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价格歧视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2章价格歧视与定价策略一价格歧视1 价格歧视的定义及其实例2 价格歧视成立的条件3 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二定价策略1 最优两部定价2 捆绑和搭售3 其它定价策略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无法选择自己的定价策略。
但是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特别是在寡占和垄断市场中,在定价方面,厂商都会具有或多或少的主动权。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SCP分析框架下的市场行为中,企业最常用,也是最重要、最有力的行为就是价格行为。
常用的定价策略包括非统一定价或者差别定价法,企业在实践中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加成定价法,这是企业在实际中最常用的定价方法;以及生产多种产品的厂商在面临需求和生产有关联的产品组合时的定价策略、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定价问题等等。
这一章中,我主要讨论价格歧视下的定价策略,同时简单介绍其它的定价策略。
一价格歧视的一般理论首先观察下列经济现象:电影票-许多电影院对儿童和老年人收取的价格低于其他观众。
在竞争市场上很难解释这个事实。
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与为其他人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相同。
但如果电影院有某种地区性垄断力量,而且,如果儿童与老年人对电影票的支付意愿低,就很容易解释这个事实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通过价格歧视增加利润。
飞机票价-飞机上的座位以许多不同价格出售。
许多航空公司对周六停留一个晚上的两个城市间的往返票收取低价格。
乍一看这有点令人费解。
为什么乘客是否周六停留一个晚上与飞机票价有关呢?原因在于这条规定是区分公务乘客和个人乘客的一种方法。
公务乘客支付意愿高,而且很可能不想周六停留一晚上。
与此相比,出于个人原因旅行的乘客支付意愿低,并更愿意周六停留一晚。
因此,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对周六停留一晚上的乘客收取低价格而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折扣券(或者是打折活动)-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
经济学名词解释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一般而言,三级价格歧视指这样一种行为:垄断者为不同的买家组设定不同的价格,以达到高利润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级价格歧视,本文将重点介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有关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的研究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提出了垄断者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他认为垄断者可以通过实行一定的价格差异,以克服竞争者的压力,实现更高的利润。
其次是三级价格歧视的实践。
三级价格歧视实际上是垄断者利用机会成本和销售成本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垄断者会根据市场上不同类型买家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样就可以通过收取更高的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换句话说,垄断者在一个市场上的价格将比另一个市场上的价格高,因为它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三是三级价格歧视的结果。
根据垄断者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垄断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提高其生产力。
同时,三级价格歧视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加以控制。
最后,要说明的是三级价格歧视的限制。
虽然三级价格歧视可以提高垄断者的利润,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能在有效的竞争中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市场竞争力较弱,三级价格歧视则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其次,它也受到定价机制和市场形势等外部因素的限制;最后,它也可能受到消费者信息获取能力的制约。
以上就是关于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名词解释。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三级价格歧视可以帮助垄断者提高利润水平,但也有其局限性,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
因此,只有在市场竞争有效的情况下,才能让三级价格歧视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
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这种采用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差别价格,将某些高峰需求调向低峰时期的行为,因为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设备资源,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中国,价格歧视行为还需要认真探讨,区别情况进行规范。
《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对具有同等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这里所称的“价格歧视”,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不平等地位。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交易待遇,例如对具有同等条件的甲、乙企业,对甲可以实行批量作价,对乙则不允许享受批量作价;或对甲可以讨价还价,对乙则不允许;或因甲是本地企业,乙是外地企业就实行不同价格待遇等,从而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
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第3讲价格歧视前面假设垄断者生产一种产品,并且以统一价格销售产品,但在现实中,却可以看到垄断者销售同一种物品时,对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现象称为价格歧视。
生产者为什么这样做?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价格歧视: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就称为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成功实施的条件(1)必须存在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买者;(2)厂商必须能够识别出消费者的身份;(3)厂商必须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利用套利。
套利可分为两类:(1)与可转让性相联系的套利:这种套利会阻止价格歧视。
(2)不同消费包或消费组合之间转移而获得的套利:这种套利诱使生产者增加歧视。
Pigou 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生产者确切地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且向消费者索取保留价格。
此时生产者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生产者关于消费者信息不完全,但可以通过自我选择机制来榨取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生产者可以观察到与消费者偏好相关的信号,并根据观察到的信号进行价格歧视。
一、完全价格歧视(一)最简单情形最简单的完全价格歧视:单个消费者拥有单位需求,并对产品的支付意愿为v ,垄断者索取价格v ,可以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消费者同质情形市场上有n 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有相同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q D p n =,垄断者知道这一需求函数。
下面我们要说明:通过使用恰当的定价方案,垄断者可以获得比线性定价更大的利润。
线性定价是指不管消费者购买多少,对应单一价格,即()T q pq = 垄断者线性定价将最大化利润:max[()(())]ppD p C D p - 因此价格为垄断价格m p ,利润为垄断利润()(())m m m p D p C D p -。
消费者的总支付为:()T q pq =下面构造一种定价方式,垄断者可以获得更多利润。
垄断者采取竞争性定价c p 时,令c S 为净消费者剩余,则0(())cq cc S P q p dq =-⎰ 其中,1()()P q D q -≡为逆需求函数。
学科:经济学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对象: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价格歧视”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段教学内容节选自《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中市场理论里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在一些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歧视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存在,帮助企业增强了商品竞争力,同时也顺应了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有效的配置了资源。
在此之前,已经讲授了价格理论,市场类型的划分及特点等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掌握价格歧视的定义和类型●总结实现价格歧视的条件●识别生活中的价格歧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启发学生从经济现象出发,按照存在原因、存在条件和影响等,找到解决办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课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求知欲望以“歧视”这一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汇作为概念的引入,给出一些有趣的、生动的而又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对“价格歧视”的初步认识。
案例1 居民用电分时单价案例2 电影票工作日和周末案例3 批发、零售、团购(移动、联通套餐)案例4 著名景点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学生票和成年人的门票售价差别;2. 新知识讲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导入课程的部分让学生对“价格歧视”形成感性认识,借由“价格”和“歧视”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提出本次讲课的核心“价格歧视”。
通过情景设定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企业要实行价格歧视的策略”,“价格歧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引用旧知识(消费者剩余、垄断市场的特点),正反论证,讲授价格歧视的定义、分类和实现条件。
3. 巩固练习:用新知识重新剖析旧生活体验从时间,地点,数量和人群四个方面细分价格歧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给学生进行讲授。
再让学生再回想生活中所遇到过的价格歧视,更好的帮助他们界定生活中存在的价格歧视。
4. 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