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四大家鱼典型产卵场环境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1.22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白凤朋;任玉峰;梅杰;梁志明;马一鸣;杨中华【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24(45)1【摘要】为量化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2023年在三峡水库开展了针对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以葛洲坝至枝江江段为研究区域,选择水位变幅、水深、流速、水温4个主要生境因子,建立了耦合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和产卵栖息地适宜度曲线的四大家鱼产卵生境质量评估模型,实现了产卵综合适宜度指数时空分布的精细化模拟。
结果显示,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期间,约60%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产卵综合适宜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产卵加权可利用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比例由30.45%增加至约55%;适宜四大家鱼产卵区域(综合适宜度指数0.6~1.0)明显增加,占研究区域总面积比例由4.67%增加至约60%。
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显著改善了葛洲坝至枝江江段四大家鱼产卵的生境质量。
【总页数】8页(P112-119)【作者】白凤朋;任玉峰;梅杰;梁志明;马一鸣;杨中华【作者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库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启动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2.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长江监利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的影响3.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对四大家鱼产卵的影响分析4.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影响的定量分析5.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启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前言(一)研究历史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
早在50年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编制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与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时,就对工程引起的一些环境因素如回水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库岸稳固、地震、泥沙、生物、水库淹没与移民、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地方病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成果并编入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
同时,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研究所也对长江的地质、地理、气候、水文、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作了大量基础研究,为以后的环境影响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198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提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200m方案环境影响报告。
随后,进行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50m方案可行性研究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83年3月提出了《三峡建坝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
1984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科研工作会议,正式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计策研究”作为三峡工程前期重大科研项目之一,委托中国科学院主持该项目研究,组建有7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攻关队伍,于1987年7月提出了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科委聘任的专家组评审,并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研究论文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与计策研究》、《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地图集》等专著。
同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时地将此项研究列入“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又投入300人的科技力量进行连续研究,并于1991年1月完成攻关任务,以《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系列专著(共8本,约250万字)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为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水位方案,成立了生态与环境论证专家组,对正常蓄水位150~180m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
1986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原水利电力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下,由生态、环境、水利等方面55名专家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专家组,于1988年1月,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的论证报告》。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摘要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三峡大坝建成10年后,中国三峡集团坚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营,注重工程保护与自然养护的协调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保护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关键词:三峡大坝,水生生态,鱼类1.水生生态1.1水质建库后,随流速的降低,水流扩散能力减弱,某些近岸局部区域污染物浓度会有所增加。
水库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小,滞留时间增加,有利于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净化;但同时库水的复氧能力减弱,降低对生物化学需氧量的接纳能力;由于入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负荷远小于水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容量,近期水库总体水质不致恶化。
就总体而言,水库不致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干支流局部流速很缓的库湾水域,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1.2鱼类的影响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阻隔了洄游通道。
这对生活史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能影响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丧失。
据统计,三峡库区原有鱼类108 种, 分属9 目20 科71属, 其中珍惜鱼类47种,经济鱼类30种, 铜鱼、圆口铜鱼、鲤鱼、草鱼、黄颖鱼(黄腊丁、嘎鱼、嘎牙子)、鲢鱼、南方大口鳃鱼、青鱼、鳙鱼等9种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2种铜鱼的捕捞量最大, 占渔获物总量的36.4%。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张伟文学号:三峡工程基本概况1.1总体建设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利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大坝位于内的宜昌市,并和其下游不远的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 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 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2.2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亿一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2.3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
这个庞大的工程对沿江地区的水文和水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中,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三峡库区的水位变化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库区的水位不断变化,给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带来了困扰。
一方面,库区水位的升降对鱼类的产卵地选择和卵的孵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导致了底栖动物和鱼类洄游的场所和路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另一方面,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还使水温、溶解氧和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对鱼类的生长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水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捕鱼活动对库区鱼类资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在三峡库区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库区的安全和航道的畅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活动。
这些捕鱼活动对库区的鱼类种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库区鱼类资源的减少和种类的减少。
此外,三峡水库的水质变化对库区鱼类生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库区的水质发生了变化。
水库的蓄水导致了水体的静止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水温升高,对鱼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还导致了水体的淤积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影响了鱼类的食物供应。
这些水质变化不仅影响了库区鱼类的生活和生长,还可能导致鱼类的疾病和死亡。
针对以上问题,三峡工程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鱼类资源调查和监测,对鱼类的数量、种类和繁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制度,合理调整水位变化幅度和频率,减小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鱼类放流,增加库区的鱼类资源;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减少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总之,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变化、捕鱼活动和水质变化方面。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研究一、本文概述《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这篇文章主要关注于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水库内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
三峡水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和水利工程,其蓄水运行对长江流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蓄水初期,水库内水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水质的变化,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重金属,如铅、汞、铬、镉等,由于其难以降解和对生物体的毒性,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这些元素在水体中的含量,以及它们如何被水生生物吸收、积累和转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对于评估水库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三峡水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的规模、地理位置、主要功能等。
然后,我们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以及常见的监测和评价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采样点的选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我们将讨论研究结果,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三峡水库蓄水初期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水库不同区域的水流、沉积物分布及鱼类种类等因素,合理设置了多个采样点。
样本采集在蓄水初期进行,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采样时,使用标准的鱼类采集工具,如拖网、电捕等,尽可能减少对鱼类的伤害。
同时,采集了各采样点的水样和沉积物样本,以分析水质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
采集的鱼类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处理。
对鱼体进行清洗,去除体表附着的泥沙和其他杂质。
然后,将鱼体分为肌肉、肝脏、鳃等不同组织,分别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
重金属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峡工程对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影响及保护对策邹家祥;翟红娟【摘要】介绍三峡工程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及坝下水文情势、水质、库区及支流富营养化等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运行对水生态系统、饵料生物、鱼类及珍稀水生动物等水生态的影响,提出优化水库调度、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防治、农村面源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水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开展栖息地保护、物种保护、人工增殖放流、生态调度等水生生态保护对策。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and aquatic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impacts of the project o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nvolving hydrological regimes, water quality, reservoir eutrophication, and water blooms in the tributaries, are analyzed. The project ’ s im pacts on aquatic ecology, including the aquatic ecosystem, food organisms, fish species, and rare aquatic animals, are also analyzed. Several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cluding optimization of reservoir regulatio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industrial waste water control,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habitat conservation, species conservation, artificial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fish, and ecological reservoir regulation.【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5页(P136-140)【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环境影响;水生态影响;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作者】邹家祥;翟红娟【作者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1;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三峡水库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450.5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兴利调节库容165.0亿m3[1]。
三峡工程对四大家鱼典型产卵场环境影响分析
张杰;范北林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0(041)003
【摘要】以四大家鱼产卵场所-宜昌江段为例,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宜昌江段河床冲淤和水流特性(包括水位及流速流态)等水沙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初期,宜昌江段水位、流速、河床边界等水沙环境变化不大,对四大家鱼的繁育影响较小;三峡工程运行2~3 a后,下游河床冲淤基本达到平衡.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张杰;范北林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3
【相关文献】
1.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地形及其自然繁殖水动力条件研究综述 [J], 柏海霞;彭期冬;李翀;任杰
2.航道整治水文情势变化对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以荆江周天河段为例 [J], 易亮; 冯桃辉; 刘玉娇
3.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的栖息地适宜度模型方程 [J], 易雨君;乐世华
4.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栖息地适宜度模拟 [J], 易雨君;张尚弘
5.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 [J], 杜蕴慧;曾小辉;谢文星;班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
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 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库区雾层多,光照少。
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
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
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cological Operation Effect on the Spawning of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作者: 徐薇[1];杨志[1];陈小娟[1];陶江平[1];潘晓洁[1];李键庸[1]作者机构: [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出版物刊名: 环境科学研究页码: 1129-1139页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主题词: 四大家鱼;产卵量;生态水文指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摘要: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开展了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试验.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实施以来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文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系统重构方法分析了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要素,提出了宜昌江段涨水过程的生态调度优化条件.结果表明:①2012-2018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1次生态调度试验,生态调度使得宜昌江段持续涨水时间范围为2~9 d,水位日均涨幅范围为0. 43~1. 83 m,流量日均增幅范围为1 080~5 800m~3/s,起始水温范围为17. 5~23. 5℃.②沙市江段监测到四大家鱼鱼卵时的水温分布范围为19. 2~25. 5℃、平均值为22. 5℃,流量分布范围为11 000~33 600m~3/s、平均值为16 890 m~3/s;水温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流量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③沙市江段四大家鱼鱼卵组成以草鱼和鲢为主,二者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85%,青鱼和鳙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15%.除2016年外,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占监测期间四大家鱼总产卵量的比例较大,变动范围为31. 90%~66. 58%.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性能普遍好于非生态调度时期,表现为产卵持续时间更长、产卵场范围更广、单次洪峰的产卵规模更大,证实了实施生态调度的有效性.④持续涨水天数、初始水位和产卵时序是影响2012-2018年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的重要生态水文参数.⑤为增加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宜昌江段需满足的水文条件为断面初始流量达14 000 m3~/s,持续涨水4 d以上,水位日涨幅平均大于0. 5 m,流量日增幅平均大于2 000 m~3/s,与前一次洪峰的间隔时间在5 d 以上.研究显示,三峡水库连续实施生态调度对近年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种群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未来应将建模和监测手段整合到生态调度试验中以分析长期的生态响应,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流量调节对四大家鱼产卵活动的影响.。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影响研究彭期冬;廖文根;李翀;禹雪中【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年(卷),期】2012()S2【摘要】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具有宝贵的种质资源价值,但近年来,其早期资源量逐年下降明显。
合适的涨水条件和水温是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重要条件,严重的气体过饱和可能威胁到四大家鱼鱼卵和幼鱼的存活。
分别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上述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对家鱼自然繁殖期涨水过程没有明显的改变,由于水温的推迟引起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后移,使得相应的涨水条件较天然情况下发生变化。
三峡水库的泄洪会引发较为明显的气体过饱和现象,可能对家鱼鱼卵和幼苗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缓解这些影响,建议开展针对性的三峡工程生态调度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建议对家鱼产卵场开展研究和修复工作。
【总页数】5页(P228-232)【关键词】水文学;自然繁殖;影响;四大家鱼【作者】彭期冬;廖文根;李翀;禹雪中【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5【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 [J], 蔡玉鹏;杨志;徐薇2.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对长江中游航道的影响及治理思路 [J], 刘怀汉;付中敏3.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温变化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影响 [J], 蔡玉鹏;杨志;徐薇;4.影响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因素研究现状 [J], 许承双;艾志强;肖鸣5.长江中游不同江段四大家鱼幼鱼孵化日期和早期生长的比较研究 [J], 张国;吴朗;段明;谢松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翁立达,李迎喜,蒋固政(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摘要: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利影响主要反映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反映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其有利影响充分发挥,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论证阶段,水利部、中科院组织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论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主要反映了该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 前言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也将带来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
数十年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其它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在工程不同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中,提出了一批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论证成果。
针对比选论证确定的“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蓄水位156m”建设方案,1991年由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2 评价范围、层次系统和方法2.1评价范围根据三峡工程的功能、特点及其引起长江水文情势变化和所在地区的环境差异,评价范围涉及长江干流上游自宜宾至长江口的相关区域。
评价范围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1)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坝址至重庆市江津市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幅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