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类节事活动创新思路探索_以中国开渔节为例_郝华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开渔节的风俗活动作文
开渔节,嗨翻天!
一大早,海风就带着咸咸的味道,告诉咱们,今天可是开渔节!渔民们早就忙得不可开交,渔船上都挂满了彩旗,看着就喜庆!
鞭炮一响,开渔节就正式开始啦!舞龙舞狮的队伍真的超赞!
那龙舞得跟活的一样,狮子也是活灵活现,看得人眼睛都舍不得眨!
海滩那边,海鲜烹饪大赛更是火热!香味飘得老远老远,让人
口水都流下来了。
那些大厨们手艺真不是盖的,做出来的海鲜看着
就让人想大吃一顿!
还有海洋文化展览呢!各种海洋文物、图片,看得人眼花缭乱。
原来大海里还有这么多神秘的东西啊!
到了晚上,渔港变得灯火通明,就像个不夜城。
海鲜盛宴上,
各种海鲜应有尽有,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
欢笑声、祝福声,整个
渔港都热闹得不得了!
开渔节真是太棒了!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能感受到渔民们的热情和大海的魅力。
下次一定还要来!。
从“中国开渔节”谈海洋渔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摘要:文化是旅游业的内涵和灵魂,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
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
渔文化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视。
以沿海地区宁波市象山县已举办十四届“中国开渔节”的成功个案为例,探索了其发掘与利用海洋渔文化旅游资源的演进历程,在分析其功能体现、示范意义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中探讨了传承与发展海洋渔文化的路径,希以此个案研究给其他沿海地区保护和开发海洋渔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开渔节;海洋渔文化;发掘利用;象山县[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6-0022-05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km2,是陆域面积的2.6倍。
海岸线长达6,500km,居全国首位,在近岸海域内,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2/5。
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有7个连接海洋,沿海或海岛县(市、区)有37个。
因此,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油、涂”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
地处东海之滨的浙江省象山县,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努力发掘海洋渔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自199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中国开渔节”,从2000年接待游客不到30余万人次、总收入1亿余元,到2010年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总收入76亿元,宁波象山县的“渔歌”唱响全国,旅游业高歌猛进。
不仅于2008年9月,被中国文联正式命名为“中国渔文化之乡”,并获准建立了“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
并且,在2010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1]。
此外,象山渔山列岛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象山韭山列岛申报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已通过专家评审。
开渔节的风俗活动开渔节,是中国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同时也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文化搭台交际唱戏的节日庆典活动。
中国多个地区有类似的节日,比如中国(象山)开渔节、东海(舟山)开渔节、南海(阳江)开渔节等。
中国沿海地区一般会在处暑时节举办“开渔节”,沿海地区会在处暑时节举办“开渔节”,此时鱼虾贝类生长得比较成熟了,适合捕捞收获。
象山开渔节也称中国开渔节、石浦开渔节。
中国开渔节创办于1998年,已经成功举办十三届。
开渔节内容主要包括仪式、论坛、文体、经贸和旅游五大板块,以不同的形式予以生动的演绎和展示。
1、仪式主要有祭海仪式、开船仪式、蓝色海洋保护志愿者行动、妈祖巡安仪式。
2、论坛论坛主要是以中国海洋论坛(象山成为中国海洋论坛的永久性地址)为主。
经过七年的打造,中国海洋论坛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界讨论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的一个专业性论坛。
3、文体是以传统文化、民俗特色和时尚元素综合演绎。
一是充分挖掘、整理传统的渔文化和富有民俗特色的文艺精品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三是大胆引进举办时尚活动。
4、经贸经贸类主要是借助开渔节这个平台进行招商引资,每年的经贸招商工作都令人振奋,第十届开渔节上共有8个项目签约,8个项目开工,12家企业注册,总投资外资3800万美元,内资9.5亿元。
同时,海鲜餐饮在开渔节期间也得到了极大地推动,依助海鲜旅游节,以“美食、美景、美女”为主题积极对外宣传和推广象山海鲜餐饮,打出了“十六碗”等海鲜餐饮品牌。
在上海等地举行了海鲜节,着重推广象山海鲜特色产品和海鲜餐饮业。
象山海鲜名扬沪杭甬。
5、旅游开渔节期间,旅游是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
每年都设置“开渔之旅”、“海鲜之旅”等相关旅游活动,也专门设置了如百名女记者看象山、百名海外游客看象山等活动,同时,与各旅行社合作,组织游客参加开渔节活动,结合象山港大桥的建造,第十三届开渔节活动期间,在上海世博园内举办了“开渔之旅”启动仪式,影响面很广。
以节庆活动为核心的象山渔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作者:张唯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象山作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重要的渔业强县,近年来进行经济转型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涉海文化产业为甚。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区,其每年举办的渔文化相关的节庆活动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都有较大的知名度。
以象山的特色节庆如开渔节、海钓节等涉海节庆活动为出发点,分析象山县目前的节庆活动发展现状,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以象山涉海节庆活动为核心的渔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象山;渔文化;节庆活动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2-0056-04(一)渔文化和渔文化产业渔文化是和“渔”、“鱼”有关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赵蕾[1]认为,渔文化是在漫长岁月的渔业发展上形成的,是人们从事渔业生产实践活动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成果。
学者刘悦[2]认为渔文化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的成果总和。
学者李勇[3]认为,渔文化属于文化系统中的概念,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鱼类的养殖、捕捞与加工,也包括渔民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生产、习俗、信仰等内容。
本文基于前人对渔文化定义的各种解释,将渔文化定义为:渔文化是人们在漫长的渔业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渔业物质遗产、行为习惯等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人类财富。
另外,本文认为,渔文化产业是海洋文化产业的一种细分,是一种以渔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各种涉海子产业的统称,具体可以包括渔文化旅游业、渔文化影视制作业、渔文化庆典会展业等。
(二)涉海节庆产业根据前人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节庆”的概念来分析我国的节庆旅游,并未对“涉海节庆产业”作相关的定义和解释。
在前人对“节庆”概念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增加了“产业”关键词,对“涉海节庆产业”作出简单解释:涉海节庆产业是指为开展以海洋为主体内容的,包括庆祝、祭祀或纪念等活动的,具有不同利益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系统集合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渔业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的渔业文化,激发民众对传统渔业的兴趣,特制定本传统渔业活动策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传统渔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2. 促进传统渔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加强渔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4.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渔业活动品牌。
三、活动主题“渔韵悠长,共享传承——XX传统渔业活动”四、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五、活动地点XX市XX区XX渔村六、活动内容1. 渔业文化展览(1)展示我国传统渔业的发展历程、渔业民俗、渔业技艺等;(2)设立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身感受渔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
2. 渔业技艺表演(1)邀请当地渔民现场展示捕鱼、织网、加工等传统技艺;(2)组织渔业技艺比赛,评选出优秀渔民及优秀技艺传承人。
3. 渔业美食节(1)邀请当地渔民展示特色渔宴、鱼丸、鱼糕等传统美食;(2)举办美食评选活动,评选出最佳传统美食。
4. 渔业摄影大赛(1)面向社会征集反映渔业文化、渔民生活、渔业资源的摄影作品;(2)设立奖项,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展示。
5. 渔业论坛(1)邀请渔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探讨传统渔业的发展前景;(2)分享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验。
6. 渔业民俗活动(1)举办渔民婚礼、渔村庙会等民俗活动,展示渔民的传统文化;(2)组织渔歌、渔舞等表演,传承渔业民俗。
七、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等宣传资料;2. 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3. 邀请知名人士、媒体记者参加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筹备1. 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各部门职责;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4. 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开展。
九、活动评估1.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 收集观众反馈意见,为今后活动提供参考;3. 对优秀渔民、优秀技艺传承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一、活动背景国庆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邻里感情,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特举办“国庆节抓鱼送鱼”活动。
本次活动以亲近自然、体验渔猎乐趣为主题,旨在让居民在欢庆国庆的同时,感受传统渔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居民对国庆节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2.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渔文化。
3. 促进邻里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4.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四、活动地点社区公园内的人工湖区域五、活动对象社区全体居民及部分游客六、活动内容1. 抓鱼比赛(1)比赛时间:上午9:00-11:30(2)比赛规则: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手、鱼网等工具在指定区域抓鱼,以抓鱼数量多少决定胜负。
(3)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2. 送鱼活动(1)活动时间:下午2:00-4:00(2)活动内容:将抓到的鱼进行现场烹饪,免费提供给居民品尝,同时赠送部分鱼给参赛者带回家。
3. 渔文化知识讲座(1)讲座时间:上午10:30-11:30(2)讲座内容:邀请渔文化专家讲解我国传统渔文化的历史、习俗及渔具等。
4. 渔具展示(1)展示时间:全天(2)展示内容:展示各种传统渔具,让居民了解我国丰富的渔文化。
七、活动筹备1. 活动前期,宣传部门负责制作宣传海报、通知等,提前告知居民活动时间和地点。
2. 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场地布置、物资采购、人员安排等工作。
3. 邀请专家进行渔文化知识讲座,提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4. 联系餐饮企业,为送鱼活动提供烹饪服务。
八、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确保现场安全,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
2. 活动过程中,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参赛者公平竞争。
3.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4. 活动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确保环境卫生。
九、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传统渔业活动策划方案传统渔业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传统渔业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广大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渔业的兴起,传统渔业逐渐衰落,渔民们的生活和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渔业文化,提高渔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计划举办一系列传统渔业活动,以增强公众对传统渔业的了解和认同,激发渔民们的自豪感和创业热情。
二、活动目标1. 保护和传承传统渔业文化:通过活动向公众介绍传统渔业的特点、技术和文化,增强公众对传统渔业的了解和认同,弘扬传统渔业的价值观念。
2. 提高渔民生活质量:通过活动提供就业机会和补贴,帮助渔民们改善生活条件,鼓励他们继续从事传统渔业,保持生计和传统技艺。
3. 促进传统渔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通过活动鼓励渔民们采用更先进的渔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渔业文化展览在展览中展示传统渔业的历史、工具和技术,并配以图片、文物和手工制品等,以便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渔业文化。
2. 传统渔业技能培训邀请具有丰富传统渔业经验的老渔民进行技能培训,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渔业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他们的渔业生产技能。
3. 传统渔船制作组织渔民参与传统渔船的制作,并邀请专业导师进行指导,以保持和传承传统渔船制作技艺。
4. 渔民生活补贴为渔民提供生活补贴,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鼓励他们继续从事传统渔业。
5. 渔具展销会组织渔具展销会,为渔民提供购买渔具的机会,同时向公众介绍传统渔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 传统渔业文化节举办传统渔业文化节,包括渔民歌舞表演、传统渔业技艺展示、渔民美食品尝等活动,以吸引公众参与,增强对传统渔业的认同感和兴趣。
四、活动实施步骤1. 策划和准备阶段: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组建策划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预算、人力资源等。
2. 宣传推广阶段: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传单、展板等,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传统与创新端午节的新颖龙舟赛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
而传统的端午节龙舟赛已经成为了节日庆祝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多样化活动的需求,新颖的龙舟赛形式也应运而生。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传统与创新所带来的新颖龙舟赛活动。
首先,传统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代表着中国人民团结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传统形式的龙舟赛,通常在江河湖海上进行。
参与者手持竹篙,划着特制的龙舟,以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观众们云集岸边,鼓舞着选手,为他们加油助威。
这种赛事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龙舟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并进一步推广端午节文化,创新的龙舟赛形式开始兴起。
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是室内水池龙舟赛。
由于现代城市空间狭小,传统的龙舟赛场所有限,室内水池龙舟赛应运而生。
选手们在宽敞的室内水池中进行龙舟赛,不受气候和场地限制。
这种创新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同时给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观赛体验。
另一个创新的龙舟赛形式是电子游戏龙舟赛。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
通过电子游戏形式的龙舟赛,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体验龙舟赛的乐趣。
选手们手持游戏控制器,通过操作技巧控制虚拟的龙舟,在电子屏幕上展开激烈的比拼。
这种创新形式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为传统龙舟赛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室内水池龙舟赛和电子游戏龙舟赛,还有一种创新形式是夜间灯光龙舟赛。
夜间灯光龙舟赛借助灯光技术,将龙舟赛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选手们手持带有彩灯的龙舟,在黑暗中划过水面,犹如一条条明亮的龙灯在舞动。
夜间灯光龙舟赛的场景绚丽壮观,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观赛,为端午节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虽然这些创新形式的龙舟赛在保持了传统活动特点的同时,为端午节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但传统的龙舟赛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DOI:10.19995/10-1617/F7.2024.02.001会展产业推动地方文化活动发展的案例分析——以浙江省象山县开渔节为例刘惠(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象山县开渔节为案例,探讨了会展活动如何推动地方文化活动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象山开渔节的历史、特点、组织和推广方式,研究发现会展活动在地方文化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渔节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与会展行业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游客等多重目标。
本文总结了象山开渔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会展活动在地方文化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文化活动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会展活动;地方文化;象山开渔节;文化传承;区域经济;文化融合本文索引:刘惠.会展产业推动地方文化活动发展的案例分析[J].商展经济,2024(02):001-004.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地方文化活动在维护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推广和传承这些地方文化活动一直是一个挑战。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强大的推广工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以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浙江省象山县的开渔节为案例,探讨了会展活动如何成功推动地方文化活动发展。
象山开渔节作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文化活动,代表着地方渔业传统和民俗文化。
多年来,开渔节一直是当地居民和游客期待的盛事,但在现代社会则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活动,象山县政府决定结合会展活动,将开渔节提升为一个更具吸引力和多元化的节庆活动。
1 地方文化活动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地方文化活动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可通过庆典、节庆、民俗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习俗、故事等传递给后代,确保传统文化的延续。
中国(象山)开渔节一、简介中国(象山)开渔节创办于1998年9月,是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海洋大节,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
中国(象山)开渔节突出海洋保护主题,以弘扬海洋文化、丰富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
10年来,中国开渔节逐步形成了文体、经贸和旅游三大板块约10项精品活动。
除祭海仪式和开船仪式两大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外,每年开渔节还举办中国渔业博览会、招商洽淡会等经贸活动,以及“环球皇后”竞选等旅游活动。
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收入4420万元,外贸投资总额1.1亿美元,内资投资总额达到20.36亿元,现已成为宁波市三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之一,跻身全国十大民俗节庆和国家旅游局一年一度的系列节庆活动行列。
并成功入围新华网和亚洲会展(节事)财富论坛联合主办的年度“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节庆”。
二、背景(一)政府、政策1997年,宁波旅游局足足对外欠款4000万元。
旅游局局长朱至珍回忆说:宁波市旅游局报到的那天,他哭的心思都有了,眼泪几次在眼眶里打转儿———他前脚到,讨债的后脚就来了。
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去买办公用品,人家问发票开哪个单位,当听到是旅游局时,老板很诧异地问:宁波还有旅游局吗?但是朱至珍是个敢于挑战的人,他觉得,越是这样的局面,越值得好好折腾一番。
几年下来,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万余名旅游界客商来宁波参加中国首届旅游投资洽谈会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谈笑风生、挥斥方遒的旅游局长朱至珍,看到的是一个年创收210亿元的宁波旅游新局面。
一些业内人士评价说,宁波旅游很大程度上是靠“节庆”撑起来的。
而中国开渔节作为现在宁波重要的节事活动之一,就是在那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当朱至珍看到渔民出海时的壮观情景,当即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很好地利用开渔这个载体,千帆竞发,是多么壮观的场面,而且有文化基础,根植于渔民兄弟。
朱至珍当时就请了上海的几位专家来看,一起琢磨。
4、开渔节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沿海渔民的开渔节习俗,并了解古老渔业民俗文化。
2、探究开渔节祭海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与渔民的生活、思想认识以及渔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环境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温州地方的传统节日“开渔节”及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开渔节的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近海居民历代多以捕鱼为生,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和渔家民俗。
让我们去苍南巴曹渔港参观一下开渔节吧!
二、参观开渔节(课件显示)
1、渔船整装待发。
(出示课件)
2、祭海祈福
3、金狮起舞
4、敬五谷献五果
5、放生。
(宣传: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6、向大海出发。
7、交流:谁能说说五谷和五果分别指什么?
(五谷:玉米、大豆、高粱、谷子、黍子。
五果:红枣、板栗、绿桃、梨子、青杏。
)
三、畅谈开渔节
1、小组合作,扮演三代人。
(可以结合课文画面及“温州在线”内容,也可以通过课前搜集的其他资料,拓展谈论祭海仪式的形成与发展。
)
2、集中交流。
四、调查活动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1、查一查开渔节的来历;
2、谈一谈开渔节的场面;
3、为什么要有休渔期呢?休渔期有多长时间?。
沿海渔家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而沿海渔家民俗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其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丰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沿海渔家民俗文化是沿海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时间长沿海渔家民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源远流长。
这些传统文化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的传承发展,融合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文化元素丰富沿海渔家民俗文化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如渔家歌谣、捕鱼技艺、渔具生产、传统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等,其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
3、地域特点鲜明沿海渔家民俗文化是因为沿海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其地域特点非常鲜明。
在文化元素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而产生的,通过这些元素,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1、开设民俗文化体验馆民俗文化体验馆是一种非常好的开发沿海渔家民俗文化资源的方式。
通过在当地建立这样的馆子,可以让游客深层次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时,通过提供不同的参观体验,可以让游客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当地的传统文化,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2、组织民俗文化展览除了民俗文化体验馆,还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展览。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沿海渔家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展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图片、文物、音乐等等,可以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沿海渔家民俗文化的特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传承和发扬。
可以开展当地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游戏、渔家节日庆祝等等,让游客有机会参与其中,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发展旅游业2、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沿海渔家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
开渔节活动总结与反思开渔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也是中国渔民们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渔民的敬意,同时也祈求来年渔获丰收。
本文将对开渔节的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1.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开渔节期间,人们会举行渔民迎神仪式、船队游行、渔船比赛、渔民技艺展示等多种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渔业文化,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渔民的辛勤劳动。
2. 活动组织精心周到:开渔节的活动通常由当地政府和渔业协会共同组织,他们会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组织和协调。
这样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满意度。
3. 参与度高:开渔节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
他们不仅可以观赏演出和比赛,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海鲜和渔民们精心准备的美食,享受到独特的文化体验。
4. 促进了渔业发展:开渔节的举办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宣传和推广当地的渔业资源和旅游景点。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渔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反思1. 活动宣传不足:虽然开渔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在宣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有些活动的信息和时间安排并没有及时传达给广大市民,导致一些人错过了参与的机会。
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加强对活动信息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告推广,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2. 活动安全管理有待加强:由于开渔节的活动通常需要在海上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今年的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渔船比赛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给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今后在活动安排和组织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
3. 活动的持续性和延续性有待提高:开渔节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地方的开渔节活动已经趋于衰落。
长白冬捕节探寻传统渔猎文化长白冬捕节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人民庆祝丰收和迎接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冬季举行,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过去捕猎与渔业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长白冬捕节的起源、活动和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渔猎文化。
1. 起源长白冬捕节源自于当地人民对于渔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过去,长白山区是一个充满自然资源的地方,当地居民主要以猎杀动物和捕捞鱼类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庆祝和纪念的方式。
长白冬捕节就是这样一项传统活动,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过去的狩猎与渔业时代。
2. 活动长白冬捕节的活动多种多样,每年都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冰上捕鱼。
当地人会在湖面上开辟一片区域,然后用特制的工具将冰层打开,穿着特制的渔猎服装下水捕捞。
这些渔猎装备通常是由兽皮和鱼皮制成,具有保暖和防水的功能。
人们还会使用特殊的渔网和渔具,借助传统的捕鱼技术,追寻古代狩猎与渔业的感觉。
捕捞到的鱼类通常会在节日中进行烹饪和分享,以示丰收和祝福。
此外,长白冬捕节还包括一系列与渔猎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篝火晚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意义长白冬捕节在当地社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传统渔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参与冰上捕鱼和其他相关活动,人们可以体验到古代渔猎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长白冬捕节也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长白冬捕节,前来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这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和机会。
此外,长白冬捕节还具有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每年,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游客都会前来参加这一节日,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和与当地人交流,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国独特的渔猎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研究我国形形色色的节庆活动由来已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类型多样的节庆活动遍地开花,传统节日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许多新创的和外来的节庆活动也是日新月异。
节庆活动的繁荣与近年来节庆旅游的异军突起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各种各样的渔业节庆,如开渔节、钓鱼节、海洋节、渔人(民)节、鱼饰节、海鲜节等借节庆旅游的东风也日趋红火。
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节庆资源,但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渔业节庆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在把握渔业节庆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对举办地产生的效应,进而总结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对渔业节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渔业节庆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般认为,渔业节庆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海洋、江河、湖泊、湿地、滩涂等水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渔业、渔村、渔民资源为依托,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节庆活动。
近年来我国渔业节庆发展很快,种类日益繁多,规模日渐扩大,影响也更加深入人心。
渔业节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和渔业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导致人们对一些超自然的力量顶礼膜拜。
辽阔的江河、浩瀚的海洋神秘莫测,人们对其既依赖又敬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想象出来的可以护佑他们平安的各种神祇身上,并广修庙宇祭祀和供奉。
渔民出海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前通常都要祈求神祇保佑他们顺利平安,这就是渔业节庆的最初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奠活动作为习俗世世代代保存下来,并且得到丰富和发展。
现在的渔业节庆已经淡化了当初的迷信色彩,主要是作为一种地域或行业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当前,伴随着节庆旅游的日益火爆,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旅游业,一些传统的渔业节庆在形式、内容甚至举办日期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和调整,以期更符合游客的口味,同时在原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普遍增加了商品展示和其他各种经贸活动,这些节庆已不再只属于民俗范畴。
象山打造中国海洋节庆品牌的思考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作者:象山县旅游局范良江象山旅游与节庆从98年开始同步发展,纵观其中,以开渔节为代表的海洋节庆对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传播区域文化、树立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余年来,象山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围绕“海洋”主题,实现了节庆的三个转型: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办节理念向“节庆搭台、旅游唱戏”的转型;从单一的海洋节庆产品向“春踏沙滩夏海钓、秋日开渔冬品鲜”的三月三、海钓节、开渔节、海鲜节四大节庆转型;从地方性的海洋节庆向“国字号”海洋节庆的转型。
海洋节庆的品牌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得到集中释放,成为了推动象山县经济、社会、旅游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平台。
当前正值象山县“打造休闲象山、创建旅游强县”之时,同时也正面临2010年上海世博会、杭州湾大桥开通、象山港大桥建设和浙江沿海高速复线贯通等重大发展机遇,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象山县旅游业的快速推进,如何正确把握节庆旅游的发展规律,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创新节庆旅游的活动内容,使象山节庆旅游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实现节庆效应的最大化,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1 节庆的概念和影响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
节庆也是一种生产力,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文化经济因素。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节庆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的旅游产品被各国各地区所重视。
节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在节庆经济的驱动下,在节庆品牌的影响下,节庆也成为提升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它的作用主要有:1.1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符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视文化为核心竞争力,而节庆就是文化的最好结合点。
渔文化实施方案展示方案一、背景介绍。
渔文化是指与渔业相关的文化,包括渔民的生活习俗、传统技艺、渔业节庆等内容。
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渔文化,制定渔文化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与意义。
1. 目标,通过实施方案,深入挖掘渔文化的历史渊源,加强对渔业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渔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意义,渔文化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加强渔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渔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多了解和体验渔文化的机会,推动渔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三、实施方案内容。
1. 渔文化资源调查,对渔文化相关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包括渔民生活习俗、传统渔业技艺、渔业节庆等内容,建立渔文化资源数据库。
2. 渔文化展览,举办渔文化主题展览,展示渔民生活、传统渔业技艺和渔业节庆的图片、实物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渔文化。
3. 渔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开展渔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渔民代表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和感受渔文化的魅力。
4. 渔文化传统技艺保护,加强对传统渔业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开展相关技艺培训和传统工艺品制作,保护和传承渔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渔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渔文化节庆活动,如渔民节、渔船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渔文化。
四、实施方案保障。
1. 资金保障,通过政府拨款、文化产业资金、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人力保障,组建专业团队,包括文化专家、策划人员、活动执行人员等,保障实施方案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 合作保障,与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渔文化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预期效果。
1. 提升渔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渔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社会对渔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度。
3. 推动渔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促进渔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