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将高聚物溶液或熔体喷射到地面或异极上,使高分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纤维的工艺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过滤、医药、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纺丝工艺参数、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对纤维的形貌、尺寸和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1. 原料性质原料的性质对静电纺丝的纤维形貌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表面张力、导电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的形态和尺寸。
溶液浓度过高会使得纤维变粗,而表面张力过大则会导致纤维断裂。
在静电纺丝工艺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选择,以满足所需的纤维性能要求。
2. 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包括电压、流量、喷射距离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纤维的形貌和尺寸。
一般来说,电压越高,纤维的直径越小,喷射距离越远则会使纤维变粗。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以获得所需的纤维形态和尺寸。
3. 环境因素静电纺丝的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断裂强度。
在制备纳米纤维时,一般需要在相对较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纤维的断裂和变形。
二、应用研究1. 纺织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在纺织领域有广泛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布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能,可以用于防护服、口罩等领域。
2. 医药应用3. 环保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高效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捕捉和分离。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滤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原料性质、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影响,以提高纤维的形态和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制备和性质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纳米材料等等。
其中,聚合物材料因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聚合物材料可以应用于制作纤维、塑料、涂料等,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医疗等方面。
而静电纺丝技术在聚合物材料制备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纤维的方法,它利用了静电力和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来产生纤维。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细纤维,其直径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溶液喷射、电荷分布和纤维定向。
首先,静电纺丝技术的第一步是将聚合物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这种有机溶剂可以是丙酮、DMF、水等等。
当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后,形成的溶液会被输送到一个注射器中。
其次,当聚合物溶液被注入到注射器中后,溶液会通过注射器的喷头被喷射出去。
这种喷射过程会使溶液形成液滴,而液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喷射器喷头的大小和溶液的性质。
然后,这些液滴会在喷射过程中被荷电。
这是因为在液滴喷出喷头的同时,喷头会将电荷转移到液滴表面。
这样,液滴表面就会带有荷电,并形成一个电荷云。
这个电荷云会影响液滴周围的空气,并在液滴周围形成一个静电场。
最后,当液滴喷出喷头后,它们会逐渐失去荷电,并且在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下开始凝固。
在凝固的过程中,液滴表面的荷电云会逐渐消失,而液滴的表面张力则会促使液滴向外展开。
这样,液滴的形状就会变成一个细长的纤维团簇,并且整个过程会被静电力所主导。
二、静电纺丝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医学、纺织、滤清器等。
在医学方面,静电纺丝技术已经应用于制备医用面膜、绷带、人工血管等。
在纺织方面,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薄片、织物等。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荷激发聚合物液体变成细纤维的方法,由于其简单、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在纺织、生物医学、能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纺丝过程、纤维特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与纤维形成机制静电纺丝技术利用电荷作用将聚合物液体通过纺丝喷嘴喷射到基底上,通过电荷相互作用来形成纤维。
在电场的作用下,聚合物溶液中的分子会受到电荷的影响而变形,聚合物链会被电荷排斥并随之形成纤维。
纤维的直径和形状可以通过控制喷嘴距离、电压、液体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纺丝过程静电纺丝技术的纺丝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物溶液的制备、喷丝装置的设计以及纤维收集等步骤。
首先,将聚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溶液。
接着,通过高压泵将聚合物溶液推送至喷嘴,在喷嘴的作用下形成细纤维,并通过电荷作用使纤维凝固。
最后,通过电极或转盘等方式将纤维收集起来。
四、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特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纤维直径可调节,从几纳米到几百微米都可以制备。
其次,纤维表面光滑,纤维之间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多孔性纤维,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五、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膜,用于制备高性能滤料、阻燃材料等。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抗菌纤维、防紫外线纤维等。
此外,在服装领域,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气性和柔软度的纤维,提升穿着的舒适性。
六、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控释功能的纤维载体,用于缓释药物。
此外,在伤口敷料和人工皮肤的制备中,静电纺丝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基于静电力和表面张力的纤维制备技术。
与传统的纺织技术相比,静电纺丝具有高效、简单、节能、易操作和灵活性大等优点,因此在纤维较长、直径很细、表面积较大、功能性要求高的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影响静电纺丝技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聚合物质量静电纺丝过程需要使用液态聚合物,因此聚合物的半透明度、黏稠度、表面张力、分子结构和熔点等特性都会影响到纺织纤维的形态和性能。
2. 溶液的性质纺丝溶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参数也会对纤维产率、径度和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越高,纤维直径和生产率越大;而在高浓度溶液中,纤维会产生聚集,从而导致变形和质量下降。
3. 静电场的作用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的强度、形状和方向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纤维的形态和分布。
如果电场太弱,纤维结构不定,分布不均;反之,如果电场太强,纤维会相互碰撞和融合,导致纤维结构不理想。
4. 外部环境因素静电纺丝过程中,环境湿度、温度和气体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纤维形态和性能。
比如,在相对湿度过低的环境下,电场强度和纤维生产率都会下降,而在高湿度环境中,纤维会变形、变厚或聚集。
静电纺丝技术有很多应用领域,例如:1. 医疗保健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非常细小的纤维材料,这些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医用敷料、人工皮肤、药物缓释膜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透气、高渗透性、可调控孔径和孔隙度等优点,在伤口愈合和药物缓释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 纺织业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纺织品,如衣服、鞋子、帽子、背包等。
这些纺织品具有高强度、高表面积、高透气性等特点,可用于户外用具、运动器材等。
3. 能源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能源产品。
比如,制备微米级别的纤维材料,可用于太阳能吸收材料、燃料电池电极、超级电容器等。
总体来说,静电纺丝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将高分子溶液或熔融体拉丝成纤维的方法。
它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以制备纤维细、密、异性结构调控等优势。
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影响静电纺丝技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分子材料的选择静电纺丝技术适用于多种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丙烯腈、聚酯等。
在选择高分子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分子结构、分子量、熔点、溶解性等因素,以确保其适合静电纺丝工艺条件。
二、静电场的强度和分布静电纺丝过程中,静电场的强度和分布对纤维的拉伸和收集起到关键作用。
适当调整静电场的强度和分布可以改善纤维的拉伸性能和形状的均匀性,从而得到质量较好的纤维产物。
三、喷丝喷嘴结构喷丝喷嘴是静电纺丝工艺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结构对纤维的形状、尺寸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和优化喷丝喷嘴结构,可以提高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收集效率。
四、工艺参数的优化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包括喷丝喷嘴的温度、静电场的电压、喷丝溶液的流速等。
合理优化这些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纤维的直径、密度和形状,提高纤维的品质和产量。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的选择、静电场的强度和分布、喷丝喷嘴结构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等方面。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和工艺探索,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们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医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直径较细的纤维,因此在纺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纤维,这种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柔软度,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制备。
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具有微孔结构的纤维薄膜,这种薄膜可以用于过滤材料、隔离材料等领域。
通过调控静电纺丝工艺条件,可以控制纤维薄膜的孔径和孔隙率,从而获得具有特定过滤性能的纤维膜材料。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1. 引言1.1 静电纺丝技术概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将高电压施加到聚合物或其他材料溶液中,通过静电场使溶液喷射成纤维的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生物医学领域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静电场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喷射成极细的纤维,形成纤维膜、无纺布或纤维材料。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简单、成本低、可控性好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静电纺丝技术的设备主要包括高电压发生器、喷嘴、收集器等部件。
高电压发生器提供静电场,喷嘴负责将溶液喷射,收集器用来收集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直径从纳米到微米级别的纤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和表面形貌,适用于制备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功能纤维膜等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静电纺丝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2. 正文2.1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纤维形态、纤维直径、纤维结构、纤维性能等多个方面。
影响纤维形态的因素包括工艺参数调节、纺丝液性质、静电场强度等。
调节不同的工艺参数可以改变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的形态,例如增加纺丝液的流速可以得到更长的纤维,调节静电场强度可以影响纤维的形成速度和形态。
纤维直径是静电纺丝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纤维直径的控制不仅影响纤维的性能,还直接关系到纺丝后纤维的应用范围。
通常来说,纤维直径越小,纤维的表面积越大,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静电纺丝液的性质也会对纤维的形态和性能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溶液在静电纺丝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流变性质,影响纤维的形成速度和纤维结构。
深入研究纺丝液的性质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纤维形态、纤维直径、纤维结构和纤维性能等多个方面,同时结合工艺参数和纺丝液特性进行调控,才能实现对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形态和性能的精确控制。
2.2 电纺液特性影响因素电纺液是静电纺丝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特性直接影响着最终纺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制造技术,通过利用静电力将纤维从液滴状态转变为纺丝状,其制备的纺丝具有较小的纤维直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二、静电纺丝技术概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基于静电原理的纺丝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场产生的静电力将纤维从溶液中拉伸出来,形成细丝状。
首先,将聚合物或其他溶液注入高压电场中的喷头,然后通过高压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的纤维在电场力的拉伸下形成细长的纺丝。
最后,纺丝被固化形成纤维束。
三、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1. 纺织品材料的制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纺织品材料,如纤维素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纤维等。
这些纤维材料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纺织品。
此外,通过调整喷头和溶液的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纺织品材料,如中空纤维、纳米纤维等。
2. 织物的加工与改性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对织物进行加工与改性。
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的纤维可以直接用于织物的制作,形成具有良好柔软性和透气性的织物。
另外,纺丝过程中还可以添加其他物质,如纳米粒子、功能性化合物等,使纺织品具有特殊的性能,如抗菌、防水、耐热等。
此外,静电纺丝还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的织物,如三维纺织品、多孔纺织品等。
3. 纺织品的功能性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纺织品具有较小的纤维直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于实现纺织品的多种功能性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可以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纳米纤维膜,用于伤口敷料、药物缓释等应用;在能源领域,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纤维材料,用于油水分离、脱硫等应用;在环境领域,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效过滤性能的纺织品,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等应用。
四、静电纺丝技术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品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静电纺丝原理和影响因素静电纺丝法即聚合物喷发静电拉伸纺丝法,与传统办法天壤之别。
首先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带上几千至上万伏高压静电,带电的聚合物液滴在电场力的效果下在毛细管的Taylor锥极点被加快。
当电场力足够大时,聚合物液滴战胜外表张力构成喷发细流。
细流在喷发进程中溶剂蒸腾或固化,终究落在接纳设备上,构成相似非织造布状的纤维毡。
在静电纺丝进程中,液滴一般具有必定的静电压并处于一个电场傍边,因而,当射流从毛细管末端向接纳设备运动时,都会出现加快现象,然后导致了射流在电场中的拉伸。
一、静电纺丝中射流的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是一种所谓的传递现象,即导致活动不稳定性的每一种形式可能起源于某一扰动或涨落,它会随时间以不同速率而扩展。
静电纺丝中有3种不稳定性,第一种是黏性不稳定性,首要是毛细力与黏性力的效果引起的。
别的两种不稳定性是电的实质引起的其一为轴对称的曲张不稳定性,即因表而电荷密度在切向电场中遭到的力而引起,这种力与粘度和谐效果引起丝的轴对称形变和活动;其二为非轴对称的曲折不稳定性,即流体的偶极和电荷发作涨落,在电场中轴的法向上受力发生曲折。
静电纺射流可能表现出某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不稳定性形式,取决于射流速度、半径和外表电荷密度等基本参数。
近年来静电纺丝理论研究首要选用最简化的线性近似剖析,而研究这些稳定性关于深入研究静电纺丝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静电纺丝的影响要素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影响要素许多,这些要素可分为溶液性质,如粘度、弹性、电导率和外表张力;控制变量,如毛细管中的静电压、毛细管口的电势和毛细管口与收集器之问的间隔;环境参数,如溶液温度、纺丝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气流速度等。
其间首要影响要素包含:1.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溶液浓度越高,粘度越大,外表张力越大,而脱离喷嘴后液滴割裂才能随外表张力增大而削弱。
一般在其它条件恒守时,跟着浓度增加,纤维直径增大。
2.电场强度随电场强度增大,高分子静电纺丝液的射流有更大的外表电荷密度,因而有更大的静电斥力。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一、引言纳米纤维材料具有突出的性能和应用前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
其中,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有效手段,在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纳米传感器、高效滤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从静电纺丝的原理、影响因素、纳米纤维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静电纺丝法的原理静电纺丝法是一种通过静电力将溶液或熔体中的材料拉伸成纤维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荷的相互作用。
将电荷量极小的液体通过针口细孔注入一定作用电场的区域,溶液中的分子会受到电场作用而形成直径约为几毫米的液滴。
当液滴越过针尖位置时,电场将液滴内部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地拉伸并发生极化,此时液滴极性变化引发静电力的作用,液滴表面附着上的荷电分子会被电场加速拉伸,从而形成纺丝流。
在纺丝过程中,液滴内部溶液挥发蒸发,纤维逐渐细化,并随风中漂浮而将纤维收集起来即可。
三、静电纺丝法影响因素1. 溶液性质:包括溶液粘度、熔点、表面张力、介电常数、溶解度等。
如:面张力较大的液体易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纤维;低粘度的液体纺丝时容易出现喷溅等问题。
2. 纺丝电场:静电纺丝中的电场强度与纤维的直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纤维直径可通过改变电场强度(或与之相关的电压、电流密度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对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微调。
3. 收集器:收集器的类型和形状对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的质量和形貌影响显著。
与此同时,收集器对纤维形态的影响还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4. 操作条件:比如通风条件、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等,也会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材料产生影响。
四、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材料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此处将简要介绍其中几个应用领域。
1. 纳米级滤料:由于静电纺丝法可以将材料拉成直径为数十纳米的纤维,因此用其制备纳米级滤料可以大大提高滤材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从而提高滤材的过滤效率,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兼容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能够制备纳米级材料的新兴技术,其制备过程简单而又高效,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材料,如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和研究。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将材料纺丝制备成纳米级材料的技术。
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高电压静电场作用进行流动,使高分子物质形成细纤维状,经由旋转电极收集而成。
静电纺丝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能够制备出纤维直径非常细的材料,从数百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和定制性。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列举几个领域。
1、医药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高效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和医用补品等。
通过对药物进行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纳米级药物载体,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外控释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同时,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仿生组织材料,如细胞膜、骨髓组织等,这些仿生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似性,可以用于人体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
2、纳米纤维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纤维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可以应用到多种领域。
如,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纳米过滤器等领域,还可以制备出基于纳米纤维的材料,如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布等。
3、环保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根据环保要求的材料,如空气净化器、水处理器等。
通过将材料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高效空气过滤材料、水净化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满足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提高技术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制备技术,其制备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偏差性,需要更深入地探索相关原理以及改进技术,以使其制备过程更加稳定可控。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作者:邹爽赵金松陈驰来源:《河南科技》2019年第05期摘要: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单高效、经济快捷的纳米纤维材料制作技术。
近年来,納米材料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放在对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探索A上,并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
基于此,本文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静电纺丝技术;影响因素;应用领域中图分类号:TQ3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05-0075-03Abstract: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is a simple,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fast 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nanofibers, which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In recent years,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More and more people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and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resul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cholars.Keywords: electrostatic spinning technology;influencing factors;application field1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1934年,Formalas发明了用静电力制备聚合物纤维的实验装置,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公布了聚合物溶液在电极间怎样形成射流,详细描述了利用高压静电来制备纤维装置的专利,被公认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的开端。
但是,在静电纺丝技术刚产生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20世纪中期,纳米技术开始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静电纺丝技术逐渐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和广泛关注。
从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及物理性能上来讲,静电纺丝是一种通过电场最终使前驱体溶液雾化的技术。
前驱体溶液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高分子流体并不是以一种液体的微小的形态运行的,更多是以一种雾化的形式来实施的[1]。
静电纺丝过程可以描述聚合物溶液在强静电场中的流动。
当溶剂固化后,得到纤维状材料。
在电场中,流体被雾化,经过一段时间和一段距离的运行后最终转化成为纤维。
世界上最早的静电纺丝装置是在美国著名的专家的不断研究之下呈现出来的,试验用醋酸纤维素溶液为前驱体溶液置于高压电场中,分别将两个电极连接在接收装置和纺丝头上,当电场力克服了电流表面张力后,小液滴就不能继续维持原先所具有的形态,因而就形成了最终的束状细丝,固化后形成纤维。
在之后的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试验中采用的流体的性质对纺丝是否能取得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近年来的综合发展形势来看,在制备纳米材料时,对静电纺丝这种制备方法也是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重视。
2 静电纺丝技术的现状静电纺丝因具有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2]。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对静电纺丝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渗透到无机纳米纤维领域的研究来。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无机物纳米纤维成品的柔韧性和连续性不足,非常脆,故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给具体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之处[3,4]。
3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3.1 纺丝液载体纺丝液即为前驱体溶液,一般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与其相溶的溶剂组成。
从客观角度来讲,所有的可溶和熔融态的高分子聚合物都可以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加工和制备。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上来讲,可以用于进行静电纺丝的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胶原蛋白、明胶等合成或者天然高分子材料,而常用的溶剂为水、硫酸、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等[5]。
3.2 黏度静电纺丝的前驱体溶液黏度过大会使高聚物分子链缠结过多、过密,导致射流发生较大的不稳定现象,使纺丝难以完成,也容易导致获得的纳米纤维直径和分布非常不均匀。
但是,黏度过低会使纺丝液难以形成正常的射流,纺丝难度大,最终只能形成液滴。
从上述对相关性能的分析可知,前驱体溶液黏度的高低对静电纺丝的均匀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影响前驱体溶液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溶剂种类、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纺丝液中各个成分的配比等。
所以,为了获得最佳效果,配置纺丝液时,要兼顾上述因素,并且不断进行尝试和试验[6-7]。
3.3 导电性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由于纺丝液受到静电场的作用较大,所以导电性对静电纺丝有着很大的影响。
溶液会产生较多射流束,在电场力作用下,聚合物溶液经过拉伸,固化成纤维膜。
由此,纺丝液的导电性对最终纺丝的效果也是具有重大影响的。
在进行纺丝的过程中,导电性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将盐类、离子溶液或者导电金属离子加入前驱体溶液中,能提高其导电性,并且能提高溶液的电荷密度。
纺丝液进入已经设定好的电场后,由于受到更加强大的电场力影响和实际作用,最终能够制备出直径更细的电纺纳米纤维。
3.4 电压电压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其整体的电压呈现出不断提升和增加的趋势,射流在这样的状态下也不断予以拉伸,对其形成小直径纳米纤维具有重要意义;电压如果持续上升,纺丝液射流的喷射速度过快,导致溶剂在喷射过程中难以实现相对充分的挥发,小液滴的拉伸和分裂不足。
3.5 接收距离接收距离对电场强度、纺丝液射流在电场中的拉伸和飞行时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会造成直接影响。
接收距离较小会增大电场强度,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其拉伸效果更好一些,对于形成直径更细、分布更均匀的纳米纤维是行之有效的。
较小接收距离也会缩短拉伸时间,这样会造成溶剂挥发不充分,最终导致在具体分布上有比较明显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存在[8,9]。
4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4.1 组织再生人体的很多组织一旦遭受到损伤,要想再将其复原,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需要在体外构建活体组织,将其植入体内,利用这样一种活体组织替代被破坏的组织。
因为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材料直径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要小很多,因而,其能模拟代替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及生物功能。
由此,针对不同组织的再生需求,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材料构建多种不同结构的仿生支架,进而实现其替代组织的培养,最终实现对人体受损的细胞的修复[10-12]。
4.2 电池方面的应用当前的电池普遍具有隔膜孔隙率和吸液量不足等诸多缺点。
要想在大电流下实现有效充电或者是放电,难度较大。
但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能够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高孔隙率的纳米级纤维材料。
因此,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膜能实现吸液量和孔隙率的大幅度提升。
4.3 药物载体传统的给药方式以口服、注射为主。
无论是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率上来讲,还是从其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上来看,该方式都不能较好地满足机体的需求。
在该状态下,药物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其效用,难度也较大。
由于电纺纤维的可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效果良好,因此,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制备成纳米纤维,进而将其应用到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上,最终实现人体对药物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13-15]。
4.4 食品领域近年来,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被用于包装材料、快速检测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其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规模是非常可观的。
5 结语从当前环境来看,已经有200多种高分子聚合物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纳米纤维;从客观角度来讲,静电纺丝只能制备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纤维,如果想要利用无机物的方式来实现,难度较大,这是因为无机物的黏度不能很好地契合其本身的具体使用需求。
目前,虽然还不能通过静电纺丝直接制备出无机物,但能将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物搅拌溶解在一起形成静电纺丝的前驱体溶液来制备具有一维结构的无机物纳米级纤维。
在当前纳米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静电纺丝作为一种高效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在很多产业及领域都得到了认可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1]孙宇,邹强,李轩泽,等.基于静电纺织技术构建血液生物膜的初探及生物相容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6):901-905.[2]张振,钱永芳,郑来久,等.静电纺丝法制备PVP/芦丁抗紫外纳米纤维膜[J].上海纺织科技,2016(4):31-32,60.[3]梁列峰,李代洋,杨婷,等.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126-131.[4]戴丽琴,張如全.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6):37-41.[5]田龙,李杰,潘志娟.多射流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现状[J].纺织学报,2013(9):150-156.[6]刘菁,王鑫.影响静电纺丝电场强度的因素分析[J].纺织学报,2013(10):6-14.[7]李平舟.纺织材料抗静电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J].网印工业,2018(8):26-34.[8]杨恩龙,王善元,李妮,等.静电纺丝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07(8):7-10,14.[9]申妮,徐磊,王大伟,等.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与现状[J].西部皮革,2017(18):14.[10]李靖.基于3D打印与静电纺织技术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D].贵阳:贵州医科大学,2017.[11]陈威亚,刘延波,张泽茹,等.多针头静电纺场强改善的有限元分析[J].纺织学报,2014(4):21-25,31.[12]陈威亚,刘延波,王洋知,等.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与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纺织学报,2014(6):1-6.[13]庄昌明,孟晓华,曾泳春.静电纺丝接收装置的大小对电场分布和纤维接收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4(6):7-13.[14]曹进.静电纺聚氨酯防水透湿纳米纤维功能膜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15]刘延波,曹红,张立改,等.多针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场强的改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