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开挖施工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坎儿井开挖施工工艺1坎儿井的布置及其构造新疆坎儿井主要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等组成,其布局一般顺地下潜流流向,与地下潜流平行或斜交。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要组成部分,暗渠长度一般为3~5 km,本项目长度0.5km,具体视潜水位埋藏深度、暗渠纵坡和地面坡降而定,最长的超过10 km,。
暗渠纵坡在冲积扇上部砂砾土层纵坡较大,一般为1/200~1/60;灌区内部细土土层内纵坡较小,一般为1/1 200~1/500,比地面坡降平缓得多,所以暗渠经一段距离后,可逐渐延伸至地面,将坎儿井水引出到地面进行自流灌溉。
暗渠可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①集水段在潜水位以下部分开挖,主要截取和汇集地下水。
位于冲积扇上部的坎儿井,其集水段较短,一般情况下为1个源头,个别坎儿井由2~3个源头(水源)汇集组成,集水段长度一般在50~100 m。
②输水段是暗渠输水通道,把集水段汇集的地下水引出地面,在潜水位上干土层内开挖。
暗渠的纵坡比当地潜水位纵坡要平缓,所以集水段下游一定距离后,就可高出潜水位。
竖井主要供开挖暗渠时定位、下井、排土和通风等,便于在后期运行管理过程中检查、岁修和维护。
开挖时的砂土,由各个竖井垂吊至地面堆积在竖井口周围,具有防洪或防止地面水进入暗渠的作用。
2个竖井之间的间距控制在50m左右;竖井深度,上游段为40~70 m,有的可达100 m,中游段20~40 m,下游段3~15 m,本项目竖井深度10.0米。
其断面一般为圆形,直径控制在2.0m。
暗渠的出口称为龙口,其下接明渠,其作用是将暗渠流出来的地下水引入储水涝坝,明渠长度视龙口至灌区距离不同,一般在100~2 000 m,间或达到5 000 m;其流量一般为2~215 L/s。
明渠末端一般都建有涝坝,即小水池,主要用以夜蓄昼放,以提高水温,并便于集中轮灌。
涝坝主要作用是调配坎儿井水,使坎儿井水得到充分利用。
一般涝坝库容300~15 000 m3,现状基本上未进行防渗处理。
第1篇一、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水利、环保等政策法规。
2. 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3. 坎儿井的工程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4. 工程施工合同及业主要求。
二、工程概况坎儿井清淤工程旨在清除坎儿井内淤泥、杂质等沉积物,确保坎儿井排水畅通,恢复其原有功能。
工程范围包括坎儿井主体及附属设施,工程量约为XXX立方米。
三、施工准备1. 人员组织:成立项目组,明确各岗位责任,组织施工人员接受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2. 设备准备:根据工程量及施工需求,准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潜水泵等机械设备。
3. 材料准备:准备编织袋、防水布、防护网等施工材料。
4. 施工图纸及资料:熟悉坎儿井的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工艺1. 前期调查:对坎儿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结构、淤泥分布、水位等情况。
2. 抽水:使用潜水泵将坎儿井内的积水抽出,确保淤泥能够被有效清除。
3. 淤泥清除:采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将淤泥从坎儿井内挖出,并装入自卸车外运。
4. 井壁修复:对坎儿井井壁进行修复,确保其结构安全。
5. 清理附属设施:清理坎儿井附属设施,如检查井、出水口等。
6. 回填:对清淤后的坎儿井进行回填,恢复其原有功能。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2. 设备: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材料:选用合格的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施工安全1. 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现场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3. 防护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七、施工进度1. 总体进度:根据工程量及施工需求,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分阶段进度:将工程分为多个阶段,制定分阶段进度计划,确保各阶段施工顺利进行。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地下运河,奇迹水利工程坎儿井在吐鲁番的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圆土包像串成的“珍珠”,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土包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土堆是掘井挖出的土。
吐鲁番地区干旱、荒漠,是中国的极热,每年35度以上的高温多达100多天,极限气温近50度,沙漠地表温度甚至可以达到85度,所以吐鲁番有“火州”之称。
吐鲁番年降水量16毫米,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
但吐鲁番同时是瓜果之乡,我们都知道吐鲁番的葡萄,那么灌溉之水哪里来?那就是坎儿井。
吐鲁番在突厥语中指“富庶丰饶的地方”。
北部博格达山,西部克拉乌成山,吐鲁番处于盆地,盆地底部艾丁湖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高山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滩地下变为潜流。
日久积聚使戈壁滩地下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增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开挖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聪慧的人们因势利导,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无动力引地下潜流的坎儿井来灌溉农田、建设绿洲。
尤其到了冬天,雪山封冻,河流干枯,坎儿井水更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生活用水。
“坎儿”是“井穴”的意思,古称“井渠”,维吾尔语称“坎儿孜”,由竖井(立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水藏地下可以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当地人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操作技术又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世代相传的开凿,使坎儿井不愧为中国干极的生命之魂。
掘井人先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然后从下游开始挖起。
先挖好明渠首段和坎儿井的龙口(暗渠出口)。
暗渠开挖从下游向上逐段布置竖井。
每隔20至30米打一眼竖井,竖井用于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
下游的竖井较浅,一般只有几米,上游的竖井较深,有的可达100多米。
[坎儿井的原理]坎儿井篇一:[坎儿井]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一列位旅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天色极端干燥的处所,怎么会呈现年夜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年夜地上的坎儿井群,它如同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沙漠,浇灌了新疆的年夜片土地。
奇奥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路去参不美观这一举世闻名的浇灌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体例旅客们,此刻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曩昔体味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形。
坎儿井是糊口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任凭易近按照当地天色、水文特点缔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年夜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年夜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年夜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年夜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年夜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外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嚣张,此刻我就向巨匠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门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年夜量建筑,是与这里的自然前提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22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年夜量融化河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沙漠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供给了丰硕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若何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体例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洪流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向毗连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浇灌。
新疆古代水利工程坎儿井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新疆古代水利工程坎儿井的原理,这可超级有趣哦!
你想想看啊,在那茫茫的戈壁滩上,水是多么宝贵!那坎儿井就像是大地里隐藏的神奇水道。
它是怎么做到把水从远处引来的呢?其实啊,坎儿井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地下秘密通道!
先来说说竖井吧,那一个个竖井就好比是这条秘密通道上的进出口。
就像你家的门一样,方便人们进出和维护。
比如说,工人们要下去修理或者检查,就通过这些竖井下去,多方便呀,是不是?
然后呢,还有暗渠,这暗渠啊就如同那蜿蜒的小蛇,在地下悄悄穿行。
它把远处的水悄悄地引过来,不惊动任何人!就好像你偷偷地把好吃的藏起来留着自己吃一样,哈哈。
接着是明渠,明渠就像是水的展示舞台呀!水从暗渠出来,在明渠里欢快地流淌,灌溉着周围的土地。
这就好比你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多棒啊!
坎儿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作用可大了去了!它解决了新疆人民用水的大问题呀!你说厉不厉害?这就好像在沙漠里变出了绿洲,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呀!没有坎儿井,那新疆的农业能发展得这么好吗?那肯定不能啊!
所以说呀,坎儿井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和大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咱们真该好好地欣赏和保护它,让它一直为我们发挥作用!。
坎儿井工作原理
坎儿井工作原理:
1. 首先要先找到地下水源:用钻机以及水深仪等设备,先找出可以开发的地下水源,然后对水井进行布置,探讨其有效地范围、水深以及水质等。
2. 挖掘井道:用钻机、电动叉车等设备,挖掘出水井道,完成排水的作业,使水流流入井道。
3. 注册井筒:将井筒、筒壁安装到水井,连接上放水管和调节枪,并且安装墙体砌筑和注水管将水引入井内。
4. 安装井口:将井筒上安装桶、壶门和排水口,在井口形成一个封闭气孔,保证排水时不会流到地面。
5. 安装设备:首先在井口安装水表装置,方便测定水量;其次,在井口安装深度指示器,检测水深及井内水温。
6. 水开发:最后,用水泵将水开发出来,流入调节池,完成水的开发工作。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里歌儿多……”坎儿井和葡萄,是吐鲁番吸引广大游客的两大特色。
何为坎儿井?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
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起源之谜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法有三种: “井渠说”。
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
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
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
坎儿井的施工方法
坎儿井是一种深井,用于开采地下水或进行地质勘探。
坎儿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1.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以确定坎儿井的位置和深度。
同时,还要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
2.开挖坎儿井:根据设计要求,开始挖掘坎儿井。
在挖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土体稳定性受到破坏,避免坎儿井塌陷。
3.安装井壁防护结构:为防止坎儿井塌陷,通常会在坎儿井内安装防护结构。
常用的防护结构包括箍筋、支撑桩和土工布等。
4.安装井盖:坎儿井一般都会安装井盖,以防止人或物质掉入井内。
井盖的材质通常是钢板或塑料板。
5.安装水泵和设备:在坎儿井内安装水泵和其他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地下水开采或地质勘探。
总之,坎儿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准备工作、开挖坎儿井、安装井壁防护结构、安装井盖和安装水泵和设备等几个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坎儿井塌陷,保证施工质量。
详解丝绸古路上的庞大古代工程——坎儿井《史记·河渠书》:“武帝初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
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
”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月19日日记:“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
”《新疆图志》卷一百一十四:“林则徐……尤以创凿吐鲁番坎水为最。
”1.为什么关注坎儿井?坎儿井被称为“戈壁滩生命之源”。
有专家认为,丝绸古路上的坎儿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或坎儿井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著名三大工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标志工程。
2.坎儿井是中华专利吗?坎儿井,坎儿,意井穴,为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
起源于前1千纪的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为中心,东至中国新疆(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西至摩洛哥。
新疆坎儿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曾多达1700多条。
吐鲁番七克台镇的60多道坎儿井多为清代林则徐兴建的,人称“林公井”。
目前仍然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3. 坎儿井所处地区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条件:酷热少雨,冬季有较多的降雪或高山冰川发育;地势条件:地面倾斜,每到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渗入戈壁地下流向山麓,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土壤条件:质地坚实,不易坍塌。
4. 坎儿井结构特点如何?坎儿井工程由四部分巧妙结合而成,具体工程部分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
竖井——开挖清理的通道,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同时也是送气通风口。
暗渠——坎儿井的主体,一般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从含水层中流出地表来会汇聚起来。
明渠、涝坝——引流和储存,地下水源顺着挖好的暗渠,引水下流,流出山地区域,进入人们的生活区。
坎儿井工程修建方案一、项目概述坎儿井工程项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境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为乡村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工程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主要包括水库建设、引水渠道、灌溉管网等一系列工程。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当地农田的水源条件,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工程修建方案1. 水库建设根据勘察结果,坎儿井工程水库所在地地质条件较好,水利条件适宜。
水库的规划总库容为100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25米,拦河坝长180米,拦河坝宽10米。
水库坝址选在自然坝址,坝址两侧山坡较陡,便于实施拦河坝的固定。
水库库区周边农田面积可提供足够的灌溉用地。
2. 引水渠道水库引水渠道是将坎儿井水库的水引入到灌溉管网的主要渠道。
引水渠道总长约为10公里,渠道路线依地势起伏适度,采取开挖土渠的方式,渠道宽度约为3米,深度约为2米。
3. 灌溉管网全面规划布置灌溉管网,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多样性、高效性。
根据农田用水需求,将管网分为主干管网和支管网,主干管径约为300毫米,支管径约为200毫米,各主要村庄可便捷接通。
4. 设备及配套工程将配备用于水库蓄水、引水、泄洪的各项设备,包括水泵、自动控制系统、水利工程车辆等。
同时,配建包括办公用房、员工宿舍、食堂等相关配套设施,以满足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的需要。
5. 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水库及引水渠道施工过程中,对土地、水资源、植被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6. 安全生产确保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计划,并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三、项目进展计划1. 前期准备对项目前期勘察、设计工作进行整理,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及预算,并完成相关审批手续。
2. 建设阶段依据施工计划,先进行水库建设、引水渠道及配套设施的施工,然后进行灌溉管网的规划布置及施工。
坎儿井怎样挖出来的很多游客参观吐鲁番的坎儿井时,都会很感兴趣地问:它是怎样挖出来的?是谁挖出来的?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个谜。
带着这些疑问,3月20日记者来到了吐鲁番市,向吐鲁番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杨建云工程师请教,他对坎儿井的起源作了一番梳理。
目前,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
有人说,它是从内地传入的,来源于汉代的井渠;有人说,它是从波斯(现伊朗)传入的;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吐鲁番人根据当地极为干旱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创造了这个伟大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传说在古代,一位年轻的牧羊人来到吐鲁番,迎接他的是一片干旱的土地。
他在干旱的土地上,一遍遍地找水,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片绿草地,而且草很茂盛。
他想,有草,就会有水。
可他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水。
眼看着羊群都将渴死,他心急如焚,蹲在草地上,开始掘土找水。
这时,过路人都劝他:“别费劲了,水是到不了吐鲁番的,在半路上,就让太阳和戈壁滩收走了。
”年轻的牧羊人不相信,继续挖下去。
终于,一股清泉从深土中涌了出来。
于是,后人学着挖,越挖越多,才有了地下纵横贯通的坎儿井。
这些说法,都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推断而来的。
坎儿井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缺乏十分有力的证据,还需要今后进行大量的挖掘考察工作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由外地传入,还是当地人的创造,新疆最早的坎儿井,就在吐鲁番地区。
据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西域井渠考》记载,早在汉代,吐鲁番地区就有了坎儿井,坎儿井在吐鲁番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时间最早的具体是哪一条呢?到现在,还是没有人能说清楚。
然而,对长度最短的坎儿井,倒是能说得清楚。
1860年,在鄯善县连木沁镇,有一位叫塔哈尔·克吾孜的人,他和几位朋友一起挖坎儿井,挖着挖着,他们发现了泉水。
泉水清清,味道却很咸。
他们想,水本身不会是咸的,肯定是周围的土质含碱量大,水才会变咸的。
他们继续挖,没花多大的工夫就挖好了。
伊朗坎儿井文 图/刘斌 靳佳敏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一项特有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一大创举,被誉为“活的文化遗产”。
它存在于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新疆一直到北非沙漠都有建造,其中尤以伊朗境内坎儿井为典型,它的出现为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与心血。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差异,所以对坎儿井的称呼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伊朗古波斯语中称为Kanatz-qanat(坎纳兹),现代称为Qanat;阿富汗和中亚等地称为“Karez”;在我国维吾尔语中称为“坎儿孜”,英译为“Karis”;在北非称为Foggaras;而在我们汉语体系中,则被译为“坎儿井”。
伊朗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境内坎儿井生态环境多高原,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很少,荒漠占国土面积66%以上,因而坎儿井是伊朗先民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创造。
目前伊朗全国仍有约3.7万条尚在使用中的坎儿井,每年提取约7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坎儿井的发展历程坎儿井是一种将地下水从含水层或水井输送到地表的系统,主要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其中,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地下渠道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一般每隔20—200米就有一口竖井,这些竖井深浅不一,最深的有300多米,它们在地面形成一个个突起的小土包,从高处俯瞰,和蚁穴有些相似;地下渠道也称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主要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汇聚到一起使其自动流出地表。
在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坎儿井仍然可以为人类生活和农业灌溉提供所需的水源。
起源亨利·戈布罗特(Henry Goblot)在《坎儿井:一种取水技术》(Qanat; a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Water)一书中探讨了坎儿井技术的起源。
他认为:在公元前一千纪早期,一些小部落群体逐渐向伊朗高原迁移,他们有的来自地表水充裕的地方,所以带来的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但是伊朗高原的降水量比他们之前生活地区的少很多,因此他们试图利用一些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
坎儿井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坎儿井工程1.2 项目地址:中国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1.3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建设井数100口1.4 项目背景:坎儿井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农田灌溉方式,由于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地理分布广泛,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地表水逐渐枯竭和地下水位降低,使得部分坎儿井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本工程旨在通过科技手段维护和改造坎儿井,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生产。
1.5 项目目标:实现坎儿井的智能管理,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业用水,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项目方案2.1 工程范围本项目主要涉及坎儿井的改造和维护,包括井口加固、泵站改造、管道敷设等工作。
具体项目范围包括:a) 井口加固:对现有的坎儿井井口进行加固,确保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压。
b) 泵站改造:在现有的泵站基础上,进行设备更新、管道改造,提高泵站的灌溉效率。
c) 管道敷设:根据实际需要,对现有管道进行更新,同时在新的灌溉区域进行管道的敷设。
2.2 工程方案本工程采用数字化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监测农田的环境变化,实现精准灌溉。
具体方案如下:a) 设备安装:在每口坎儿井周围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用于监测环境变化。
b) 数据传输: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集中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监控。
c) 灌溉控制:根据传感器数据和集中控制中心的指令,自动控制泵站开关,实现精准灌溉。
d) 远程监控: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界面,农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坎儿井的工作状态,及时响应问题。
2.3 工程流程本工程分为前期准备、施工建设、设备调试和智能化管理四个阶段进行。
具体流程如下:a) 前期准备:在甘泉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项目工程组织,并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及预算。
b) 施工建设:根据工程计划,分别进行井口加固、泵站改造和管道敷设等工作。
c) 设备调试:安装设备完成后,对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坎儿井开挖施工工艺
1坎儿井的布置及其构造
新疆坎儿井主要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等组成,其布局一般顺地下潜流流向,与地下潜流平行或斜交。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要组成部分,暗渠长度一般为3~5 km,本项目长度0.5km,具体视潜水位埋藏深度、暗渠纵坡和地面坡降而定,最长的超过10 km,。
暗渠纵坡在冲积扇上部砂砾土层纵坡较大,一般为1/200~1/60;灌区内部细土土层内纵坡较小,一般为1/1 200~1/500,比地面坡降平缓得多,所以暗渠经一段距离后,可逐渐延伸至地面,将坎儿井水引出到地面进行自流灌溉。
暗渠可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①集水段在潜水位以下部分开挖,主要截取和汇集地下水。
位于冲积扇上部的坎儿井,其集水段较短,一般情况下为1个源头,个别坎儿井由2~3个源头(水源)汇集组成,集水段长度一般在50~100 m。
②输水段是暗渠输水通道,把集水段汇集的地下水引出地面,在潜水位上干土层内开挖。
暗渠的纵坡比当地潜水位纵坡要平缓,所以集水段下游一定距离后,就可高出潜水位。
竖井主要供开挖暗渠时定位、下井、排土和通风等,便于在后期运行管理过程中检查、岁修和维护。
开挖时的砂土,由各个竖井垂吊至地面堆积在竖井口周围,具有防洪或防止地面水进入暗渠的作用。
2个竖井之间的间距控制在50m左右;竖井深度,上游段为40~70 m,有的可达100 m,中游段20~40 m,下游段3~15 m,本项目
竖井深度10.0米。
其断面一般为圆形,直径控制在2.0m。
暗渠的出口称为龙口,其下接明渠,其作用是将暗渠流出来的地下水引入储水涝坝,明渠长度视龙口至灌区距离不同,一般在100~2 000 m,间或达到5 000 m;其流量一般为2~215 L/s。
明渠末端一般都建有涝坝,即小水池,主要用以夜蓄昼放,以提高水温,并便于集中轮灌。
涝坝主要作用是调配坎儿井水,使坎儿井水得到充分利用。
一般涝坝库容300~15 000 m3,现状基本上未进行防渗处理。
2坎儿井主要施工方法
目前,坎儿井施工基本上仍保留传统工艺,主体工程包括暗渠的放线、开挖、延伸和竖井间疏通等工程。
(1)放线。
本项目按照设计在灌区上游0.5 km选择了一处水源,估算潜流水位埋深约在10.0m左右。
根据确定的坎儿井位置,并根据可能穿过的土层岩性,考虑暗渠的纵坡控制在1/200左右。
(2)竖井定位及凿井。
从下游开始挖掘暗渠,先挖渠首段和龙口,逐步向上布置竖井。
每挖好1个竖井,即从竖井底部向上游或下游单向或双向逐段挖通暗渠,然后修正暗渠纵坡。
此外,为了防止风沙和碎石从竖井口落入坎儿井,并避免由于气温周期性波动产生反复冻结和融化导致竖井口坍塌,当前竖井口处冬季常用树梢或木板及土料分层封盖。
目前,竖井定位可借助GPS卫星定位完成,竖井采用1m3挖掘机和人工辅助开挖,G10风镐配合,人工装土,竖井提升机提运土。
本项目总长0.5 km,按照50m一个竖井,总计需开挖11
个竖井。
(3)暗渠开挖。
暗渠开挖断面一般为窄深式,宽、高分别为0.6、1.6 m。
开挖暗渠和竖井所使用的工具,主要为镢头和刨锤。
开挖暗渠一般在黑暗中进行,先挖渠底,后挖顶部,靠油灯照明定位(在竖井内垂挂2个油灯,依据其方向和高低校正暗渠的方向和纵坡)。
为了防止挖偏,要用两手轮流交叉挖。
遇到松散砂层时,为免塌方,防止以后水流掏刷,必须局部用板支撑。
目前,暗渠开挖一般采用人工开挖,G10风镐配合,人工装运弃土弃渣,提升机竖井提升排土。
本项目坎儿井暗渠采用宽0.6 m、高1.6 m的椭圆形结构。
按照一个月工期核算需暗渠开挖需让人工10人。
G10风镐5台。
(4)排土。
在暗渠开挖过程中,排土一般采取人工水平运土至竖井底部,再用土筐从竖井使用辘轳起吊的方式进行。
在过去一般用人力拉,在较深的竖井用牛力拉,传统工艺所需劳动力一般组织3~5名坎儿井工匠(暗渠内挖掘1~2人,井口提土1人,井外倒土1人,赶牛1人)。
本项目井口10人。
采用5辆小四轮拖拉机,5座三脚架和绞盘两台,25kw发电机1m3空压机两台完成起吊和下井工序,总计11口竖井,同时工作5口竖井,分5个施工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人员4名,G10风镐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辆,绞盘机一套,三脚架一套,25KW发电机和空压机各布置在第三个竖井和倒数第三个竖井处。
工期一个月。
2坎儿井施工进度
2017年6月1日开工。
施工人员总计20个人。
每个小组两口竖井开挖及暗渠开挖。
首先每个小组开挖竖井工期2天,暗渠开挖100米,需工期12天,暗渠修整1天。
施工进度横道图见下图。
施工进度横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