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2009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经济法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6.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的著作是【】A.《公有法典》B.《论法的精神》C.《自然法典》D.《法学阶梯》正确答案:A解析: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产生要更为晚近,其较为全面的发端,是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标志的。
2.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A.日本B.德国C.法国D.英国正确答案:B3.货币市场相关法律规范属于【】A.金融市场调控法B.金融体制法C.计划体制法D.计划协调法正确答案:A4.在中国,属于调制受体的是【】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C.纳税人D.中国人民银行正确答案:C解析:调制受体即依法接受调制的主体,包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等。
纳税人、商业银行或其他行业的企业、消费者等,都可以成为经济法上的调制受体。
5.经济法的内在价值又可称为【】A.评判价值B.主观价值C.客观价值D.主观评判价值正确答案:C解析:经济法的内在价值因其涉及经济法内在的、客观的制度功用,因而这种内在价值可称为“功用价值”或“客观价值”,或统称为“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
经济法的外在价值是主体对经济法本身应有功用或实际功用的一种评价和判断,由于这种评判同外部主体的认知能力、法律意识等诸多主观因素都有关联,因而这种外在价值,也可称为“评判价值”或“主现价值”,或统称为“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
6.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是【】A.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B.公法与私法的关系C.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D.公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正确答案:B7.下列属于经济法主体组合的是【】A.自然人与法人B.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C.行政主体与相对人D.行政主体与监督主体正确答案:B8.司法对现代经济法运行的影响是【】A.司法是整个经济法运行中最为重要的环节B.司法因素对现代经济法运行的影响相:对较低C.现代经济法的运行不需要司法手段而依靠行政手段D.现代经济法纠纷的解决不需要仲裁手段正确答案:B解析:司法因素对于经济法运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由于立法、执法、司法的体制、认知能力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l.不属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基本内容的是( C )包括定罪平等、量刑平等、执行刑罚平等。
A.平等地认定犯罪B.平等地裁量刑罚C.平等地适用刑事强制措施D.平等地执行刑罚2.我国刑法对于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B )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3.根据刑法的性质,刑法属于( A )A.根本法B.程序法C.公法D.私法4.刑法理论通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 B )A.简单客体B.直接客体C.复杂客体D.次要客体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 B )A.业务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重过失D.轻过失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A )A.按照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B.按照其直接组织、领导的犯罪处罚C.按照其亲自参与的犯罪处罚D.应加重处罚7.想象竞合犯具有的两个特征是,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和( B )A.行为人只有一个犯意B.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罪名C.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法条D.行为人只有一个犯罪目的8.刑罚的目的是( A )A.预防犯罪B.惩罚犯罪C.打击犯罪D.消灭犯罪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第1条9.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是( B )A.放火罪B.危害国家安全罪C.爆炸罪D.强奸罪lO.减刑不适用于( D )A.被判处管制的人B.被判处拘役的人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D.被单处驱逐出境的人11.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 C )A.一般主体B.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C.中国公民D.特殊主体12.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指正在使用中的( C )A.火车、汽车、人力车、船只、航空器B.火车、汽车、兽力车、船只、航空器C.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D.火车、汽车、自行车、船只、航空器13.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 C )A.依法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B.依法驾驶交通工具的人员C.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及其他人员D.合法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D )A.应以信用卡诈骗罪,从重处罚B.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C.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D.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15.我国刑法基本上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为依据()A.按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B.按犯罪客体的不同进行排列C.按犯罪目的的不同进行排列D.按犯罪对象的不同进行排列我国刑法分则以各类犯罪的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为依据,按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
法学概论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A、人民的主体地位B、公正的司法C、坚持依宪治国D、党的领导正确答案:D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A、公民在疾病时B、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C、公民在年老时D、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正确答案:D3、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年通过的。
A、1975B、1978C、1982D、1954正确答案:C4、我国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 )担任。
A、国务院从国家领导人员中选任B、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公民C、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D、国家副主席任命正确答案:C5、曾受过( )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A、罚款B、行政处罚C、行政处分D、刑事处罚正确答案:D6、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 )。
A、法的规范性B、法的程序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强制性正确答案:A7、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第91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法的渊源的知识,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B、“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C、“一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关系D、法的正式渊源与法的非正式渊源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B8、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 )。
A、法律监督机关B、纪律检察机关C、法律实施机关D、普法宣传机关正确答案:A9、根据《宪法》的规定,( )是我国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大C、地方各级党委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正确答案:B10、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自考《法学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总分:130分题量:46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准用性规范属于()A.确定性规范B.不确定性规范C.兼有确定性规范与不确定性规范的性质D.可能是确定性规范,也可能是不确定性规范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习惯法不存在于下列何种社会之中()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所作的()A.第一次修改B.第二次修改C.第三次修改D.第四次修改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在我国,侵权的民事责任()A.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B.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C.不区别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D.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也有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
某甲对其行为()A.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B.占有、利用、收益、处分权C.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权D.控制、使用、收益、处分权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一般认为识别的进行,主要应依()A.法院地B.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C.行为地法D.当事人的属人法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是()A.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B.未到法定婚龄的C.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D.因胁迫而结婚的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自()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A.3000元B.5000元C.10000元D.20000元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A.5年B.10年C.15年D.20年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当应作出()A.有利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解释B.有利保险人与受益人的解释C.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D.有利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解释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的下列何种期限内审结()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6个月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D.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下列可适用国家豁免原则的是()A.外国国家B.外国国家元首C.外国外交代表D.外国领事官员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犯罪客体是指()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下列各项,不属于代理的基本种类的是()A.委托代理B.本代理C.指定代理D.法定代理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A.吸收原则B.相加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相加原则或者限制加重原则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0.某甲破门人室行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听到事主回家的脚步声,于是越窗逃跑。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37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 )A.人的性格和特征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信念B.意志C.情感D.理想3.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
他的这个理想是( ) A.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C.道德理想D.职业理想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救亡图存B.新民主主义革命C.实现共产主义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6.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败北;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一波三折;即使同一个人,在一生中也往往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对于逆境,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 )A.居安思危,自制自励B.大胆正视,积极应对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D.玩世不恭,虚度光阴7.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他的意思是说( )A.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越大,他的自我价值就越小B.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C.一个人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越多,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D.能力大的人更容易实现社会价值,能力小的人不可能实现社会价值8.道德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2009年7月自学考试司法鉴定概论试题范文第一篇:2009年7月自学考试司法鉴定概论试题范文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司法鉴定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92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集中型司法鉴定体制设置司法鉴定机构的代表国家为()A.英国C.澳大利亚2.劳动力鉴定委员会属于()A.司法部门的鉴定机构C.行业鉴定机构B.社会专门鉴定机构D.司法鉴定委员会B.中国 D.法国3.司法机关为了解决就同一专门问题经两次以上鉴定后出现的鉴定结论矛盾,而组织不同鉴定机构的鉴定人进行的鉴定被称为()A.重新鉴定C.共同鉴定 B.补充鉴定 D.复核鉴定4.划分同一认定鉴定方法与非同一认定鉴定方法的依据是()A.鉴定方法学科来源的不同C.鉴定结论作用的不同 B.鉴定目的的不同 D.方法在具体鉴定中的地位不同5.足迹反映出来的“起脚特征”、“碾脚特征”和“落脚特征”属于足迹的()A.一般特征C.形象特征 B.步幅特征 D.步态特征6.从爆炸物证的种类看,被炸者的尸体或人体组织碎片称为()A.爆炸遗留物C.爆炸对象 B.爆炸残留物 D.爆炸痕迹7.从实施鉴定的角度看,计算机资料收集的要求主要是保证计算机资料记载的信息不要被()A.消除或改变C.移动或粘贴 B.隐藏或复制 D.发送或打印8.识别印文真伪的主要依据是印文的()A.一般特征C.新旧特征 B.颜色特征 D.细节特征9.以活体为鉴定对象,对与法律有关的人身伤害或致残、性犯罪、劳动能力等进行的鉴定被称为()A.法医物证学鉴定 B.法医病理学鉴定C.法医临床学鉴定 D.法医毒物分析鉴定10.精神分裂症、偏执狂、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发育迟滞等病种被统称为()A.精神障碍C.重性精神病 B.精神疾病 D.轻性精神病11.资金运动的规律性和财务关系的相对稳定性被称为()A.财务特性C.财务会计特性 B.会计特性 D.财务规律性12.下列属于司法会计鉴定的专门性问题的是()A.原始凭证内容真实性的识别问题B.财务会计资料证据中形象痕迹的识别问题C.财务会计错误因果关系的确认问题D.与财务会计业务有关的法律定性问题13.下列产品质量鉴定方法中,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A.热学检验法C.力学检验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法主要出自( A )1-P27A. 国家B. 政党C. 社会D. 法官2.法律规范有其特定的结构,法律规范中的核心部分是( B )1-P33A. 适用条件B. 行为准则C. 法律后果D. 法律条文3.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 D )1-P35A. 基本原则B. 具体原则C. 专门法律原则D. 政策性原则4.在我国,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 )2-P58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D.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的是( C )3-P91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1982年宪法C. 党的十五大D. 党的十六大6.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是( B )2-P62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7.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这体现了宪法(B)4-P97A. 在内容方面的特点B. 在效力方面的特点C. 在制定程序方面的特点D. 在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D)5-P196A. 2005年4月27日起施行B. 2005年10月1目起施行C. 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D.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9.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B )5-P204-205A. 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能自主决定的事项B. 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C. 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D. 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自律管理的事项10.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D)5-P207A. 管制B. 拘传C. 罚金D. 警告11.我国合同法规定,撤销要约的条件是撤销要约的通知( C )6-P259A. 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的人B. 必须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C. 必须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D. 可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12.我国婚烟法规定,下列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是( D )6-P270A. 工资、奖金B. 生产、经营的收益C. 知识产权的收益D. 一方的婚前财产13.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是(C )6-P273A. 调查B. 劝解C. 调解D. 判决14.我国民法规定,代位继承属于( D )6-P282A. 遗嘱继承B. 遗赠C. 遗赠扶养协议D. 法定继承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中监督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 D )7-P298A. 股东会B. 董事会C. 经理D. 监事会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C )8-P334-336A. 伪造商品产地B. 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C.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D.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17.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三包”义务的内容是( C )8-P349A. 包修、包换、包赔B. 包修、包退、包赔C. 包修、包换、包退D. 包换、包退、包赔18.下列何种犯罪没有..犯罪对象?( B )9-P363A. 重婚罪B. 偷越国(边)境罪C. 爆炸罪D. 遗弃罪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A )9-P374A. 应当免除处罚B. 应当减轻处罚C. 应当从轻处罚D. 可以从轻处罚20.对正在进行下列何种犯罪的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 C )9-P370 A. 抢夺 B. 绑架C. 诈骗D. 走私2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B )9-P366A. 不负刑事责任B. 应负刑事责任C. 应从轻处罚D. 应减轻处罚22.我国刑事诉公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C)10-P414A. 4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2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是( A)11-P438A. 原告与被告B. 第三人C. 诉讼代理人D. 诉讼代表人24.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11-P447A. 1个月内审结B. 3个月内审结C. 6个月内审结D. 12个月内审结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 B )12-P461A.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C.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D.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从期满之日起,人民法院可依法对该行政机关(A)12-P472A. 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B. 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C. 按日处200元至300元的罚款D. 按日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54年( A )13-P477A. 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B. 由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C. 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D. 由中国、印度、泰国共同倡导的28.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 A )13-P476A. 国家B. 国际组织C. 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D. 法人组织29.在我国,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外国因素是( A )14-P509A.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B. 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我国领域内C. 民事关系据以确立、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我国自然人或法人30.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 C )14-P517A. 监护人的本国法B. 我国法律C. 被监护人的本国法D. 我国与当事人所在国缔结的国际条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7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和大题答案课程代码:000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某一方面的基本制度由基本法律规定,其制定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人员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B.国务院副总理C.中央军委副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要由()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补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B.保障人权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工人阶级的领导B.工农联盟C.爱国统一战线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8.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A.15日内B.30日内C.60日内D.90日内9.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项而采取的处理决定是()A.行政执法B.行政许可C.行政强制执行D.行政决定10.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A.警告B.罚款C.罚金D.没收1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年龄是()A.男20周岁,女18周岁B.男20周岁,女20周岁C.男22周岁,女20周岁D.男22周岁,女22周岁12.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遗嘱B.遗赠C.继承权的抛弃D.合同13.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A.10年B.15年C.20年D.50年14.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A.受孕B.出生C.年满10周岁D.年满18周岁15.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的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是()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D.监事会16.除纳税人、征税对象外,税法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还包括()A.税种税目B.纳税期限C.税率D.违章处理17.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A.回扣B.折扣C.佣金D.酬金18.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A.5年B.10年C.15年D.20年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20.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何种罪应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劫罪D.走私罪21.就犯罪客观方面而言,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是()A.危害行为B.犯罪方法C.犯罪时间、地点D.危害结果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特有基本原则的是()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B.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C.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D.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2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A.1982年3月8日颁布并生效的B.1991年4月9日颁布并生效的C.1989年4月4日颁布并生效的D.1997年3月14日颁布并生效的24.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采用的是()A.原告就被告原则B.被告就原告原则C.原告选择原则D.被告选择原则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B.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A.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D.非要式行政行为27.在国际法上,邻接一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A.领水B.领海C.公海D.内海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印度、缅甸于()A.1949年提出的B.1954年提出的C.1960年提出的D.1976年提出的2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行为能力,则应当()A.认定为无行为能力B.认定为有行为能力C.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D.参照其它国家的相关规定再确定30.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A.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B.该外国人所在国的法律C.我国的法律D.婚姻缔结地的法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某一方面的基本制度由基本法律规定,其制定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下列人员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B.国务院副总理
C.中央军委副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要由()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B.保障人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A.工人阶级的领导B.工农联盟
C.爱国统一战线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日内B.30日内
C.60日内D.90日内
9.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项而采取的处理决定是()A.行政执法B.行政许可
C.行政强制执行D.行政决定
10.下列不属于
...行政处罚行为的是()
A.警告B.罚款
C.罚金D.没收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年龄是()
A.男20周岁,女18周岁B.男20周岁,女20周岁
C.男22周岁,女20周岁D.男22周岁,女22周岁
12.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遗嘱B.遗赠
C.继承权的抛弃D.合同
13.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
A.10年B.15年
C.20年D.50年
14.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受孕B.出生
C.年满10周岁D.年满18周岁
15.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的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是()A.股东会B.董事会
C.经理D.监事会
16.除纳税人、征税对象外,税法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还包括()
A.税种税目B.纳税期限
C.税率D.违章处理
17.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
A.回扣B.折扣
C.佣金D.酬金
18.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
际执行的刑期不能
..少于()
A.5年B.10年
C.15年D.20年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
20.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何种罪应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诈骗罪
C.抢劫罪D.走私罪
21.就犯罪客观方面而言,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是()
A.危害行为B.犯罪方法
C.犯罪时间、地点D.危害结果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特有基本原则的是()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B.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C.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D.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2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
A.1982年3月8日颁布并生效的B.1991年4月9日颁布并生效的
C.1989年4月4日颁布并生效的D.1997年3月14日颁布并生效的
24.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采用的是()
A.原告就被告原则B.被告就原告原则
C.原告选择原则D.被告选择原则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B.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
A.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D.非要式行政行为
27.在国际法上,邻接一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
A.领水B.领海
C.公海D.内海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印度、缅甸于()
A.1949年提出的B.1954年提出的
C.1960年提出的D.1976年提出的
2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行为能力,则应当()
A.认定为无行为能力B.认定为有行为能力
C.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D.参照其它国家的相关规定再确定
30.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
A.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B.该外国人所在国的法律
C.我国的法律D.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包括()
A.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B.便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C.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D.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E.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2.我国民法规定,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包括()
A.法人B.个体工商户
C.个人合伙D.公民(自然人)
E.农村承包经营户
3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主要包括()
A.按有关规定查阅相关法律文书 B.正确合法行使诉讼权利
C.遵守诉讼秩序D.进行辩论
E.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3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权力制约原则
E.罪刑相当原则
35.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刑事案件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有()A.张某侵占案B.陈某间谍案
C.钱某故意杀人案D.外国公民甲某在我国实施的诈骗案
E.岳某抢夺某外国公民财物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公民
37.继承权
38.犯罪对象
39.不正当竞争行为
40.行政诉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
”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4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起哄闹事。
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
甲挤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
后甲因打架被拘留。
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
因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
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