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可靠性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与故障率当我们谈论汽车时,发动机无疑是其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
发动机就像是汽车的“心脏”,为车辆的行驶提供动力。
而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故障率,则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安全性以及车主的使用体验和经济成本。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动机的可靠性。
简单来说,可靠性指的是发动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包括了发动机能够稳定地启动、正常运转、输出足够的动力,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会频繁出现故障。
一个可靠的发动机,能够让车主在日常驾驶中无需过多担心发动机出现问题,减少维修和保养的频率,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那么,影响发动机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呢?制造工艺和材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先进的制造工艺能够保证发动机各个零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高质量的材料则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等恶劣的工作环境,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例如,采用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作气缸体和曲轴,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设计水平也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零部件受力更加均匀,减少磨损和故障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散热设计和润滑系统能够保证发动机在工作时温度适中、零部件得到充分的润滑,降低因过热和磨损导致的故障风险。
使用和保养情况同样不可忽视。
车主的驾驶习惯、使用的燃油品质以及定期的保养维护,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可靠性。
频繁的急加速、急刹车以及长时间的低速行驶,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导致零部件磨损加剧。
使用劣质燃油则可能会造成积碳、堵塞喷油嘴等问题。
而按时更换机油、滤清器等保养措施,则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发动机的故障率。
故障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次数与总运行时间的比值。
一般来说,发动机的故障率越低,说明其质量和可靠性越高。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其故障率也有所差异。
例如,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对来说结构较为简单,故障率通常较低。
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广义可靠性由三大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而言。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工作条件,它包括:气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行驶速度等运行条件,维修方式、维修水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水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用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小时、天数、月数、年数),也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工程中,保修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生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人身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行驶安全、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一般故障。
指不影响行驶安全的非主要零部件故障,可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用随车工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入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大修)维持工作能力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4 汽车的使用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使用延续时间(或行程)。
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在规定时间内及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用概率表示这种能力叫可靠度,汽车的故障概率密度是单位时间△t 内,故障频率在△t → 0时的极限值,用f ( t )表示。
汽车的故障率,是到t 时间为止,尚未发生故障的条件下,在下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
平均故障率观察值是指汽车、总成在规定的考察行程(或时间)内,故障发生次数与累积行程(或时间)之比。
故障率、故障密度函数和可靠度之间的关系f ( t ) = λ(t )R ( t )= λ(t )e tdtt ⎰-0)(λ平均寿命对于可维修的产品是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于不可维修的产品是指平均寿终时间,可靠寿命 例如用t 0.99 表示可靠度R(t)=99%时产品的工作时间。
在可靠寿命中有以下重要概念:(1)特征寿命 可靠度R=e -1=36.8%的工作时间称为特征寿命, (2)中位寿命 可靠度R=50%的工作时间称为中位寿命,记为t 0.5(3)额定寿命 可靠度R=90%的工作时间称为额定寿命,记为t 0.9维修度是指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全规定状态的概率。
修复率修复率是指到某时刻还在进行维修的汽车,其在单位时间内修复的条件概率 汽车的有效度:汽车在特定时间维持其功能的概率。
如汽车平均能工作时间为U,平均不能工作时间为D ,则有效度为 A = DU U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f(t) =λt e λ-,t ≥0 累积故障概率 F(t)=1-t e λ-,t ≥0 其数字特征:数学期望 E(t)=λ1方差 D(t)=21λ平均寿命 μ=λ1指数分布的故障率为常数;当t=λ1时,R(t)= 1-e =36.8%,即指数分布的指数分布等于特征寿命。
指数分布为单参数分布,只要确定了故障率,即可确定可靠度函数;且可靠度与起始时间无关(无记忆性)。
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f(t)为f(t)=()⎥⎦⎤⎢⎣⎡--222exp 21σμπσt -∞<t <+∞其累积故障概率密度为 F(t)=⎰∞-tdt t f )( =()dt t t⎰∞-⎥⎦⎤⎢⎣⎡--222exp 21σμπσ-∞<t <+∞式中 μ—均值,是样本集中趋势的尺度,也是数学期望,即E(t)= μ σ—标准差,反映分布的离散程度,其平方值即为方差,即D(t)=σ2 正态分布是两参数分布,其概率密度曲线是以μ值处为中心线的单峰对称曲线,其峰值为πσ21;σ值决定分布的离散程度,值越大,曲线越矮越平坦。
关于汽车可靠性的评价前文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差异,这边文章主要来简单介绍一下可靠性的评价。
首先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可靠性的定义。
我国军用标准GI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中,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的评价可以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这些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
典型的失效率曲线是浴盆曲线,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
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减形式,即新产品失效率很高,但经过磨合期,失效率会迅速下降。
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为一个平稳值,意味着产品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使用期。
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增形式,即产品进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递增状态,产品需要更新。
根据可靠性的定义我们也可以导出失效或者故障的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规定时间,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即为失效(不可维修)或故障(可维修),接下来我们针对可靠性的评价就从可维修产品的可靠性评价和不可维修产品的可靠性两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介绍。
----------------分割线------------------1 可维修产品的的可靠性评价对于可维修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主要处于两种状态:工作状态、故障状态。
因此对于可维修产品的可靠性评价需要引入平均故障里程,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里程MTBF、故障率等进行评价。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一个标志产品平均能工作多长时间的特征量。
可修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通常记为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与可靠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其中MTBF的点估计值:MTBF=T/RT--试验总时间/里程R--故障总次数另外可靠性的试验验证工况要尽可能接近正常的使用工况,而目前各车企在试验场内进行的道路试验多为强化试验。
汽车可靠性试验标准汽车可靠性试验标准是评估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可靠性试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耐久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可靠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和性能试验。
首先,耐久性试验是汽车可靠性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模拟汽车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包括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测试,以验证汽车各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这些试验项目包括发动机寿命测试、变速器耐久性测试、悬挂系统耐久性测试等,通过对汽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测试,可以有效评估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
其次,安全性试验是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交通安全风险,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安全性试验主要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制动性能测试等项目,通过对汽车在各种碰撞和侧翻情况下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验证汽车的 passiv安全性能。
另外,可靠性试验是评估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可靠性试验主要包括零部件寿命试验、整车寿命试验等项目,通过对汽车各部件和整车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预测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故障率和维修率,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重要的质量控制依据。
此外,环境适应性试验也是汽车可靠性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汽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高海拔、高湿度等情况下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汽车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因此,环境适应性试验主要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高海拔试验、高湿度试验等项目,通过对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验证汽车的环境适应能力。
最后,性能试验也是汽车可靠性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汽车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感受和操控性能,因此性能试验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悬挂系统性能测试等项目,通过对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验证汽车的操控性能和驾驶感受。
综上所述,汽车可靠性试验标准涵盖了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性能等多个方面,是评估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汽车可靠性试验1. 引言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其可靠性对于消费者和制造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汽车可靠性试验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辆汽车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可靠性试验的意义、目的、常见的试验项目以及一些相关的重要考虑因素。
2. 汽车可靠性试验的意义和目的汽车可靠性试验的意义在于确保汽车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可靠性试验,制造商可以识别和解决各种潜在问题,以提高汽车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于可靠性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这也是保证汽车行业的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汽车可靠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验证汽车的设计和工程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 - 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 评估汽车在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提供数据和经验来指导产品改进和优化。
3. 常见的试验项目汽车可靠性试验涵盖了多个方面和领域,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试验项目。
3.1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基础,它涉及到汽车各个方面的性能和功能的评估。
常见的性能测试项目包括: - 加速测试: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例如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 - 制动测试:评估汽车的刹车性能和制动距离; - 操控测试:评估汽车的操控性和驾驶稳定性; - 燃油经济性测试:评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油耗; - 噪音测试:评估汽车的噪音水平和舒适性。
3.2 耐久性测试耐久性测试是评估汽车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耐久性测试项目包括: - 引擎寿命测试:评估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 制动系统寿命测试:评估制动系统的寿命和性能; - 悬挂系统寿命测试:评估悬挂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 - 转向系统寿命测试:评估转向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 - 车身结构寿命测试:评估车身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3 环境适应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是评估汽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
车辆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车辆的可靠性是其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属性之一,对车辆的安全、经济以及实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车辆可靠性的分析和设计方案也是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车辆可靠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旨在为车辆可靠性的提高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车辆可靠性概念车辆可靠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和指标的稳定性,并不断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的寿命内保持在一定的性能稳定水平上的能力。
常见的评估车辆可靠性的指标有:•故障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恢复时间•故障维修费用•生命周期费用等等三、车辆可靠性影响因素1.零部件的质量和设计车辆的可靠性和零部件质量密切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零部件的设计规范和制造技术标准也是提高车辆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2.车辆的使用环境车辆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车辆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于不同的车辆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道路条件的恶劣与否、地形的起伏、气候的变化等都会对车辆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车辆的维护保养车辆的维护保养也是影响车辆可靠性的因素之一。
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能够有效的减少车辆故障的概率,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四、车辆可靠性分析方法为了有效地评估车辆的可靠性,需要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1.监控和检测法监控和检测法是通过对汽车零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检测来评估车辆可靠性的方法。
常见的监控和检测手段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寿命测试法寿命测试法是通过长期的试验和观察来评估车辆可靠性的方法,例如通过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试、生命周期试验等。
五、车辆可靠性设计方案1.加强对零部件质量的把控通过加强对零部件质量的把控,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零部件的品质和可靠性。
汽车可靠性评估为了确保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汽车可靠性评估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汽车各个方面的评估和测试,人们可以判断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损坏或者其他可靠性问题。
本文将介绍汽车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
1. 可靠性评估的方法1.1 车辆测试汽车可靠性评估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车辆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包括长时间驾驶测试、不同环境下的行驶测试以及各种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模拟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制造商可以了解汽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潜在问题。
1.2 零部件测试除了对整车的测试,汽车制造商还进行对零部件的测试,以确保所有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些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电气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零部件的测试,制造商可以评估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以便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
1.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汽车可靠性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造商会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例如车辆故障报告、客户投诉和回收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制造商可以了解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进一步评估其可靠性,并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和制造流程。
2. 可靠性评估的重要性2.1 安全性汽车可靠性评估与汽车的安全性直接相关。
一辆可靠的汽车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更少的故障和问题,从而减少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车辆的可靠性评估有助于制造商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保证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性。
2.2 经济性汽车可靠性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一辆可靠的汽车意味着在保养和维修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相反,一辆不可靠的汽车往往需要频繁的维修和更高的保养费用。
通过选择可靠性高的汽车,消费者可以减少因维修和故障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2.3 品牌形象汽车可靠性评估对汽车制造商的品牌形象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制造商的汽车被认为是可靠的,消费者会更加信任该品牌,并倾向于购买其产品。
相反,如果一家制造商的汽车可靠性评估不佳,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更可靠的品牌。
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广义可靠性由三大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而言。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工作条件,它包括:气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行驶速度等运行条件,维修方式、维修水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水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用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小时、天数、月数、年数),也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工程中,保修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生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人身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行驶安全、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一般故障。
指不影响行驶安全的非主要零部件故障,可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用随车工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入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大修)维持工作能力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4 汽车的使用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使用延续时间(或行程)。
汽车可靠性的定义所谓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或者规定的里程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也就是说汽车在正常的驾驶和道路条件下,一定时间或行驶里程内能够保证正常行驶的程度。
例如,报废条件相同的汽车,有些行驶了几千公里就屡出毛病,要么雨刮器出问题,要么门锁扣不上,要么电窗失灵等等,丧失了部分功能;有些行驶了几千公里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切功能正常。
那么可以说,前者可靠性差,后者可靠性好。
同样是汽车,可靠性差带给用户是烦恼,可靠性好带给用户是享受。
买汽车的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汽车质量,汽车质量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可靠性。
可靠性是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门综合了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价值工程、人机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产品测试技术以及概率、统计、运筹、物理等多种学科成果的应用科学。
汽车可靠性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对汽车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规划、分析、评审、设计、试验和管理等。
基本内容分为可靠性分析与预测,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管理等部分。
例如,对产品结构可靠性和性能可靠性进行全面分析,将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应用到设计中去,将载荷、应力、尺寸、材料的机械性能视为具有一定分散程度的随机变量,用可靠度来衡量安全可靠的程度,通过实物与模拟试验进行分析计算。
可靠性管理在汽车整个寿命周期中进行,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售前及售后服务等阶段工作,建立健全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零配件采购质量保证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产品信息反馈体系都是可靠性管理的范围。
实行可靠性管理是保证汽车产品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从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设计角度看,凡是引起汽车或零部件失效的因素,均称为“应力”,凡是能阻止产品或零部件失效的因素,均称为“强度”,可靠度就是指“应力”与“强度”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给定条件下抵抗失效的能力。
例如,汽车零部件外形的裂纹总是在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开始和发展的,往往会在缺口、尖角、槽、孔、截面突变等地方产生。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汽车的整体可靠性进行评估。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的可靠性测试。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各系统的性能,分析影响汽车可靠性的因素,为提高汽车质量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1)汽车动力系统测试设备:发动机功率测试仪、油耗仪等。
(2)汽车制动系统测试设备:制动性能测试仪、制动鼓磨损测试仪等。
(3)汽车转向系统测试设备:转向角度测试仪、转向力矩测试仪等。
(4)汽车悬挂系统测试设备:悬挂刚度测试仪、悬挂行程测试仪等。
(5)汽车电气系统测试设备:电气负荷测试仪、电压测试仪等。
2. 实验步骤(1)动力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发动机功率,了解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 测试发动机油耗,分析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2)制动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制动性能,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
② 测试制动鼓磨损情况,了解制动系统的磨损规律。
(3)转向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转向角度,了解转向系统的精度。
② 测试转向力矩,分析转向系统的稳定性。
(4)悬挂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悬挂刚度,了解悬挂系统的抗扭性能。
② 测试悬挂行程,分析悬挂系统的适应性。
(5)电气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电气负荷,了解电气系统的负荷能力。
② 测试电压,分析电气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功率和油耗均符合设计要求,说明动力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制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制动鼓磨损情况良好,说明制动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转向系统可靠性分析转向角度测试结果显示,转向系统精度较高,转向力矩稳定,说明转向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悬挂系统可靠性分析悬挂刚度测试结果显示,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悬挂行程测试结果显示,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说明悬挂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汽车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汽车可靠性Automotive Reliability2、学时:30 学分:2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5、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6、考核方式:考查7、建议教材、教学参考书:汽车可靠性。
肖生发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0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汽车可靠性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汽车可靠性主要介绍汽车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汽车可靠性设计,汽车可靠性试验和汽车失效分析,汽车可靠性管理等内容。
期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熟悉和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汽车可靠性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汽车可靠性方面的实践,也能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行业汽车可靠性的研究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其中平日考勤占30%,期末成绩占70%。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清晰明了汽车可靠性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能独立完成汽车可靠性的分析与设计。
(3)全面掌握汽车可靠性实验。
(4)了解汽车可靠性管理。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汽车可靠性的概念,指标及常用方法.(2)实验的熟练理解.(3)汽车可靠性的设计与管理.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汽车可靠性分析方法.(2)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全面了解.(3)对汽车能进行基本的汽车可靠性设计.三、教学课程学时分配撰写人:刘建房系(部)公章:系(部)教学主管签字:时间:。
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汽车可靠性试验是通过对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长期使用和使用后进行检测,以评估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1. 全车可靠性试验:全车可靠性试验是对整车进行多项试验,包括耐久试验、寿命试验、可靠性试验等。
其中耐久试验是最常见的试验之一,通过模拟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各种工况和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海拔等进行测试。
耐久试验一般包括行驶里程试验、疲劳试验、振动试验等,以检测汽车的结构、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悬挂系统等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 部件可靠性试验:部件可靠性试验主要针对汽车重要零部件进行,如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试验项目包括低温起动试验、高温试验、长时间负荷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零部件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预测其使用寿命和故障率。
3. 抗腐蚀试验: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腐蚀的影响,特别是在海滨地区或者高湿度环境中。
抗腐蚀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海滨、高湿度等条件进行,以评估汽车的外表面和内部部件对腐蚀的抵抗能力。
试验项目包括盐雾腐蚀试验、湿热腐蚀试验等。
4. 电气系统可靠性试验:电气系统是汽车中一个非常重要又复杂的系统,其可靠性对整车的可靠性影响很大。
电气系统可靠性试验主要包括电器性能试验、电器负载试验、电源失效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电气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安全性能试验:安全性能试验是保证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试验项目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刚度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在碰撞、侧翻或其他危险情况下的安全性能,以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能够全面评估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汽车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依据。
在试验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汽车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试验计划和指标,并不断优化试验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质量的名词解释汽车质量是指汽车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项性能和品质。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环保性等等。
在汽车行业中,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消费者来说,汽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购买和使用汽车的满意度和体验。
1. 安全性安全性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安全的汽车应该具备多重保护机制,包括优质的车身结构、高效的碰撞吸能设计、多重安全气囊、防抱死刹车系统等。
同时,安全性还包括驾驶员和乘客所处的驾驶环境,如良好的视线、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和驾驶区域等。
2.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汽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一个可靠的汽车应该可以长期运行而不发生重大故障。
这包括引擎和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的可靠性。
制造商应该使用高质量的零部件,并严格控制生产和装配过程,以确保汽车的可靠性。
3. 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汽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和维修保养需求。
一辆优质的汽车应该经得起时间和磨损的考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制造商应该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指南,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支持。
4. 舒适性舒适性是指汽车在乘坐和驾驶中提供的舒适感受。
这包括良好的座椅设计、低噪音、稳定的悬挂系统、高效的空调和音响系统等。
制造商应该关注细节,考虑到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提供一个舒适的驾乘环境。
5. 燃油经济性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油量与行驶里程之间的关系。
一个燃油经济性好的汽车可以减少油耗,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
制造商应该通过优化发动机设计、减轻车辆重量、改善空气动力学等手段来提高燃油经济性。
6. 环保性环保性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环保的汽车应该尽量减少废气和噪音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低碳能源,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制造商应该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并积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理念。
1、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所具有的寿命质量指标方面的一种能力,取决于正确的使用和维
修。
2、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产品的可靠度。
3、失效度:又称累积故障概率,也称不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丧
失规定功能的概率。
4、汽车故障:是指汽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5、故障模式分类:损坏型故障模式、退化型故障模式、松脱型故障模式、失调型故障模式、
堵塞与渗透型故障模式、性能衰退型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
6、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化过程具有确定的形式,即渐进性;一
类是变化过程没有确定的形式,即突发性。
7、汽车失效的主要原因:工作条件、设计制造、使用条件、维修条件。
8、汽车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零件的磨损、零件的变形、零件的疲劳损坏、零件的热损
坏和老化、零件的腐蚀损坏等。
9、汽车失效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
10、粘着磨损:当金属表面的油膜被破坏,摩擦表面间直接接触而发生粘着作用,使一个
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它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负荷大、温度高而引起的。
11、粘着磨损的影响因素:①材料特性的影响②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③润滑油的影
响④运动速度和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影响。
12、电镀:是将金属工件浸入电解质(酸类、碱类、盐类)的溶液中(刷镀则不浸入),
以工件为阴极通以直流电,在电流作用下,溶解中的金属离子(或阳极溶解的金属离子)析出,沉积到工件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称为电镀。
13、修理尺寸的确定方法:①修理尺寸(孔)=磨损后最大+加工余量;修理尺寸(轴)=
磨损后最大-加工余量②取修理级别③确定镗削量(磨削量)=所选活塞最大直径-活塞最小直径+活塞与汽缸配合间隙-磨削量
14、金属喷涂:是用高速气流将被热源熔化的金属雾化成细小的金属颗粒,以很高的速度
噴敷到已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
15、喷焊:是用高速气流将用痒—乙炔火焰加热熔化的自融合金粉末喷涂到准备好的零件
表面上,并经再一次重熔处理形成一层薄而平整呈焊合状态的表面层——喷焊层。
16、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零件的结构、材料、损坏情况、使用要求以及企业
的工艺装备等来选择,通过对零件的适用性指标、耐用性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统筹分析后来确定。
17、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可靠度取决于零部件引起的突发性和渐发性故障。
18、汽车的维护方式是维护类型、维护时机和维护内容的综合体现,通常可分为定期、按
需维护和事后维修三种形式。
19、中国现行的维修制度,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规定车辆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
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20、汽车维护分为三级,分别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日常维护属日常性作业,
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的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一级维护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其作业的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其作业的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验、调整为中心,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
21、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零件的耗损和其他事故性损伤会逐渐丧失汽车工作性
能,当达到修理极限时就必须进行修理。
汽车修理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社会消耗来恢复汽车丧失的功能。
22、汽车修理生产中采用两种作业组织方式:固定工位作业法和流水作业法。
23、修理生产的组织方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综合作业法和专业分工作业法。
24、磁力探伤的方法:磁力探伤时,必须使磁力线垂直地通过裂纹。
因为裂纹平行于磁场
时,磁力线偏散很小,就难以发现裂纹。
25、汽车修理时,由于进入装配的零件有可用件、修复件和新件,因此总成修复后的装配
往往比制造时总成的装配要复杂得多。
在总成装配中,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常采用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等。
选配法是提高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允许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宽到经济公差范围内,而在装配前按装配精度的要求将零件分成若干组,装配时按对应组进行装配,同一组的零件可以互换。
修配发的实质在于考虑到零件加工工艺的可能性,有意识地将零件公差加大到易于制造的公差要求范围内,在装配时通过修配方法来改变某一尺寸以达到要求的装配精度。
调整法是在装配尺寸链中加入调整环,装配时利用改变调整环的位置和改变调整环的尺寸,以达到封闭环所要求的精度。
26、磨合时使用的润滑油:发动机磨合时应采用低粘度润滑油,以改善摩擦表面间的散热
条件。
27、汽车在修理过程中,其修理质量取决于汽车修理工艺规程、工艺设备、修理生产的组
织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善程度以及修理工作人员的劳动素质等。
28、发动机总成大修的条件:①发动机加速性能恶化,明显感觉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
时间的延长②发动机最大功率或气缸压缩压力低于标准值25%以上③气缸磨损,其圆柱度误差达到0.175—0.25mm,或圆度误差达到0.050—0.063mm。
④燃油和机油消耗量明显增加⑤发动机出现异常⑥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或根本不能运转⑦发动机重大损伤事故。
29、气缸镗磨工艺要点如下:①按气缸磨损情况计算并选择修理尺寸,按所选修理尺寸镗
缸,镗缸时应注意控制最后一次的镗削加工量不要超过0.05mm ②气缸珩磨总量不要大于0.02mm,否则气缸会出现腰鼓形或喇叭口③严格控制珩磨头的转速与上下行程速度,以获得满意的网纹夹角,夹角应为50º—60º。
④活塞与气缸间的配何间隙均有一定要求,可通过测量气缸与活塞的直径来确定,两差值即为配合间隙⑤气缸镗磨后圆度与圆柱度误差应不大于0.005mm,缸壁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
30、气门角度与气门座角度之间的差值称为气门干涉角。
其作用是为了保证气门与气门座
之间形成线接触,提高工作面比压,使压力分布均匀,易于实现快速研磨。
31、自动变速器的基础检查:①发动机怠速检查②自动变速器油面高度的检查③自动
变速器油品质的检查④节气门开度检查⑤节气门阀的拉杆检查⑥空挡启动开关检查⑦0/D挡控制开关的检查。
32、失速试验的目的:可以检查发动机、变矩器及换挡执行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①进行失
速试验的汽车,应作好准备:发动机与变速器达到正常温度,汽车驻车制动和制动系统可靠有效;检查自动变速器油高度是否正常。
②试验时,拉紧驻车制动,左脚用力踩住制动踏板,起动发动机后,操纵杆拨到D位。
左脚踩住制动踏板的同时,右脚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时间不超过5s。
发动机转速不再升高,迅速读取数据,立即松开加速踏板。
33、行驶中常见的故障有发响、过热等。
发响是齿轮在啮合中产生撞击或啮合间隙不当而
造成的不正常声响。
过热的现象是指汽车行驶一定里程后,主减速器壳体烫手,且有不能忍受的感觉。
34、ABS系统检修前常规检查有哪些?①总泵的液面②ABS液力调节器是否有泄漏或导
线损坏③各车轮制动器是否好坏④车轮轴承是否有松动⑤查各传感器线束。
37、真空表示值所表示的问题
①在发动机正常状态,真空表指针应稳定地停在57—74kpa范围内
②当真空表指针稳定且比正常状态的示值低10—30kpa时,表明进气支管泄漏
③当表针在23.6—67.4kpa之间摆动时,表明气缸衬垫漏气
④当表针在37.6—60.7kpa之间摆动时,表明气门密封不良
⑤若气门弹簧折断,真空表指针将在33—74kpa之间迅速摆动
⑥若气门导管磨损,则表针将在47—60kpa之间摆动
⑦若点火过迟,表针将稳定地停在47—57kpa范围内
⑧若混合气过浓,表针缓慢摆动;若混合器过稀,则真空表示值无规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