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吸收光谱法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简称红外光谱法。
当一定频率(能量)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外界红外辐射频率一致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
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就得到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利用光谱图中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和形状来判断分子中的基团,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
常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分析。
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是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
根据不同物质会有选择性的吸收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来进行结构分析;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物质是由不断振动的状态的原子构成,这些原子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
用红外光照射有机物时,分子吸收红外光会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每个有机物分子只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谱,所得到的吸收光谱通常称为红外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IR”,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各个物质的含量也将反映在红外吸收光谱上,可根据峰位置、吸收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理1.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方法,它基于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
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材料表征、环境监测等领域。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当物质处于特定的分子振动状态时,它会吸收特定的红外辐射,这些吸收发生在物质的红外光谱区域。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从而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2.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仪器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法的仪器主要包括红外光源、样品室、光路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部分。
2.1 红外光源红外光源产生红外辐射,常用的红外光源包括红外线灯和红外线激光器。
红外线灯产生的辐射广谱而连续,适用于一般的红外光谱分析。
而红外线激光器产生的辐射则是单一波长的单色辐射,适用于高分辨率和高精确度的红外光谱分析。
2.2 样品室样品室用于容纳待测样品。
在样品室中,样品与红外辐射发生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光路系统送入检测器进行接收。
2.3 光路系统光路系统由多个光学元件组成,包括光源耦合、样品室与检测器间的光传输路径。
光路系统的设计对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至关重要。
2.4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接收样品室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红外光谱检测器包括晶体检测器、半导体检测器和热电偶检测器。
不同的检测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2.5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呈现红外光谱的数据。
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谱图的平滑、峰识别和定量分析等。
3.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和检测中,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分析: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纯度检验和含量测定等。
•材料表征: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材料的组成分析、结构表征和质量控制等。
•环境监测: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大气中气体的监测和水中污染物的鉴定等。
此外,红外光谱法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如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等,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一、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红外光吸收能力来探测它们的物质组成的技术。
它特别适用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
通过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可以检测物质中的有机键、C-H键、C-O键或N-H 键的存在和位置,从而鉴定出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红外光吸收法的原理是,物质中的分子、晶体或其他结构会在不同的波长处吸收光,产生光谱,这些吸收光谱是物质的独特特征,反映出物质的特性。
根据这种特性,分析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样品,并从所得到的光谱中提取出电子激发、分子振动等信息,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是,当物质受到红外幅射的照射时,它的分子会产生振动和旋转,这些振动和旋转的能量会转化为更高能量的电子跃迁。
这些电子跃迁会引起物质材料吸收一些具有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从而产生在不同波长的吸收光谱,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光谱,就可以求取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红外吸收法红外吸收法,又称作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简称FTIR。
它是一种常用于物质组成分析的技术手段,也是近年来生物医药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关注的技术手段之一。
那么什么是红外吸收法呢?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原理简介红外吸收法是一种光谱学方法,它利用吸收红外辐射的物质的特点来分析样品,从而推断出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当样品吸收红外光时,分子的化学键会发生振动、弯曲和拉伸,这些振动会发出独特的红外辐射。
通过检测这些辐射,可以获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从而推断出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二、仪器构成红外吸收法的实现需要红外吸收光谱仪,它通常由光源、样品室、光学元件、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五部分组成。
其中,光源提供可见到红外的连续谱线辐射,样品室用于存放样品,光学元件用于对样品中的光进行分析和转换,检测器则将样品吸收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后数据处理系统会将电信号转换为图形输出。
三、应用领域红外吸收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材料等领域的组成分析和质量控制。
在生物医药领域,红外吸收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例如,用于分析药物的结构和纯度,检测细胞和组织的成分,以及测定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等。
四、优缺点红外吸收法具有灵敏度高、非破坏性、无需处理或加工样品等优点,能够同时分析多组分样品,并可以检测样品中的微量成分。
但同时也存在如对水分敏感等问题,需要进行正确保养和维护。
总体来说,红外吸收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分析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研领域。
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红外吸收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吸收法会在更多方面得到应用和推广。
光区。
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定性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红外光谱仪由光栅色散转变成干涉分光以来,明显地改善了红外光谱仪的信噪比和检测限,使中红外光谱的测定由基于吸收对有机物及生物质的定性分析及结构分析,逐渐开始通过吸收和发射中红外光谱对复杂试样进行定量分析。
随着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出现,该光谱区的应用也开始用于表面的显微分析,通过衰减全发射、漫反射以及光声测定法等对固体试样进行分析。
由于中红外吸收光谱(mid-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IR),特别是在4000~670cm-1(2.5~15μm)范围内,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红外光区应用最为广泛的光谱方法,通常简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它是本章介绍的主要内容。
远红外光区金属-有机键的吸收频率主要取决于金属原子和有机基团的类型。
由于参与金属-配位体振动的原子质量比较大或由于振动力常数比较低,使金属原子与无机及有机配体之间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的吸收出现在<200 cm-1的波长范围,故该区特别适合研究无机化合物。
对无机固体物质可提供晶格能及半导体材料的跃迁能量。
对仅由轻原子组成的分子,如果它们的骨架弯曲模式除氢原子外还包含有两个以上的其它原子,其振动吸收也出现在该区,如苯的衍生物,通常在该光区出现几个特征吸收峰。
由于气体的纯转动吸收也出现在该光区,故能提供如H2O、O3、HCl和AsH3等气体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过去,由于该光区能量弱,而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因此除非在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然而随着傅里叶变换仪器的出现,具有高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使得化学家们又较多的注意这个区域的研究。
二、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化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吸收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
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来获得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长的波长,处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频率范围。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于分子在红外辐射下的振动和旋转转换而产生的谱带。
分子的振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拉伸振动是指分子中化学键的伸缩运动,而弯曲振动是指分子中非线性结构的原子发生弯曲运动。
不同类型的振动将具有特定的频率和能量。
当红外辐射通过样品时,其中的特定波长将与样品中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匹配,导致分子吸收光能量。
测量仪器将记录样品吸收的红外辐射强度,并以谱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谱图上,吸收强度以峰值的形式呈现,每个峰代表特定类型的化学键或功能基团。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未知样品中存在的功能基团和化学键类型。
因此,红外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环境分析等领域,用于物质的鉴定、定量分析以及结构表征。
总之,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探测样品中的振动和旋转转换过程,从而揭示样品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其原理基于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当红外辐射通过样品时,与样品分子相互作用并导致红外辐射被吸收或散射。
进一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得到关于样品内部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具有比可见光更长的波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这种波长特性,通过对样品在红外区域的吸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有机物、无机物、聚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等各种类型的样品分析。
在红外吸收光谱法中,仪器设备包括一个红外光源、分光器、样品室和检测器。
红外光源产生宽频谱的红外辐射,经过分光器将红外辐射按波长分成多个特定范围。
样品室是一个透明的容器,用于容纳样品。
样品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后,部分辐射被吸收,其余的辐射经过样品,最后被检测器接收。
检测器将接收到的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放大和处理,能够得到样品在各个波长下的吸收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图谱展示了样品在红外区域的吸收峰,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样品中的化学键、官能团以及分子结构的信息。
每个官能团和化学键都有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动模式,当红外辐射与样品分子振动模式相吻合时,就会发生吸收。
因此,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断出样品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类型。
总之,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在样品中的吸收程度,可以获得关于样品的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为研究和分析各种样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
(1)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2)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 不移动 (4) 稍有振动
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1)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4)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3.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用 ( )
(1) 电子倍增器 (2) 光电倍增管
(3) 高真空热电偶 (4) 无线电线圈
4.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15.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
的是 ( )
(1) CH,CHO (2) CH,CO-CH 333
(3) CH,CHOH-CH (4) CH,O-CH-CH 33 323
6. Cl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 2
(1) 0 (2) 1 (3) 2 (4) 3 7.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8. 羰基化合物中, 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者为 ( )
O
RC) R(1
O
C) R F(2
O
C) R Cl(3
O C) R Br(4
9.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
10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
(1)HO (2)CO (3)HCl (4)N 222
11. 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 ( )
(1) 气体状态 (2) 固体状态
(3) 固体, 液体状态 (4)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 12. 双原子分子在如下转动情况下 (如图),转动不形成转动自由度的是 ( )
-2313.若C=C键的力常数是1.0×10N/cm, 则该键的振动频率是(,=1.0×10g) ( ) C=C1313 (1)10.2×10H (2) 7.7×10HZZ 1313 (3) 5.1×10H (4) 2.6×10HZZ
二、填空题 ( 共 5题 25分 )
1. 用488.0nm波长的激光照射一化合物, 观察到529.4nm和45
2.7nm的一对
拉曼线. 前者是__________线, 强度较_____; 后者是__________线, 强度较
______. 计算的拉曼位移
-1是____________cm.
2.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 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 常
常是实际吸收
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3.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1 (1) 3300,3000cm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1 (2) 1675,1400cm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1 (3) 1000,650cm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4.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化学式: CHOCHCHOH81722
10
,R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O
5.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N
-1 (1)3500,3100 cm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1 (2)3000,2700 cm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1 (3)1900,1650 cm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1 (4)1475,1300 cm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三、计算题
1. 计算乙酰氯中C=O和C-Cl键伸缩振动的基本振动频率(波数)各是多少? 已知化学键力常数分别为1
2.1 N/cm.和
3.4N/cm.。
2. 在烷烃中 C,C、C,C、C?C 各自伸缩振动吸收谱带范围如下,请以它们的最高值为例,计算一下单键、双键、三键力常数 k 之比。
-1 C,C 1200,800 cm
-1 C,C 1667,1640 cm
-1 C?C 2660,2100 cm
3.已知醇分子中 O,H 伸缩振动峰位于 2.77,m,试计算 O,H 伸缩振动的力常数。
CO,14. 在环戊酮分子中,由于的振动,在1750cm有一个强吸收带,假定该吸收带是
CO-23基频带,计算环戊酮中的力常数(,,1.2×10g)。
C,O
四、问答题 ( 共 4题 20分 )
1. 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如下。
试推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羰基 (C,O),苯环及双键
(,C,C,),为什么,
OH2.邻硝基苯酚在1.0mol/L溶液与0.5mol/L溶液中OH伸缩振动频率发生什么变
NO2
化?为什么?
3. 简单说明下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有何不同?
A. CH-COO-CO-CH 33
B. CH-COO-CH 33
C. CH-CO-N(CH) 332
4. 有一经验式为 CHO 的液体,其红外光谱图如下,试分析可能是哪种结构的化合物。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