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 格式:docx
- 大小:35.96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历史:英法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异同
英法美革命的异同
原因:1.英国: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
2.美国: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压迫。
3.法国:国王占绝对统治地位,王权至上和法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平民,农民)所处的最低的位置{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结果:1.英国1689年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建立了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利的君主立宪制。
2.美国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法国1793.5-6月罗伯斯庇尔掌握了领导权,并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革命到达顶峰意义:1.英国: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国家,它不仅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标志人类社会又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2.美国: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同时它确立的共和政体,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法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虽经历了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俄日资产阶级革命不清楚,很抱歉。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4)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6)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7)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8)意义: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2)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重要文献:制宪会议制订的《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4)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10日,推翻君主统治;1793年5月底,推翻吉伦特派统治。
(5)高潮:雅各宾派专政(6)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玻仑;(7)革命期间的政治派别:制宪会议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8)意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3、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3)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专题九英法美日俄等大国的崛起及其发展变化一、英法美日俄等作为政治大国的崛起(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后又发展了民主制度。
(三)美国:工业革命后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经过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发展。
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四)日本:工业革命后明治维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战后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迅速崛起。
(五)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英法美日俄等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和发展(一)三次科技革命后大国经济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法美日俄经济的影响:促进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2.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大国矛盾(1)表现:电力技术方面,美德处于领先地位;新交通工具创制上,德国和美国率先研制出汽车和飞机;电讯工具的发明方面,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2)影响:①经济上: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两个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3.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大国经济的发展1.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短暂“繁荣”。
(2)表现:美日发展较快,法德美先后超过战前水平。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的大国经济(1)美国罗斯福新政。
(2)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十月革命后,俄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先后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二战后的大国经济(1)二战后的美国:①战后至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繁荣,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九年级上册历史英,美,法,日,俄等国大事一览日本:一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扩张,于五世纪统一日本。
一·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进程: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明治维新背景:1,内忧: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患: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
1854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向日本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3,倒幕运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获得成功。
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目的:巩固明治天皇统治,富国强兵。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意义:积极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消极方面:但是日本强的起来之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十六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奴隶制。
俄国废除农奴制背景: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专题二十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考点1 英国1.综述通过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斯国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年。
(3)重要人物: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王军,于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4)革命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重要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
(6)影响(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3.英国工业革命(1)综述: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
在这个时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2)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3)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4)最重要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5)交通运输革新: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6)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近代化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方式有革命(自下而上的形式,采用暴力手段)和改革(自上而下的形式,采用和平手段)
评价历史人物
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领导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权后,担任"护国主”, 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人们赢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拿破仑:①拿破仑是法国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②他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张法国势力。
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①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领导北方军队打败了南方军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美、法、俄、日】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P81二、拿破仑的文韬武略对内——为加强统治,制定《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提示:它最能体现拿破仑是资产阶级利益。
也是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和最自豪的]。
对外――对外战争 [提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利益](2).评价拿破仑:①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英雄:他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又是军事独裁者、侵略者,是“魔鬼”:他竭力扩张法国势力,把对外战争演变为侵略扩张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的同时,也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困难,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灭亡。
③因此评价拿破仑,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3).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向近代过渡。
又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威胁别国主权,侵犯别国人民利益,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P111 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861年-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实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加剧(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矛盾的加剧),国家面临分裂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同情黑人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4.北方胜利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在北方,北方得到人民支持: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北方实力胜过南方[提示:胜利原因不是北方准备充分]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奴制)6.作用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地发展。
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的发展历程1、英国:⑴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又颁布《权利法案》,从而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⑵16~~19世纪的三角贸易中,英国是主要经营者,并大发横财;⑶18世纪,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又对亚洲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他国的财富,号称“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使英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⑷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都是战胜国,战后都重视科技方面的发展,并成为欧盟的成员国,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2、美国:(1)18世纪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通过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3)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4)美国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5)美国自持自己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首位,成立北约组织企图称霸世界。
3、法国:(1)1789~~1794年,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不断扩张疆域,几乎控制整个欧洲大陆,另外,他又颁布《法典》巩固统治,《法典》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
(3)此后又通过科技革命和对外侵略,使国力增强,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二战后,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增强本国实力,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并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
4、日本:(1)7世纪中期,日本向中国学习,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19世纪60年代,日本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逼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3)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为日本增强了国力,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胜国依据《凡尔赛和约》接收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确保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的划分;随着日本势力范围的扩大,美国开始对其进行限制;二战后,虽然日本是战败国,但是由于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本国的努力(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技、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美、法、俄、日】对内——为加强统治,制定《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提示:它最能体现拿破仑是资产阶级利益。
也是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和最自豪的]。
对外――对外战争[提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利益](2).评价拿破仑:①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英雄:他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又是军事独裁者、侵略者,是“魔鬼”:他竭力扩张法国势力,把对外战争演变为侵略扩张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的同时,也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困难,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灭亡。
③因此评价拿破仑,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3).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向近代过渡。
又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威胁别国主权,侵犯别国人民利益,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P111 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861年-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实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加剧(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矛盾的加剧),国家面临分裂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同情黑人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4.北方胜利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在北方,北方得到人民支持: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北方实力胜过南方[提示:胜利原因不是北方准备充分]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奴制)6.作用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地发展。
为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提示:美国内战没有消灭种族歧视,美国内战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内战最重要成果/首要任务/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P117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避免革命的改革(1861年)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目的:(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发生革命,增强国力[提示:目的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和解放农奴]3.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①农奴获人身自由,可拥有财产和自由择业。
②农民能以赎买方式[提示:不是无偿]得到耕地和宅旁园地的土地使用权[提示:不是所有权]。
③解放后农民仍归村社管理4.性质: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5.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6.作用影响评价:①积极作用: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实现近代化目标有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农民为获得土地使用权和人身自由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政治上保留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群众缺乏民主权,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缓慢[提示:缓慢原因是改革不彻底,保留封建残余]7.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时的中国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共同点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P118五、明治维新——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从1868年起)1.背景/原因:①幕府统治危机,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内忧)19世纪中叶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军掌握最高权力。
②1853年美国首先迫使日本签不平等条约。
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外患)。
2.前提:以武士为主的改革派领导的倒幕运动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3.性质:明治天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目的/目标:变法图强,富国强兵5.内容: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上:学习西方,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提示:它最根本,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
改变原有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统一征收地税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和警察制度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提示:它对社会进步最关键]。
为学习西方日本派出以岩仓俱视为首的使团出访欧美6.意义影响:①积极作用:最重要意义是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
②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浓厚封建残余,日本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威胁亚洲和平。
7.启示(要结合国情实行改革开放;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要科教兴国,重视教育).借鉴之处(学习西方,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开化,实行义务教育)六、世界近代史特征:①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②17-19世纪欧美历史的时代特征: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③欧美这一时期的总特征:欧美社会迈向近代化或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酝酿、产生确立和发展七、世界近代史感悟: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还具有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
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的斗争是正义和合理的。
3.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我们应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1.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日本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的障碍分别是什么?①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②俄国:农奴制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③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2.三国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扫除各自阻碍?[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3.问题的解决对三国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局势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殖民争夺更激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工人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P67英国史线索一.英国的崛起:1.英国崛起事件/原因(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扩张)2.17-18世纪英国领先于世界各国的表现(17世纪中叶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18世纪中叶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后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期首先开始工业革命)3.对英国的崛起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性,要结合国情和时代需要,发展经济、发展科技教育)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巩固的方式事件(①立法—1689年《权利法案》; ②发展生产—工业革命; ③改良制度—宪章运动)3.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巩固对当时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揭开了欧美社会巨变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先河。
对外殖民扩张既给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三.英国的国际关系/英国的外交:1.英国参与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独立战争,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史例题]1: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的大事纪①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②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回答:(1)①和②有何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地位,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2)②和③有何联系?(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其在殖民争夺中占优势)(3)②、③对④有何作用?(英国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而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促使其增加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这就使工业革命成为必然)2.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地理大发现使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新兴资产阶级成长,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3.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引起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英国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17至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两次革命间有何联系?两次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联系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5.莎士比亚、克伦威尔、瓦特分别是英国在文化、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杰出人物①分别写出他们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②概括三位人物起到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③他们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坚持真理不畏强不迷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6.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中,英国人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英国政治革命完成的标志是(1688年宫延政变)英国政治革命中确立了什么政体(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发明的新的动力来源是什么(蒸汽机)三大革命的关系(科学革命对政治革命有深远思想影响。
政治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P72美国史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推行霸权主义(称霸)1、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前提/基本条件(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改革创新,重视科教)2、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3、美国崛起/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启示借鉴(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正确经济政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美国的崛起的三件大事(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二、美国的战争1.18-19世纪美国是通过哪两次战争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主要障碍的?(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障碍:英国殖民统治;1861-1865年美国内战扫除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黑人奴隶制)2.20世纪上半期美国又是通过哪两次战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P72 1、华盛顿的评价: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