其固定住,简易搭好大棚。
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1度左右,不可过高过低,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秧苗的生长能力。
3、适时移栽
在移栽的时候,首先要在大田规划好种植密度,然后在土壤两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启秧,防止秧苗受伤。
进行带土移栽,保证肥力,还可以防止出现漂苗现象。
在种植时,以宽行窄株为主,起垄顺插。
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控制好移栽数量。
插秧的时候,还要注意控制好深度,深度不可超过2cm。
然后做好管理工作,而插秧后秧苗基本上没有返青期,所以成熟的时间大约可以提前1-2周左右。
4、栽后管理
在秧苗移栽后要合理的进行管理工作,在定植大约一周左右后,适当追肥分蘖肥。
提高土壤的肥力,保证秧苗生长有着充足的营养,促进秧苗分蘖,然后要合理使用除草剂,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抢夺秧苗生长影响。
然后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追施穗肥、粒肥等各种肥料。
满足水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水分同样也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调整。
适宜的生长环境对水稻的生长帮助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