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交换与路由基本知识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3
名词解释以太网符合802.3标准的局域网。
一种采用总线型拓扑网络结构,物理层采用曼切斯特编码,MAC层用CSMA/CD算法解决终端争用总线问题的网络。
捕获效应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的后退算法在两个终端都想连续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一个终端长时间内一直争到总线发送数据,而另一个终端长时间内一直争不到总线发送数据。
冲突域总线型以太网中,只允许一个终端发送数据,一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因此,将具有这种传输特性的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称为冲突域。
广播域以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的广播帧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式集线器或交换机为中心构成,是一种星形拓扑结构的网络,是以交换机为核心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速网络虚拟局域网通过分割广播域解决了广播传输方式造成的大量单播MAC帧以广播方式传输,浪费了链路带宽,终端的处理能力,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可以在不改变一个大型交换式以太网的物理连接的前提下,任意划分子网;每一个子网的终端具有物理位置无关性,即每一个子网可以包含位于任何物理位置的终端;子网划分和子网中终端的组成可以通过配置改变,且这种改变对网络的物理连接不会提出任何新的要求。
单播传输方式如果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接收到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的MAC帧,且在转发表中找到MAC帧目的地址匹配的转发想,交换机制从转发项指定端口将MAC帧转发出去的传输方式广播传输方式如果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接收到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的MAC帧,或者目的地址虽然是单播地址,但在转发表中找不到MAC帧目的地址匹配的转发项,交换机从除接收该MAC帧的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将MAC帧转发出去的传输方式。
GVRPVLAN属性注册协议,只需在一台交换机上创建VLAN,这些VLAN的属性能够自动分发到交换式以太网中的所有其他交换机,并在这些交换机上自动创建具有相同属性的VLAN。
VTP XX是VLAN中继协议,也被称为虚拟局域网干道协议。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一.知识点第一章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第二章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第三章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
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第四章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
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
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
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西南科技大学交换与路由复习纲要第一章1.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以下4种: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
子模式有多种常用的有:接口模式、路由模式、线路模式。
模式间转换如下图:Router> /*用户模式*/Router> enableRouter# /*特权模式*/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 /*全局模式*/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Router(config-if)# /*子模式,接口模式*/从子接口模式退出到相应模式请参考上述框图。
2.配置Telnet登录密码Lab-A (config)#line vty 0 4 /*进入控制线路配置模式,vty是路由器的远程登录的虚拟端口,0 4表示可以同时打开0到4共5个会话*/Lab-A (config-line)#login /*开启登录密码保护*Lab-A(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设置密码为cisco*/Lab-A(config-line)#exitLab-A(config)#3.接口IP的配置Lab-A(config)#interface fa 0/0 /*fa为路由器的接口,需根据是及端口配置*//*进入子接口模式*/Lab-A(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配置接口IP地址和网络掩码*/ Lab-A(config-if)#no shut /*开启接口*/Lab-A(config-if)#exit /*关闭接口*/Lab-A(config)#4.配置串行口Lab-A #config tLab-A(config)#interface s0/0 /*查看路由器串行接口名称,这里是s0/0,有些为s1/2等Lab-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DCE端口配置时钟*/Lab-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 /配置接口IP地址和网络掩码*/ Lab-A(config-if)#no shut /*开启接口*/Lab-A(config-if)#exit /*关闭接口*/Lab-A(config)#5.路由器硬件接口连线如下图:6.路由器的启动过程:7.路由器工作原理:(1)子网中的主机A通过自己的网络把数据帧传到所连接的路由器上。
交换路由知识点总结一、交换路由的基本概念1.1 路由的定义路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过程。
路由的作用是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并通过网络的中间节点来完成这一过程。
1.2 路由的分类路由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表中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可以根据网络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路由路径。
1.3 路由的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的标准规范,它负责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和协商。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
1.4 路由的工作原理在数据包传输时,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来确定传输路径,因此路由表的更新和管理是路由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交换路由的常见协议2.1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的特点是简单易用,但由于其跳数限制,很难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
2.2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开放式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通过使用链路状态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3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网关间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网关之间的路由选择。
BGP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是互联网上最主要的路由协议之一。
2.4 EIGRP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协议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优化的距离矢量协议,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少的网络开销。
三、交换路由的常见算法3.1 距离矢量算法距离矢量算法是一种最早的路由算法,以距离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常见的距离矢量算法有Bellman-Ford算法和Dijkstra算法等。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10x2二.填空5x2三.名词解释5x4四.简答题5x6五.实验配置2x10第一章网络基础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第二章交换技术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
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
2带内方式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特权模式enable配置模式全局模式configure terminalVLAN模式vlan id接口模式interface fa0/0线程模式line console 0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2 安全性3虚拟工作组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章网路基础ARPA网现在的Internet是在APRA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
第二章交换机基础ROM相当于PC的BIOS ,交换机加点启动时,首先运行ROM ,进行引导启动IOSFLASH是一种可擦写、可编程的ROM , FLASH包含IOS和微代码。
NVRA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指断电后仍能保持数据的一种RAMo用来存储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相当于PC的内存,其内容在系统掉电完全丢失。
交换机加电启动过程: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然后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 ,在NVRAM中寻找配置文件,然后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
交换机的各种工作模式:Switch> enabte ->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 Switch(config)# 用户模式 特权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 on fig-mode) #子配置模式。
配置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二层交换机,配置管理ip 地址仅用于远程登陆管理交换机 VLAN 间无法相互通信,VLAN 接口仅作为管理接口。
Switch(config)#int vlan 1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交换机常用命令:Switch(config)#hostname name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XXXX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XXXXSwitch(config)#line vty 0 4Switch(config ・line)#password ciscoSwitch(config-line) #loginSwitch(c on fig)#line con sole 0 4Switch(config ・line)#password ciscoSwitch(config-line) #login〃修改主机名称 〃设置特权密码为XXXX 〃设置特权加密密码为XXXX 〃进入VTY ,设置虚拟终端密码cisco 〃进入con sole ,设置console 密召马cisco设置DNS服务器Switch(config)# ip domain-lookup 〃启用DNS 服务Swithc(config)# no ip domain-looup 〃禁用DNS 服务Switch(config)#ip name-server 192.168.1.1 〃配置DNS 服务器地址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工作机制>接入链路(Access Link):-般与主机相连,且只要一个VLAN关联(默认)>汇聚链路(Trunk Link):一般与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相连,可传输发往多个VLAN的标签帧,可以与多个VLAN关联。
路由交换知识点总结一、路由器路由器是一个能够连接不同网络,并且能够传输数据包的设备。
它在网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网络互联的重要设备。
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网络,比如LAN和WAN,它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并且能够找到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二、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它记录了路由器连接的各个网络的信息。
路由表中包含了目的网络的地址、下一跳路由器地址和跃点数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路由器能够找到转发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路由表会不断更新,以便路由器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三、路由交换协议路由交换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数据包交换的规则,它决定了路由器之间如何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常见的路由交换协议包括RIP、OSPF、BGP等。
不同的路由交换协议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路由交换协议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用来计算最佳路径的算法,它决定了数据包应该如何进行转发。
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路由算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延迟。
五、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包的解封装和封装、路由表的更新、数据包的转发等。
数据包在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根据路由表找到适当的转发路径,然后将数据包重新封装并发送到相应的下一个路由器。
六、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根据其功能和规模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边缘路由器、内部路由器、核心路由器等。
不同类型的路由器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也不同,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七、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路由器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够将数据包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路由器的负载情况和网络拓扑结构来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八、路由器的故障排除在网络中,路由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链路故障、路由器故障等。
路由与交换期末总结一、引言路由与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其对于网络通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主要通过路由和交换来完成。
路由是指数据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选择过程,而交换是指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本文将对路由与交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
二、路由基础知识1. 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转发数据包的设备,它主要通过查询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路由器还可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端口映射、过滤防火墙等功能。
2. 路由表和转发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用于存储目的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地址的表格,它记录了路由器的转发策略。
转发表则是实现路由表的实际转发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它记录了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
3.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是指在路由器中根据路由表进行路径选择的算法。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DVA)、链路状态算法(LSA)和路径矢量算法(PVA)等。
4. 路由器的划分方式路由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转发方式和功能划分为静态路由器和动态路由器,以及核心路由器和汇聚路由器等。
三、交换基础知识1. 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包交换的设备,它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来选择目的端口,完成数据的转发。
2. 交换机的类型交换机根据工作层次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和网络层交换机等。
根据交换方式不同,交换机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
3.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交换机的转发方式主要有存储转发、直通式交换和令牌传递式交换等。
4. 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是指将局域网内的用户按照逻辑上的需要划分成一个或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
它可以在一个物理交换机上划分成多个逻辑交换机。
四、路由与交换的应用1. 企业网络中的路由与交换路由与交换在企业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连接、同一子网内的通信和维护网络安全等功能。
交换与路由的知识点总结交换与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交换与路由的知识点总结:1. 交换(Switching):- 二层交换:基于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交换机维护一个MAC地址表,用于记录每个接口上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
- VLAN(虚拟局域网):通过软件配置在交换机上创建隔离的网络分段,即使物理上连接到同一交换机,不同VLAN的设备也无法直接通信,除非通过路由器。
- STP(生成树协议):防止网络中的环路产生,通过选举根桥接(Root Bridge)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2. 路由(Routing):- 三层交换/路由:在交换机上实现路由功能,能够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 路由表: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记录了如何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
-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如RIP, OSPF, BGP)自动学习和更新的。
3. 路由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简单易于配置,但不适合大型网络。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提供快速收敛和更有效的路径选择。
- BGP(边界网关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决策,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
4. NAT(网络地址转换):- 静态NAT: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一对一地映射到公共IP 地址。
- 动态NAT:从公共IP地址池中动态分配IP地址给内部设备。
- 端口地址转换(PAT):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通过改变源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会话。
5. QoS(服务质量):- 确保关键应用(如VoIP或视频会议)在网络中获得优先权,通过分类、标记、优先级排队等技术实现。
6. ACL(访问控制列表):- 用于控制进出接口的数据流,可以基于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条件来允许或拒绝流量。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总结一、路由基础知识1.1 路由的概念路由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过程。
路由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路由器根据规则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传输数据包,这些规则可以是基于多种因素,如最短路径、最低成本或者其他由网络管理员设定的规则。
1.2 路由的作用路由的作用是建立网络之间的连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通过路由器,数据包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和转发,实现全网的通信。
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通过查找路由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确定传输路径。
路由器会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或者最终目的地。
这一过程涉及路由协议、数据包封装、解封装等多个步骤。
1.4 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用于决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重要依据,路由表记录了目的网络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会根据路由表来进行转发决策。
1.5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和学习的规定。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而动态路由则是路由器之间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
1.6 路由器的分类路由器根据其作用范围和用途可以分为边界路由器、核心路由器、分布式路由器等。
边界路由器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核心路由器则用于承载大量数据流量的高速转发,分布式路由器则用于连接不同子网的数据传输。
二、交换基础知识2.1 交换技术的概念交换技术是指通过交换设备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交换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交换机、交换网络等。
2.2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交换设备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数据交换可以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多种形式。
2.3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交换网络数据包的设备。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和端口信息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分发,是局域网中重要的数据交换设备。
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组成:2、计算机网络分类:依据网络的交换功能(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依据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拓扑结构(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网络)、作用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星形、环形、总线、树形、分布式等4、星形所有设备连接到集线器和交换机,总线型所有节点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线,树形由总线型结构扩展而成,节点按照层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树状结构,环形节点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
分布式网络的每个结点都至少有两条线路和其他结点相连,可靠性高,网络控制和软件比较复杂。
5、传输介质: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6、网络分层模型: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遇到的兼容性问题,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分担起不同的职责。
7、OSI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四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8、物理层:协议(EIA/TIA232)设备(中继器,集线器)单元(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单元(数据帧)设备(网桥,交换机)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终止网络连接,实现数据链路的复用单元(数据报)设备(路由器: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报)传输层:单元(报文段)实现端到端的可靠传输,进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虚电路管理,在通信子网和高层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9、以太网概述:以太网定义、以太网发展过程、以太网体系结构、共享信道冲突问题、以太网标准10、以太网定义:Xerox公司创建的基带局域网规范。
使用CSMA/CD(先听后讲,边听边讲,碰撞即停(退避重传--二进制指数退避重传),多次碰撞)技术。
与IEEE802.3系列标准类似。
以太网发展过程:最初以粗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为共享以太网,会发生冲突-->CSMA/CD算法解决信道争用问题-->1978拟定DIX标准-->1983演变为IEEE802.3标准以太网标准主要由传输效率和传输媒体决定11、以太网组网设备:中继器(HUB)、集线器、网桥、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12、交换机相当于一台特殊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一、交换技术基础知识:1.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交换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交换节点、传输介质、控制信令等。
3.交换方式和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模拟交换、数字交换、IP交换等。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组的组成、传输和交换过程。
2.分组交换的网络结构:存储转发交换和直通交换。
3.路由算法和路由器: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和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等。
4.虚电路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基于虚电路的X.25网络和基于无连接的IP网络。
三、宽带交换技术:1.宽带ATM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模式的基本概念、ATM分组结构和ATM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等。
2.MPLS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基本原理、标记的作用和MPLS 交换的过程等。
3.波分复用交换技术:波分复用的原理和优点、光交叉连接技术和光开关技术等。
四、包交换网络:1.以太网技术: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的帧结构和MAC地址等。
2.无线局域网技术:IEEE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和安全性等。
3.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的构成和特点、虚拟专用网的实现和应用等。
五、通信网的安全与管理:1.通信网络的安全需求和威胁分析:通信网络的攻击手段、网络安全的目标和原则等。
2.通信网络的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范、访问控制等。
3.通信网络的管理技术:网络监控与故障诊断、性能管理和配置管理等。
总结起来,复习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络的要点包括交换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宽带交换技术、包交换网络以及通信网的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内容。
1.Cisco IOS共包括7种不同的命令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下的Vlan模式、Vlan配置模式、端口配置模式和线路配置模式。
ISO(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络操作系统)是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专用操作系统,并且,它的操作界面是命令行模式。
Cisco IOS命令需要在各自的命令模式下才能执行,因此,如果要执行某一条命令,则必须先进入相应的命令模式。
模式访问方法提示符退出方法关于该模式说明User Exec (用户模式)刚开始登陆到交换机时Switch> 执行logout或quit命令改变终端设置、执行基本的测试命令、显示系统信息Privileged Exec (特权模式)在用户模式下执行enable命令Switch# 执行disable或exit命令校验输入的命令、访问此模式时可使用密码保护Global Configuration (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模式下执行configure命令Switch(config)#执行exit或end命令或按下Ctrl+Z将配置的参数应用到整个交换机Config-vlan(全局配置模式下的Vlan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中执行vlanvlan-id命令Switch(config-vlan)#执行exit命令退回全局配置模式,执行end命令或按下Ctrl+Z键退回特权模式配置VLAN参数。
当VTP模式处于透明模式时,创建扩展序列的VLAN(Vlan id 大于1005),并将配置文件保存至启动文件VLAN Configuration (Vlan配置模式)在特权模式下,执行vlan database命令Switch(vlan)#执行exit命令退回特权模式在Vlan database 中为Vlan1~1005配置Vlan参数Interface Configuration(端口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interface命令Switch(config-if)#执行exit命令退回全局配置模式,执行end命令或按下Ctrl+Z键退回特权模式为以太网端口配置(Ethernetinterfaces)参数Line Configuration (线路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line vty 或line console命令Switch(config-line)#执行exit命令退回全局配置模式,执行end命令或按下Ctrl+Z键退回特权模式为终端线路(terminal line)配置参数2.交换机基本信息显示命令switch 2900XL # show version//查看交换机ISO版本信息switch 2900XL # show vtp statue//查看vtp配置信息switch # 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当前配置信息switch # show ip//查看IP配置信息switch # show interface//查看全部端口信息switch #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查看指定端口信息3.VLAN trunk 技术是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互相连接的端口上配置中继模式,使得属于不同VLAN的数据帧可以通过这条中继链路进行传输。
路由与交换技术基础知识点复习整理第⼀部分 Vlan(虚拟局域⽹)创建vlan: vlan 100 vlan batch 10 20查看删除vlan: display vlan undo vlan 10配置vlan: vlan 10 description Local-VLAN 10 不要忘了先创建vlan把PC ( 对应的接⼝e0/0/1)分配到vlan10interface 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port default vlan 10配置SW1和SW2之间的链路为trunk链路。
两个都要配置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应该是包含的vlan)Access接⼝,只属于⼀个vlan 通常连接终端Trunk接⼝,多个vlan,连接交换机之间Hybird接⼝:多个vlan,交换机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终端设备之间(交换机上⾯进⾏配置)STP协议stp mode stp(运⾏STP协议)//这个是配置根⽹桥的内容stp instance 0 priority 4096(根⽹桥)stp instance 0 priority 8192(次根⽹桥)Vlan间路由传统的话,配置路由接⼝ip,交换机SW1上⾯创建vlan 配置接⼝(如上所⽰,每⼀个接⼝)Access接⼝ trunk 接⼝vlan 5qInterface go/o/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5 6qInterface e0/0/5port link-type accessport default vlan 5qport link-type hybridPort hybrid tagged vlan {{vlan 10 [to vlan 20]}|all} Port hybrid untagged vlan {{vlan 10[to vlan 20]}|all}单臂路由AR1interface g0/0/0.10dot1q termination vid 10ip add 10.0.10.254 24arp broadcast enableq下⾯两个都要写,g0/0/?,这个是看接⼝是⼏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10dot1q termination vid 10ip address 192.168.10.254 255.255.255.0arp broadcast enable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20dot1q termination vid 20ip address 192.168.20.254 255.255.255.0arp broadcast enableSW1配置交换机SW1的接⼝g0/0/1为trunk接⼝,同时放⾏vlan10 和vlan 20 的流量: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如果涉及到多个交换机。
TCP/IP1.OSI七层,TCP四层?OSI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四层:应用层,主机到主机层,Internet层,网络接口层2.IP包头,TCP包头,UDP包头?IP包头:位0 位15 位16 位32版本号:4位,有版本4和6,IPv4,IPv6优先级及服务类型:8位,QOS使用;IP优先级,DSCP身份:16位,标识不同的IP数据报标记:3位,其中第1位没有使用,第2位是不分段(DF),当DF位置1时,表示路由器不能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TCP包头:位0 位15 位16 位32标记:拥塞串口减少(CWR),ECN-Echo(ECE),紧急(URG),确认(ACK),弹出(PSH),复位(RST),同步(SYN),结束(FIN)UDP包头:位0 位15 位16 位323.TCP特点,TCP主要机制,可靠传输的作用?TCP特点:可靠将输出的消息分段在目标工作站重新组合来自输入段的消息重传目标工作站没有收到的消息TCP主要机制:三次握手,接受确认,超时重传,窗口机制可靠传输的作用:确保所传输的段能够被发送方确认对没有得到确认的分段进行重传在目的地按正确的顺序放置分段避免和控制拥塞4.面向连接服务三个阶段?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连接终止阶段5.TCP三次握手?1>在SYN分段中,主机A告诉主机B,序号(seq)为X2>主机B接收SYN,记录序号为X,并用ACK=X+1和自己的序号(Seq=Y)确认SYN,以回答主机A,ACK=X+1意味主机(这里为主机B)收到了X,并希望下一个SYN是X+1,这一技术叫传发确认3>主机A随后对主机B发送的数据进行确认,指出主机A希望下一个SYN是Y+1(ACK=Y+1)6.UDP特点?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不花时间建立连接,直接传数据,UDP包头远远小于TCP包头长度,传输效率高。
7.TCP与UDP的比较?TCP和UDP的应用?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UDP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服务TCP是面向流的协议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协议TCP适用于一次传递大批量数据UDP适用于多次少量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TCP和UDP的应用:当数据传输的性能必须让位于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控制性和可靠性时,TCP协议是当然的选择。
1.引起LAN出现阻塞的原因
2.routers、switches和hubs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3.七层模型中每层的代表协议
4.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与TCP/IP模型的层次的区别
5.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6.根据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算子网掩码
7.子网主机地址的计算
8.子网广播地址的计算
9.进行密码加密的命令
10.路由协议间管理距离的区别
11.“show ip route”中路径参数的意思
12.“passive-interface”这个命令有什么作用
13.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14.在OSPF协议中路由器ID是什么?
15.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
16.路由协议的主要功能(RIP、IGRP、EIGRP和OSPF)
17.三种交换机工作方式的工作过程
18.运行生成树协议进交换机端口的状态
19.进行VLAN标识的方法
20.catalyst系列交换机的VTP模式的概念
21.IOS文件和配置文件默认情况下从哪里加载?
22.如何查看路由器寄存器的值?
23.主要使用的寄存器的值所包含的意思?
24.接口状态的描述(被启用和被禁用的表述)
25.使用telnet前在路由器上必须进行的配置
26.“show cdp neighbor”和“show cdp neighbor detail”命令的区别
27.访问列表的概念和使用
28.PPP认证方法
29.Frame-Relay的封装类型有哪几个?默认封装类型是什么?
30.Cisco路由器的默认LMI是什么?
31.ISDN有几种速度有可提供,分别是什么?
32.ISDN技术中D、B信道的作用?。
交换路由知识点总结交换知识点总结交换机五种⼯作状态1.学习状态:交换机接到数据帧,就会吐其中的源mac地址,组建⾃⼰的mac地址表。
2.转发过程:交换机学习完mac地址,就会依据数据帧中的⽬的mac地址对对应mac地址表,若表中存有⽬的mac地址则按其说明转发。
3.泛红:当交换机接到⼀个在mac地址表中没有的⽬的mac地址数据帧,就会向除源接⼝以外的所有接⼝发送该数据帧。
4.过滤:当交换机接到⼀个数据帧,源地址和⽬的地址都在同⼀个接⼝下时,则丢弃该帧,不会泛红,称为过滤。
5.⽼化:交换机学习完mac地址,组建mac地址表。
并定义时间戳,当时间戳到期前仍未有关于该mac地址的通信,则删除该条⽬,成为⽼化。
⽼化默认时间为300秒。
交换机内部转发的三种⽅式“1、直通转发:直接检查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转发,转发速度快,但是容易将碎⽚帧、惨帧、破损帧⼀并转发。
2、碎⽚转发:只检查数据帧的64个字节⽽转发,可以减少碎⽚帧、惨帧、破损帧的转发,但转发过程中出现延时⼏率。
3、存储转发: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帧后再转发,特点:可以将碎⽚帧、惨帧、破损帧的数量降到最低。
vlan的⽬的?解决交换机在进⾏局域⽹互连时⽆法限制⼴播的问题,这种技术可以把⼀个Vlan划分成多个逻辑Lan,每个Vlan是⼀个⼴播域,Vlan内的主机通信就和⼀个lan内⼀样,⽽Vlan之间不能通信,这样,⼴播报⽂被限制在⼀个Vlan内。
Vlan的优点?1.限制⽹络上的⼴播2.增强局域⽹的安全性3.增加了⽹络连接的灵活性Vlan是在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在⽹络层的,所以不同⼦⽹之间的Vlan即使同名也不可以互通。
组建VlaN的条件?Vlan是建⽴在物理⽹络基础上的⼀种逻辑⼦⽹,因此建⽴Vlan需要相应的设备⽀持Vlan 技术,当⽹络中不同Vlan通信,需要路由的⽀持。
Vlan的划分?基于端⼝、基于mac、基于⽹络、基于策略Vlan的两种配置⽅法?1.全局模式下2.vlan database(只⽀持1-1005个vlan)注意:⼀旦删除了VLAN,需要⼿动将端⼝移动到别的VLAN,否则这些接⼊端⼝将进⼊“⾮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