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作业卷化学平衡1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7
诊断卷(十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2015·上海高考)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2.(2015·海南高考改编)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A.KOH B.CH3COONaC.CuSO4D.Na2CO3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4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4.(2015·黄冈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n C(s)+D(g)已达到平衡。
若维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测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C.该反应式中n值一定为2D.原混合气体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2M(A)+M(B)=3M(D)(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5.(2014·海南高考改编)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O2(g)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不变B.BaO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D.BaO2量增加6.反应COCl 2+Cl2(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⑤⑥7.(2014·上海高考)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8.(2015·重庆高考)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绝密★启用前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 0,达到平衡状态后,在t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g)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2O4(g)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O4(g)2.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Fe的表面积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D.保持总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3.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5.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6.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题型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2020山东日照模拟)80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 ΔH=+Q kJ·mol-1(Q>0),获得如下数据: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0.00 0.12 0.20 0.26 0.30 0.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B.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2.(2020湖北武汉模拟)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图1图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40 min内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导学号40414151〛3.(2020编号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温度/K979 1 173ⅠFe(s)+CO2(g)FeO(s)+CO(g) K1 1.47 2.15ⅡCO(g)+H2O(g)CO2(g)+H2(g) K2 1.62 bⅢFe(s)+H2O(g)FeO(s)+H2(g) K3a 1.68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B.增大压强,平衡状态Ⅱ不移动C.升高温度平衡状态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4.(2020广东韶关二模节选)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分压平衡常数1.(2020·襄阳模拟)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 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CH4(g)2CO(g)+2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单位Pa)的关系如图所示。
y点:v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数K p,求x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
【解析】压强为p2时,在y点反应未达到平衡,此时的转化率小于该压强下的平衡转化率,则反应正向移动,所以v正>v逆。
由图知道该温度下x所处条件下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50%,列三段式:CO 2(g)+CH4(g)2CO(g)+2H2(g)n始(mol) 0.1 0.1 0 0n转(mol) 0.05 0.05 0.1 0.1n平(mol) 0.05 0.05 0.1 0.1总物质的量=0.3 mol ,平衡时总压为p2,其平衡常数K p==。
答案:大于2.(2020·深圳模拟)CO2在Cu-ZnO催化下,同时发生如下反应Ⅰ、Ⅱ,是解决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
Ⅰ.CO 2(g)+3H2(g)CH3OH(g)+H2O(g) ΔH1<0Ⅱ.CO2(g)+H2(g)CO(g)+H2O(g) ΔH2>0保持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及H2,起始及达平衡时,容器内各气体物质的量及总压强如下表:CO2H2CH3OH(g) CO H2O(g) 总压强/kPa 起始/mol 0.5 0.9 0 0 0 p0平衡/mol n 0.3 p若反应Ⅰ、Ⅱ均达平衡时,p0=1.4p,则表中n=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kPa)-2。
(用含p的式子表示)【解析】根据表格列出各物质物质的量变化:Ⅰ. CO 2(g)+3H2(g)CH3OH(g)+H2O(g) ΔH1<0Δn n 3n n nⅡ. CO 2(g)+H2(g)CO(g)+H2O(g) ΔH2>0Δn 0.3-n 0.3-n 0.3-n 0.3-n根据T、V一定时,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n==1.4,计算得出n=0.2;平衡后物质的总量:0.2+0.6-2×0.2+0.2+0.3+0.3-0.2=1.0(mol);平衡后各物质分压为CO2(g):(0.2/1)p=0.2p,H2(g):(0.2/1)p=0.2p,CH3OH(g):(0.2/1)p=0.2p,H2O(g) :(0.3/1)p=0.3p,K p==。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九 考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1、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 A .pH=10的NaOH 和Na 2CO 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CO 3溶液与(NH 4)2SO 4溶液中+4NH 的物质的量浓度C .相同温度下,100mL 0.01mol/L 的醋酸与10mL0.1mol/L 的醋酸中的H +物质的量 D .将pH=3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所加水的体积2、25℃时不断将水滴入-10.1mol L ⋅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A.B.C.D.3、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 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33c CH COO c CHCOOH c OH ⋅增大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 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4、常温下,对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 变化最大的是①和④B .②、④两溶液相比,两者的k w 相同C .①、②、③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后,三种溶液的pH 均减小D .①、④两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一定为:c(+4NH )>c(Cl -)>c(H +)> c(OH -)5、常温下,pH 均为2、体积均为V 0的HA 、HB 、HC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溶液pH 随lgV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常温下:K a (HB)>K a (HC)B .HC 的电离度:a 点<b 点C .当lg 0VV =4时,三种溶液同时升高温度,()()c A c C --减小D .当lgVV =5时,HA 溶液的pH 为7 6、室温下 10mL 0.1mol/L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溶液中33(CH COO )(CH COOH)(OH )c c c --⋅不变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也增大D .再加入 10mL 0.1mol/L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的 pH=7 7、人体血液存在2233424H CO /HCO HPO /H PO ---、等缓冲对。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分析届届届届届届1.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 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lg2=0.3,K sp(ZnS)=3×10−25mol2/L2。
A.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B.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C. 该温度下K sp(CuS)=4×10−36mol2/L2D. 向100mL 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由图甲可以判断:T1>T2,且反应的△H<0B. 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C. 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2+,可先向溶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再调节pH≈4D. 图丁表示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0mL 0.1mol/L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4.如图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A(g)+bB(g)⇌cC(g),若T1>T2,则a+b=c且△H<0B. 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C. 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4D. 图丁表示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5.如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 sp(FeS)>K sp(CuS)B. 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C. 图丙是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5.00 mL盐酸的滴定曲线D. 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变化的曲线,则转化率:αA(H2)=αB(H2)6.Hg是水体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课时作业24化学平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4分=60分)1.(2010·河北正定)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只有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若m+n=p+q时,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始终不变,①不符合要求;ρ=m总V总,m总、V总不变,则体系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故②也不符合要求;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A)∶v(B) ∶v(C) ∶v(D)=m∶n∶p∶q,故⑤不符合要求,只有③④可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正确,B、C、D错。
【答案】 A2.(2010·大庆铁人中学)2A(g)2B(g)+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逆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压B.降温C.加压D.增大B的浓度【解析】降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浓度增大。
【答案】 B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3为0.4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解析】利用极值转化法。
200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利用化学平衡解释教材中的相关反应1、氯气溶于水,为什么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有如下的化学平衡:Cl 2+H2O HClO+H++Cl-食盐是强电解质,饱和食盐水提供的Cl-使上述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正因为这样,所以实验室制氯气时不能用排水法集气,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2、饱和食盐水通入氯化氢气体,为什么会有白色晶体NaCl析出?饱和食盐水是NaCl晶体与水在一定温度下建立的溶解平衡:NaCl(晶) Na++Cl-计算得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Cl-]=5.4mol·L-1,而当通入氯化氢气体时,即对上述平衡提供了更多的Cl-,增大了平衡体系中Cl-的浓度,溶解平衡自然向析出NaCl晶体的方向移动。
3、为什么可用浓H2SO4与浓盐酸来制取氯化氢?浓盐酸是氯化氢在水中的饱和溶液,即氯化氢与水所形成的溶解平衡体系。
若把浓H2SO4滴入浓盐酸中,浓H2SO4便吸收浓盐酸中的水,破坏了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平衡,HCl便从浓盐酸中逸出。
当然,浓H2SO4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也会逸出氯化氢气体。
4、为什么固体NaOH投入浓氨水中可制取氨气?浓氨水是氨气在水中的饱和溶液,氨与水有如下的一系列平衡:NH 3+H2O NH3·H2O NH4++OH-。
当在氨水中加入固体NaOH,一则固体NaOH要吸水溶解,这要破坏上述平衡,是促使NH3逸出的一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NaOH属强电解质,将电离产生Na+和OH-,为上述平衡提供大量的OH-,增大了生成物浓度,从而使平衡朝着氨气逸出的方向移动。
5、石灰石(CaCO3)不溶于水,为什么可溶于碳酸?CaCO3很难溶于水,但是已溶解的极微量的CaCO3在水中存在如下的溶解平衡:CaCO 3(固)Ca2++CO32-碳酸是弱电解质,有如下电离平衡:CO 2+H2O H2CO3 H++HCO3-由于H+与CO32-结合成HCO3-,降低了溶液中CO32-的浓度,破坏了CaCO3的溶解平衡,致使CaCO3不断地溶解。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0.5mol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26.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H-(aq)+H+(aq)=H2O(l) ΔH=-53.4kJ·mol-1D.已知2H2S(g)+O2(g)=2S(g)+2H2O(l) ΔH1、2H2S(g)+3O2(g)=2SO2(g)+2H2O(l) ΔH2,则ΔH1>ΔH2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 ƒR(g) △H=—Q1 kJ/mol,②2R(g)+N(g) ƒ2T(g) △H=—Q2 kJ/mol.Q1、Q2、Q3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mol M(s)与1mol N(g)的能量总和B.将2mol R(g)与1mol N(g)在该条件下反应,可以放出热量Q2 kJC.当1mol M(s)完全转化为T(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kJ+QQ12D.M(g)+N(g) ƒR(g) △H=—Q3 kJ/mol,则Q3 >Q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B.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A 0.50 mol•L﹣1的硝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反应热不相等C.实验时需要记录初始温度T1和最高温度T2D.做一次实验根据公式即可得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杂质B. 证明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SO2C. 探究铁的析氢腐蚀D. 测定双氧水分解速率5、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试题中的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里有重要意义的基本理论,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既有体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的基本题目,又出现了一些考察学科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灵活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
本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各种试卷中的有关化学平衡的考题作摘要的归类和解析,以便体会化学平衡考察的层次和趋势,并提出教学时的相应对策。
一.试题分析和教学要点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特征和判定例 1.(2002上海化学填空题24.(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正H2=逆H2O (d)cCO2=cCO[评析]此题考查反应速率的表示及基本的平衡状态判断问题。
要求应试者了解正H2、逆H2O的含义。
看清这是一类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容器体积固定的反应。
答案:b、c。
例2.2005春MCE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某(g)+2Y(g)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某、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某同时生成0.2molZ[评析]此题考查基本的平衡状态判断问题,比较容易,但也有一定的迷惑性。
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容器体积固定,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物质浓度也不再变化。
所以A、B正确,C选项浓度比与化学计量数比一致,其实只是反应可能达到的一种巧合,并不能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C、D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答案:AB。
[教学要点建议]1.必须使学生明确:有关平衡状态的含义和判定的直接依据只有两条:一看是否V正2Z(g),一=V逆且不为零;二看各组分含量是否保持不变(这正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状态的含义)。
2.间接依据有很多,一般是从压强、密度、颜色等间接推出上述两条直接依据。
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在高三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平衡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的深入和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几个练习题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1.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g) + 3H2(g) ↔ 2NH3(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N2] = 0.5 mol/L,[H2] = 0.8 mol/L时,平衡时氨气的摩尔浓度是多少?2.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摩尔浓度分别为[CO] = 1.0 mol/L,[H2O] = 0.5 mol/L时,平衡时氢气的摩尔浓度是多少?3.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O4(g) ↔ 2NO2(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压强分别为[P(N2O4)] = 2.0 atm时,平衡时NO2的压强是多少?4.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反应N2(g) + O2(g) ↔ 2NO(g)(1) 写出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
(2)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3) 当反应物的初始压强分别为[P(N2)] = 1.5 atm,[P(O2)] = 0.8 atm时,平衡时NO的压强是多少?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平衡常数的含义。
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体系中浓度(或压强)的一个指标,它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压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对于一般的反应方程式: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 = [C]^c[D]^d / [A]^a[B]^b1. (1) 正向反应的反应物是N2和H2,产物是NH3;逆向反应的反应物是NH3,产物是N2和H2。
化学平衡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14 Cl~35.5 C~12 Na~23 Al~27 K~39 He~4 P~31 Cu~64 Ba~137 Ca~40 Cu~64 Mg~24、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1214=o c cc K-B 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2.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3.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9.0时,c(NH4+)>c(HCOˉ3)>c(NH2CO Oˉ)>c(CO32-)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 Oˉ)+c(OHˉ)C.随着CO2的通入,c(OHˉ)c(NH3·H2O)不断增大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 Oˉ的中间产物生成4.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
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Kwc(H+)<1.0×10-7mol/L B.c(Na+)= c(HCO3-)+ c(CO32-)+ c(H2CO3) C.c(H+)+c(NH4+)= c(OH-)+ c(HCO3-)+2 c(CO32-) D.c(Cl-)> c(NH4+)> c(HCO3-)> c(CO32-)5.(2015重庆高考真题)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 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6.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的CH4 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1B.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1 >P2>P3>P4C .1100℃,p 4条件下,该反应10 min 时达到平衡点X ,则ν(CO 2) = 0.008 mol•L -1•min-1 D .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7.80 ℃时,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 2O 4,发生反应N 2O 42NO 2 △H =+Q kJ ·mol -1(Q >0时间/s 020 40 60 80 100 c (NO 2)/mol·L -10.00 0.12 0.20 0.26 0.30 0.3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减小B .20~40 s 内,v (N 2O 4)=0.004 mol·L -1·s 1C .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 Q kJD .100s 时再通入0.40 mol N 2O 4,达新平衡时N 2O 4的转化率增大8.将0.1 mol/L 的NH 3·H 2O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4O H NH c NH c •+的值减小 B. OH -的物质的量减小 C. )()()(234O H NH c OH c NH c ••-+的值减小 D. NH 4+的浓度减小 9.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离常数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33-+•=COO CH c H c COOH CH c K a C. 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D.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电离常数减小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 、B 、C 三种气体,在温度为T K 和(T +10)K 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温度 T K (T +10)K测定时刻/s t 1 t 2 t 3 t 4 t 5c (A )/mol ·L -1 6 3 2 2 2.2c (B )/mol ·L -1 5 3.5 3 3 3.1c (C )/mol ·L -1 1 2.5 3 3 2.9A. 在t 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B.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增大C. 在t 3时刻,若增大压强,则A 的转化率将减小D. 在t 2~ t 3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31t t -mol ·(L ·s )-1 11.向紫色Cr 2(SO 4)3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析出蓝灰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3+(紫色)+ 3OH - Cr(OH)3(灰蓝色) CrO 2-(绿色)+ H + + H 2O 。
将上述悬浊液等分为两份,向a 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向b 试管中加入适量的H 2SO 4溶液。
a 、b 试管中溶液颜色最终分别为( )选项 A B C Da 试管紫色 蓝灰色 绿色 蓝灰色 b 试管 绿色 绿色 紫色 紫色12.对一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正反应速率一定越大D. 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影响因素,一定是催化剂13.研究者在某条件下探究制备二甲醚反应:2CO(g)+4H 2(g) CH3 OCH3(g)+H2 O(g)△H,测定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H<0B.该反应伴随有副反应的发生C.制备二甲醚的适宜温度为280~290℃D.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CH3 OCH3的产率14.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830℃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的A和0.8mol的B,反应初始4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 s时c(B)为0.76mol/LB.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0.415.已知:3CH4(g) + 2N2(g)3C(s) + 4NH3(g) ΔH>0,在700℃,CH4与N2在不同物质的量之比[n(CH4)/n(N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CH4)/n(N2)越大,CH4的转化率越高B. n(CH4)/n(N2)不变时,若升温,NH3的体积分数会增大C. 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比a点的大D. a点对应的NH3的体积分数约为26%、填空(本大题共3小题)16.合金贮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收氢性能,在配合氢能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H/M)。
在OA段,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 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H/M逐惭增大;在AB段,MH x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 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zMH x(s)+ H2(g)==ZMH y(s) △H(Ⅰ);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
反应(Ⅰ)中z=_____(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
温度为T1时,2g某合金4min内吸收氢气240mL,吸氢速率v=______mL•g-1•min-1反应的焓变△HⅠ_____0(填“>”“<”或“=”)。
(2)η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T1、T2时,η(T1)____ η(T2)(填“>”“<”或“=”)。
当反应(Ⅰ)处于图中a点时,保持温度不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到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图中的_____点(填“b”“c”或“d”),该贮氢合金可通过______或_______的方式释放氢气。
(3)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CO2(g)+4H2(g) △H=+165KJ•molCO(g)+H2O(g)=CO2(g)+H2(g) △H=-41KJ•mol‾117.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 的含量。
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 △H=-200.9kJ·mol-1NO(g)+1/2O2(g)=NO2(g) △H=-58.2kJ·mol-1SO2(g)+O3(g)=SO3(g)+O2(g) △H=-241.6kJ·mol-1(1)反应3NO(g)+O3(g)=3NO2(g)的△H=_______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