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观察日记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26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习作指导+范文点评小学四年级习作《写观察日记》一、题目解析《写观察日记》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写作题目。
它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观察对象,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下观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写作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观察对象,还能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二、审题要点1.明确这是一篇观察日记,属于记叙文范畴,但具有日记的特定格式(如日期、星期、天气等)和记录观察内容的特点。
2.题目未限定具体的观察对象,可以是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活中的小物件、人物行为、天气变化等,给予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
3.强调“观察”,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展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4.需体现日记的即时性、真实性和个人感受,避免虚构或夸大其词。
三、立意方向培养观察力:通过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细微处发现美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表达情感:在记录观察过程的同时,融入个人情感和思考,使文章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四、构思步骤确定观察对象: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容易观察的对象,如家中养的花草、窗外的云朵、邻家的小猫等。
准备观察工具:根据需要准备笔记本、笔、相机(可选)等记录工具,确保能够详细记录观察所得。
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频次等,确保观察活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实施观察并记录:按照计划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注意细节描写和感受表达。
整理日记内容:将观察到的内容整理成日记形式,包括日期、天气、观察对象、观察过程、个人感受等。
润色完善:检查日记内容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五、写作总结通过写《观察日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还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和意义。
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平时未曾留意的细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美丽。
【导语】孩子们,家中的植物,种大蒜,泡黄豆,泡绿豆,蚕宝宝,刚出生的小猫、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态……这些都值得你去细心观察!赶快行动起来吧!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我家的扁豆9月5日晴今天,妈妈给我带回一粒扁豆小种子,我高兴极了,心想:太好了,我可以种扁豆了。
立刻,我找来一个精致的花盆,从院子里挖些泥土放进去,然后让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在盆子定居下来了。
从此,我的希望和种子一块生根发芽。
每天,我两只眼睛都会盯着花盆,心里暗暗祈祷:快快长大吧,长多多的扁豆给我吃噢。
9月20日晴一早,我打开窗户,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的小姑娘透出了小脑袋,还带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呢。
嘿,小家伙,正努力地往上长啦。
9月26日晴6点,我爬起床,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一下小姑娘长大没。
一打开,我惊讶地发现细嫩的小苗长出5片嫩绿的叶子,还有细丝样的藤。
虽然藤只有一点点,但我还是精神大振。
我能想象出明天这藤会爬上阳台顶端,长出很多扁豆。
多么让我期待啊。
10月8日晴我们外出几天了。
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打开窗户。
啊,小姑娘已长成大姑娘了,藤顺着阳台柱子长到阳台顶了,叶子稀稀拉拉的开满了那根柱子。
看的是那紫红色的花,姹紫嫣红,在绿叶的衬托下煞是好看。
啊,居然那根藤上还长了5个小小扁豆。
我连忙把妈妈喊过来。
妈妈看了看,笑着说:“再过几天,这些花都会变成扁豆,我们就有一盘子扁豆吃喽”。
我高兴地跳起来,边跳边说:“谁种谁摘噢。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小葱成长记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三盆小葱,一盆刚种下,一盆已开始冒出青绿的小芽儿,还有一盆我今天比了一下,嗯,有铅笔那么高了。
说起这些小葱的来历呀,它们都是外婆从家乡带过来的,是一些像蒜瓣儿那样的“干葱头”。
它们是怎样长成青青翠翠的小葱的呢?别急,我呀,这些天都陪着可爱的小葱一起成长呢!首先,外婆把一颗颗“干葱头”分成一瓣一瓣的,插进已经松好的泥土里,然后给它们浇上一点水就可以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精选6篇)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篇一今天,我来到花园里观察玉兰花。
到了那里,已经有许多同学在观察了。
我也跑过去仔细观察。
咦?玉兰花怎么变成小酒杯了?哦!我知道了,应该是玉兰花还没收拾完“空酒杯”,就喝醉了吧。
哈哈哈,我都快笑抽了。
我走近去看,才发现玉兰花还有着长满小毛的一面。
我赶紧叫同学们快点儿来看,大家都啧啧称奇。
这时,一位同学使劲摇动树干。
顿时,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飘落了下来。
要是非得用一个成语来表示,那“天女散花”是最合适的了。
我拿起一个玉兰花,用鼻子闻了闻,不由自主的自我陶醉起来。
但一句话打破了这短暂的时光。
“我发现玉兰花的‘血液’了!”我跑过去看了看,呸!剩余的“酒”还差不多。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观察啊!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优秀篇二团结的蚂蚁9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
几颗米粒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
这只侦察兵似乎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米粒,赶紧跑来,死死咬住米粒,用尽力气,好像要把米粒搬到蚁穴,却怎么也搬不动。
望着这只心思不小的家伙,我想:你这弱小的蚂蚁如果能搬走这些庞大的米粒,那你就是神蚁了。
但这只蚂蚁吃心未死,瞧,它又开始动了。
它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居然将饭米粒背了起来。
没想到,它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就看你行不行啦!可这就像一个人要搬走泰山一样,毫无希望。
很快饭米粒从它的身上滚了下来,把它的细胳膊和腿都给困住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它才脱险。
这位侦察兵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饭米粒相差悬殊,立马跑回它的家里,估计是大声喊了这么一嗓子:兄弟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它的兄弟们急忙围上前,似乎在问:有什么信息?侦察兵动了动自己的触角,仿佛在说:我在不远处发现了很多粮食,那些粮食够我们吃一个月,我自己搬不动,想请你们跟我一起去搬!它的兄弟们似乎纷纷点头说:好啊!赶快出发吧!侦察兵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小心搬运;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一会儿,米粒就像是返乡归国游子似的慢慢移向蚁穴。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写观察日记观察绿豆发芽过程的日记2018 年9 月19 日星期三晴今天上午我们学完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学完后,老师叫我们回家泡点绿豆,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给我准备一些绿豆,妈妈拿了十几颗给我,问:“要这么多绿豆干什么?”我回答说:“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泡绿豆写观察日记呢!”我先把十颗绿豆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因为透明的杯子更容易观察绿豆的成长过程。
然后,我在杯子里倒了一点水,妈妈告诉我,水刚好浸过绿豆,让绿豆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最后,我还在杯子上盖了一块厚布。
希望我的绿豆健康成长,能够快点发出小芽!2018 年9 月21 日星期五晴清晨,当第一声鸟叫透过绿色的窗帘传入我的耳中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绿豆。
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去看我的绿豆发芽了没。
我给绿豆换过水,突然发现有三颗绿豆伸出了嫩嫩的“小手”,像一个个小烟斗一样,我兴奋极了!仔细看看其他绿豆,它们的肚子鼓得圆圆的,有几颗绿豆不小心都把衣服撑破了,好玩极了!妈妈对我说:“要按时换水呀!”我调皮地说:“是,妈妈大人。
”我话音刚落,妈妈就大笑起来。
这些小绿豆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似乎长得更快了。
2018 年9 月22 日星期六晴第三天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绿豆变成什么样子了,我把给绿豆盖的“被子”掀起来一看,绿豆芽变成长长的了。
这次不像小烟斗,像小蝌蚪了,因为它的“尾巴”又长长了。
长长了的芽在它们的“妈妈”的怀抱里慢慢生长。
可是,调皮的芽宝宝把它们的妈妈搞得多么痛苦——肚子都开了,但是我想:绿豆妈妈肯定会很开心,因为芽宝宝又长大了。
绿豆发芽观察绿豆发芽过程的日记9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泡绿豆。
我找来一些绿豆,这些干燥的绿豆,表皮光滑,圆溜溜的像一颗绿宝石。
绿豆被放在一个小碗里,用温水浸着。
不一会儿,绿豆已经开始膨胀了。
似乎喝了许多水,变得肥肥的,我想:“这些绿豆明天会长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逐渐进入了梦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
《古诗三首》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展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深入了解和细致观察。
《蟋蟀的住宅》则详细地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蟋蟀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观察日记,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连续观察,并将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次习作教学以“观察”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并将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掌握连续观察的技巧。
(3)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特点和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连续观察。
(3)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并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特点和变化。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习作范文
1、清晨起床,我洗漱完毕正准备去吃早餐,惊奇地发现绿豆的“被子”上有一些细小的东西从下面透了出来。
我好奇地把“被子”掀开一看。
原来是长嫩芽了呀!它们一个个好像是要伸出手来想和我握手一样。
我拿起水壶给它们来了一场“局部雨”。
吸收了水分的绿豆似乎显得更加开心了。
2、早上起来准备给蒜宝宝们加点水,我发现蒜宝宝们的顶端已经裂开,露出了浅绿色的小芽,足足有3厘米长。
蒜宝宝们的底部还长出了长短不一的根须,根须像钢丝似的扎进棉絮里,这也许就是生长的力量吧!
3、翠绿的嫩叶,好像一把小剪刀,从绿豆宝宝的身体里变出来,真可爱!有些绿豆宝宝们经历了一场“换装秀”,褪去绿色的衣裳,穿上紫红的外衣。
绿豆芽的茎长高了3厘米,我凑近闻一闻,夹杂着一股青草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范文3篇及点评
单元训练主题:学写观察日记
目录:
1.种大蒜
2.种花日记四则
3.观察河蚌
☆种大蒜☆
2月25日星期日晴
今天,妈妈买来两颗大蒜让我种。
我看着白白的小球似的大蒜说:“圆滚滚的叫我怎么种呀?”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把它们的外衣脱下就明白了。
”我剥去大蒜的外衣,哦,原来它是由11个“兄弟”组成的。
淡黄色的皮肤,肩挨着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好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我挑了两个大的,再用一次性杯子做成透明的“花盆”,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再浇上一点儿水,最后我对大蒜说:“天气渐渐暖和了,你们快快发芽吧!”
3月4日星期日阴
放学回到家,我马上到阳台上去看大蒜。
啊,大蒜已经发芽了!那又绿又嫩的小芽儿好像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可爱极了!忽然,我从透明的“花盆”里看见泥土里有些白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大蒜长出了根,白白的,一缕一缕,像是老爷爷的白胡须。
我给大蒜浇了点儿水,对它说:“快点儿长,长大后我带你到学校。
”
3月10日星期六晴
大蒜长出了两片叶,绿绿的,直直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
大蒜叶里又长出一片。
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习作:写观察日记》,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一篇观察日记,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力。
3. 引导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2. 如何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及相关教学资料。
2. 观察对象(如植物、动物、景物等)。
3. 写作纸张、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日记写作知识,激发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兴趣。
2.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对象的特点、变化等。
3. 写作指导:讲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4. 学生实践: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独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5.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进行总结与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和提高。
板书设计习作:写观察日记1. 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方法2. 观察活动3. 写作指导4. 学生实践5. 交流与分享6. 总结与评价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写作中不断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观察对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观察活动”。
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是本次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力和用语言准确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小学四年级作文《写观察日记》一、写作指导(一)、准备阶段1. 选择观察对象贴近生活:选择孩子们生活中常见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如家中的植物、宠物、窗外的天气变化、学校里的同学或老师等。
目的明确: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长过程、行为习性,还是为了探索某种现象的科学原理。
可观察性:确保所选对象有足够的特征或变化过程可供观察,避免选择过于静态或变化不明显的对象。
2. 准备工具笔记本和笔:选择一本专门用于记录观察日记的笔记本,以及一支舒适的笔。
辅助工具:根据观察需要,准备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相机或手机等辅助工具,以便更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资料收集:提前了解一些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加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二)、观察技巧1. 全面细致五官并用:利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安全的前提下)、手触摸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注意细节:关注对象的细微变化,如颜色的变化、形状的细微差异、动作的小小调整等。
2. 持续观察定时观察:设定固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如每天早晨、傍晚或特定时间段,以便发现连续性的变化。
长期跟踪: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显著变化的对象,如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等,要有耐心,坚持长期观察。
3. 记录特征特征描述:准确描述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行为记录: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模式及与其他事物或环境的互动。
(三)、记录方法1. 日期与天气在每篇观察日记的开头,记录观察的日期和当天的天气情况,这有助于日后回顾时了解观察的背景条件。
2. 标题与引言标题简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观察的主要内容或对象。
引言吸引兴趣:用简短有趣的语言引出观察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正文结构分段记录:按照观察的顺序或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分段记录,保持条理清晰。
使用过渡句:在各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
4.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观察不细、表达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写出具体的观察日记。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观察日记,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优秀观察日记示例。
2.准备相关观察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的同学,你觉得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观察日记示例,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记中的优点,如观察细致、表达生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观察任务,如:“请大家观察窗边的花草,写一篇观察日记。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