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退市上市公司名单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2
44最近以来,素有“退市难”的A股明显加快了退市节奏。
5月10日,深交所决定,自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乐视网、凯迪生态、龙力生物、金亚科技、德奥通航、千山药机、皇台酒业等7家公司股票上市。
5月17日,上交所决定,依法依规对*ST海润和*ST上普两家公司的股票实施终止上市;对*ST保千做出暂停上市决定。
同日,深交所做出对*ST华泽、*ST众和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算上已于3月15日起被暂停上市的*ST长生,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今年已有13家公司被交易所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
而2018年,A股仅有外运发展、中弘退、烯碳退、退市昆机、退市吉恩等5家公司退市。
分析人士称,监管层严格执行退市制度,退市工作渐趋常态化,有利于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市场化优胜劣汰。
与此同时,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有助于削弱短期投资者的投机情绪,促进市场投资风格逐步回归价值投资。
哪些原因被退市?《中国民商》记者梳理上述13家公司后发现,虽然今年退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但具体原因却是各不相同。
*ST长生是因为触及深交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第二条、第五条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交易所暂停上市。
因疫苗相关问题,长生生物主要子公司被认为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
分析人士称,从监管政策走向看,*ST长生最终退市并被摘牌将是大概率事件。
乐视网、皇台酒业以及金亚科技被暂停上市是因为均在过去3年连续亏损;而龙力生物、德奥通航、凯迪生态以及千山药机,是因为连续2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报告而被暂停上市。
*ST海润是因为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3项强制退市标准,被交易所终止上市。
*ST海润19名高管在信息披露方面职务履行存在违规事项,被上交所公开谴责。
*ST上普则是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后,A股第二家申请主动退市的公司。
*ST上普虽然5天12家,素有“退市难”的A股加快了退市节奏,这对中国资本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哪些公司面临较大退市风险?/《中国民商》记者 姜懿翀A股退市提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民商2019年第06期/总第78期45申请主动退市,但这种“主动退市”也是一种“被动退市”,是在公司退市不可避免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A 股上市/退市公司数量年度汇总截至2022年12月近期一段时间很多大V 都在讨论A 股市场常年横躺三千点,并试图寻找不能跟日本、俄罗斯、印度等资本市场指数同步上升创造新高的解释,突然有了个想法:想找一找中国股票市100200300400500600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A 股上市&退市公司堆积图上市公司数退市公司数表2: 截至22年底A股市场历年上市公司数量统计A股30多年上市公司分为多个阶段,在初期1993年1994年达到第一个上市发行小高峰,两年上市245多家,1995年发行上市较少1996年1997年重新快速发行两年发行414家,此后到2004年发行平缓年度平均增量100家上下,2005年发行低峰,2006年-2012年达到第二个高峰,14年-17年第三个高峰期,18年到现在是第四个阶段,期间有2007年全面牛市15年全面牛市等两个大繁荣阶段。
表3: A股市场历年退市公司数量统计A股自开业以来总共有220家上市公司退市,年平均退市不足6家,这其中91年到2001年十年间仅有1家公司退市,退市制度实施形同摆设,2001年到2008年这期间有一段退市高峰有64家公司退市,2009年-2018年这段时间有事退市制度执行低峰期,仅有51家公司出发退市机制,大A股在这一期间存量上市达到一个小高潮,2019年以后退市公司加数显著增加,截止2022年底共计有104家公司退市。
附:源数据。
股票STOCKA 股30年十大典型退市公司警示未来股市“不死鸟”长期存在,不光给市场带来巨大危害,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财投资INVESTMENT财投资INVESTMENT1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面值。
2018年9月13日至10月18日,中弘股份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于10月19日开市起停牌。
中弘股份的退市,充分显示了“1元退市制度”赋予了投资者话语权、表决权和“用脚投票”的权利。
这也对市场中多次高送转、经营业绩较差、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等原因导致的低价股公司,起到了极强的警示作用。
6.曾经电影市场小黑马印纪传媒退市经营管理千疮百孔 终被投资者抛弃摘牌时间:2019年11月29日印纪传媒2014年借壳高金食品完成上市后,市值在2017年时曾创下465亿元的高峰,将华谊、光线等一众影视娱乐公司甩在身后。
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多时间里,公司市值就已经从最高时约500亿元缩水至退市时约10亿元,成为A股市场首只“面值退市”的影视股。
印纪传媒曾是电影市场小黑马,参与发行、投资了《军师联盟》《长安十二时辰》《北平无战事》《克拉恋人》《小时代》等一系列知名影视剧作品,如今却黯淡退市,留下一连串的大问号。
印纪传媒从2017年底开始,便陷入了资金链严重紧绷之中,在2018年年报里,“业务几近停滞”“整体流动资金紧张”“公司人员流失率超过60%”等描述便已出现。
2019年1月份-9月份,印纪传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减少83.19%。
在公司最困难时期,实控人肖文革疯狂套现24亿元,还将6600万元房产卖给公司,大批董事随之辞职。
在经营方式上,*ST印纪也人为盲目投资、盲目扩张所累,尽管在影视行业最火热的前几年收入非常之高,但之后几年,*ST印纪投资的影片包括《极盗者》《极速之巅》甚至《脱单告急》等,没有一部作品票房大卖。
实际控制人大额减持套现、大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人才团队不断流失、影视行业景气走低……一系列情况,把印纪传媒推向退市。
港股退市案例:长生生物1. 案例背景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长春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1992年。
长生生物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长生生物在2018年因疫苗质量问题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被证监会处罚,并最终退市。
2. 案例过程2.1 疫苗质量问题曝光2018年7月,中国媒体报道称,长生生物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效力不达标、生产记录造假等。
这一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2.2 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和证券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国家药监局对长生生物展开了全面的质量调查,并对其疫苗生产许可证进行了暂停。
2.3 公司股价暴跌长生生物的股价在疫苗质量问题曝光后迅速下跌,市值蒸发数百亿。
投资者纷纷抛售长生生物的股票,导致公司股价持续暴跌。
2.4 证监会处罚2018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对长生生物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超过90亿元人民币,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措施。
2.5 港交所启动退市程序2019年1月,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宣布将启动对长生生物的退市程序,理由是长生生物严重违反了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不再适合在港交所上市。
2.6 港股退市2019年7月15日,长生生物在港交所正式退市。
这是自港交所设立以来,首次因严重违反上市规则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
3. 案例结果长生生物的退市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公众信任危机长生生物疫苗质量问题的曝光,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信任。
公众对疫苗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加关注,对生物制药公司的监管要求也更加严格。
3.2 港股市场监管加强长生生物的退市案例使得港交所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退市门槛。
历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
近年来,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退市公司是指被A股交易所撤销上市资格或者因破产清算、重组等原因而不再在A股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
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市场的动态调整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首先,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年有34家公司退市,2019年有37家公司退市。
虽然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退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但在2021年,退市公司数量又呈现出明显增长的势头。
其次,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与市场的调整和监管力度加强密切相关。
市场调整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经济体制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在A股市场上交易,从而被迫退市。
监管力度的加强是指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从而促使一些公司被迫退市。
此外,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关。
在经济下行周期或者行业调整期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无法满足交易所的上市要求,从而被决定退市。
同时,一些公司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或者经营不善,也可能会主动申请退市。
总的来说,历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市场的动态调整、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退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市场清理和优化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关注退市公司的原因和背后的问题,保持风险意识,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近十年上市公司退市统计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日益增多。
然而,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部分公司并没有太长的寿命,他们或由于管理不善,或由于市场风险,最终选择了退市。
下面,我们将按照行业分类,简单统计一下近十年来上市公司的退市情况。
首先是制造行业。
在过去十年中,制造行业是退市量最大的行业之一。
据统计,仅2019年一年,就有超过1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被退市。
其中,一些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不抵债,无法按时履行债务,进而被强制退市。
而另一些公司,则是由于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失去了市场优势,最终被退市。
其次是金融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涌入市场。
但同时,金融行业的监管也日益严格。
由于诸多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一些金融公司也因此无法达到监管要求,最终退市。
例如,在2017年的“通钢股份事件”中,从此次事件出现到公司退市,仅不到1个月时间。
最后是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上市。
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更新速度较快,并且市场需求也非常波动,许多公司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导致经营困难,最终退市。
例如,2018年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之间的价格战,导致百度地图的广告收入大幅下降,使得其股价一度暴跌,被退市的风险加大。
综上所述,退市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一种风险,也是市场竞争中必须面对的一种压力。
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市场和经营管理问题,才能够避免退市的困扰,保持公司经营健康的状态。
希望各行业上市公司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
T龙力退市案例研究T龙力,是一家中国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
然而,在2019年,T龙力因为违反上市规则而被实施退市。
本文将针对T龙力的退市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T龙力退市的原因1.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退市是由于公司未能按时、足额地披露关键信息。
据有关部门统计,退市之前,T龙力多次违规信息披露,如未及时公布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份的相关信息、未披露不良经营情况等等。
2.财务造假对于T龙力而言,财务造假是导致公司最终退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8年6月5日,上交所曾发布关于对T龙力公司重大违规情况的通报,其中指出公司取消了一笔1.46亿元的预收账款,增加了一笔1.58亿元的附加费用,这一举动显然是为了掩盖公司业绩的不良情况。
除此之外,公司还存在利润虚高、财务数据失真等问题。
二、T龙力退市的影响1.对公司本身的影响退市对公司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首先,公司的市场规模、声誉以及公司股价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其次,退市还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退市之后,公司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困难,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都会带来危害。
2.对行业的影响T龙力在化工行业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一种发展方向,而公司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整个行业而言,实际上是一种负面示范效应。
整个行业得到的声誉和信誉都会受到影响,大家都会更加重视公司的信息披露、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三、从T龙力退市案例中得出的教训1.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是一项重要的市场管理制度。
公司应该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如实公布相关信息,以提升公司的公信力和合规性。
2.建立合理的财务体系财务体系应该建立在合理、真实、透明的原则基础之上,公司应该积极推进审计、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工作。
3.切实推进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不仅是公司高效运营的关键,也是保证信息披露的基础。
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治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预防,为保证公司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深交所退市企业名单【实用版】目录1.2021 年深交所退市企业名单公布2.深交所修订股票上市规则和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3.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缩短退市流程4.退市企业的原因和影响5.对投资者的启示正文2021 年深交所退市企业名单已经公布,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深交所修订了股票上市规则和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缩短了退市流程。
这一改革将对退市企业产生何种影响,对投资者又有何启示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深交所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和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
此次修订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股票上市和退市制度,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中,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缩短退市流程是本次修订的重要内容。
这意味着,企业在退市后将更难以重新上市,退市制度将更加严格。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退市企业的原因和影响。
企业退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业绩不佳、财务造假、违规经营等。
这些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满足上市要求,从而被迫退市。
退市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导致企业失去融资渠道,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同时,退市还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尤其是那些持有退市企业股票的投资者。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和分析,避免投资那些存在退市风险的企业。
其次,我们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及时了解深交所的政策变化,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最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以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深交所修订股票上市规则和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对退市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香港股市的退市案例:
1. 雅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于2012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其核心业务在美国上市,雅虎中国于2016年退市。
2. 乐视网:乐视网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困境和高额债务,乐视网于2018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3. 银泰资源:银泰资源是一家中国煤炭公司,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问题和煤炭行业的困境,银泰资源于2015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4. 东方电子:东方电子是一家中国电子制造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业绩下滑和财务问题,东方电子于2019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这些案例展示了香港股市中退市的一些原因,包括公司财务问题、业绩下滑、行业困境等。
退市对于投资者和公司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香港股市时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如下:
1. 东方金钰:连续两年亏损,且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天夏智慧:连续三年亏损,且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工大高新: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秋林集团: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航天通信: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长城影视: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宜华生活: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8. 成城股份: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退市公司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不善、违规行为等。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以避免投资风险。
财投资INVESTMENT58投资与理财01 July 2020今年6家公司触发面值退市A 股退市已成“常态化”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何突飞猛涨?还有哪些公司也存在面值退市风险,需要投资者谨慎应对?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继续,“劣质”上市公司退市会成为常态。
吴鸣洲今年以来,已有华锐风电、盛运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因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数据显示,截止6月6日,已有6家上市公司发布面值退市风险警示,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那么近年来,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何突飞猛涨?还有哪些公司也存在面值退市风险,需要投资者谨慎应对?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继续,“劣质”上市公司退市会成为常态。
6公司说再见据统计,2020年开年至6月6日,已有6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或触发面值退市,分别是盛运环保、*ST天宝、退市锐电(前称“华锐风电”)、天广中茂、*ST美都、神雾环保。
可以看出,A股退市节奏明显加快,特别是5月开始,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不断涌现。
其中,神雾环保成立于2004年,于2014年曲线借壳天立环保上市。
神雾环保股价从2014年1月的3元起步,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行情。
到2017年3月,神雾环保股价最高达到37.58元,创下了3年涨幅高达9.74倍的纪录,被誉为“10倍大牛股”。
然而也就在2017年,被质疑关联交易的神雾环保净亏损10.2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460%。
此后,神雾环保的业绩继续断崖式下跌,还面临着债台高筑、项目停工等情况,股价也从最高的37.58元跌到0.48元,暴跌99%。
而退市锐电成立于2006年,最初主营业务为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风力发电设备,一度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风电企业。
但遭遇业绩变脸、财务造假等风波后,上市10年,华锐风电累计巨亏105.77亿元。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表示,多数面值退市股存在经营困难、财务指标较差、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a股退市与债务豁免案例a股退市与债务豁免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现象,下面列举10个与此相关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每个案例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1. 东亚银行退市:东亚银行是中国大陆一家民营银行,由于多年来经营不善,债务违约风险加大,最终于2020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东亚银行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2. 保利地产退市:保利地产是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多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面临巨额债务问题,最终于2019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保利地产与债权人达成协议,部分债务得到豁免,以减轻其负债压力。
3. 中弘退市:中弘退市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弘控股的子公司,由于多年来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风险加大,最终于2018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中弘退市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4. 世纪星源退市:世纪星源是中国大陆的一家化工企业,由于多年来经营不善,债务危机加剧,最终于2020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世纪星源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5. 中信证券退市:中信证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证券公司,由于多年来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最终于2019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中信证券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6. 华谊兄弟退市:华谊兄弟是中国大陆知名的影视公司,由于多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债务风险加大,最终于2020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华谊兄弟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7. 金融街退市:金融街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多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加剧,最终于2018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在退市过程中,金融街的债务得到了一定的豁免,以减轻对债权人的影响。
8. 绿地退市:绿地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多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债务风险加大,最终于2020年被中国证监会决定退市。
历年退市股票名单
近年来,随着股市的波动和监管严格程度的加强,退市股票成为了投资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以下是一份历年退市股票名单,供大家参考:
2019年:神州高铁、*ST康美、*ST中安、美锦能源、*ST烯碳、*ST保千里、*ST华泽、*ST海润、*ST新亿、*ST尤夫等。
2018年:乐视网、*ST中葡、*ST慧球、*ST华业、*ST新光、ST云网、*ST钒钛、*ST保千、*ST长生等。
2017年:ST天业、*ST海润、*ST华泽、*ST尤夫、*ST金泰、*ST沈机、*ST康达、*ST保千、*ST创兴、*ST中昌等。
2016年:*ST长投、*ST宜化、*ST东钽、*ST进展、*ST兆新、*ST成城、*ST河化、*ST罗顿、*ST银鸽、*ST康达等。
以上是近年来一些退市股票的名单,这些公司出现了诸如财务造假、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导致其退市。
投资者们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避免投资风险。
- 1 -。
十大典型退市案例十大典型退市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退市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退市是指股票被终止上市,不再在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
退市通常发生在企业涉及重大违法、严重财务危机或业绩持续下滑等情况下。
下面将介绍十大典型退市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关注和思考。
一、*ST长生(002680.SZ)*ST长生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也是中国九价HPV疫苗的生产商。
然而,该企业却因为假疫苗事件而被退市。
2018年,媒体曝光了长生生物生产的疫苗质量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随后,公司股价暴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并最终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二、大北农(002385.SZ)大北农是中国最大的养殖企业之一,也是上市公司。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造假、违法违规经营等问题,大北农股票于2014年被暂停交易,2015年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该案例揭示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地位的严重影响。
三、*ST昆机(600806.SH)*ST昆机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涉及违法经营、财务造假、违规担保等违规行为,该公司股票在2017年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这个案例彰显了企业违规行为在军工领域的严重后果。
四、兴业证券(601377.SH)兴业证券是中国的大型券商之一,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
然而,公司却因为违规业务活动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最终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关注和反思。
五、ST康美(600518.SH)ST康美是中国知名的医药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康复医院集团之一。
然而,由于公司主要股东涉及财务造假、非法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该公司股票于2019年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并最终被强制退市。
这个案例暴露了公司高管和主要股东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六、天业股份(900953.SZ)天业股份是中国著名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之一。
科创板退市案例随着科创板市场的逐渐成熟,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政策也越来越完善。
其中,退市制度是保障科创板市场稳健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退市制度的推动下,科创板市场发生的退市案例也越来越多。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几个科创板退市案例。
一、艾华集团(688321.SH)艾华集团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智能科技、智能终端和安防系统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2019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
然而不幸的是,该公司仅仅过了7个月就面临着退市风险。
原因是由于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虽然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67.95%,但2019年净利润下滑了94.24%。
而在2020年3月9日,艾华集团公告称,公司已被科创板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随后,在2020年7月28日,公司正式被科创板终止上市。
华兴源创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从事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曾经被寄予厚望,但很快就陷入了红利期失去的情况。
公司股价在上市后经历一段时间的走低后,公司再次公告称,由于2019年度净利润为负,公司已被科创板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9月8日,公司正式被科创板宣布终止上市。
三、硕世生物(688399.SH)硕世生物是一家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机构,主要提供药物研发、合成技术研究、分析测试服务等。
该公司2019年10月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第100家上市公司。
然而,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着腐败问题。
2020年5月8日,公司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虽然公司曾经尝试通过内部整改试图避免退市,但最终公司还是被科创板终止了上市。
以上三个案例都充分说明,科创板市场管理严格,且退市制度的实施力度也较高。
对于那些业绩不佳或者存在严重违规的企业而言,它们不可能在科创板市场存活太久。
同时,这对于科创板市场的整体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
它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因此,科创板退市案例不仅仅是个案,它也是市场标准化操作以及管理制度完善的结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9年已经落下帷幕,成为无法更改的历史,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2019年也是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一年中,一共有19家上市公司退出了证券交易。
另有2家公司进入“准退市”状态。
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2019年是退市最为凶猛的一年。
此前,从1990年到2001年4月,一共10年多的时间里,只有一家退市股——PT水仙(600625),而PT水仙之后,直到2018年底,17年的时间里,除开私有化、吸收合并、证券置换等情况,A股市场上真正退市的公司不到70家,平均每年3家退市。
而在2018年底,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3584家,平均每年新上市公司超过200家。
相对退市的70家上市公司来说,上市与退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在2019年退市的21家公司中,*ST上普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小天鹅、云南能投、东方新星以及*ST嘉陵等8家公司则是通过并购重组渠道退市,此外重头戏就是以长生生物、海润、印记为代表的12家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2019年退市上市公司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