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二、哪种材料硬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7、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9、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10、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气泡图]11、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吸水)、(不容易传热性)、(耐磨)、(耐腐蚀性)、(质轻)、(可重复利用性)等。
[气泡图]15、观察生活中塑料制品,如:雨衣、雨伞、勺子、叉子、筷子、塑料袋、饮料瓶、矿泉水瓶、电源插座、油壶、排水管等,能够分析它们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
16、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四、它们吸水吗1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8、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9、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②能折叠。
③光滑、薄且轻、易撕开。
④能写字。
⑤吸水性强。
20、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相同点:①都是由纤维构成的,②纤维之间都有空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材料第三单元材料1.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对比实验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物体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是由于组织结构间的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
4.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当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纸的渗透性很强。
5.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有的材料在水中上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6.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7.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8.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木头1.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2.木头缺点:容易变形、易腐、易燃、质地不均匀、各方向强度不一致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4..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质?1.筷子坚硬、轻便2.桌椅易加工、有承重性较硬、不易传热3.桥墩房梁较硬、有承重性船能浮水上纸1.白纸具有的特征1.白色、轻、薄、软、有点透明、2.表面比较光滑、折后留有痕迹、3.容易着色、吸水性较强、4比较柔韧、有纤维等特点。
2.造纸术: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绳、破布、旧渔网做原材料的造纸术。
3.古时造纸过程:1.割草伐木2.烹煮、浸沤制浆3.舂捣打浆4.纸模抄纸5.晒干成纸。
4.常见的纸有牛皮纸、腊光纸、餐巾纸、卡纸、瓦楞纸、宣纸、书写纸等。
5白卡纸用于中档包装类,这是利用它的承重性、柔韧性、吸水性弱等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分层次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同学们: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
祝你收获满满,学习进步,榜上有名!一、填空题1.制作,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2.气象预报:明天金华阴有小雪,气温3℃—11℃,北风3级。
在这则气象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
3.右图是小科记录的2023年1月19日的天气,这一天的天气是,小科用小风旗测得的风向是,风速等级为。
他还测了当天9时的气温(如右图),气温为。
4.通过对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可以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我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的步骤是(填序号)。
①数据收集②发布天气预报③天气会商④生成数值天气预报⑤气象员做出预报二、判断题6.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
()7.制作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8.我们应该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9.天气现象可以从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方面描述。
()10.《气象科技小报》要写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三、单选题11.关于制作天气日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天都要安排成员进行记录B.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天气C.周末和假期可以不用进行记录12.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B.尽量每天在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C.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13.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请出行车辆注意安全”,明天适合的活动是()。
A.晒被子B.室外打羽毛球C.室内看书14.小科在整理天气日历时,不能记录在“我的天气日历”中的是()。
A.台风B.四季如春C.雾霾15.在做天气日历时,下面做法比较科学的是()。
A.忘记记录时后面补记一下B.相同天气可以不记C.记录时分类别记录详细四、综合题16.天气日历。
(1)根据表格回答,1月1日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当天的天气是。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4.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5.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6.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8.在纸、塑料、木头和铁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0.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11.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先前材料的性能。
12.制作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作陶器的黏土差别较大,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制作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作陶器、瓷器的黏土比较细腻。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本文档介绍了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1.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
2. 静止状态的表现静止状态是指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静止的物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不发生移动。
- 不改变形状。
- 不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3. 运动状态的表现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可以表现出以下特征:- 发生移动。
- 可能改变形状。
- 可能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4. 运动状态的描述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词语:- 前进:表示物体向前移动。
- 后退:表示物体向后移动。
- 上升:表示物体向上移动。
- 下降:表示物体向下移动。
- 左移:表示物体向左移动。
- 右移:表示物体向右移动。
5. 实例以下是几个运动状态的实例:- 鱼游向前。
- 鸟向上飞。
- 小车向左移动。
- 风筝向上升高。
这些实例展示了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通过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向和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静止状态表示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而运动状态表示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通过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和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观测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
2.风向是指风_________的方向。
3.0级就代表无风,风旗_________。
4.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知道风的大小与方向。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选择题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等级。
A.三个B.四个C.五个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A.汽车行驶的方向B.树叶飘动的方向C.足球滚向的方向4.此时,室外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南方向,说明风向是()。
A.西北B.东南C.东北5. 我们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
A.四个B.八个C.十三个三、判断题1.通过风旗,我们可以观察风的大小和方向。
()2.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
()3.东南风是吹向东南的风。
()4.风力一般分为 13 个等级 , 级数越高风就越大。
()5.“烟柱直冲天”描述的是1级风。
()四、连线题二级风举伞步行艰四级风微风吹脸面五级风枝摇飞纸片六级风带叶小树摇七级风迎风走不便五、综合题1.制作风旗,我们需要什么材料? 请你简单说一说。
2.请你说说风向的种类。
参考答案一、1. 空气 2.风吹来 3. 不动4.风旗、风向袋5. 风力,风向二、1.A 2. A 3.B 4.B 5.B三、√√√√×四、二级风举伞步行艰四级风微风吹脸面五级风枝摇飞纸片六级风带叶小树摇七级风迎风走不便五、1.轻薄的布、硬纸板2.东风,西风,南风, 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物体的形状- 定义常见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描述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1.2 物体的比较- 比较物体的重量、体积、高度等。
- 排序物体:按照重量、大小、高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 认识常见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粮食等。
-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2 生活中的能量- 理解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热能等。
- 探索能量的转化: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与季节- 认识天气现象:晴、雨、风、雪等。
- 了解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
3.2 保护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浪费等。
- 研究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单元:科学探索4.1 观察与实验- 研究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等。
- 进行简单实验: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4.2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 研究创新思维: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等。
第五单元:我们与自然5.1 动植物的世界- 认识常见动植物:动物、植物的特点。
- 了解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5.2 自然界的规律- 研究自然规律: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
- 探索自然现象:彩虹、地震等。
希望这份复提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
祝研究进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知识复习要点3-1《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3-2《认识气温计》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
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
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6.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3《测量气温》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我们周围的材料)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 一、我会背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3.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4.木材的特点:轻、易燃烧、承重力好、吸水、不导电、不易导热。
5.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不容易划出痕迹。
6金属的特点: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重、坚硬。
7.物体受力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柔韧性越好,越不容易折断。
8.塑料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外面有回收利用标志(会认这个标志)。
塑料的柔韧性比较好。
9.塑料的特点:柔韧性好、不导电、轻、不易导热、可塑性强、不易生锈。
10.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吸水性好的有餐巾纸、纸、木头;吸水性差的有:塑料、金属、玻璃。
11.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目前公认的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中国的蔡伦。
12.有的物体在水中漂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13.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黏土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4.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15.我们周围的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16.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丝。
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玻璃、砖瓦。
17.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18.我们造的纸和我们平时所用的纸,相同点:都是由纤维组成,都有空隙。
不同点:厚薄不同,疏密不同、纤维叠加的方式不同。
19.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要生长十几年。
二、自主检测
(1)我会判断
()1.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烧制砖瓦、陶器和瓷器都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燃料。
()3.将水滴在材料表面,观察水滴的形状可以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4.烧菜、烧饭的各种锅都利用了金属导热本领强的特性。
()5.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是中国的蔡伦。
()6.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7.塑料是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8.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9.烧制陶瓷的黏土与烧制砖的黏土不同,所以它们的吸水性也不同。
()10.轮船是用金属做的,它可以在水面航行,所以金属在水中是会浮的。
()11.描述一种材料的特性时,我们可以从硬度、韧性、吸水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12.纸很便宜,我们不需要节约用纸。
()13.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的。
()14.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15.人们把木屑和木料边角料制成人工材料,大大节约了木材资源。
()16.把普通的纸外面用塑料膜覆盖起来,这就是一种复合材料。
(2)我会选择
1.用木头可做船,这是利用了木头()的性质。
A轻,易浮在水面 B 有光泽 C 有天然的纹路
2.下列哪种材料适宜做钥匙?()
A 金属
B 塑料
C 陶瓷
3.有种材料,它非常坚硬,不吸水,延展性非常好,而且会导电。
它是()。
A 玻璃
B 金属
C 塑料
4.把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是浮在水面的。
A 弹珠
B 木头
C 铁钉
5.小明用三根宽度、厚度相同的材料做实验,发现韧性最好的是()。
A 木条
B 铁条
C 塑料条
6.下列最容易吸水的材料是()。
A 木片
B 金属片
C 塑料片
7. 用铝块制成饮料罐是利用了金属()好的性质。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8. 用木头、金属、塑料制成的实心物品,放入水中一定会沉的是()。
A 木头
B 塑料
C 金属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木头、陶瓷都是天然材料。
B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利用的。
C 周围铁制品很多,铁还可以回收利用,所以铁是最好的材料。
10.在纸发明前,人们曾经用()来作为记事的材料。
A 兽皮
B 竹木片
C 光碟
11.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的描述。
A 纸
B 塑料
C 木头
12.对下面三种不同的材料施加相同的力之后,它们都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其中材料()的韧性最好。
A B C
13.塑料可以做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物品,是利用了塑料的()。
A 可塑性好
B 绝缘性好
C 韧性好
14.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
A 银
B 不锈钢
C 铅笔芯
15.把纸撕开一个缺口,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
A 纸纤维
B 纸毛
C 纸线
16.下列图形中,()是循环利用的标志。
A B C
17.下列物品中,不易分解的是()。
A 塑料袋
B 纸箱子
C 木筷子
18.陶瓷最早是()发明的。
A 美国
B 印度
C 中国
(3)我会填空
1.常见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把材料放在_____________的办法比较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3.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_________烧制而成的。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卡纸、木条、铁钉三种材料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
5.一种材料很容易让水浸透,说明它的__________性好。
6.材料能够被弯曲的程度越大,说明它的_________性越好。
(4)我会连线
1.下列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材料?请你连一连。
棉花 橡胶 布 纸
砖块 木头
金属 塑料
皮革 黏土
2.对下列物品根据是否可回收利用进行连线。
木头筷子 矿泉水瓶
饮料罐 废铁
可乐瓶 一次性饭盒 塑料袋 旧报纸
(5)我会应用
1.请你根据已做过的实验研究和已有的认识,将下列材料的性质补充完整。
(是
打“✓”,否打“✗”)
材料
木条 塑料尺 砖块 铁块 餐巾纸 用铁钉能划出痕迹吗
在水中是沉的吗
容易折弯吗
容易吸水吗
2.下表是小红做“比较材料的硬度”的实验记录单。
( 表示有划痕,✗表示没有
划痕)。
被划的材料
用来划的材料
划痕 木头 铁 塑料 木头
✗ ✗ ✗ 铁
✗ 塑料 ✗ ✗
分析实验结果,这三种材料从硬到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小明在家里“自己造一张纸”的实验步骤,请你用数字①~⑤给它们排
好顺序。
( )往杯子里加一点水,把碎纸团调成糊状。
( )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按压吸水。
( )在棉布上揭下一张自制的纸。
( )把一团废纸浸湿揉成纸浆团,放入杯中。
( )再往杯子里加一些水,把纸浆搅成均匀的稀纸浆。
(6)阅读任务
认真阅读科学“资料库”,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划起来。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可回收再利用 不可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