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2017高考-北京卷历史-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8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2.(2019年北京卷,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解析】材料中1878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
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
3.(2019年海南卷,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从题干时间看,当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很显然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近几年高考中有关本部分内容的试题比较多,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等。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从能力要求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备考复习时:(1)借用“变”字,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近现代各个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体现,复习时应注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四次重大变化的节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
考点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018年江苏卷)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要点解密】(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解题思路】【要点解密】(2016年江苏卷)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题思路】【要点解密】(2015年北京卷)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题思路】【要点解密】(2015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旧唐书•高祖本纪》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旧唐书•太宗本纪》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 C.人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高中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感想第一高中该怎么去学习高中学习方法和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高中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因为高中的知识更多更深奥,要把初中的一些优越感尽快的抛弃掉,因为高中就是把大家又一次的拉在了同一个起跑线,都是优秀的学生,所以就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英语单词每天都要背会多少个,天天坚持就可以在三年的时间里背诵几千几万个单词,平时和同学交流也可以英语交流,锻炼了口语和听力,比如数学题。
不懂要问,听懂了就加大练习,把基础打牢,这样高考复习的时侯更容易查找自己的不足。
第二高中怎样才能学好习比如英语单词每天都要背会多少个,天天坚持就可以在三年的时间里背诵几千几万个单词,平时和同学交流也可以英语交流,锻炼了口语和听力,比如数学题。
不懂要问,听懂了就加大练习,把基础打牢,这样高考复习的时侯更容易查找自己的不足。
做好笔记,第三,要做好新时期的沟通准备。
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懂的知识点和同学老师及时沟通,不要拖着,因为高中学习的东西知识很多,课程过的也快,几天都会更新一段知识点,所以不懂的知识点及时询问学会,这样才不会越积累越多。
最后第一、不要以为高中时间有三年,一切都来得及,就不珍惜时间,时间过得飞快,高中学习的知识很多,第二、对于自己的未来要有个长远的规划。
比如大学有个坚定的目标,大学就是高中生涯最重要的目标,第三、尽量避免进入感情的漩涡。
感情这种事无法避免,但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以后的生活,不能短暂的看高中这几年,要为了远大的目标,克制住感情。
分清主次,学习为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考点一 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2017年新课标卷Ⅰ)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题思路】(2017年天津卷)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
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
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反映的是分封制,再结合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度。
第二小问,材料一“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反映了刘贺失礼仪。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简析
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把④排除掉即可。
“战国至汉代”木有大运河!四选三的组合,其实就是单项选择。
命题人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不懂这个道理?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有大运河词条,从“隋朝”直接排除④。
必修第127页照片。
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答案】D
【解析】北京卷就是用来惹外地考生生气的。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14页,有“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军权。
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
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解析】唐宋时期,柳宗元思想和文学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重视其文学,少关注其思想。
知道离当代越近,“思想家”越来越少了吧?没事吃喝玩乐,搞搞文学艺术(不要涉及ZZ啊)!思想?什么是思想?要保持一致哦!小心地滑。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19页、255页有此题知识点。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A
【解析】晚晴:照相、海军、商标、达尔文、立宪,政治、商业、技术、军事,西方元素多样化。
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咋办?统一战线!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49页有此题知识点。
正确的是
图7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解析】又是来拉仇恨的题目!死记硬背,这是初中升高中吗?②东北沦陷最早,④卢沟桥事变其次,确定②④顺序,搞定!剩下的几个圈都是用来充数的。
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图8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C
【解析】A项本身表述符合史实,但时间是1953-1956年,不在示意图“1959—1994”范围内。
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排除D。
B项不符合史实,真相是“一化三改”遏制了服务业发展。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153、216页有此题知识点。
【解析】A错在“全面”,以全概偏。
B错在“全社会”,以全概偏。
D错在“解决了”,“了”是完成时,应改为“有利于”。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174页有此题知识点。
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
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