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选(电信13)
- 格式:ppt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36
电子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与维护;具备使用电子测试仪器和工具的能力,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学会阅读电子电路图,并能分析实际电子电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认识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动手实践、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及应用: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3.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与维护:设计方法、调试技巧、维护注意事项等。
4.使用电子测试仪器和工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的使用方法。
5.阅读电子电路图:图示符号、电路分析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及应用,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子电路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与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等。
2.参考书:《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电子元器件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电子元器件图片、电路图、教学视频等。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2015年电赛测评试题*名:***专业班级:电信13-01 学号: ************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曹卫锋谢泽会完成时间: 2015年10月 29日郑州轻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2015年电子设计大赛综合测评试题专业电信工程13-1 学号 541301030134 姓名王苗龙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主要内容1.阅读相关科技文献。
2.学习电子制图软件的使用。
3.学会整理和总结设计文档报告。
4.学习如何查找器件手册及相关参数。
技术要求1、使用555时基电路产生频率20kHz-5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为1V的方波Ⅰ;2、使用数字电路74LS74,产生频率5kHz-1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为1V的方波Ⅱ;3、使用数字电路74LS74,产生频率5kHz-1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3V的三角波;4、产生输出频率为20kHz-30kHz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Ⅰ;5、产生输出频率为250kHz,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8V的正弦波Ⅱ;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波形应无明显失真(使用示波器测量时)。
频率误差不大于5%;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
主要参考资料1.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0月3.王澄非,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4.李银华,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2006年1月完成期限: 2015年10月30日指导教师签章:专业负责人签章:2015 年 10月26日2015年电子设计大赛综合测评试题摘要模拟电路中,多种波形产生电路属于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它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构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电子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电子电路、电子设备及其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电子电路: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3.电子设备:电视、音响、电脑等常见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4.实践操作: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子技术。
4.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数电课设说明1.单人单题,每个题目在同一班不能超过5人选择!为了避免重复过多,请填写两个心仪的题目。
2.如果这些题目都进不了尊驾法眼,请自行设计题目名称、题目要求并提交给老师,审核通过后也可以正式进场施工。
3.建议先用Multisim或Proteus仿真测试再制作。
1.智力竞赛抢答装置的设计(1)基本功能①4名选手编号为:1,2,3,4。
各有一个抢答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对应;②给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按钮,用来控制系统清零(抢答显示数码管灭灯)和抢答的开始;③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
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该选手编号立即锁存,并在抢答显示器上显示该编号,同时给出音响提示,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其他选手抢答。
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④抢答器具有定时(9秒)抢答的功能。
当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后,定时器开始倒计时,定时显示器显示倒计时间,若无人抢答,倒计时结束时,扬声器响,音响持续0.5秒。
参赛选手在设定时间(9秒)内抢答有效,抢答成功,扬声器响,音响持续0.5秒,同时定时器停止倒计时,抢答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定时显示器上显示剩余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⑤如果抢答定时已到,却没有选手抢答时,本次抢答无效。
系统扬声器报警(音响持续0.5秒),并封锁输入编码电路,禁止选手超时后抢答,时间显示器显示0。
(2)设计成果要求①利用集成芯片、分立元件制作线路板,实现有关电路功能;②设计报告一份。
(3)主要器件74LS175、74LS20、74LS00、CC40192、CC4511、CC40106、555、数码管、蜂鸣器2.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1)基本功能①用七段LED数码管以十进制显示“时”、“分”、“秒”;②计时计数器用24进制计时电路;③可手动校时,能分别进行时、分的校正;④整点报时。
(2)设计成果要求①利用集成芯片、分立元件制作线路板,实现有关电路功能;②设计报告一份。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具体包含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选取原则和设计依据。
2. 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尤其针对不同对象和采样时间PID控制参数的选用。
3. 掌握现代仿真工具的使用,针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独立或通过查找文献、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4. 撰写符合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二、基于Boost电路APFC原理及设计2.1题目要求设计基于Boost变换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额定功率为1kW,峰值功率为1.5kW,负载为电阻性负载。
其输入交流电电压范围在190-240V/50Hz,其输出电压恒定在400V,在输入电压20%波动工况下,系统动态调整时间在0.5s内。
功率器件工作频率:20kHz,输出电压波纹5%,电流波纹10%。
2.2BOOST电路及工作原理图1 BOOST 电路原理图假设其中断电感、电容的值都极大,当IGBT 导通时,电感通过电源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恒定,令其电流大小恒为I 1,且此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向负载供电,由于电容的阻值很大,故输出电压为恒值,记为U 0。
令IGBT 的开通的时间为t on ,在此阶段中电感上积蓄的能量为E on ;当IGBT 关断时,电源和电感共同向电容充电并向负载R 进行供电。
设IGBT 的关断时间为t off ,则此期间电感L 释放能量为:E off =(U 0−E)I 1t off543QDLC ZV du ci Ci o Boost电路图i LQDLC ZV du ci Ci oi LQDLC ZV du ci C i oi LQDLC ZV du ci C i oi LbQ导通Q关断Q关断时电感电流为零adci L I Lmax I LminI i i LI LmaxI Lmin I Lmin I Lmaxi Q i D i Cu c ΔU Cttt tt ttt t tttI LmaxI LmaxI Lmaxi Cu ca 电感连流连续b 电感电流断续00000000000I it ont offTt onTt ’off-I OI max -I OV GE V GE-I OI max -I O又当其处于稳态时,在一个周期内电感L上吸收和释放的能量相等,故:(U0−E)I1t off=EI1t on由上述公式整理可得:U0=t on+t offt offE=Tt offE由于该电路的输出电压U0高于电源电压E,故又称为:升压斩波电路,也就是BOOST电路,又α=t onT,其中α为导通占空比。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元器件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质及应用;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备简单的电路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路基本理论、电子元器件、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安装与调试、电工电子实验。
具体涉及以下章节: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第2章电阻、电容、电感;第3章电压源与电流源;第4章电路分析方法;第5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第6章电路安装与调试;第7章电工电子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概念;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分析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直观展示电路原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分的20%;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拓展任务,占总分的30%;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占总分的20%;期中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分的20%。
评估标准明确,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合理。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安排在每周二、四下午进行,教学地点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以下是几个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题目供参考: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如灯光、空调、窗帘等。
基于FPGA的数字时钟设计: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数字时钟,能够实现时间的显示、闹钟功能、定时器功能等。
基于Arduino的智能车设计:设计一个基于Arduino的智能车,能够实现自动避障、自动寻迹、遥控等功能。
基于DSP的音频处理系统设计:设计一个基于DSP的音频处理系统,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播放等功能。
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如流水线控制、机器人控制等。
以上是一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制作电子产品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
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1)总体方案框图: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附:课程设计题目(可自拟)一、篮球竞赛30S计时器设计任务与要求:1、具有显示30S计时功能,2、设置外部操作开关,控制计数器的直接清零,启动和暂停/连续功能,3、在直接清零时,要求数码显示器灭灯,4、计时器为30S递减计时,计时间隔为1S,5、计时器递减计时到零时,数码显示器不能灭灯,同时发出光电报警信号。
二、篮球比赛数字计分牌设计任务与要求:1、分别记录两队得分情况;2、进球得分加2分,罚球进球得分加1分;3、纠正错判得分减2分或1分;4、分别用三个数码管显示器记录两队的得分情况。
三、广播电台报时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1、当计时器运行到59分49秒开始报时,每鸣叫1s就停叫1s,共鸣叫6响;前5响为低音,频率为750Hz;最后1响为高音,频率为1KHz;2、至少要有分秒显示。
四、简易交通灯控制器设计任务与要求:1、A、B代表两个方向(十字路口)的道路。
2、A道和B道均有红、绿、黄三种信号灯,每隔30秒交换一次通行道路。
3、在每次绿灯变为红灯的过程中,要亮4秒的黄灯作为过渡时间,并设置5秒计时显示电路。
A方向亮黄灯时B方向亮红灯,B方向亮黄灯时A方向亮红灯。
4、用两组数码管,实现双向倒计时显示。
五、彩灯控制器设计任务与要求:1、有八只LED,L0……L72、显示方式①先奇数灯依次灭②再偶数灯依次灭③再由L0到L7依次灭3、显示间隔0.5S,1S可调。
六、循环彩灯设计任务与要求:实现以下几种循环显示:花型(1):两个灯为一组,四组均从右向左亮起,再从右向左灭掉。
花型(2):两个灯为一组,四组均从左向右亮起,再从左向右灭掉。
七、跑马灯控制器设计任务与要求:1、红、黄、绿三种颜色灯显示顺序如下表;“1”表示灯亮,“0”表示灯灭2、至少两组红黄绿灯显示,构成形状可自定。
2、显示间隔为0.5S,1S可调。
3、电路能自启动。
设计任务与要求:1、用8个发光二极管表示球;用两个按钮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球员的球拍;2、一方发球后,球以固定速度向另一方运动(发光二极管依次点亮),当球达到最后一个发光二极管时,对方击球(按下按钮)球将向相反方向运动,在其他时候击球视为犯规,给对方加1分;都犯规,各自加1分;3、甲、乙各有一数码管计分;4、裁判有一个按钮,是系统初始化,每次得分后,按下一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功能;2. 学习并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基本的电路搭建和测试;3. 掌握常见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电子电路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并遵循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规范,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图表示方法、电路元件的分类和功能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电子元件: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及其特性与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三节。
3. 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进行电路测试;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4.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常见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5. 电路搭建与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创新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路基本概念;第二周:电子元件;第三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第四周:基本电子电路;第五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六周:创新设计与实践。
电子技术电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2. 学习并掌握电工技能,如电路图的识别、布线、焊接等;3. 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2. 熟练使用电工工具,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节能、环保原则。
本课程针对电子技术电工领域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年级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工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功能、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等。
2. 电工技能训练:安全常识与操作规范、电路布线与焊接技巧、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等。
3. 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如声光控开关、红外遥控器等;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
4. 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如手机充电器、计算机电源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包括电路概念、电子元件等。
第二周:电工技能训练,如安全操作、布线焊接等。
第三周: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一),分组进行项目设计,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
第四周: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二),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第五周: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并讨论典型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电子技术及实训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1题,每题1分,共51分)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关系是(____)。
A、超前90度;B、同相;C、反相;D、滞后90度正确答案:C2.对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____)。
A、确定输出电阻;B、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u;C、确定输入电阻;D、确定静态工作点Q正确答案:D3.PNP型三极管的三个脚分别为1、2、3。
用试验法测得三极管1端对地电压-6.2V,2端对地电压为-6V, 3端对地电压为-9V,则发射极(____)。
A、为1端;B、为3端;C、无法判断D、为2端;正确答案:D4.点接触型的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大概是( )A、不确定B、几千伏;C、几十伏;D、几伏;正确答案:C5.面接触型的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大概是( )A、几十伏;B、几伏;C、几百伏或者几千伏;D、不确定正确答案:C6.5倍的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是1V,输出电压是()V。
A、-5B、5;C、6;D、10;正确答案:A7.三极管可看成下列哪种电源:(____)。
A、受电压控制的电流源;B、受电流控制的电流源C、受电流控制的电压源;D、受电压控制的电压源;正确答案:B8.单相工频全波整流电路中,每个二极管导通的时间是(____)。
A、0.02S;B、0.01S;C、1S;D、2S正确答案:B9.若一稳压管的电压温度系数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稳定电压Uv 将(____)。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B10.NPN管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波形正半波顶部失真,电路产生的失真是(____)。
A、饱和失真;B、截止失真;C、输入电压产生的失真;D、输入电流产生的失真正确答案:B11.差模信号是极性()的两个信号。
A、不确定B、相反;C、相同;D、不同;正确答案:B12.在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中,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二次电压U2(有效值)的(____)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