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栖霞杨家夼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04.35 KB
- 文档页数:3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栖霞笏山金矿简介栖霞笏山金矿位于中国山东省栖霞市国家级漳河新区,地处胶州湾腹地,北临胶东半岛,东临胶东半岛生态环境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
本文将对栖霞笏山金矿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矿区概况、资源储量、采矿工艺和环保措施等方面。
一、矿区概况栖霞笏山金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矿区地势起伏,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矿区内地势较高的部分为采掘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是矿床主要分布区,而矿区南部和东部大部分为保护区,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资源储量栖霞笏山金矿是中国目前较为重要的金矿之一,资源丰富。
据初步勘探统计,矿区金矿资源总量约为400吨,其中已探明储量约为200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此外,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银、铜等有价金属,对未来矿石加工和利用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三、采矿工艺栖霞笏山金矿开采采用的是常规的露天开采和地下采矿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矿体特点和采矿工艺要求,合理组织矿石开采和选矿过程。
首先进行露天开采,通过爆破、挖掘等方式将金矿石露天开采出来;然后采用地下采矿技术,将露天开采所无法获取的金矿石通过坡道或井巷方式运送到地面进行进一步的选矿和加工。
采矿工艺专业成熟、技术先进,能够保证金矿的高效、稳定开采。
四、环保措施栖霞笏山金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首先,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将保护区和开采区域划分清晰,严禁在保护区进行采矿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对矿区内的污水、固废等进行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减少对周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确保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总之,栖霞笏山金矿作为中国山东省重要的金矿之一,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良好的采矿条件。
矿区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努力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摘要]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引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文章作者主要以其中某一金矿为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此金矿地质特征。
同时,对金矿成矿条件予以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金矿地质发展背景特征成矿条件1前言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我国专家和学者正处在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积极探究工作当中,重点对金矿地质发展背景、含矿性能以及成矿条件等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终达到找矿的根本目的。
2金矿地质的发展背景探究2.1构造特点本文所论述的金矿处在某区域当中,而该区域主要由深部构造层以及地壳表层构造层两种构造层构成的。
其中,深部结构层构造特征集中表现在此区域中存在一个280km的长轴和一个180km的短轴,长轴一直延伸到东北方向,其形态为葫芦状,主要分布在磁性结晶基底顶面的上隆区;而基底向深处断裂的方向是东西向,有很好的连续性;另外,经过测量我们得知:里面的深度在6——22km,且测得的地热升温频率也非常的高,由此看来,在深部局部段存在着“热点”。
另外一种构造主要是地表和浅部构造为主。
在此区域上,常常表现出褶皱与断裂两种构造。
其中,褶皱大多数呈现为单斜的构造,局部有小型背、向斜。
通常来说,断裂构造的规模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来说,规模与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金矿区的褶皱结构发展不是十分的完善。
福山地质概况目前,从我们近几年收集的大批资料和地质普查工作看,福山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很多,有金、银、钨、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和铁、锰等黑色金属,有滑石、石墨、萤石、钾(钠)长石、石英等非金属,有水泥、大理岩、透辉石等建筑材料。
金矿床分布较密集,尤其在招远—莱州和牟平—乳山地区成群出现,带状出现。
蓬莱、栖霞、福山地区近几十年来先后发现蓬莱黑岚沟、后大雪,栖霞马家瑶、百里店、西林,福山南张家庄、杜家崖等多处大中型金矿床。
我矿前景可观。
一、福山区域地质概况:福山区地处胶东隆起栖霞复背斜北翼,位于西部的大柳行—虎路线成矿带与东部的牟平—乳山成矿带之间,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粉子山群。
西北部有元古界磁山花冈岩体,东南部有元古界雀山花岗岩体。
区内断裂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其次为近东西向断裂。
区内北东向展布的成矿带大致可分三条:第一条福山西北部的磁山东部成矿带,沿此带有肖家沟、肖古沟、陈家沟、花岩等金矿点及南张家金矿床;第二条福山中部多金属成矿带,沿此带有杜家崖金矿床、解家崖金矿点、隆口金矿点、王家庄铜矿、邢家山钼矿(钼矿局部含金1-3g/t);第三条福山东南部的郭城断裂成矿带,向西南至海阳市,向北至莱山区,该带自南向北有郭城金矿床、辽宁金矿、上寺口—落鸡庄金矿(点)、唐家埠—虎龙头金矿(点)以及人石王金矿(点)。
郭城金矿点在福山境内出露13km,唐家埠和人石王金矿点在福山境内。
二、杜家崖金矿区地质概况及成矿远景矿区位于胶东隆起栖霞复背近轴北翼藏家庄盆地南东侧,区内出露地层以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为主,其次为上元古界蓬莱群。
岩石浆以石英闪长玢岩脉最发育。
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倾向东南,倾角35—55°。
受栖霞复式背斜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轴向近东南的背向斜皱褶,规模较大的是张格庄—亭口倒转向斜,其核部为张格庄组,两翼为祝家夼组,在西部(栖霞境内)轴面近东西,南倾,在矿区西部轴转向北东,倾向东南,倾角35°±,东南翼地层倒转,在矿区中东部,向斜转向南东,呈簸箕状向南东方向开阔,倒转翼地层恢复正常,该倒转向斜受2—3期构造叠加,使其轴面产生扭曲变形。
山东高家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家沟金矿床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及矿石组分,系统研究了该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指出该矿床沿矿体标高由高到低高,金矿物成色逐渐变高,金矿物的粒度逐渐变小,这一特征明显受成矿温度的控制。
高家沟金矿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大柳行镇,产于栖霞-蓬莱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胶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区三条重要成矿带之一[1]。
矿区周边先后发现了石家、大柳行、荆子夼、时金河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区域找矿前景良好。
本文通过总结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矿物赋存状态,为今后找矿提供依据。
1 矿床地质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胶北隆起、胶北断隆之胶北凸起的东北部边缘,栖霞复背斜的东北端。
胶东群残留体为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作为部分物质来源[1]。
岩浆岩主要为侏罗世的玲珑序列花岗岩和早侏罗世的郭家岭序列花岗岩,与金矿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作为区内金矿的主要围岩。
矿区内发育NNE、NE向两组断裂构造,254、264、259、290、292等N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为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已发现的矿体有254-2、254-3、259-3、259-2、290-1、264-1、292-2号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受控于断裂构造。
矿体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60~80°,赋存标高+20m~-814m,矿体多呈脉状,沿走向均未封闭,深部资源前景良好。
2 矿石特征2.1 矿石类型现发现的矿体均在地表50m以下,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其工业类型属于低硫型金矿石。
据矿石矿物组合及产出特征,其可分为以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多金属硫化物绢英岩化碎裂岩。
2.2 矿石结构构造矿区内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常见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其次见有压碎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乳滴状结构等。
构造类型为细脉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等。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胶东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中国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矿类型以热液型为主,同时还包括砂岩型、碳酸岩型等几种类型。
本文将针对胶东地区的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热液型金矿热液型金矿是胶东地区最常见的金矿类型,这与胶东地区的成矿岩浆是由大量岛弧岩浆带的混合融合作用形成。
而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热液流体被注入到地质剪切带、断裂带和褶皱带中,与壳幔物质反应形成金矿床。
热液型金矿在胶东地区发育于花岗岩体周围、土壤破碎带中、辉长岩体和辉绿岩体中。
胶东地区的热液型金矿,包括了普通热液型金矿和脉状热液型金矿。
其中,普通热液型金矿主要分布于高岭花岗岩和凝灰岩等岩体,矿床呈层状或者块状分布;而脉状热液型金矿主要集中于岩浆侵入体的边缘位置,以岩浆侵入伴随热液作用形成的矿脉为主,矿脉分为单矿脉和复式矿脉,矿脉节理发育较好。
二、砂岩型金矿砂岩型金矿在胶东地区的分布也相对广泛。
这种型式在地质构造上和热液型金矿往往有密切的联系。
主要成矿期是古生代晚期到中新世晚期,矿化的主要层位是中四系上部至新地系下部砂岩中的灰色泥岩和灰绿色砂岩。
砂岩型金矿在砂岩中形成,又分为风化型和硫化型两种类型。
风化型砂岩型金矿在矿床形成的初期由于矿物的风化变质,赋存状态为蚀变黄铁矿嵌布于砂岩层内。
而硫化型砂岩型金矿属于比较新的金矿类型,其赋存状态是黄铁矿、斑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矿体呈花岗斑点状或龙眼状。
碳酸岩型金矿在胶东地区较少见,但是也有一定的分布。
该型金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和第三纪时期的有机质碳酸盐岩、白垩系砂岩-泥岩层和海相火山岩等中。
碳酸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是由于深部热液流体的逆渗透作用、生物沉积作用、热液流体侵入等而形成。
这种类型的矿体呈层状和脉状的分布,呈现出不规则的纵向延伸形态。
矿石品位较低,但成矿量较大,主要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
综上所述,胶东地区的金矿类型以热液型为主,同时还包括了砂岩型、碳酸岩型等几种类型。
金矿详查报告报告总览:本报告针对某金矿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矿区地质条件、矿床特征、矿石性质、采选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该矿开采和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矿区地质条件分析该矿位于某山区,地处一条构造带上。
该构造带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隆起区,北部为裂谷区。
矿山区位于南部隆起区的腰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为主,矿区内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脉状和层状矿体,矿体厚度和规模不一。
二、矿床特征分析根据野外地质勘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该矿床为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的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两种类型。
其中,脉状矿体主要由石英、绿帘石、黄铁矿等构成;层状矿体主要以石英千枚岩为主,伴生矿物有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等。
三、矿石性质分析该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品位为5.8g/t,主要矿物为金和石英。
矿石破碎性和磨矿性较好,适宜用杆磨和球磨磨矿。
四、采选工艺分析该矿适合以选冶技术为主的综合采选工艺流程。
针对矿石性质和特点,建议选用物理选法,比如重选、浮选、氰化等工艺来提取金矿。
具体流程如下:1、原矿→颚式破碎机→二次破碎机→圆锥破碎机2、砂轮机分级→细磨机预分离→栈式屏障分选机去泥、去旧石灰→螺旋浮选机3、浮选泡沫槽浓缩→反浮选选别器选择→浸出罐氰化处理4、干黄汽油瓶恒温萃取→吸附再生→电解精炼五、结论(1)该矿地质构造复杂,但存在明显的热液型矿床;(2)该矿床中矿石品位较高,适宜选择综合采选工艺处理;(3)选用物理选法可有效地提取金矿,流程严密、稳定性高、效果显著。
本报告希望对该矿的开采和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山东栖霞笏山-西陡崖金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刘强;张岩;蔡娜;张超;李大鹏;史宏江;尉鹏飞;耿科;谢伟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栖霞笏山西陡崖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侧,是产于新太古代变质基底与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本次研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研究,在Ⅰ号主矿体深部施工DKZK03钻孔,控制金矿体4层,累计真厚度6.85 m。
其中,Ⅰ-1、Ⅰ-2号金矿体埋深分别为1273.80~1275.45 m、1072.95~1076.55 m,Ⅰ-1号金矿体为该区目前最深金矿体。
采用趋势外推法对区内深部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为今后在栖霞地区金矿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该地区金矿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总页数】9页(P33-41)
【作者】刘强;张岩;蔡娜;张超;李大鹏;史宏江;尉鹏飞;耿科;谢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山东栖霞马家疃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山东省栖霞市笏山西陡崖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远景
3.山东栖霞杨家夼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
4.山东
省栖霞市苇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5.栖霞市西陡崖金矿开采过程中工程地质特征及矿层稳定性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金矿物赋存丰富、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且可经济开采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富集地层:金矿矿床一般藏于沉积岩系中的特定层位,如含金砂矿石的砂岩、页岩、泥岩等。
这些地层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球历史时期形成的,矿石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
2. 手感性特征:金矿矿石常具有明显的手感性特征,即矿石质地比较硬、重,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黄色。
这是由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具有很高的密度和金属光泽。
3. 矿石矿物组合:金矿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常见的含金矿物有金石、黄铁矿、白钨矿等。
伴生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合可以判断矿床类型和成因。
4. 矿床构造:金矿矿床常与构造带相关,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地下流体的运移路径,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二、矿床成因分析: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中的高温物质,在冷却过程中,金矿物可以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在岩浆经过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富集起来,形成岩浆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神兽、高山金等岩浆型矿床。
2. 热液活动:热液是指地下流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当富含金的热液穿过含金矿物的母岩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金矿物重新沉淀,形成热液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崇明、涠洲岛等热液型矿床。
3. 沉积过程:金矿矿床也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
当河流或海洋运输含金的沉积物时,金矿物可以随着沉积物的沉积而聚集起来,形成沉积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杨树山、峨眉山等沉积型矿床。
4. 超级衰变:超级衰变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能,这种热能可以熔化周围的岩石,同时使地下流体活跃,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加拿大的乌拉尼亚超级衰变金矿。
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特征,如富集地层、手感性特征、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构造。
栖霞笏山金矿简介
栖霞笏山金矿位于中国山东省栖霞市笏山镇,是该地区最大的金矿
之一。
金矿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勘查和开发,目前
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金矿资源。
栖霞笏山金矿地理条件优越。
该矿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靠近黄海。
矿区地势崎岖,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环境幽静。
这些地理特征为矿
山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金矿开采规模庞大,矿产资源丰富。
金矿区域露天矿山和地下矿
区相结合,采用多种采矿方式进行开采。
经过多年的开采,栖霞笏山
金矿已被确认为具有大规模金矿矿床,金矿的品位较高,同时还含有
其他有价值的金属矿物。
栖霞笏山金矿采取高效、环保的开采技术。
矿山管理层注重环境保护,努力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
引进了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矿石回收率。
矿山领导层还高度重视职工安全和健康,积极组织安全培训和健康监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栖霞笏山金矿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矿山的开发
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矿山还积极参
与当地社区的公益事业,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贡献。
未来,栖霞笏山金矿将继续加大勘探与开发力度,提高金矿资源的
综合利用率,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栖霞笏
山金矿将继续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胶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黄金主要产区之一。
其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金矿类型丰富,分布规律较为特殊。
本文将从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展开论述。
一、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胶东地区的金矿主要包括沉积岩型金矿、变质岩型金矿以及混合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黄金台地,主要以层控金矿为主,金矿化常伴随着含砂砾岩的沉积岩层,矿石多为细腻的层间透辉岩,金矿体一般呈透镜状分布。
变质岩型金矿则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主要以石英脉型金矿和硅化脉型金矿为主,金矿化常伴随着变质岩浆岩活动,矿石呈石英脉和硅化脉的形式存在,金矿体一般呈网状或脉状分布。
混合型金矿则是沉积岩型与变质岩型金矿的混合体,常见于过渡带地区,金矿体形态和产出方式各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胶东地区金矿的成矿构造类型主要包括断裂构造型、褶皱构造型以及构造—岩浆热液型。
断裂构造型金矿以中轴线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金矿化常伴随着断裂带和脆性构造,金矿体多分布在断裂带周围。
褶皱构造型金矿则主要受褶皱构造的控制,金矿化常伴随着褶皱和胀缩构造,金矿体多分布在褶皱带和胀缩构造带中。
构造—岩浆热液型金矿则是构造活动与岩浆热液活动相结合的产物,金矿化常伴随着构造—岩浆活动,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构造和岩浆活动的交汇区域。
二、胶东地区金矿分布规律胶东地区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成矿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胶东地区金矿分布的主导因素之一,区域性大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的主要富集带,沉积岩型金矿多分布在断裂带周围,变质岩型金矿多分布在褶皱带和胀缩构造带中。
岩性特征也是影响金矿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岩性对金矿化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例如含砂砾岩层对沉积岩型金矿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而变质岩型金矿则主要与石英脉和硅化脉有关。
成矿作用是影响金矿分布规律的综合因素,构造—岩浆热液的活动对金矿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栖霞五彩龙金矿简介1. 引言栖霞五彩龙金矿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栖霞市的一座大型金矿。
该金矿附近地区矿藏丰富,因此被广泛开采。
本文将对栖霞五彩龙金矿的地理位置、矿藏特点、开采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介绍。
2. 地理位置栖霞五彩龙金矿位于栖霞市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9度,北纬34.49度。
矿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地处苏北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周边地势较为平缓。
3. 矿藏特点栖霞五彩龙金矿的矿藏类型为岩石脉状金矿,主要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和硫化金矿。
金矿脉石延伸方向主要呈东西走向,北南向展布,矿体整体呈蜿蜒曲折状。
矿山区以金矿石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银、铜等贵金属和有色金属。
栖霞五彩龙金矿属于中小型金矿,矿石质量优良,金品位较高,矿藏潜力巨大。
4. 开采情况栖霞五彩龙金矿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采,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开采工艺和设备。
现在,矿区内有多个开采井和采矿厂房,形成了完整的采选流程。
矿石开采过程主要包括采矿、矿石粉碎、浮选分离、尾矿处理等环节。
采矿方式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生产中。
截止目前,栖霞五彩龙金矿年产金量稳定在2000公斤左右,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也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
5. 可持续发展措施栖霞五彩龙金矿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矿石利用率。
首先,在采矿过程中,矿山对土地的工程处理和造林绿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努力减少开采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同时,矿山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建立了废水处理设施和尾矿库,确保废水的合格排放,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其次,栖霞五彩龙金矿提倡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
通过优化矿山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方式,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栖霞五彩龙金矿注重提高矿石利用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
栖霞市马家窑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胡伟华;邱介玲;程鑫;林永芸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8(24)1
【摘要】马家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比较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代表,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是Na+,Ca+和Cl-,K+和F-较贫,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相类似.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值则反映大气降水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岩值条件下与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交换后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家窑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成因.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胡伟华;邱介玲;程鑫;林永芸
【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3;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3;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3;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P616.4
【相关文献】
1.山东栖霞马家窑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王馨莹;王力;王铎融;田力丹
2.吉林延边杜荒岭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J], 殷茜;卿敏;朴星海;边红业;程军;张景海;万多
3.山东金岭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力;孙丰月;王佳良
4.胶东大庄子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J], 邹为雷;李光明;张连昌
5.山东招远九曲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J], 丛智超;孙丰月;王力;杨桂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