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格式:pdf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3
砸缸的人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
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
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
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
“门状”上的宇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
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
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
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
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
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
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
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
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
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
推一推。
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
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
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
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
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
走刑警队的徒弟又带来新消息,老黑出狱了,且公然到公安局打听窦文贵,然后就四处寻找窦文贵了。
与老黑曾有过三次交手的窦文贵,自然三次把老黑稳妥妥地送进大牢。
三进宫的老黑,早被铁窗内的岁月历练得滑溜如泥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如今出来,该是一个奔七十的老人,还能折腾个什么劲儿?不就剩条老命,还是要飞蛾扑火,一命抵一命?那怎么可能?窦文贵一个堂堂的原刑警队长,让你就拼了命?虽然没有枪,没有手铐,但身体本钱尚在,只是心存顾虑,总不能让老黑老了死在一个警察面前吧。
在公安队伍干了一辈子的窦文责,退休七年中,没少遇到麻烦。
他的办法只有一个,走!一次一次地搬家,搬一次扔一些东西,如今已家徒四壁,房子都是租的。
喝完三泡茶,窦文贵对老伴说,走。
老伴儿愣怔了一下问,还走?你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往哪儿走啊?走,这次必须走,老黑出来了。
窦文贵毫不犹豫地说。
老伴儿不再言语,默默地开始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不过一些随身衣物、生活用品。
窦文贵的心头一酸……老伴儿跟他这一辈子,年轻时天天夜不能寐,为他的安全担心。
退了休,本想着可以安度晚年,没料到当年那些对手一个一个从监狱出来,寻仇闹事。
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
何况在他意识中,像老黑这种人,要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寻找他,也免得去做别的坏事儿。
下午窦文贵叫来房东,交接了钥匙,并付完提前退房的违约全,说着谢谢便告辞。
刚打开门,便惊了一下,门外站的正是老黑。
竟然还像当年壮实,戴鸭舌帽儿、墨镜,嘴里叼着烟斗。
看来低估了他的身子骨了。
老黑一笑,虽然满嘴的牙又少了几颗,但声音还是浑厚。
他说,咋,窦队这是又要走?窦文贵先一步挡在老黑身前说,咱换个地方说话。
老黑脖子一歪,向天空望了一眼,说,都到门上了,咋说也要喝两杯薄。
酒窦文贵只好放下两手的东西,吩咐老伴儿,既然来客了,你去开俩菜。
老伴儿心知肚明,他的眼色是让她外出躲了。
瞅了一眼他满头的白发,她两眼顿时湿润了。
走是走不了了,她便说着,你们先坐,我去买菜,心想得找人来帮忙啊。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信息筛选与理解》含答案一.(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社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节选)沈从文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
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
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
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
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
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
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
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
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
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
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
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
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
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
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散文化(诗化)小说指导小说的诗化特征=散文化特征+情感意蕴+哲理内涵★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小说中的散文化特点: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具体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十年真题(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
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2022年】(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怀揣羊羔的老人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
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
我们便开始往回走。
河谷对岸森林密布。
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
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
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
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
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
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
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
于是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斜着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
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
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
是这附近唯一的维吾尔族。
“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
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
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
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
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
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
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
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
它有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
若是小山羊,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
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
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一身温柔干净的处子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
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
他还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
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烛之武说秦穆公。
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
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
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
三层是加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国,即“邻之厚,君之薄也”。
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
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
说到这里好像话已说完了,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
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利而有害,都是推测,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烛之武再引过去的事实做证。
说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送他回国即位。
晋惠公愿把焦、瑕两邑送给秦穆公作酬报,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
从而证明秦军帮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抛弃秦国,使秦国不利。
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领了郑国,又会向西侵占秦国。
说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
这就是刘勰说的“言资悦怿”“动言中务,顺情入机”。
(摘编自周振甫《〈烛之武退秦师〉赏析》)材料二: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大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现实的,主要还是凭实力。
然而,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
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
谈判实际上就是辩论。
对立的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须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提,才能把辩论转化为对话。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对比赏析阅读理解《画眉鸟》和《画眉禽》含答案(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4.A15.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
欧诗托物言志,描写了画眉鸟在林间山中千啼百啭、高低飞舞的姿态,直接描写出画眉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借此表达出自己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但文诗中只对画眉鸟的鸣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重点表现的是诗人对鸣声的听觉感受,借以烘托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理状态。
因此,文诗并没有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也并不是咏物诗。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
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
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
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
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
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
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
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
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
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
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
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
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
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
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
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
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
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
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
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
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
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
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
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
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
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
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
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
现中心,更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