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 》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2
7.1 时、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分、1时的表象,会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三、教学难点正确书写钟面时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我会走,有时快,有时慢,我身上有12个数字,猜一猜,我是谁?”引起学生对钟表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a. 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2个指针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介绍时针、分针。
b. 认识1时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教师通过演示或让学生操作钟表,使学生理解1时的概念。
c. 认识1分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指向1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1分。
教师通过演示或让学生操作钟表,使学生理解1分的概念。
d. 认识1时=60分让学生观察钟表,当分针从12开始走一圈,又回到12时,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的关系。
3. 实践操作a. 教师出示一些钟面时刻,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时刻。
b.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钟表,教师给出时刻,学生操作钟表,使钟表显示相应的时刻。
c. 学生互相交换操作,检查对方的答案是否正确。
4. 巩固练习a. 让学生完成教材P84页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时、分的认识。
b.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5. 总结拓展a.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时、分的理解。
b.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1时=60分?钟表上的秒针有什么作用?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钟表,记录下不同时刻的钟面,并写下来。
教案:时、分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知道1小时=60分。
2. 培养学生观察钟表的能力,学会看懂钟表。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1小时=60分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教学难点: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学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看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钟表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的指针来知道现在的时间。
二、新课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1)钟表上有两个指针,短的指针叫时针,长的指针叫分针。
(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时;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分。
2. 1小时=60分教师讲解:我们知道,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60个数字。
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钟表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钟表上的时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看懂钟表的方法是先看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分。
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浪费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观察钟表的方法和时间观念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时、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钟表模型,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看懂钟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时、分的相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时、分的相识。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相识时间单位时、分,驾驭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验1分,推想1时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3.结合详细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导人新课。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
(课件出示不带钟面的情境图。
)细致观赏照片,同学们在做什么?生:实行“庆元旦”联欢会。
师:是啊,每年的元旦前夕学校都要实行庆祝元旦的联欢会。
看元旦联欢会就要起先了(出示情境图中的钟面),谁来说说起先的时刻?生:8时半。
师:你认读地真精确。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相识了整时或几时半,大家在钟表模型上拨一个整时或几时半,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愿将你拨的时刻介绍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生:老师,我拨的是9时。
我先把时针拨到9,再把分针拨到12,就是9时。
师:这位同学不仅拨得精确,说明得也特别到位。
谁再来说说你拨的时刻?生:老师,我拨的是10时半,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几时半的那个“半”就是分针指到6,然后10时半,时针就是刚过10时,在10和11之间。
师:这位同学说明得真到位。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说明,老师听明白了,像9时这样的整时,分针都指到12,是几时时针就指到几。
像10时半这样的几时“半”的时间,分针都指到6,看时针刚过几时就是几时半。
师:同学们接着看。
(课件出示情境图。
)在喧闹的元旦联欢会上,上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都有哪些节目?生:舞蹈、相声、快板、独唱。
师:这么多精彩的节目,节目演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生想。
)这些时刻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或几时半吗?(生摇头。
)那这些时刻原委是多少呢?师:今日,我们就来进一步相识时、分。
(板书课题。
)【评析:温故方能知新。
《时分的认识》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钟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
2.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钟面的构成,时、分、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换算。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手表、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钟表,谈谈对钟面的认识。
2. 讲解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数字、刻度等。
3. 讲解时、分、秒的概念:时是小时,分是分钟,秒是秒钟。
4. 示例演示:用计时器演示时、分、秒的运行。
5.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互相演示钟面的运行。
练习:1. 填空:钟面上有()、()、()三根针。
2. 选择:时针走一大格是(A.1小时B.1分钟C.1秒)。
第二章:时分换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复杂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计时器、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1. 复习钟面的认识。
2. 讲解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示例演示:用计时器演示小时换算成分钟,分钟换算成秒。
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互相演示时、分换算。
练习:1. 填空:1小时等于()分钟,1分钟等于()秒。
2. 计算:3小时20分钟是多少分钟?(答案:200分钟)第三章:认识计时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计时单位:时、分、秒。
2. 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复杂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计时器、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1. 复习钟面的认识,时分换算。
2. 讲解计时单位:时、分、秒。
3. 讲解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4. 示例演示:用计时器演示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互相演示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1. 填空:1小时等于()分钟,1分钟等于()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时、分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
•理解时和分的概念
•能够识读和书写时和分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时和分量化到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时和分的概念
•掌握时和分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示教法
•讨论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让学生观察手表或时钟,看到时指向的数字,让学生认识的的小时概念。
步骤二:时间的计算
•让学生认识分钟概念,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时间,依次让学生分析分钟的变化。
步骤三:介绍读写时间
•向学生介绍时钟的数字读写方式,然后向他们展示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
课堂上通过给定数码的读取和操作练习学生的时间识读能力。
步骤四:创造时间
•老师要学生在画纸和卡纸上画出具体的时钟,让学生动手制作,以便让学生更好了解时钟的变化规律,为他们以后的练习做好铺垫。
步骤五:练习与巩固
•老师可以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场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练习他们的时间测量、统计和计算能力。
步骤六:结束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了理解时和分的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再次认识到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给予以行为实例加强他们的时间意识,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通透。
总结
本堂课通过示教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了解了时和分的概念,明白了时和分的读写方法,并通过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时间统计和计算能力。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认识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时和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时间的理解。
《时、分的认识》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理解时分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时间的话题,讲解时和分的定义,展示时分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时间。
1.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认识。
(2) 讲解时的定义,即时钟上的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一个小时。
(3) 讲解分的定义,即钟面上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一分钟。
(4) 展示时分的关系,即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运行规律。
第二章:时分表示方法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时和分表示时间。
2.2 教学内容讲解时和分的表示方法,包括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4 教学步骤(1) 讲解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表示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时和分的表示方法。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表示不间。
第三章:时间计算3.1 教学目标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规则,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
3.4 教学步骤(1) 讲解时间的加法计算规则,如“小时加小时,分不变;小时加分,分要向时进1”等。
(2) 讲解时间的减法计算规则,如“小时减小时,分不变;小时减分,小时要向分借1”等。
(3) 进行实际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计算规则解决问题。
第四章:日常生活时间管理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讲解日常生活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4.4 教学步骤(1) 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时间。
(2) 讲解日常生活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等。
(3) 分享成功的时间管理案例,让学生深受启发。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
时分的认识教案设计资料教案名称: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时分的概念,认识到时分是时间的最小单位;2.学生能够运用时分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时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时钟模型或教学钟表;2.时间卡片,标注有不同的时间,包括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3.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不同的时间场景。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教学钟表,向学生提问:“你们观察到钟表上有什么标记?”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钟表上的标记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然后,教师强调钟表上有两种不同的指针,一种是短指针,一种是长指针。
3.教师指着钟表上的短指针问:“你能告诉我这条指针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小时”。
4.教师指着钟表上的长指针问:“你能告诉我这条指针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分钟”。
Step 2:时分的概念1.教师将时间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时间卡片上的时间,并按顺序排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卡片,解释钟表上的短指针表示小时,长指针表示分钟。
3.教师向学生提问:“小时和分钟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小时和分钟”。
4.教师解释小时和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然后强调“分钟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并将时钟模型调为不同时间,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位置。
Step 3:时分的认识1.教师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例如飞机起飞时间、学生放学时间等,让学生估计这些时间是多久多久,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时间。
2.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题目,例如“上午8点起床,洗漱用了25分钟,那么现在是几点几分?”学生思考后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用时钟模型或教学钟表解决时间计算问题,例如“现在是上午10点15分,再过20分钟是几点几分?”4.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张时间场景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场景和信息,使用时钟模型或教学钟表计算出准确的时间。
Step 4:拓展活动1.教师分发一些绘画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个属于自己的钟表,标注小时和分钟的位置。
时、分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以时、分的认识数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出并写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理解时间单位的转换。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基本概念,学会时间的读写。
难点: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时间。
(二)讲授新课1. 认识小时和分钟教师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小时是大的时间单位,分钟是小的时间单位。
并通过实例说明,例如:一个小时有60分钟,一天有24个小时等。
2. 学习读写时间教师示范如何读写时间,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如:5:30读作“五点半”,写作“5:30”。
3. 时间单位的转换教师讲解如何将小时转换为分钟,或者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时间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应用。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钟表,记录下一天中的一些时间点,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来描述这些时间。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要及时解答。
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一小时,一分钟的含义,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一小时、一分钟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和感受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出示天安门升国旗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安门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候升起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说的时间只是猜测的,对吗?其实,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日出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刻,象征着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与日同生。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引出时间。
师:说起时间就离不开小闹钟。
亮亮就在这些小闹钟的陪伴小学习和生活。
(出示亮亮作息时间图)谁能说一说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你喜欢哪幅图就说哪幅图,比比看谁说的既准确有流利。
学生自由回答。
2、将六件事串起来讲故事,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师:你能把这六件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起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先小组内讲,再全班讲。
)3、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师:通过讲故事,我们知道亮亮是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那你在生活中做得怎样呢?你每天都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睡觉……师:你们和亮亮一样都是守时的好孩子。
三、观察钟面。
1、认识钟面。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漂亮的钟表,你能从这个钟面上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小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及钟面上的时刻。
2、认识时、分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
《时分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掌握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时、分钟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钟面的认识,包括数字、指针的含义。
3. 时间的读写,包括整时和半时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时、分钟的概念,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钟面的认识,时间的读写。
2. 教学难点:时间的读写,特别是半时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模型,直观地了解小时、分钟的关系。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钟面模型或图片。
2. 计时器。
3. 练习题。
4. 游戏教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长度、面积等。
2. 引入新课,介绍小时、分钟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小时、分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小时=60分钟。
2. 演示钟面模型,讲解钟面的构成,包括数字、指针的含义。
3. 教授时间的读写方法,如整时的读写(1时读作一点钟,2时读作两点钟等),半时的读写(1时30分读作一点半,2时15分读作两点十五分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时器,进行时间实践活动。
2. 教师出示题目,如“现在是3时,请问10分钟后是几点?”让学生动手操作,解答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小时、分钟的概念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小时、分钟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时、分的认识》教案《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能认读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时分的认识。
2.认识时、分,记住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分。
教学难点:接近整时的钟面时刻的认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事物钟面、生自制钟面教学关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问:同学们见过哪些钟?(出示各种钟的图片)这些钟表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作用。
(帮助人们掌握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3.出示8:00,10:05,1:50,2:35的钟面图生试读后指名介绍自己看时刻的方法。
(过渡:有的同学平时很好学,已经会看钟表上的时刻了,下面这些钟表分别表示几点。
)二、探求新知导:这些时刻到底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来研究钟面,看看钟面上藏着那些秘密?(一)认识钟面1.出示静态钟面让生观察汇报后师讲解:(1)钟面上有3根针,短而粗的是时针,用来表示几时的;比较长的是分针,用来表示几分的;又细又长的是秒针,用来表示几秒的。
(划线的电脑闪现)指出秒针先不介绍。
(隐去秒针)(2).钟面上有()大格;()小格,共()小格。
(划线的电脑闪现)2.出示动态钟面观察,得出时、分的进率。
问:如果这个钟面通上电源会怎样?他们是朝什么方向走的?(用手比画)课件显示。
研究填表:研究内容我的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大格,每大格有()小格,共()小格,小学数学教案《时分的认识》。
分针是怎么走的?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从12----9是()分;走一圈是()分。
7.1.1《时、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懂时钟,并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2. 时钟的构成和作用3. 认识时针和分针4. 学会看懂时钟,读取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懂时钟,读取时间。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取时间,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谜语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时间的概念向学生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
3. 认识时钟向学生介绍时钟的构成,让学生了解时钟由时针、分针、秒针和表盘组成。
4. 认识时针和分针向学生讲解时针和分针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区分时针和分针。
5. 学会看懂时钟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看懂时钟,并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6. 巩固练习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读取时间的能力。
7.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时钟,加深对时钟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
时针从几走到了几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
走了多少?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是几分?3.时与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