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药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4
7款用于止咳化痰的中成药许多大人和小孩已经开始出现燕鸥不是甚至是感冒咳嗽的症状了。
那么究竟止咳中成药哪个好,治咳嗽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治咳嗽最好的中成药1、橘红痰咳液成分:主要成分就是化橘红、苦杏仁、甘草、百部、白前、半夏、茯苓、五味子等。
功效:宣肺、理气、化痰、止咳。
适宜人群:对于痰多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风寒感冒引起,还是咽喉炎或者支气管炎引起的,都可以选择橘红痰咳液来达到一个化痰、镇咳的效果。
尤其是咳嗽反复发作、咳嗽声重、痰多而且粘稠,服用橘红痰咳液是最好不过的。
可能会有极少数人服药后出现轻微的恶心、便秘情况,是正常的。
2、蜜炼川贝枇杷膏成分:枇杷叶、川贝母、款冬花、北沙参、桔梗、五味子、杏仁水、水半夏、薄荷脑等。
功效:主要功效就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平喘。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一般情况下的表现是咽喉痛、声音嘶哑、胸闷、咳嗽的适合痰多、不易咳出,这种时候就比较适合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来进行化痰止咳。
由于成分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甚至是孕妇咳嗽严重的时候也是可以少量服用的。
而且蜜炼川贝枇杷膏甚至远销美国,并且大受欢迎。
3、肺力咳合剂成分:白花蛇舌草、前胡、梧桐根、黄芩、红管药、红花龙胆、百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热引起的痰多咳嗽以及支气管哮喘和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所以不适宜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肺力咳合剂算是比较常用的止咳用药,而且大人小孩都能用,一般成人用量是一次20毫升,每天三次;七岁以内的儿童是一次10毫升,而7-14岁之间的则是一次15毫升。
服用前记得摇匀。
4、复方鲜竹沥液功效:主要功效就是清热、化痰、止咳。
适宜人群:适用于热咳,不适宜风寒咳嗽。
一般咳嗽如果痰液多,而且发黄还很粘稠的时候,就非常适合服用复方鲜竹沥液来进行治疗。
成分都是纯天然,所以不存在什么副作用,味道也比较清爽,一般一次喝20毫升,一天三次就足够了,但仍不建议长期服用。
呼吸科中医科普:清肺,化痰止咳的中成药,一文汇总,收藏备用清肺十八味丸成分: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苦参、蒜炭。
适应症:清热,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
清肺抑火胶囊成分:黄芩、栀子、黄柏、大黄、苦参、天花粉、知母、桔梗、前胡。
辅料为玉米淀粉。
适应症:清肺止咳,降火生津。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清肺止咳丸成分:柯子(去核)、毛柯子(去核)、余甘子(去核)、藏木香、木香、木香马兜铃、天竺黄、紫草茸、藏茜草、紫草、高山辣根菜、翼首草、力嘎都。
适应症:清热止咳,利肺化痰。
用于扩散热,陈旧波动热引起的肺炎、肺脓肿,感冒咳嗽、胸部疼痛、咯脓血。
牛黄清肺散成分:人工牛黄、茯苓、川贝母、白前、沉香、黄芩、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百部(制)、清半夏、石膏、冰片。
适应症:清肺化痰,消炎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胸满喘促。
儿童清肺丸成分: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甘草、蜜桑白皮、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橘红、法半夏、炒紫苏子、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蜜枇杷叶、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煅青礞石适应症: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景天清肺胶囊成分:红景天、石灰华、桔梗、甘草。
适应症:清热利肺,祛痰止咳。
用于痰热阻肺所致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前胡、黄芩、紫苏子(炒)、葶苈子、竹茹。
适应症: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小儿肺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
小儿清肺八味丸成分: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拳参、北沙参、胡黄连、檀香、麦冬。
适应症:清肺热,止咳定喘。
用于小儿肺热,发烧,咳嗽,气促,瘟疫热盛。
清肺宁嗽丸成分:黄芩、桔梗、天花粉、枳壳(麸炒)、桑白皮(蜜炙)、浙贝母、知母、百部、麦冬、苦杏仁、前胡、甘草、橘红适应症:清肺、止咳、化痰。
祛痰药有哪些祛痰是指通过服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痰液的积聚,常见于咳嗽、胸闷等症状。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有许多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祛痰。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祛痰药物。
首先,羚羊感冒胶囊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祛痰药物。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消炎、解毒、祛痰的作用。
羚羊感冒胶囊能够温通经络,散寒退热,祛除体内的痰湿,对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痰多、咳嗽等症状非常有效。
另一种常见的祛痰药物是川贝枇杷膏。
川贝枇杷膏由川贝母、枇杷叶等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川贝枇杷膏味甘苦微寒,可清肺热、润燥痰,对于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祛痰药物,葛根粉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药物。
葛根粉由葛根研磨而成,具有祛痰、利咽的作用。
葛根粉具有清热解毒、开膈散痰的功效,能够缓解由痰湿引起的喉咙痛、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
此外,化痰止咳胶囊也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物。
它主要由海葱白、杏仁、川贝,苏子、天花粉等中药制成。
化痰止咳胶囊具有祛痰、清肺、止咳的作用,对于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最后,锁阳固精丸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祛痰药物。
它由锁阳、杜仲、石韦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肾阳,固精涩精的作用。
锁阳固精丸能够调理脾肾,祛除湿痰,对于男性因痰湿引起的阳痿早泄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总结来说,祛痰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祛痰药物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超详细:这5大类化痰药,一篇文章总结全了!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急、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均可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这些黏液主要成分为水,其余包含白蛋白、IgA、乳铁蛋白、黏多糖及溶菌酸等[1]。
生理状态下黏液分泌其实对气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黏液分泌过多时,可引起气道的纤毛功能紊乱,造成无效摆动,从而堵塞气道,导致痰液引流不畅,影响有效通气。
过量的黏液还可以成为病原菌的培养基,引起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从而影响病情的转归。
这些过量的黏液,连同病原微生物、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组织细胞(如黏膜上皮细胞)等组分构成痰液,有效祛痰药是治疗此类疾病重要的辅助措施,祛痰药物发挥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1. 改善痰液的理化特性,降低痰液黏稠度;2. 恢复气道上皮黏液层正常结构,促进纤毛清除功能;3. 抑制黏蛋白产生及分泌,破坏痰液中的黏液结构;4. 抗炎性损伤,或加强抗菌效果[2-3]。
根据作用机制将祛痰药物分为:1. 黏液溶解剂;2. 恶心性祛痰剂;3. 刺激性祛痰剂。
一、黏液溶解剂:主要包括:酸性糖蛋白溶解剂、蛋白分解酶、二硫键裂解剂。
1. 酸性糖蛋白溶解剂:能使痰液中的酸性蛋白纤维断裂,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
2. 蛋白分解酶:使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裂解,直接使痰液黏度降低,亦有利于抗生素局部发挥作用。
3. 二硫键裂解剂:含有巯基的氨基酸,通过巯基与黏蛋白的二硫键互换作用使黏蛋白分子裂解,同时对脱氧核糖核酸纤维也具有一定的裂解作用,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
二、恶心性祛痰剂:口服后会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兴奋支配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的迷走神经传出支,促进腺体分泌,使痰液稀释,改善黏液的清除功能,主要包括愈创甘油醚、氯化铵、吐根、桔梗及竹沥。
三、刺激性祛痰药物:常用包括桉油、安息香酊、愈创木酚等,但使用时需要稀释后加热,吸入蒸汽,有呼吸道黏膜烫伤的风险,药物浓度过高时对眼、鼻、喉刺激明显,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润肺化痰药物百合固金膏的适应症及使用说
明
百合固金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润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
许多与肺病相关的疾病,如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
本文将介绍百合
固金膏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适应症:
1. 慢性咳嗽:百合固金膏可以舒缓患者的咳嗽症状,特别是患有慢
性咳嗽的人群。
其药性可以润肺止咳,改善肺部功能。
2. 咳痰粘稠:一些患者咳嗽时会感觉咳出的痰液较为粘稠,百合固
金膏能够帮助化痰,使痰液更易咳出,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3. 慢支炎、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百合固金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缓解
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炎症引起的肺部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使用说明:
1. 外用:百合固金膏为外用药物,使用前先将受患部位清洗干净。
然后取适量的百合固金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以帮助药物吸收。
2. 安全使用:使用百合固金膏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
将药膏涂抹在破损的皮肤上,以免引发感染。
同时,如果使用过程中
出现过敏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 使用频率:使用百合固金膏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每天涂抹一次,持续使用一段时间能够显著改善症状。
4. 孕妇及儿童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在使用百合固金膏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使用。
总结:
百合固金膏是一种适用于润肺化痰的药物,适用于慢性咳嗽、咳痰粘稠以及一些与肺部疾病相关的症状。
在使用百合固金膏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化痰药名词解释什么是化痰药?化痰药,顾名思义,是指用于治疗痰液积聚引起的疾病的药物。
痰液是由呼吸道分泌的黏液和其他细胞组成的,正常情况下,它会被咳嗽或清除掉。
然而,有些情况下,痰液可能会过多积聚,导致痰液粘稠、黏滞,咳嗽困难,甚至引发其他呼吸道疾病。
化痰药则可以帮助改善这种情况,促使痰液稀释、减少和排出,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化痰药的分类化痰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镇咳化痰药镇咳化痰药是用于缓解咳嗽和痰液积聚的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咳嗽反射,减少咳嗽次数,从而减少体内痰液的生成和积聚。
常见的镇咳化痰药包括可待因、氨溴索等。
2. 消炎化痰药消炎化痰药是一类具有消炎作用的药物,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痰液生成来减轻痰液积聚导致的症状。
这类药物对于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特别有效,如感冒、支气管炎等。
常见的消炎化痰药包括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3. 清热化痰药清热化痰药是用于治疗痰液积聚伴有热毒症状的药物。
它们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痰液的质地和气味,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痰液的排出。
这类药物常用于痰液稠厚、黄色或有异味的痰液。
常见的清热化痰药有黄连、苦杏仁等。
4. 润燥化痰药润燥化痰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痰液稠厚干燥的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使痰液变得稀薄,容易咳出。
常见的润燥化痰药包括枇杷叶、苏子、鱼腥草等。
化痰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化痰药在缓解痰液积聚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在使用和选择化痰药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化痰药的敏感性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化痰药时,应根据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的情况。
2. 适应症化痰药适用于痰液积聚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等。
但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和痰液积聚,如心源性咳嗽、药物过敏等,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化痰药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3. 注意安全性化痰药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
化痰药2
1.瓜蒌:性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滑肠
通便,消痈散结。
用量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
2.川贝母: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用
量3-10g。
研末1-1.5g。
3.竹茹:性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清胃止呕,
用量6-10g。
4.竹沥:性甘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滑痰。
用量30-50g冲服。
5.海蛤壳:性苦咸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用量
10-15g。
包煎。
6.海藻:性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用量10-15g。
7.昆布:性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用量10-15g。
8.胖大海:功效清宣肺气,清肠通便,用量3-5枚。
化痰药【概述】一、含义: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二、功效与主治(一)功效:化痰,包括祛痰、消痰。
祛痰,指排除肺窍的狭义之痰;消痰,指消散肺窍以外全身的广义之痰。
祛、化、消字义相通,古意相同。
(二)主治1、狭义之痰:痰停肺窍而咳喘痰多。
2、广义之痰其一,痰浊上蒙清窍。
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眩晕。
其二,痰浊闭阻心窍。
痰扰心,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而癫、狂或癫痫等精神失常病证。
狂和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神失常、精神分裂症。
其中不吵不闹、抑郁的称癫证,吵闹不休的称狂证。
癫痫,指患者平时如常人,发病时突然昏仆倒地,喉中痰鸣,四肢抽搐,且有怪叫声,又叫羊癫风。
其三,痰浊影响肝功能。
有肝风症状,又有痰浊内阻。
肝风夹痰引起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的痉挛抽搐等。
其四,痰在肌肉、经络导致局部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瘰疬、瘿瘤、痰核等。
小的在皮下称痰核,痰核长在颈部叫瘰疬,其他部位皮下的大痰核叫瘤,瘤长在项下称瘿。
其五,阴疽流注。
阴疽就是表面不红不肿,不易溃破,一旦溃破,脓液长期不干净,很难愈合。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深部脓肿,包括一些骨关节结核。
循经络多发性此起彼伏称流注。
(三)痰证分类1、湿痰证:清稀、量多,易咯出。
舌苔腻,身体沉重等。
包括广义、狭义之痰。
2、寒痰证:寒痰、湿痰属同类,只不过寒痰更清稀,量更多,更易咯出,全身寒象明显。
舌质淡,舌苔薄,畏寒,脉沉等。
包括广义、狭义之痰。
3、热痰:粘稠、色黄,舌质偏红、口渴,舌苔腻而色黄,心烦等全身热象。
包括广义、狭义之痰。
4、燥痰:非常干燥,有的干燥如米粒状,兼有口燥咽干,痰粘滞,不易咯出。
一般指狭义之痰。
5、风痰:肝风内动时痰多。
(四)化痰功效根据不同痰证有不同术语主要治疗湿痰的叫燥湿化痰,狭义湿痰叫燥湿祛痰。
主要治疗寒痰的叫温化寒痰,狭义寒痰叫温肺祛痰。
主要治疗热痰的叫清热化痰,狭义热痰叫清肺祛痰。
主要治疗燥痰的叫润肺祛痰。
燥痰只有肺有。
肝风夹痰称祛风痰。
祛风痰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功效,包括息风止痉加化痰,或祛痰、消痰。
三、性能特点药性:无规律性。
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两类药,一般是温性或温燥。
清热化痰,润燥化痰两类药,一般是偏于寒凉或凉润。
药味:无规律性。
以真实滋味为主。
温燥性化痰药中,治疗湿痰、寒痰很多药都有刺激味。
如半夏、天南星刺激味都很强。
一般都强调辛味。
清热、润燥化痰药多有甘味、苦味。
消痰药,治疗瘿瘤、痰核、瘰疬类,多有咸味。
归经:化痰药95%都能祛痰,治疗肺窍之痰,主要归肺经;其中少数昆布、海藻、黄药子等,主要治疗广义之痰,主要用于癫狂类归心经;治疗肝风夹痰主要归肝经;治疗痰引起痞满、恶心归脾胃经。
本类药少数有一定毒性。
升降浮沉,以升浮为主。
四、配伍应用(一)寒热虚实寒热:痰证外感风寒,配伍发散风寒药。
里寒配伍温里药;痰证外感风热,配伍发散风热药,里热配伍清热药。
虚证:阳虚、气虚,水运化、水湿宣化失司停留为痰浊,配伍补气药、温阳药;燥痰伤阴配伍补阴药。
脾为生痰之源,重在补气健脾。
实证:痰证湿浊内盛配伍除湿药;痰郁阻气机,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前人“见痰休治痰,主要治气”,配伍行气药有利于各种痰证的治疗,减少痰的生成;痰瘀互结形成有形结块,配伍活血化瘀药。
(二)痰作为继发病理因素引起病证的配伍:痰在肺主要是咳喘,配伍止咳平喘药。
痰在心主要是心神不宁,心神失常,配伍安神药、开窍药。
痰在肝,肝风夹痰,配伍息风止痉药。
五、使用注意(一)因证选药湿痰选燥湿化痰药,寒痰选温化寒痰药,热痰选清热化痰药等。
肺窍之痰选祛痰药,广义之痰选消痰药。
(二)三因制宜治疗燥痰、热痰清润药适当加重;治疗寒痰,温燥性药加重,反之轻。
(三)中病即止化痰药主要属于消化,要消而不伤,不能过用。
过用则伤津,尤其是温燥性化痰药。
(四)证候禁忌温燥性化痰药对热痰、燥痰或有出血倾向,尤其是咳血,一般不宜使用。
反之,偏寒类化痰药,寒证慎用。
有毒的化痰药孕妇不宜使用。
【半夏】一、功效与主治(一)燥湿化痰。
半夏温燥性强,能祛痰、消痰,是治疗湿痰(尤其是湿痰咳嗽)的要药,常配伍陈皮增强燥湿作用。
1、燥湿祛痰(狭义之痰):促进呼吸道痰排出。
橘皮与半夏功效非常相似。
《二陈汤》治疗湿痰咳嗽基础名方,半夏、橘皮互相增效。
两药都适合用陈久药,故叫二陈汤。
2、消肿散结止痛:湿痰在经络、肌肉,半夏通过消痰作用,促进痰核或肿块的消散。
从而经气通畅,疼痛缓解。
用于瘿瘤、瘰疬或阴疽肿痛。
3、消痞散结:通过消痰作用,治疗结胸,治疗痰气阻结在咽喉,梅核气。
如《半夏泻心汤》治疗痞闷痞满。
(二)止咳。
作用很强。
(三)止呕。
孙思邈把半夏和生姜同称止呕圣药。
不管寒热虚实都可配伍使用。
胃寒配伍生姜、丁香等温胃止呕药,胃热配伍芦根、黄连、枇杷叶、竹茹清胃止呕药,虚则配伍补气健脾药,饮食积滞配伍消食药等。
痰湿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最佳适应证。
张仲景《小半夏汤》治疗寒痰呕吐,或寒饮呕吐。
半夏、生姜在治疗呕吐症状方面相须相使。
半夏有毒,生姜能杀半夏毒,又是相畏相杀配伍关系。
二、说明(一)使用注意1、属十八反,不能和乌头配伍。
2、药性温燥,阴虚有热,有出血倾向的忌用。
3、热痰,既能用又不宜用。
热痰有偏燥、偏湿,偏燥者不宜,偏湿者宜用。
4、炮制方法。
明矾水制为主叫法半夏,燥湿化痰作用增强。
有的多加姜煮叫姜半夏,降逆止呕作用增强。
半夏发酵称半夏曲,助消化,对湿痰咳嗽兼饮食不消的效果增强。
京半夏,更加缓和,温燥性弱,儿童、老年人更加适合。
还有仙半夏、清半夏等不同规格,大同小异。
(二)半夏不是绝对妊娠禁忌药。
半夏有毒,列为妊娠用药禁忌。
但半夏止呕作用很强,在很多妇科专著治疗孕妇初期恶阻引起的恶心呕吐用半夏的不少。
既承认它又要谨慎用。
(三)半夏主治寒痰。
寒痰本身有湿痰,在湿痰基础上更加有寒象,同样需要燥湿化痰。
本身半夏辛温药,对寒痰有针对性。
但总体讲,半夏温性不够,还要加干姜类温里药,治疗寒痰效果更好。
(四)半夏的毒性天南星科植物都有毒。
主要是苛辣素,对皮肤、口腔、咽喉有很强的刺激性。
轻者局部发麻、发红、灼热、疼痛,重者起水泡,甚至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
半夏作为内服药要炮制。
一般用明矾或生姜杀半夏毒。
尤其是明矾对降低半夏毒性比生姜更有效,更可靠。
半夏毒性,久煎也会减弱,煎到无麻味。
芋头是天南星科食品,毒性比半夏小,煮透后不但没毒性,反而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生芋头刮皮时,很多人手都要发麻。
煮不透时,嘴唇、舌头、口腔都很难受。
【天南星】一、燥湿化痰。
本品温燥性即毒性强于半夏。
燥湿化痰作用不如半夏。
《导痰汤》治疗顽痰加天南星,使人误认为天南星燥湿化痰止咳作用优于半夏。
一般湿痰、寒痰咳嗽用二陈汤即可,重者加天南星增强燥湿化痰作用。
非天南星单味药比半夏更适合顽痰证。
天南星消痞作用不如半夏。
对湿痰而痞闷、痞满用半夏。
二、祛风止痉。
是相对优势。
祛风痰用于肝风夹痰,既祛痰又息风止痉,常用于风痰证。
中风、破伤风、癫痫类比半夏用得多。
(三)消肿散结止痛。
作用强于半夏,用于痈疽肿痛等。
内服:要炮制,用明矾、生姜类叫制南星;外用:生用。
附药:胆南星:把天南星粉加在牛胆汁里,稍蒸。
性味偏于苦寒。
功效为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主要治疗热痰咳嗽、肝热引起的惊风,小儿惊风,或其他痉挛抽搐【禹白附】古本草叫白附子。
燥湿化痰。
作用比天南星弱得多,没有明显止咳作用。
实用价值不大,无相应主治。
息风止痉。
和天南星同,常配伍使用。
消肿散结或解毒散结。
作用比天南星、半夏略强,常用于治疗毒蛇咬伤。
用于疮痈肿痛方面与天南星、半夏区别不大。
半夏、天南星、禹白附三味药,以半夏为主药。
天南星、禹白附相似,优势都在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作用比半夏强。
【白芥子】一、祛痰。
温性明显,治疗寒痰壅肺而咳嗽气喘,促进痰浊咯出。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用于老年人咳喘痰多。
豁痰利气,祛痰和利气互为因果。
祛痰后自然肺气通利,胸闷胸痛症状缓解。
(二)温经消痰。
主要消经络之痰。
治疗寒痰阻滞经络而痈疽、关节疼痛、局部麻木。
如《阳和汤》。
使用注意:治疗寒痰闭阻经络所致病证可局部外用。
敷在局部,可让皮肤发红,重者可出现水泡,达到治疗效果。
有的书上叫冷灸。
作汤剂煎煮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对祛痰效果有影响。
【旋覆花、皂荚、白前】一、皂荚:作为祛痰药比较峻猛,咳嗽痰多顽固时少量使用,引起明显恶心呕吐,有利于祛痰。
有毒,口服很少用。
二、旋覆花祛痰。
重点祛除肺窍之痰,缓解或消除痰阻肺窍所致咳嗽气喘痰多,有微弱止咳平喘作用。
药性微温,不论寒热,分别配伍相应药物使用。
止呕呃。
降胃气上逆,应用广泛。
张仲景《旋覆代赭汤》。
使用注意:质轻,作汤剂要包煎。
三、白前祛痰、止咳。
止咳平喘作用不明显。
药性微温,不管寒热虚实,有无表证都配伍使用。
又叫祛痰降气。
痰浊闭阻在肺窍,肺清肃下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
祛除痰浊,肺窍清肃下降功能恢复正常。
降气是祛痰的一个效果。
降气缓解肺气上逆就是缓解咳嗽气喘。
【桔梗】一、祛痰止咳。
作用很强,是治疗咳嗽痰多的要药。
药性平和,临床凡咳嗽痰多,无论寒热、有无外感都用,兼外感情况下用得更多。
二、利咽喉。
长于利咽喉,治疗咽喉肿痛、失音。
外感引起肺气郁闭者,配伍解表药同用。
热毒壅盛者,配伍清热解毒药同用。
阴虚火旺,虚火上灼咽喉者,配伍滋阴降火药同用。
如《玄麦甘桔汤》、仲景《桔梗汤》配伍甘草,都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基础方。
三、解毒排脓。
用于肺痈、肠痈或外痈。
《神农本草经》三句话记载桔梗的功效:“主胸痛如刀刺”认为桔梗有一定止痛效果。
“主惊恐悸气。
”现代药理研究,桔梗有很强的镇静作用。
“主肠鸣幽幽”就是肠鸣腹泻。
三个作用体现在桔梗的三个方中。
《血俯逐瘀汤》用桔梗主胸痛,作为止痛药,《天王补心丹当》用桔梗配伍宁心安神药,《参苓白术散》用桔梗。
【前胡】一、祛痰止咳。
作用与桔梗、白前相似,只不过药性偏寒。
对咳嗽(喘)痰多,不论寒热虚实都用。
旋覆花、桔梗、白前、前胡四味药都是祛痰,没有消痰作用。
二、个性:发散风热。
又是解表药,作用较弱。
前胡、柴胡称二胡,相似性很小。
柴胡、前胡都有解表作用,《败毒散》中柴胡、前胡同用。
不同是只要耳朵。
前胡最主要的功效是祛痰止咳,柴胡除解表退热外,疏肝解郁和升阳举陷是很重要的功效。
前胡升浮中兼有沉降,柴胡升浮性更强。
以下都属于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一、清肺祛痰。
川贝母药性偏甘润,有润肺止咳作用,最佳主治是阴虚肺热燥咳,痰粘稠,不易咯出;浙贝母药性偏于苦寒,偏于清泻肺热(痰热壅肺),偏于实证,外感咳嗽兼痰热壅滞选浙贝母。
二、消痰散结。
都用用于广义之痰,尤其是痰核凝结形成瘰疬、瘿瘤、乳痈等广义之痰清热消痰。
浙贝母苦泻作用强,消散痰结力量优于川贝母。
浙贝母价格是川贝母的十分之一左右,临床一般用浙贝母,其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作用强。
川贝母只有理论意义,因药材原因,不常用。
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关键区别是甘润和苦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