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1藏象概述、心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40
中医藏象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藏象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是对脏腑、经络、气血等脏腑主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脏腑是中医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包括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和三焦等十个系统,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点和生理功能,具有自身的特定脏腑气血、经络等。
脏腑功能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脏腑的功能特点、脏腑气血等。
二、脏腑功能特点1、心:主管血脉、统摄五志,开窍于舌,神明之府。
2、肝:藏血主疏泄,主疏泄之官,主司疏泄,主宰藏血;司主疏泄,藏一、血、藏二。
始生于肝,萌生一筋;三月之门,三月之机;小泉水,泉润满;3、脾:中土之土,能化肌肉,主运化,在于色为母,外应于肉,主治变受纳,制血、主运化,主制血之所存,经国之官,渗化之司,仓廪之官,莫过脾矣。
4、肺:主行气呼吸,主气之官,脏络之大使,司首痈瘭,毗持真机,居心之气,将生于肝,从胆而萌。
5、肾:藏精主水,生二筋,主胆之郄,二至五岁,发长髪,生门之府,藏精主水,钓须之主,亲生之本,正气之上,五藏之根,根海之府。
6、膀胱:主二经,头之府,行尿大小便。
7、胆:胆气决卓,角解而注,主视,主决诈机务,寓气于左,发气于东。
8、胃:上连咽,下临大肠,蓄谷而统水,主受纳输化水谷,堛理水谷,叶化水谷,中受纳百谷之化,通调上下之宜。
9、三焦:包含上中下三焦,主行化,散调水流等。
10、小肠:能分清浊,受纳摄化水谷,主通视听、悲怒。
三、脏腑气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重要物质,气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供给机体各脏器和组织的养分物质。
脏腑气血是指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气血活动状态,脏腑气血的充盛与否与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经络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人体内部分布有一定方向和规律的特定的经脉络腑。
经络是连接脏腑器官之间的纽带,贯通肢体各部分,使脏腑功能相互联系,实现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故有"经气血所至,病机所通"之说。
中医藏象学(一)心“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这里所说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下面主要讲述心和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心居于胸腔,膈之上。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君主之官”。
其生理功能如下:一、主血脉包括主脉和主血两个方面。
脉,即血脉,又称经脉,为血之府,即血液的居所。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川流不息,循环无端,发挥其濡养作用。
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脏的正常搏动,中医理论认为是依赖心气。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
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血液本身的充盈;如血液衰少,脉络空虚,同样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
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
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而见面色苍白,脉细弱无力,甚则发生气滞血淤,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刺痛等。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重点难点】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征象。
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考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以了解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人体内脏根据其生理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
脏,即肝、心、脾、肺、肾,合称为五脏,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此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形态大多为中空而似腑,但生理特点却为贮藏精气而似脏。
二、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五行属火,与小肠、脉、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是指心具有主司全身脏腑体窍等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等心理活动的作用。
2.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3)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五行属金,与大肠、皮、鼻等构成肺系统。
肺有“华盖”、“娇脏”之称。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宣、降两种形式。
(1)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其他交换的作用。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具有主持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3)肺通调水道:是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非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等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医学基础
心的概述
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生理特性
心位于胸腔,在两肺之间,略偏于左。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
(二)形态结构
心脏尖圆,像未开
的倒垂莲蕊。
《难经》形容心重十
二两,有七孔三毛,盛
精汁三合。
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气下降
与夏气相通应
1心主通明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为火脏,烛照
事物,故司神明。
1心主通明
心阳心阴
心阳不足瘀滞不畅,精神委顿
心阳下行以助肾阳,制约肾阴,
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
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
心
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可出现上热下寒、阴阳失调的病证。
2 心气下降
自然界阳气夏季最旺心为火脏阳气最盛
3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阳虚衰病情在夏季缓解
阴虚阳盛病情在夏季加重
3 心与夏气相通应
治疗上,应用“冬病夏治”的理论来调理和治疗阳虚
性心脏病。
三伏
贴中暑3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的概述
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生理特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