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50
六年级下册语⽂素材-第3课《古诗三⾸》⼈教部编版3 古诗三⾸(1)寒⾷①[唐] 韩翃(hóng)春城②⽆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③斜。
⽇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五侯(hóu)⑥家。
注释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寒⾷节寒⾷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后⼀百零五⽇,清明节前⼀⼆⽇。
在不断发展的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卵等风俗。
节⽇起源:寒⾷节原发地是⼭西介休绵⼭,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发⽣早358年)。
春秋时,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重⽿复国后,隐居介休绵⼭。
重⽿烧⼭逼他出来,⼦推母⼦隐迹焚⾝。
晋⽂公为悼念他,下令在⼦推忌⽇(后为冬⾄后⼀百零五⽇)禁⽕寒⾷,形成寒⾷节。
(⼆)作者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唐代诗⼈。
是“⼤历⼗才⼦”之⼀。
天宝⼗三载(754)考中进⼠,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被提拔为中书舍⼈。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三)翻译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四)主题解说这⾸诗描绘了寒⾷节的景象,由⽩天写到了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对现实的不满。
(2)迢tiáo迢牵⽜星①迢迢牵⽜星,皎jiǎo皎河汉⼥②。
纤纤擢zhuó③素④⼿,札zhá札⑤弄机杼zhù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中,我们将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些古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同时也融合了艺术上的表达技巧,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通过含蓄而深刻的文字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结合在一起。
《静夜思》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勾勒出了明亮的月光,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通过外物的描绘表现了内在情感,使人们产生了共鸣。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登高楼观景,表达了追求进步、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和志向。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和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作者的胸怀和远大理想。
《登鹳雀楼》的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界相结合,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进取心。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述周围的山川和城市,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文字勾勒出了广阔的天地和峻峭的山川,让读者感受到了登高远望所带来的豪情和振奋。
三、《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绝妙之作。
这首诗以春季的早晨为描写对象,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快乐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春晓》的开头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醒来时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和活力。
而接下来的几句则以描绘大自然的细节为主,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更加丰富了整首诗的意境。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三课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三课,包括了《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和《清明》三首诗歌。
1. 《元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的是新年元日的情景。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诗中通过描绘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的热闹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写的是中秋节晚上在天竺寺赏桂花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桂花香气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清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祭祖的情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传达了人们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的标题。
本文将对这3首古诗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诗意。
首先,我们将从《登鹳雀楼》开始。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于壮丽景色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和壮观,通过描写泰山峻岭和奔腾的黄河,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将他们与泰山的伟大相提并论。
接下来是《静夜思》这首李白的名作。
这首诗刻画了寂静夜晚中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寂静的床前和秋天的浓雾,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深沉的思考和愁绪。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字字句句皆抑扬顿挫,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纷扰。
最后一首是《春晓》,这是柳宗元创作的名篇。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通过鲜花盛开、鸟儿鸣叫和农民起床耕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古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古诗追求简洁高效,用短短几句话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后,古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中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意与读者心灵相通。
这三首古诗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我们了解和感悟古人智慧的窗口。
读者在欣赏这些古诗时,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体验古人诗意的独特魅力。
【导语】《古诗三⾸》包含《寒⾷》、《迢迢牵⽜星》和《⼗五夜望⽉》,这三⾸诗分别写了三个节⽓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课⽂原⽂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古诗⼗九⾸》。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指织⼥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 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 多⾳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这⾸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运⽤了什么描写⽅法? 这⾸诗运⽤了⽩描⼿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描绘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名家古诗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字词解释1. 名家: 指古代以及现代具有很高声誉的文学家、诗人、作家等。
2. 古诗: 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字词: 指诗歌中使用的字和词语,包括诗句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诗文翻译1. 《采莲曲·船过安仁塘》船只经过安仁塘,桂树阴郁照江光。
离愁渐远渔火晚,只剩江南画船长。
翻译:The boat passed by Anrentang, where the fragrant osmanthus trees cast shadows on the river.The distant sorrows fade away as the fishing lanterns glow in the evening, leaving only the picturesque boats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2.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二首其一》万里长江横渡船,黄鹤楼前日出天。
芳草几时伴美人,晓月不知庭树眠。
翻译:The boat crosses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for miles, with the rising sun shining in front of the Yellow Crane Tower.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Thousands of mountains devoid of birds, countless paths with no human traces.A lonely boat and an old man in a straw raincoat, 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covered with s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