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灰分的测定.pptx
- 格式:pptx
- 大小:651.18 KB
- 文档页数:22
煤灰分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煤灰分产率的测定方法及原理(2)了解煤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的关系。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快速灰分测定仪的使用难点:掌握快速灰分测定仪的使用三、实验原理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5℃)的灰分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然后送出。
以残留物占煤样的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四、仪器和设备马蹄形管式电炉、灰皿、干燥器、电子天平、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五、实验步骤(1)将快速灰分测定仪预先加热至(815±10)℃;(2)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5±0.01)g(称准至0.0002g),均匀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08g;3、将盛有煤样的灰皿放在干燥器中干燥10min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在放的过程中要慢、柔,应当以每分钟2—3厘米的速度推入马弗炉中;4、当灰皿在炉内加热半小时后取出,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网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六.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煤中灰分的测定七.注意事项(1)煤样在灰皿中要铺平,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08g,以避免局部过厚,燃烧不完全;(2)煤样在灰化前最好先做干燥处理,以免灰化时水分剧烈蒸发产生煤烟使实验作废,也可以使用测定过水分的煤样来测灰分;(3)灰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使硫氧化物一经生成就及时排除。
八、思考题(1)中采用马蹄形管式炉快速灰化法为什么能有效避免煤中硫固定在煤灰?答:管式炉快速灰化法中使用轴向倾斜度为5℃的马蹄形管式炉,炉中央段温度为815℃±10℃。
两端有500℃温度区,煤样从高的一端至500℃温度区时,煤中的硫氧化后生成的硫氧化物由高端溢出,而不会与已到达815℃±10℃区的煤样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CaO接触,从而可有效避免煤中硫被固定在煤灰中。
实验四 灰分的测定 (1)一、实验目的1 掌握灰分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本法测定灰分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煤的灰分是煤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以及矿物质(除水分以外的所有无机质的总称)在一定温度下,经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以后所剩下的残渣,用符号A 表示。
灰分全部来自矿物质,但其组成和数量又不同于煤中原有矿物质,因此煤的灰分应称为“灰分产率”。
煤中矿物质含量测定较麻烦,而且其组成更难直接测定,通常用测定煤灰组分的方法来推测原来的组分。
因为煤中灰分是有害物质,所以各种用途的煤,灰分越低也就越好。
虽然煤灰是煤中有害物,但进行综合利用后,也会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财富的。
测定煤的灰分,对于鉴定煤的质量以及确定其使用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水泥生产的主要燃料也是用煤,所以煤灰的化学成分也是配料计算的依据。
三、仪器灰皿(图1)。
四、测定步骤精确称取分析煤样1±0.1,精确至0.0002g ,于已经在815±10℃灼烧恒量的灰皿中,轻微振动,使样品分散为均匀的薄层,置温度低于100℃的高温炉中。
在炉门留有约15mm 左右的缝隙供自然通风,控制加热速度,使炉温在30min 左右缓慢升高至500℃并保持此温度30min 。
然后,升高温度至815±10℃,关闭炉门,在此温度下继续灼烧1h 。
取出灰皿,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约20min )称量,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进行20min ,直到煤样的质量变化小于0.001g 时为止,取最后一次质量计算。
灰分<15%的样品,可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按下式计算灰分:mm A 1ad = 式中 m ——试料的质量,g ;m 1——灼烧后残渣质量,g 。
图1 长方形灰皿五、灰分测定的允许误差灰分测定的允许误差如表1所示。
表1 灰分测定的允许误差(%)灰分(%)同一实验室不同实验室<15 15~30 >30 0.20.30.50.30.50.7六、作业与思考1灰分的测定意义是什么?2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好分析测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