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真题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97.28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2、农产品()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
3、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的总和。
包括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
4、乡城人口迁移的()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差异越大,流入()的人口就越多;距离越短,流入的量就越大。
5、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或家庭农场。
6、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其形成与否主要看内部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的()。
如果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如果组织费用高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萎缩解体或难以产生与发展。
7、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性管理制度。
8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为畜牧业服务的趋势正日趋明显;经济作物、水果、疏菜、饮料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日益(),观赏植物,花卉盆景等生产部门的发展速度也在()。
9、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条件。
要使技术得到广泛有效的利用,并使技术本身的进步得到充分的激励,还必须进行产权、政策等制度方面的()。
10、()农业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范围说明
一、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农业知识综合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为国家选拔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又要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农业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察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主要是对考生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测试考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学理念和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1.《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农业经济学》第三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342)真题及答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1、(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2、农产品期贷市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农民和农业企业(锁定)风险,进而可以在比较稳定的市场价格、信息条件下合理安排生产的(避险)工具。
3、土地国家所有制是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4、一般来说,能够物化成商品的农业科技成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而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或公共产品性的科研和推广则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资金来支持。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实现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组织、协调、人员培训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6、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7、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都是商品契约,而(关系型)契约已经不纯粹是商品契约,他涉及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产权关系。
8、食品质量安全的(公共)品和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等特性,提出了(政府)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阀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10、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农业产业化经营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休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在生产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休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一》(339)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蒸腾系数:2.顶端优势:3.同晶替代:4.光呼吸:5.单性结实:6.氧化磷酸化:7.富铝化过程:8.细胞的全能性:9.专性吸附:10.植物群落: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C3植物的CO2的受体是,固定CO2后的第一个产物是。
2、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和等三种形式。
3、植物缺Mg时,叶片上表现出的主要病症是,因为Mg是的组成成分。
4、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和_______两层组成。
5、EMP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和氧化放能三个阶段。
6、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氨酰tRNA在核糖体上的定位是通过与来实现的。
7、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
8、按植物营养有效性分,土壤中钾素可分为、和等三种形态。
9、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和。
三、判断(20分,每题1分)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C、H、O、N、P、K等16种。
2、()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是有质体的。
3、()被子植物大多为草本、灌木,而裸子植物大多为高大乔木,所以裸子植物孢子体更发达,被子植物的进化趋势是孢子体逐渐退化。
4、( )景天科植物叶片的pH值白天升高,夜晚降低。
5、( )PPP途径和EMP-TCA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葡萄糖不经过丙酮酸阶段直接脱羧氧化。
6、()淀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子叶加工而成的。
7、( )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根系产生。
8、()子房的心皮数目一定等于子房室数。
9、( ) 临界日长是指引起长日植物开花的最大日照长度。
10、(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少,引起生长不均匀。
目录2012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2)2013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5)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7)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9)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12)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真题试题试卷 (16)第 1 页,共 18 页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展经济理论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法是采用两分法,发展经济理论可分为()主义和()主义两大类。
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总体特征,可分()型长方式和()型增长方式。
3、发展经济学并不是以()经济学的姿态出现的,而是源于解决发展间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
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性。
4、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面临()不足、劳动者()较低等问题。
5、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式经济增长方式。
6、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严重不均衡造成的。
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就应该从减少劳动力()和增加劳动力()这两方面来入手。
7、政府解决生产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类负外部效应的办法,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使外部效应()化。
其做法之一是课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边际成本。
8、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了工业化。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第1页共3页第 2 页,共 18 页。
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三》(341)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1、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2、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主要包括、、、、等。
3、养殖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后,容易富集重金属。
4、为了减少亚硝胺的合成,人体不能同时食用咸鱼、烤肉等,必要时可立即补充。
5、食品中兽药残留毒性主要有、、、和等。
6、国家对、的产品,对影响的重要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实行制度。
7、《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等四个级别。
8、《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分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共 30分)1、已烯雌酚是一种非类固醇激素。
2、绿色食品是指带有绿颜色的食品。
3、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机制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4、大多数真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5、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强烈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
6、有机磷农药主要抑制血液和组织中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从而阻断了神经传导,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7、紫外线、紫色和蓝色光会加速油脂氧化,而绿色和棕色光则不能。
8、对危害特别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和畜禽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屠体、胴体与内脏等进行焚烧处理。
9、引起木薯中毒的主要有毒物质是亚麻仁苦苷。
10、烘烤、油炸食品在加工过程形成丙烯酰胺与加热温度、时间、羰基化合物、氨基酸种类、含水量有关。
11、熏制食品在烟熏过程容易产生3,4一苯并芘致癌物。
12、腹泻性贝类毒素溶于水,一般加热不被破坏。
13、甲肝病毒容易在蛤类、牡蛎、毛蚶、泥蚶和蟹类中蓄积,但可用开水冲烫杀死甲肝病毒。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第1 页共6 页。
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三》(341)试卷 A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少。
4、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在蔬菜、果实等罐头制品中可以防止褐变。
5、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食品添加剂。
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7、药剂杀菌后残留在食品中,达到一定浓度后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8、当使用陶瓷容器或搪瓷容器盛装酸性食品(如醋、果汁)和酒时,不会引起中毒。
9、紫外线、紫色和蓝色光会加速油脂氧化,而绿色和棕色光则不能。
10、对危害特别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和畜禽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屠体、胴体与内脏等进行焚烧处理。
11、引起木薯中毒的主要有毒物质是亚麻仁苦苷。
12、烘烤、油炸食品在加工过程形成丙烯酰胺与加热温度、时间、羰基化合物、氨基酸种类、含水量有关。
13、熏制食品在烟熏过程容易产生3,4一苯并芘致癌物。
14、腹泻性贝类毒素溶于水,一般加热不被破坏。
15、甲肝病毒容易在蛤类、牡蛎、毛蚶、泥蚶和蟹类中蓄积,但可用开水冲烫杀死甲肝病毒。
16、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17、保健食品申请注册前不需要进行安全性毒理学和功能学试验。
18、政府依法设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可以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
19、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条件下,可以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在生产中使用。
20、《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21、凡向中国输出食品的国外生产企业,须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
22、《产品质量法》规定限期使用的产品,包装上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23、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可以另行重复抽查。
24、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指标,应与国家颁布的标准为准,不能随意改变。
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展经济理论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法是采用两分法,发展经济理论可分为()主义和()主义两大类。
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总体特征,可分()型长方式和()型增长方式。
3、发展经济学并不是以()经济学的姿态出现的,而是源于解决发展间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
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性。
4、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面临()不足、劳动者()较低等问题。
5、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式经济增长方式。
6、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严重不均衡造成的。
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就应该从减少劳动力()和增加劳动力()这两方面来入手。
7、政府解决生产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类负外部效应的办法,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使外部效应()化。
其做法之一是课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边际成本。
8、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了工业化。
9、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似乎是尖锐对立的两种发展战略,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差别是次要的,对立统一才是()特征。
从长期看,如果一个社总是不平衡发展,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产业间不平衡增长超过一定程度会引起()结构的失衡。
10、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协调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市场机制在促进效率方面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证();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干预时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目标函数永远符合公众利益,寻租也是政府官员()的行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农业经济学;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可持续发展;4、配第一克拉克定理;5、管理幅度;6、激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3、发展经济学有何特点?4、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5、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2、农产品期贷市场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农民和农业企业
()风险,进而可以在比较稳定的市场价格、信息条件下合理安排生产的()工具。
3、土地国家所有制是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有土地属于()所有,由()代表国家行使。
4、一般来说,能够物化成商品的农业科技成果可以通过
()机制得到解决,而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或公共产品性的科研和推广则应由()通过公共资金来支持。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实现由过去的行政
()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组织、协调、人员培训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6、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成本最小,劳动()多样。
7、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都是商品契约,而()契约已经不纯粹是商品契约,他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产权关系。
8、食品质量安全的()品和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等特性,提出了()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第1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