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 CT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197.80 KB
- 文档页数:2
肝脓肿的诊断标准《肝脓肿的诊断标准》嘿,肝脓肿这个事儿可不能小瞧,咱得知道它是怎么诊断的。
我有个亲戚,有段时间老觉得肚子疼,尤其是右上腹那儿,就像有个小恶魔在里面捣乱。
他一开始以为是吃坏肚子了,可过了好几天,不但没好,还发起烧来,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就像霜打的茄子。
这可把一家人吓坏了,赶紧送去医院。
这医生诊断肝脓肿啊,得从好多方面来看。
首先是症状,像我亲戚这种肚子疼,特别是右上腹持续性的疼痛,这就是个重要信号。
那感觉就像有人在肚子里扯啊拽啊,难受得很。
而且还有高热,体温能达到39℃甚至更高呢,就像身体里着了一把火,烧得人晕乎乎的。
然后就是体征。
医生给我亲戚检查的时候,按他的右上腹,他疼得“哎哟”直叫,这就是压痛啦。
有时候还能摸到肿大的肝脏呢,就像肚子里藏了个不该有的硬块。
再就是实验室检查啦。
血常规里白细胞计数那是蹭蹭往上升,就像一群小战士在身体里集合,准备对抗敌人。
还有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这些都是身体有炎症的表现。
血培养有时候能发现细菌,就像找到引起这场“战争”的坏蛋一样。
影像学检查也特别关键。
做B超的时候,能看到肝脏里面有那种低回声或者无回声区,就像肝脏里有了一个个小黑洞。
CT检查呢,能更清楚地看到脓肿的大小、位置,就像给肝脏拍了个高清照片,把里面的情况看得明明白白。
要是有肝脓肿,CT上就会显示出圆形或者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周围可能还有一圈不一样的表现呢。
医生就是通过这些,像侦探一样,综合各种线索,最后诊断出我亲戚是肝脓肿。
所以啊,如果有肚子疼、发烧这些情况,可别不当回事儿,得赶紧去医院,让医生好好检查,看看是不是肝脓肿这个“大麻烦”,要是发现得早,治疗起来也能更顺利呢!这肝脓肿的诊断标准可真是守护我们肝脏健康的重要依据啊!。
不典型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曾邦峰;余晖【摘要】Atypical hepatic abscess pathological process is complex,the signs of which overlap with other liver disease, resulting in the difficul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typical cases. In the period of inflammation,lesions do not present necrosis and liquefaction,and the performance is solid sign.In the early abscess formation stage,it begins to form the multiple scattered small abscess cavities which then gather and merge,and dynamic enhanced scan shows "honey sign""cluster sign" or "petal sign".In the abscess formation stage,complete necrosis and liquefaction of the lesion is obser ved,and abscess wall is mature,and enhanced scan shows typical"ring target sign";some lesions show"small bubbles"or"gas level".In the fibrous granulomatous stage,the lesions show small "petal sign",single or double-ring sign.Transient hepatic abnormal enhancement(THAE sign)is an important sign of atypical hepatic abscess,which can be expressed as"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sign" and "reduction sign"in enhanced scan venous phase and delayed phase.Biliary system infection and/or intestinal gas retrograded into the biliary tract,the expanded and gas accumula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of the lesion edge,are also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intrahepatic bileabscess.Therefore,atypical liver abscess imaging signs are complex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athology,which need to be differentiate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holangio-carcinoma,livermetastases,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other liver diseases.In the actual diagnosis,close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and related laboratory tes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不典型肝脓肿病理过程复杂,影像上与其他肝脏疾病征象间存在重叠,致使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在化脓性炎症期,病灶未发生液化坏死,表现为实性征象.脓肿形成初期,病灶开始液化坏死形成多个散在的微小脓腔,随后聚集、融合,增强扫描呈"蜂窝征""簇形征"或"花瓣征".脓肿形成期,病灶坏死液化彻底,脓肿壁成熟,增强扫描呈典型"环靶征",部分病灶内可见"小气泡"或"气液平".纤维肉芽肿期病灶呈较小的"花瓣征"、单环或双环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现象(THAE征)出现率较高,是不典型肝脓肿的重要征象;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表现为"持续强化征"和"病灶缩小征".胆管系统感染和(或)肠道内气体逆行进入胆管内,脓肿边缘肝内胆管扩张、积气,亦是肝内胆管脓肿的重要征象.因此,不典型肝脓肿随着病程进展其影像学征象复杂,在不同病理阶段需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和炎性假瘤等其他肝脏疾病相鉴别.在实际诊断中,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21【总页数】5页(P4342-4346)【关键词】肝脓肿;CT;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征象;鉴别诊断【作者】曾邦峰;余晖【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临床症状常以发热为主,其起病急,发展快,很容易并发败血症、肝功能损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死率为25%~30%[1]。
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肝脓肿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分为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
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80%)。
西方国家,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亚洲国家,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如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应怀疑大肠埃希菌的可能。
临床表现:1.寒颤和高热:是最常见症状,弛张热或稽留热,伴多汗、脉速。
2.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有右肩牵涉痛,胸痛。
3.全身表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全身中毒性反应。
病理过程:细菌性肝脓肿,开始为炎症过程,一周左右形成脓肿。
开始常为多发小脓腔,约数毫米大小,呈蜂窝状结构,之后相互融合成大脓肿。
脓肿中心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渣。
病程发展,内部细胞成份减少,内容物趋于液化。
脓肿一般为单房性,或为带有分隔的多房性。
在组织对抗炎症及修复过程中,脓肿壁逐渐形成,典型的脓肿壁通常有3层结构:内层为富含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中层为水肿的纤维组织层;外层为充血水肿层,厚薄不一,脓肿后期可不明显。
肝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病理阶段。
1.化脓性炎症期2.脓肿形成期初期3.脓肿形成期不同阶段的形态学表现呈多样性。
肝脓肿的CT表现一、平扫1.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圆形或类圆形。
2.早期病变边界多数不清楚,晚期边界较为清楚。
3.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的环形带。
4.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发现气体为诊断肝脓肿可靠证据。
二、增强扫描1.典型表现(脓肿形成期)①增强扫描90%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腔及周围水肿无强化,呈不同密度的环形强化带,即呈环征(也称“环靶征”)。
②典型的脓肿壁可见三层结构:内层为肉芽组织层,紧邻脓腔周围,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略有减低,但仍呈相对高密度;中层为水肿的纤维组织层,常较薄,多为数毫米,表现为无强化或轻微强化的低密度窄带;外层为周围肝组织充血水肿,宽窄不一,表现为病灶周围肝实质一过性强化。
不典型肝脓肿误诊为肝癌的影像分析肝脓肿在我国并非少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感染途径的变化[1],肝脓肿的病理演变在个体间差异较大,不典型影像表现渐趋增多,误诊为肝癌的为数不少。
现收集我院1组不典型肝脓肿影像诊断为肝癌病例,做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减少误诊。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肝脓肿均为多发,经手术及穿刺引流或正规抗生素治疗后随访复查证实。
男性5例,女性3例。
年龄32~68岁,平均44.3岁。
2例无明确发热史,6例有寒战高热、间歇低热或一过性发热等表现,发热程度为37.5℃~40.6℃。
伴随症状有右上腹痛不适、胸痛、腹胀等。
2例合并有糖尿病。
病程在4~6个月4例,>1年4例。
1.2 CT扫描技术使用仪器采用西门子SOMA TOM Balance螺旋CT扫描机。
全部病例行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层厚和间隔均为10 mm,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尖。
1.3 MRI扫描技术使用安科公司生产永磁型Open Mark 2000 平扫行T1、T2加权序列扫描,横断成像,必要时加扫冠状面,并于T1加权序列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sat),T2加权序列使用呼吸门控技术。
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选用TR/TE=300/30msec,T2加权选用TR/TE=2 000/105msec。
为了减少伪影,我院采取禁食、使用腹带的方法。
其中2例在注射造影剂后采用SE序列T1WI做动态增强扫描。
2 结果2.1 病变分布病变单发1例,多发7例,单发位于左叶,多发者病变各叶均有分布。
2.2 病变大小2.5~8.6 cm,散在多发者病变多较小。
2.3 CT表现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内部密度不均匀,轮廓不均匀,7例边缘模糊,1例边缘清晰。
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周边或少数层面周变可见强化,呈大小不等的蜂房样改变,即所谓的“簇样症”[2]。
病灶周边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累及破坏征像。
2.4 MRI表现T1加权像上为类圆形低信号影,边界欠清而无明确的脓肿壁5例,边界清晰有脓肿壁3例。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肝脓肿的识别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相关特征。
影像学诊断方法B超检查肝脓肿的B超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B超检查能够观察到肝脓肿的形态特征、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在超声图像上,肝脓肿呈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的囊性病变,边缘模糊,内部可见液性或脓液积聚的区域。
CT扫描CT扫描在肝脓肿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包括肝脓肿的数目、大小、形态、壁厚度、壁光滑程度等。
肝脓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周围可见炎性水肿和血管扩张。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肝脓肿的诊断也非常有价值。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肝脓肿的定位和特征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肝脓肿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灶,具有较明显的周围水肿和邻近器官的影响。
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肝脓肿常见的影像学特征:1. 形态特征:肝脓肿呈囊性病变,多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
2. 边缘特征:肝脓肿的边缘常呈现模糊不清或不规则。
3. 内部特征:肝脓肿的内部可见液性或脓液积聚的区域,有时可见气体。
4. 周围特征:肝脓肿周围可见炎性水肿和血管扩张,邻近器官受压移位。
5. 血供特征:肝脓肿的血供可见动脉高灌注现象,动脉期显影明显。
6. 强化特征:肝脓肿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较强的强化效果,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密度灶。
结论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B超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是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了解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在观察影像学特征时应注意形态、边缘、内部、周围、血供和强化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通过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肝脓肿的准确诊断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治疗及指导手术决策。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影像学诊断的相关内容。
二、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1.B超表现肝脓肿在B超上主要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边缘清晰,内部常含有气泡或液平面。
有时可见到内部分隔或壁结节。
周围炎性浸润可致肝脓肿的边缘模糊或不规则。
2.CT表现CT扫描是肝脓肿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肝脓肿在CT上呈现为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边缘清晰。
有时可见到脓肿壁增厚、分隔,以及周围炎性浸润。
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强化,周围炎性反应可引起邻近血管、胆道的受压、移位等表现。
3.MRI表现MRI对于肝脓肿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肝脓肿在MRI上呈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病灶。
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强化,周围炎性反应可引起邻近血管、胆道的受压、移位等表现。
MRI对于分辨脓肿内部的液体成分和坏死组织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三、影像学诊断注意事项及误诊情况1.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疾病有时较为相似,包括肿瘤、肝脓肿样病变、囊腔性病变等。
在影像学诊断时需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小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难度较大小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常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能表现为扁平或结节状的低密度区,易被误诊为肝血管瘤或其他肝脏病变。
对于此类情况,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肝脓肿的影像学图片、相关研究文献及临床案例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肝脓肿:肝脏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脓肿。
2.影像学诊断: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六、结束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详细介绍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注意事项及误诊情况,希望能够为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表现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以下为其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CT扫描:肝脓肿在CT扫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周边有明显的壁,壁厚度不均匀,且可见壁上有液-液平面。
较大的肝脓肿还可显示出坏死区,形态较不规则。
2. MRI:MRI对于肝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T1加权图像上,肝脓肿呈低信号,而T2加权图像上,肝脓肿则呈高信号。
肝脓肿周边周围有明显的低信号壁。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肝脓肿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周围有边缘不规则的强回声壁。
超声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液-液平面来判断脓肿内部的坏死程度。
4.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也可用于肝脓肿的诊断。
放射性同位素本身可以在炎性组织中积聚,肝脓肿的部位在核素扫描中可以显示出明显的异常改变。
诊断要点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的要点如下:1.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肝脓肿患者常伴有发热、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2. 了解患者的病史。
有肝炎感染史、肝移植史、胆道感染史等都是发生肝脓肿的高危因素。
3. 根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CT扫描、MRI、超声检查和核素扫描等都可以作为肝脓肿的辅助诊断方法。
4. 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肝肿瘤、肝囊肿等。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并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55肝脓肿是临床实践当中常见的一类肝脏化脓性病变,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影响引起的,同时该病也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在得不到及时的对症治疗时死亡率可达30%[1]。
在典型的肝脓肿疾病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经检查可见其中央均匀液化的坏死区,同时典型肝脓肿病灶周边存在着明显的“双靶征”、病灶内积气等,这些特征性在CT 检查中有着良好表现,因此典型肝脓肿通过CT 技术即可准确加以诊断。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肝脓肿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典型肝脓肿患者比例开始增加,尤其是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复杂多变,这对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带来很大难题,其误诊率较高[2]。
有研究显示,不典型肝脓肿缺乏“双靶征”、病灶内积气等CT 特点,且患者脓肿内多灶性液化坏死区、未完全液化区容易混淆而导致早期不典型肝脓肿容易被误诊成肝癌等疾病[3]。
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 表现以及诊断,本文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CT 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希望通过对诊断过程的再次总结,能够进一步提高早期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与鉴别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早期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50例患者中共有32男患者、18例女患者。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3±1.23)岁,平均病程为(6.52±1.47)d。
50例患者中,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烧、乏力、腹部疼痛、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1.2 方法对所有50例患者全部进行CT 扫描检查,其手段包括实施CT 平扫以及实施CT 增强扫描。
在对患者实施CT 扫描时,所采用的的仪器为飞利浦16排螺旋CT。
扫描时将CT 机的扫描层厚与层距均设置为10mm,患者接受扫描前口服500mL 1.5%~2.0%的泛影葡胺。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肝部感染性疾病。
以下是肝脓肿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恶寒、右上腹疼痛及压痛。
血象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左移及核左移,C-反应蛋白升高,肝功能异常。
2.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可靠地诊断肝脓肿。
发现肝内囊性病变区,病变区界限清晰,周围有炎性水肿和胸膜反应等影像学特征。
3. 细菌培养:外科治疗时应采取刮片和穿刺液做革兰氏染色、培养及药敏试验,能从肝脓肿液体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立病原体,明确抗生素治疗方案。
4. 肝功能检测:对待疗效的评价及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需要经常进行肝功能检测。
诊断肝脓肿时必须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等多种方法,以便能早期发现并明确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肝脓肿,应该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影像学诊断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影像学是肝脓肿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诊断所需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肝脓肿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肝脓肿的大小、位置、数量和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脓肿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能够区分脓肿内液体和坏死组织。
在超声检查中,肝脓肿呈现为囊状或椭圆状的低回声区,常常伴有周围的良性肝组织的增厚和血流改变。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肝脓肿的穿刺抽吸,以获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CT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提供比超声更详细的肝脓肿信息。
在CT扫描中,肝脓肿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囊腔状低密度区,周围有边缘增厚和强化,常伴有周围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CT还能够显示肝脓肿与血管的关系,例如肝脓肿与门静脉的直接关系或血栓形成。
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肝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MRI扫描中,肝脓肿呈现为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
与CT相比,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肝脓肿的内部结构,例如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分布。
影像学表现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常见的表现包括:1. 囊腔状低密度区:肝脓肿通常呈囊腔状低密度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形成明显的界限。
2. 强化:肝脓肿周围的边缘组织常常显示强化,这是由于局部的炎性反应和血管内脓毒性物质的扩散。
3. 脓肿壁增厚:脓肿壁常常显示增厚,这是由于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4. 脓液与坏死组织:肝脓肿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液体和坏死物质,这些物质呈现为低密度区域。
5. 血管改变:肝脓肿与邻近的血管通常存在关系,例如门静脉分支的受压、血栓形成等。
肝脓肿影像表现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肝内炎性病变,其中细菌性肝脓肿约占80%,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肝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期初期及脓肿形成期3个病理阶段,不同阶段的形态学表现呈多样性,根据增强影像的特点,肝脓肿分为典型与不典型两个类型:典型肝脓肿指病理上脓肿形成趋于成熟,反映脓肿形成期,脓腔液化坏死彻底;不典型肝脓肿多指病理上脓肿的早期改变,反映化脓性炎症期和脓肿形成初期,坏死不彻底、肝组织残存、脓肿壁及脓腔尚未形成。
一、CT表现1.典型表现:(1)平扫为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CT直介于水与肝组织之间,环绕脓腔的环形脓肿壁密度低于肝组织、高于脓腔,脓肿壁周围可有环状水肿带,边界不清。
(2) 增强扫描90%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腔及周围水肿无强化,呈不同密度的环形强化带,即呈环征(也称“环靶征”)。
(3)20 %脓腔内出现小气泡或气一液平面是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是脓肿坏死液化伴产气菌感染。
(4) 动脉期病变周围一过性强化也是重要的影像特征,系脓肿周围门脉系统炎症,使门脉狭窄、门脉血流量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而成。
2.不典型表现:缺乏特异性。
CT平扫为肝内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及血供特征。
以下几点可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1) 花瓣征和簇形征:增强扫描,花瓣征表现为脓肿边缘和分隔强化,类似花瓣样改变;簇形征为病灶内部的多个小环状强化,相互靠近堆积成簇或类似蜂窝。
两者均系脓肿液化坏死不彻底,其间残存炎症肝组织形成分隔所致。
(2)间接征象:因胆道系统感染,肝脓肿周围的胆管轻度扩张、积气。
二、M R表现1典型表现:(1)平扫,脓腔在T1W上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信号区,T2W 呈不均匀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因脓液黏稠水分子扩散受限而呈明显高信号;脓肿壁因炎症充血带及纤维肉芽组织而呈等和稍高信号,即“环靶征” 。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脓肿壁即可出现强化,但程度较轻;而脓肿周围肝实质因充血可见明显片样强化,脓腔不强化,呈“晕环样”,门脉期及延迟期与肝实质呈等信号,脓肿壁仍有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