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个人所得税会计分录我们需要明确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基础。
根据中国税法,员工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扣除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速算扣除数之后的金额。
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需从员工的工资中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假设某公司员工小张的月工资为10,000元,五险一金合计扣除1,500元,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速算扣除率为210元。
小张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500元(10,000-1,500-2,000),应缴税额为440元(6,500×10%-210)。
会计分录如下:1. 记录员工工资发放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工资支出 10,000元贷:银行存款 10,000元这一步反映了公司支付员工工资的经济活动,将工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并减少银行存款。
2. 记录代扣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借:其他应付款/个人所得税 44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 440元这一步反映了公司代扣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责任,增加了公司的其他应付款,并相应减少了应付给员工的薪酬。
3. 记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440元贷:银行存款 440元最后这一步反映了公司将代扣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给税务机关的经济活动,减少了应交税费,并相应减少了银行存款。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如何处理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财务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如员工享有的税收减免、税前扣除等,这些都需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编制会计分录时予以考虑。
税务会计教案一体化教学模块四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核算一、经营所得计税依据的确定(一)核定征收(1)核定征收的适用对象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
(2)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应纳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1- 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二)查账征收应纳税额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二、查账征收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个体工商户应纳税额的计算1.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
其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2.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3.不得扣除项目个体工商户下列支出不得扣除:①个人所得税税款;②税收滞纳金;③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④不符合扣除规定的捐赠支出;⑤赞助支出;⑥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⑦与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准扣除的支出。
4.扣除项目及标准(1)个体工商户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其业主和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个体工商户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5% 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以当地(地级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 3 倍为计算基数,分别在不超过该计算基数 5% 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缴纳个人所得税会计分录
当企业发放员工工资时,应按照国家规定扣除个人所得税。
此时的会计分录通常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这一分录反映了企业从员工工资中扣除了相应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并将其计入了应缴税费科目下。
随后,企业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需将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款项缴纳至税务机关。
完成税款缴纳后,企业需要做出以下会计分录来反映这一支付行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通过这一分录,企业的会计记录显示了个人所得税款项已从企业的银行账户中划转至国家税务部门,完成了税款的缴纳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时,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 税率的应用: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分级累进的,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不同的税率。
企业在计算个税时,必须依据最新的税法规定和税率表来执行。
2. 税前扣除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注意各项可以在税前扣除的项目,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这些项目的扣除会影响最终的应纳税额。
3. 申报期限:企业应严格遵守税务部门规定的申报期限,及时完成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工作,避免因逾期而产生的滞纳金或其他法律后果。
4. 会计凭证的保存:企业在处理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时,应妥善保存相关的会计凭证和资料,以备日后税务稽查或审计时使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个人而言,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根本不涉及会计核算问题,因而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指的企业代扣代缴职工或其他个人的个人所得税所涉及到的会计核算。
个人所得税的核算,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企业应该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科目,具体核算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会计处理1.计算出个人所得税税额时(扣缴时)借:应付工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三、举例说明:[例1)某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职工,2000年6月份月工资是1500元,奖金1000元,则该雇员6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500+1000-800=1700(元)应纳税额=1700×10%-25=145(元)企业应做会计分录如下:1.支付工资时,计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额借:支付工资 145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45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45贷:银行存款 145[例2]某大型娱乐城因业务需要,聘请某装璜师对该娱乐城进行装饰,一次性支付劳务报酬费用120000元,则该装璜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20000×(1-20%)=96000(元)应纳税额=20000×20%+(50000-20000)×20%+(96000-50000)×40%=4000+9000+18400-31400(元)该娱乐城应做会计分录如下:1.支付工资,计算出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时借:管理费用 31400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1400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1400贷:银行存款 31400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个税计提及发放的会计处理方法《个税计提及发放的会计处理方法》嘿,咱今天来唠唠个税计提及发放的会计处理方法。
这事儿啊,就像打理自己的小账本一样,得有条有理的。
就拿我之前工作的那个小公司来说吧。
公司不大,人也不算多,但这个税的事儿可一点都不能含糊。
每个月呢,都有那么几天是专门处理工资和个税相关的事儿。
先说计提个税这一步。
就像要从一堆宝贝里先挑出属于个税的那部分。
我们财务得先算出每个人该交多少个税。
那这个怎么算呢?这就看每个人的工资收入啦。
我们公司有个小王,他每个月工资是八千块钱(这里扣除了五险一金后的金额哈)。
按照当时的个税起征点五千块钱来算,他超出的部分就是三千块钱。
然后再根据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他要交的个税。
当时的税率表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这三千块钱对应的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是0。
那小王这个月要交的个税就是3000×3% - 0 = 90元。
我们财务就得在账上计提这90元的个税,就像给这个事儿做个小标记,告诉账本,这里有90元是要交给国家的个税。
这时候的会计分录呢,就是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90元,贷: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90元。
这个分录就像是在会计的小世界里,给这90元的个税找了个安身之处,让它明明白白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接着就是发放工资的时候啦。
这就像是把大家该得的钱给到他们手里,不过要把个税那部分先扣出来。
还是拿小王来说,他本来工资是八千块钱,但是要交90元的个税,所以实际发到他手里的钱就是8000 - 90 = 7910元。
这时候的会计分录就是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7910元,贷:银行存款7910元。
这就相当于我们从公司该给小王的工资里,把扣除个税之后的钱打到他的银行账户里了。
最后就是缴纳个税的时候。
这就像是把之前计提出来的个税送到它该去的地方——国家的口袋里。
我们拿着之前计提好的个税金额,去税务系统进行缴纳。
缴纳之后呢,会计分录就是借:应交税费 - 应交个人所得税90元,贷:银行存款90元。
第1篇税务会计重点笔记摘抄一、税务会计概述1. 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税收减免等进行核算和管理的会计活动。
2. 税务会计的作用:- 保障企业合法纳税。
- 优化税收筹划。
-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3. 税务会计的职责:-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 及时计算和申报税款。
- 参与税收筹划。
- 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审计。
二、增值税会计核算1. 增值税概述: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增价值或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加工修理费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2. 增值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3. 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核算方法: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
- 小规模纳税人核算方法:简易计税方法。
4. 增值税发票管理:- 专用发票管理: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销售、进口等业务。
- 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用于一般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1. 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取得的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2. 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3.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权益法:以企业的实际利润为基础计算所得税。
- 源泉法:以企业的所得额为基础计算所得税。
4.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税收减免:根据国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减免企业所得税。
- 税收抵免: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允许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抵免部分税款。
四、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1. 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2. 个人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薪酬福利支出3. 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按月预扣预缴:每月根据工资薪金所得计算预扣预缴税款。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提个人所得税是不用计提的,具体分录为: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发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1.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2.发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3.交税金时借: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当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怎么做会计分录1、计提时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养老应付职工薪酬-医疗应付职工薪酬-失业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2、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贷:现金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其他应收款-个人(个人承当部分)3、缴纳保险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养老应付职工薪酬-医疗应付职工薪酬-失业(公司承当部分)其他应收款-个人(个人承当部分)贷:银行存款4、缴纳个税时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执行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缴。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执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执行按月计征。
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企业承担个税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1、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根据部门不同来划分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
3、支付个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个人所得税是什么?
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
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个税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征收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以及财产转让所得。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一共六项,分别是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的收入与负担之间的一种税收制度,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处理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实务是保证财务准确性和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所得税的实务处理方法。
一、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是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基础,正确的核算方法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个人所得税的会计科目个人所得税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般而言,个人所得税可以设置为其他应交税费科目的细分科目,方便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核算和管理。
2.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凭证个人所得税发生时,应当按照规定制作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内容应当清晰明了,包括收入的来源、税率、可以抵扣的费用等信息,以便于核算和监管。
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是企业对个人所得税实务处理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个人所得税的及时申报和缴纳,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1.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申报。
申报时应当填写真实的信息,如有涉及特殊情况,应当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备案。
2.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按照税款的实际情况进行缴纳。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将个人所得税款项缴纳到指定的国家税务机关,确保及时、准确缴纳。
三、个人所得税的报表编制与报送个人所得税的报表编制与报送是企业对个人所得税实务处理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便国家税务机关的监管。
1.个人所得税的报表编制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要求,编制个人所得税报表。
报表内容应当完整、准确,涵盖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信息。
2.个人所得税的报送个人所得税报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到国家税务机关。
报送前应当仔细检查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保留相关的报送凭证和备案材料。
四、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与解决方法个人所得税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问题。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注:教师每次课都要写一份教案,放在该次课讲稿前面。
新课引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综合理解并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新课内容:第八章6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大部分个人所得税以支付个人应税所得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需要在发生代扣代缴事项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正确记录和反映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事项。
另外一部分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自行申报纳税的自然人由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对于自行申报的自然人,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而账册健全的个体工商户则应作相应会计处理。
因此,个体工商户的会计处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二是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除实行查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外,对采用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般不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查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通过“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账户进行会计核算。
举例8-15见教材P242页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自然人取得收入自行申报缴纳税款不必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但是,作为扣缴义务人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应设置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由于支付的类型不同,各代扣代缴单位代扣代缴税款的会计核算涉及的会计科目也有所不同。
(一)代扣代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支付工资(包括奖金、年终加薪、津贴、补贴等)的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应通过“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账户进行会计核算.在计算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举例8-16见教材P243页(二)代扣代缴其他个人所得税的业务处理支付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单位,在支付上述各项所得的同时,按税法规定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个税会计分录的记账方法
1. 嘿,你知道吗,当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时候,那会计分录可就要登场啦!比如说,我们发工资的时候,公司从员工工资里扣了个税,这时候就得这么记: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这不就清楚明白啦!
2. 哇塞,还有哦,当我们实际缴纳个税的时候,那又不一样啦!就好比去交税就像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一样。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呀,是不是挺简单的!
3. 想一想呀,要是不把这个税会计分录搞清楚,那可不行呀!比如说公司给员工发奖金,里面包含了要代扣的个税,这时候当然得按规矩来记啦,这多重要呀!
4. 哎呀呀,当有额外的个税款项需要调整时,也别慌哦!就像遇到点小风浪一样,稳住就行啦。
比如发现之前计算有误,需要调整,那该怎么记就怎么记呀。
5. 嘿呀,在处理个税会计分录时,可不能马虎哟!就如同精心对待一件珍贵的物品一样。
像员工报销费用中涉及到个税的部分,也得正确记录呢。
6. 难道你还不明白个税会计分录的重要性吗?好比是高楼大厦的基石呀!当进行税务申报时,这些分录就是最有力的依据呀,清楚了吧!
7. 你瞧,不管是平时的工资发放,还是特殊情况,个税会计分录都起着关键作用呢!就跟一个默默付出的好帮手一样。
比如有员工离职,个税的结算也得做好分录呀。
8. 每次处理个税会计分录,都感觉像在打一场小战役呢,得认真对待呀!好比作战要有策略一样。
像一些专项附加扣除的调整,也得对应记好呀。
9. 总之啊,个税会计分录是非常重要的啦,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哦!不然可就要出乱子啦!。
第五章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思考题参考答案1.企业预扣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如何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①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第一,费用扣除。
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预扣的方法,每月可以减除费用5000元。
第二,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
在按月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在按月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居民个人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在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第三,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②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
扣缴义务人在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计收入额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当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如果在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由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应交个人所得税会计分录
当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扣除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这一过程在会计处
理上通常分为两个步骤:计提和实际缴纳。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表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
这一部分
会计分录通常表现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增加与“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的增加。
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贷: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需要将计算出的个人所得税从员工工资中扣除,并计入企业的应付税费中。
这时的会
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在实际缴纳税款时,企业需要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按时足额缴纳至税务机关。
此时,会计
分录则反映了企业减少的负债和增加的现金或银行存款。
具体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现金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确保所有的数字和计算都符合税法的规定,
并且要保留完整的计算过程和相关证据,以备税务部门的审查。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
会涉及到其他相关的税费,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这些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会计处理。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分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合规性,也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因此,企业应当重视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确保每
一步骤都准确无误,以便顺利完成税款的计提和缴纳工作。
潍坊科技学院教案
注:教师每次课都要写一份教案,放在该次课讲稿前面。
新课引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综合理解并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新课内容:
第八章6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大部分个人所得税以支付个人应税所得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需要在发生代扣代缴事项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正确记录和反映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事项。
另外一部分所得如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自行申报纳税的自然人由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对于自行申报的自然人,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而账册健全的个体工商户则应作相应会计处理。
因此,个体工商户的会计处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二是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除实行查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外,对采用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般不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查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通过“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账户进行会计核算。
举例8-15见教材P242页
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自然人取得收入自行申报缴纳税款不必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但是,作为扣缴义务人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应设置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由于支付的类型不同,各代扣代缴单位代扣代缴税款的会计核算涉及的会计科目也有所不同。
(一)代扣代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支付工资(包括奖金、年终加薪、津贴、补贴等)的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应通过“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账户进行会计核算。
在计算应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举例8-16见教材P243页
(二)代扣代缴其他个人所得税的业务处理
支付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单位,在支
付上述各项所得的同时,按税法规定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借记“应付债券”、“应付股利”、“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举例8-17见教材P243页
三、导入案例分析
解析:
(1)黄某12月份工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 (5 000 - 3 500) ×3% = 45(元)
(2)取得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 = (3 900 - 800) ×20% ×(1 - 30%) = 434(元)
(3)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 38 000 ×(1- 20%) = 30 400(元)
捐赠扣除限额 = 30 400 ×30% = 9 12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 = (30 400 –9 120) ×30% - 2 000 = 4 384(元)
(4)取得房屋租金应纳个人所得税 = 5 000 ×10% = 500(元)
(5)取得省级以上奖金免税。
因此,黄某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5 + 434 + 4 384 + 500 = 5 363(元)
四、项目实务训练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业务题
参见教材P244
五、个人所得税知识点综述
1.判断该收入是否属于免税收入
2.判断该收入按什么税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3.判断该收入的计征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按月征收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年征收
(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
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次征收
①劳务报酬属于同一事项取得收入的,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②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解释】应重点关注“稿酬所得”按次征收的特殊规定。
【例题1•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税目中,按每次取得的收入计算征税的有()。
【答案】ABD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工资、薪金所得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例题2•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A.李某将小说在某报刊上连载6个月,每月取得稿酬收入1500元
B.胡某在某培训机构连续授课4个月,每月取得课酬收入8800元
C.赵某将一项专利转让给甲企业使用1年,专利使用费分3个月收取,每月10000元
D.王某出租住房1套,租期1年,每月收取租金3000元
【答案】BD
4.判断该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每月减除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解释1】应重点关注“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特殊规定。
【解释2】(1)劳务报酬所得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存在“加成”的问题;(2)所有的稿酬所得都存在“减征30%”的问题;(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税目不存在“加成”、“减征”的问题
【例题1•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个人所得中,按照定额与比例相结合的方法扣除费用的有()。
A.工资薪金所得
B.财产转让所得
C.稿酬所得
D.劳务报酬所得
【答案】CD
【例题2•单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以每次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是()。
A.稿酬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D.偶然所得
【答案】D
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