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测量数处理系统(Ver4.1)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6
工程变形监测中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通过测量和分析工程结构的形变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对于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在工程变形监测中,高精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数据采集是工程变形监测的基础。
传感器是重要的数据采集设备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等特点。
常用的传感器有全站仪、GPS、倾斜仪等。
全站仪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和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测量仪器,能够实现自动测量、高精度测量、全方位测量等功能,因此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GPS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具有全球范围、实时性以及高精度等优点。
倾斜仪主要用于测量结构物的倾角和倾斜度,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物的位移情况。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传感器的正确安装和校准,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校正和滤波处理的过程。
清洗数据是指除去采集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校正数据是指对采集数据进行误差修正,例如对全站仪和GPS采集到的角度和坐标进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校正处理。
滤波处理是指对采集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剔除高频噪声和波动,使得数据趋于平稳。
常用的滤波方法有移动平均法、中值滤波法和小波变换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取出结构物的真实变形信息,并降低测量误差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最后,数据分析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的过程。
统计分析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均值、方差、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趋势预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对结构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主要参考书: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2019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9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19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19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19.12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19).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
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形变观测数据处理系统〔Just v4.1版〕使用说明书某某星星图地理信息科技某某2011年11月18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系统安装、简介与根本设置- 4 -2.1 系统根本概况- 4 -2.2 安装与调试方式- 4 -2.3 系统的功能简介- 6 -2.4 工程夹的建立- 7 -2.5 位移和沉降限差设置- 7 -2.6 文件的创建与保存等- 8 -第三章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9 -3.1 初始页面设置- 10 -3.2 测量数据录入- 12 -3.3 分次计算沉降量- 13 -3.4 单点处理- 14 -3.5 多点处理- 18 -3.6 沉降分析- 21 -3.7 撰写沉降报告和编制沉降成果表- 23 -3-7-1 撰写沉降报告- 23 -3-7-2 编制观测成果表- 25 -3.8 观测点坐标录入- 27 -3.9 绘位置平面图- 28 -3.10 沉降量展开图绘制- 28 -3.11 绘沉降等值线图- 31 -3.12 沉降速率等值线- 32 -3.13 等值线注记- 33 -第四章位移数据处理- 34 -4.1 表格向导- 34 -4.2 彩条设置- 35 -4.3 位移计算- 37 -4.4 位移图绘制- 37 -第五章数据检核- 38 -5.1 线性回归检核- 39 -5.2 奇异值检核- 39 -5.3 小波变换与别离- 39 -第六章附加功能- 39 -6.1 对齐格式设置- 40 -6.2 排序- 40 -6.3 字体、网格线设置- 40 -6.4 工作簿编辑- 42 -6.5 单元格编辑- 43 -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城乡建设的快速开展,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具体分为沉降监测和位移测量〕越来越引起各个管理部门的重视。
在管理上,我国于1998年由建设部颁布了建〔构〕筑变形测量规程;在理论上,国内外也有大量的论文、论著进展建〔构〕筑沉降观测研究。
《JUST v4.1版变形观测处理系统》,是在AutoCAD2008的平台上二次开发,同时结合Excel2003根底样式,以C#2008为开发语言,数据存贮方式采用方便易用的Excel格式文件〔*.xls〕。
材料变形全视场测量系统技术参数1)功能要求:获得准静态和低速实验条件下的试件表面全场位移场、应变场及其历程。
2)系统技术指标设备应变测量精度:全局应变精度:≤10με;局部应变测量精度:≤50με;应变测量范围: 0.005%~≥2000%;设备位移测量精度: ≤0.01像素;设备应变测量尺度范围: 8mm×8mm至≤10m×10m;图像处理计算速度: >80,000点/秒/CPU;识别裂纹最小宽度:7~10μm;进口原装设备;设备组成主要包括:- 试验数据采集控制软件与测量分析处理软件;- 微距测量包;- 控制与计算单元组件- 远程控制端硬件- 数据图像采集子系统组件;- 专用工具;3)试验数据采集控制软件技术要求试验数据采集控制软件内置驱动数据图像采集器,可多图像采集器同步图像采集。
可在同一采集界面同时驱动图像采集器数量不少于16个;可驱动快门时间从10μs到26.8s;可驱动图像采集器帧率从小于1帧/秒至1,000帧/秒;可驱动图像采集器分辨率从1百万像素到2900万像素;可通过计算机在局域网内图像采集服务器采集数据,实现实时传输和分析自动间隔图像拍摄,手动图像拍摄,定时结束拍摄,手动结束拍摄。
4)测量分析处理软件技术要求可扩展虚拟应变片和引伸计测量,包括虚拟应变片,测量应变范围0.005%到5000%;针对高温开放环境试验,具备图像时间平均功能,用以降低高温热浪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数据;内置去除刚体位移功能。
内置可扩展显微测量和电子扫描镜测量,并具有漂移校正校正功能并提供证明文件;针对应变范围在100%-2000%的超大应变测量,散斑完全变形难以区分和进行相关性计算,要求系统具有起始位置预估算法和图像分析顺序调整功能,保证数字图像分析的精度和速度。
可计算曲率分布、速度分布、应变速率。
具有多系统阵列能力,实现超大组件测量或多离散区域同步测量。
支持CSV、ASCII、TECPLOT、MATLAB等不同格式的全场数据点输出。
三维变形监测-后处理解决方案一. 项目概况测区: 某小型水电站时间: 2014年1月13日海拔高度: 2000米测量仪器: 徕卡TS30技术参数: 0.5〃 1+1ppm季节: 冬季室外温度: 2-8摄氏度(干湿温度计)气压: 846mba (精密气压计)控制点: 3个(TL01 TL02 TL03) TL01为复核点监测点: 4个(TP01 TP03 TP05 TP07)测点局部被损坏/临时遮挡目标:墩+强制型对中盘采用对中螺丝+基座棱镜组,由于基座使用的磨损墩上对中盘的自然侵蚀,所以量取每个目标高都不一样,就很正常采集软件:徕卡机载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本次采用)多测回测角中国版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多测回测角国际版区别极坐标可直接察看坐标值(未精密平差)测回数:一共2个测站每测站9测回数TL02测站09:17:33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2℃湿温1.5℃) TL03测站11:33:32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8℃湿温6.5℃)其它参数:折光系数选取 0.13/0.14 (考虑到山区,冬季本次采用0.13)地球曲率半径标准为6371000米(本次特殊,使用的是6366358)投影面高程本次采用 1996米处理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导出原始数据tpt txt tzt文件导入DAM6.0平差处理EDM设置:除棱镜常数-34.4采用外(leica仪器直接选用圆棱镜),其余气象均不改正(PPM=0)。
所有改正在软件内部完成过程描述:第一站全站仪架站TL02-以TL03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第二站全站仪架站TL03-以TL02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本次采用软件:格式转换+中铁一院地面通用控制处理包 /科傻/四院/二院相关软件控制网点位图:控制点已知坐标TL02,153.4613,188.2105,2018.1597 TL03,81.2320,22.4400,1991.5280 TL01,68.1052,199.1692,2016.0374外业记录信息检定证书相关值二. 仪器设置 (leica为例) 输出文件格式设置为TXT三. 后处理过程 (转换后)测量机器人TPT TXT TZT 原始数据后处理平差作业流程➢利用转换工具(该软件支持仪器高目标高棱镜常数的事后录入 ), 整理出每一个测站SUC格式文件的数据,以待备用。
SR-GT-1钢筋机械连接变形测量仪产品手册Handbook for mechanical splicing of steel reinforcing bars tester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斯创尔建筑测试技术开发XX1 / 56目录1 公司简介32 产品概述33 产品技术参数54 结构说明65 仪器操作步骤86 高精度电子位移计安装327 仪器注意事项338 常见误差及故障349 上位机软件操作3511 产品详单5012 附录样表5113 保修卡及合格证542 / 561 公司简介斯创尔建筑测试技术开发XX是高新科技型企业,依托中国建筑科学院共同承担建筑领域的检测仪器仪表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并承接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以及自主研发产品。
本企业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超强的科研力量,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经营理念,研发、生产的各类检测仪器及产品在质量、性能等各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家规X的要求。
2 产品概述钢筋机械连接变形测量仪是按照中华人民XX国行业标准JGJ107-2010(备案号J986-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研制开发的测量仪器。
满足各质检单位及工地现场对钢筋接头残余变形的检测。
钢筋机械连接变形测量仪是由主机、高精度电子位移计、电子位移计校准装置、夹具、上位机软件组成。
分两个检测项目及操作步骤。
《单机工作状态》可3 / 56直接测量钢筋接头残余变形,数据直接存储到主机采集仪内,并直接打印出测量数据,避免人工读数及人工记录的不规X性。
另一个工作状态为《联机工作状态》可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单向拉伸试验的全部项目:00.6f yk 0(测量残余变形)最大拉力(记录抗拉强度)0(测定最大力总伸长率)。
钢筋机械连接变形测量仪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斯创尔建筑测试技术开发XX共同研制、开发生产的。
仪器根据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多年来对钢筋接头检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仪器、夹具、软件,并用现有的试验方式方法反复改进而成的。
1、目的(1)为了规范现场操作人员行为,使其在智能变形内检测器各步骤的操作严格按规程作业,达到安全检测的目的,特制订本规程。
(2)本细则明确规定了现场操作智能变形内检测器各步骤的准备、步骤、技术等要求。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智能变形内检测的过程管理。
3、操作要求在运行智能检测器前,将根据管道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保障变形检测器顺利运行。
a、检测前的调试、校准①部件测试校准检测设备的过程中,全部电子部件,包括所有的单独部件,都将被测试以保证包括传感器和软件在内的所有装置都能正常工作。
②整机测试在设备动员到现场前,检测公司将对整机进行测试。
包括在作业现场使用的计算机和程序在内的测试。
③现场测试当设备动员到现场后,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对管道内检测器进行标定校准等测试,对检测设备和附属设备进行现场检查,现场调试,确保检测设备及附属设备工作正常。
b、发送检测器将变形检测器从调试架转移到发射架上,将载有变形检测器的发射架转移到发射球筒盲板前,就位后,由业主负责输气流程的切换和开盲板操作,盲板开启后,将载有变形检测器的发射架转移到发球筒开口处,确保发球筒托盘与发球筒的位置在轴向和水平方向上保持一致,确保不损坏筒盖密封圈。
图:将变形检测器推入发射球筒顶视图在变形检测器后使用托盘上的顶板顶住铁杆后段。
通过发球小车提供的推力推动变形检测器进入发射球筒中,并且保证变形检测器的前端的皮碗顶住发射球筒和管道间的大小头处,保障变形检测器可以顺利进入管道中。
当变形检测器装入合适的位置后,检测公司将发射架从球筒开口处移开,由业主负责关盲板,并进行输气流程切换,将变形检测器按照合适的运行条件发出。
检测公司人员待变形检测器发出后,将在业主的协助下,跟踪变形检测仪器,确认检测仪器安全顺利通过管线。
检测公司在检测器每通过阀室或检测器接近收球筒是汇报业主。
c、跟踪检测器管道内检测工作将同时进行地面定标工作,地面定标距离原则按照0.8km-1km一个定标点,在检测器运行前24小时把定标盒埋放到管线勘测时的定标点,定标点设置在道路附近及靠近道路附近的位置,同时避开高压线、轨道交通等区域以避免造成信号干扰,影响清管器的跟踪。
ALCT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使用说明书Ver 4.12009年4月ALCT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使用说明书Ver4.1目录1.前言 (3)2.系统图 (3)3.装置特性 (4)4.工作原理 (4)5.技术参数 (5)6.结构和外形 (5)7.操作和注意事项 (6)8.现场处理单元ALCT‐MONITOR (7)8.1 外形及安装尺寸 (7)8.2 面板介绍 (8)8.3 操作说明 (8)2 HZ E&AALCT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使用说明书Ver4.1HZ E&A 31.前言避雷器是电网中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电压危害的重要电器设备,其本身运行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
避雷器在线监测是有效检测避雷器内部是否受潮或内部元件是否异常等情况的手段。
ALCT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除了具有监测避雷器放电动作的功能外,还能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的实时变化,及时对避雷器的工作状态给出可靠的运行参数,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其远程通信功能,可以将避雷器泄漏电流及动作次数等数据通过现场处理单元传送到后台计算机,通过监视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减轻了人员抄表的工作量,同时为避雷器运行状况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注意:为了安全操作ALCT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在进行安装、维护和设置前,请务必阅读本说明书,以便能正确使用该设备。
2.系统图ALCT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使用说明书Ver4.14HZ E&A3.装置特性监测仪具有卓越的操作性能和长期的可靠性,具有以下特征:1) 工作灵敏度非常高,可在最小冲击电流为30A (波形∶8/20μs )状态下动作,并在40ms 时间间隔下准确计数;2) 具有耐100kA (4/10μs ,2次)大电流冲击能力,足以与避雷器相匹配; 3)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 4) 无需辅助电源;5) 具有远程监测接口,可实现与远程监测设备方便的连接。
数字化测绘前端处理系统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编者: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二 00九年十一月八日先打开“前端处理系统”---------.然后点“数据通讯”------再点“拓普康全站仪”---再点那个“ GTSGPT ” ---从左数第六个方块 ------再看看上面的各项参数和全站仪里面的是不是完全一致, 全站仪里面的这几项参数再“存储管理” ---“数据通讯” ----“通讯参数” ---看看里面的参数,跟上面的全部对上就行了。
在全站仪里面找到你的文件,然后先点电脑上的“开始” ,再点全站仪里面的“是” 。
接着就出现下面的图片了 ------等传完后就出现下面图像----点击“确定”再点“确定” , -----有的前端是自动出现上面的这一步的,有的得手动点击 -----手动点击左上角的“ 转换” , 然后点击“ SSS ” , 如下图如果自动转换就不用上面的这一步了,直接点确定出现下图 -----然后保存到 D 盘的“ datayuan ” 文件夹里面 , 文件是“ .TXT ” 格式的。
保存好以后关掉这一页,从主界面上面点击“数据转换” , --------就会出现下图,然后在“ 原始数据文件” 的那个光标后面的小方框浏览找到你的文件,选择“ 打开” ------然后在“ 转换后数据” 下面的白框处双击光标 , 就会出现下图 ----点击确定后,再从主界面选择“碎步计算” ,如下图------点击“输入原始数据文件名”后面的小方框, 在上面这个图片所示的路径文件(就直接在“管理员”里面里找到你所起的文件的名字,记住,这里的文件格式都是“ .DA T ”的,然后双击该文件,再点击“计算结果坐标文件”后面的小框,再点后面的“计算” ,计算完之后就会出现碎步计算检查信息表,如下图----一站一站的看里面的各项指标,主要是看“ 2C ”和“距离较差” ,不是太大就行,距离较差一般不会超过几十毫米的, 超过七八十毫米就该检查是不是有错误了, 主要是检查测站点点号有没有输入错误, 后视点点号是不是输入错误, 都没错的话就是扶棱镜的没有扶好或者是放错点位了。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操作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软件的安装 (1)2.1.1 配置与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1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2 配置文件 (1)2.1.2 安装及运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主界面窗口 (1)2.2.1 菜单和键盘操作 (1)2.2.2 主界面介绍 (2)2.3 系统功能窗口界面 (6)2.3.1 文件 (6)2.3.1.1 读取数据 (6)2.3.1.2 存储数据 (7)2.3.1.3 数据另存为 (7)2.3.1.4 测试方法读取 (7)2.3.1.5 测试方法存储 (8)2.3.1.6 试验过程数据导出到Excel (9)2.3.1.7 打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指南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指导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指南引言:测绘工程技术专业中,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为您提供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指导,帮助您快速上手并掌握使用技巧。
第一部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在开始使用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操作。
以下是针对常见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通用指南。
1. 安装软件:插入安装光盘或下载安装文件,并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确保系统满足软件的最低配置要求。
2. 打开软件:双击软件图标或通过开始菜单打开软件。
等待软件加载完成。
3. 创建新项目:在软件界面上找到并点击“新建项目”按钮,根据提示填写项目名称和相关信息。
4. 导入测量数据:在软件界面上找到并点击“导入数据”按钮,选择存储测量数据的文件夹,并选择要导入的数据文件。
根据需要选择数据导入方式,如批量导入或逐个导入。
5. 数据预处理:对导入的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滤波、去噪等。
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相应设置。
6. 数据编辑: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编辑,如添加标注、删除异常数据点等。
根据软件提供的编辑工具,进行相应操作。
7. 数据分析:利用软件提供的分析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如绘制图表、计算统计量等。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并进行设置。
8. 数据输出:在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后,通过软件提供的功能将结果输出,如导出图表、生成报告等。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输出格式,并进行相应设置。
第二部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除了基本操作外,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以满足更加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级功能介绍。
1. 数据配准:当测量数据涉及多个测量设备或多个时间点时,需要进行数据配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英文名称: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Data Processing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32/2(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选用教材:黄声享等编著,《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黄声享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要参考书:1、吴子安编著,《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测绘出版社1993年2、陈永奇等著,《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测绘出版社1998年开课单位: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授课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执笔人:张旭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是测量工程专业选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挠度及裂缝的观测方法,数据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及时预报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对策等工作。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各类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以解决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各类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各阶段的变形观测的理论、方法及其数据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2.掌握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3.能够应用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问题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引论(2学时)1.变形监测的内容、意义和目的;2.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3.变形分析的内涵,变形物理解释的主要方法及其新进展。
教学提示:重点介绍变形观测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讲述这段内容时应该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使学生对变形观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章数理统计的有关理论(4学时)1.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及其概率分布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检验方法;3.随机过程及其过程的特征量教学提示:数理统计的有关理论,例如随即变量、概率,以及几种常用的抽样分布F、T分布等。
形变观测数据处理系统(Just v4.1版)使用说明书南京星星图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1月18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 - 3 -第二章系统安装、简介与基本设置 ............................................................................... - 5 -2.1 系统基本概况 ............................................................................................................ - 5 -2.2 安装与调试方式 ........................................................................................................ - 5 -2.3 系统的功能简介 ........................................................................................................ - 7 -2.4 工程夹的建立 ............................................................................................................ - 7 -2.5 位移和沉降限差设置 ................................................................................................ - 8 -2.6 文件的创建与保存等 ................................................................................................ - 9 -第三章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 11 -3.1 初始页面设置 .......................................................................................................... - 11 -3.2 测量数据录入 ........................................................................................................ - 13 -3.3 分次计算沉降量 .................................................................................................... - 14 -3.4 单点处理 ................................................................................................................ - 15 -3.5 多点处理 ................................................................................................................ - 19 -3.6 沉降分析 ................................................................................................................ - 21 -3.7 撰写沉降报告和编制沉降成果表 ........................................................................ - 24 -3-7-1 撰写沉降报告................................................................................................... - 24 -3-7-2 编制观测成果表............................................................................................... - 26 -3.8 观测点坐标录入 .................................................................................................... - 28 -3.9 绘位置平面图 ........................................................................................................ - 29 -3.10 沉降量展开图绘制 .............................................................................................. - 29 -3.11 绘沉降等值线图 .................................................................................................. - 32 -3.12 沉降速率等值线 .................................................................................................... - 33 -3.13 等值线注记............................................................................................................ - 34 -第四章位移数据处理 ..................................................................................................... - 35 -4.1 表格向导 ................................................................................................................ - 35 -4.2 彩条设置 ................................................................................................................ - 36 -4.3 位移计算 ................................................................................................................ - 37 -4.4 位移图绘制 ............................................................................................................ - 37 -第五章数据检核 ............................................................................................................... - 39 -5.1 线性回归检核 .......................................................................................................... - 39 -5.2 奇异值检核 .............................................................................................................. - 39 -5.3 小波变换与分离 ...................................................................................................... - 39 -第六章附加功能 ............................................................................................................... - 40 -6.1 对齐格式设置 .......................................................................................................... - 41 -6.2 排序.......................................................................................................................... - 41 -6.3 字体、网格线设置 .................................................................................................. - 41 -6.4 工作簿编辑 .............................................................................................................. - 42 -6.5 单元格编辑 .............................................................................................................. - 44 -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具体分为沉降监测和位移测量)越来越引起各个管理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