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关于《中韩货物贸易现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韩经济一体化建设探讨

【第一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

【2.1】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2】中韩服务贸易现状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第三章】中韩间的直接投资现状

【第四章】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

【第五章】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与韩国贸易一体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中韩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两国经济贸易至迟在中国春秋时代的齐国和古朝鲜之间就已开始,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二战之后,受国际格局影响,中韩两国严重对峙,经贸关系一度处于全面禁止状态。直至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渐缓和,中韩两国从对峙走向和解,两国经济交往开始以民间贸易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1992 年8 月24 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韩贸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韩国"北方外交"政策的实行,中韩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并发展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2.1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1.1 中韩货物贸易发展历程。

自1978 年中韩两国开启经贸往来,以1992 年中韩建交为标志,两国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1991 年,双边贸易发展比较缓慢。第二个阶段为

1992-2014 年,中韩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巨大进展。

(1)1978-1991 年中韩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以前,两国贸易方式以经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进行中转的间接贸易为主。如图2-1 所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呈上升趋势,且中国在与韩国的贸易中处于顺差状态,但贸易规模较小。由于中国没有报送1978-1988 年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因此,采用韩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加以替代。

1978 年,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敞开了国内市场,为韩国在华开展贸易提供了机遇。而韩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并跻身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的互补性为两国关系的和解提供了可能。1978 年,中韩两国经香港开始了间接贸易,开启了中韩两国的经济往来,两国贸易由全面禁止状态向间接贸易展开。1979-1983 年间,中韩货物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较小,双边贸易额均未超过 1 亿美元,占中韩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均不到

1%.1984-1991 年间,双边贸易额增势逐渐加快,年均增长率达到74.49%.这主要因为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民间直接贸易初步发展起来,尤其是1988 年中韩两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直接贸易,两国间的直接贸易比重逐渐增加,推动了双边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

据统计,到*** 年底,中韩间的直接贸易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为39.7%,到1992 年 6 月底,该比值已达77%.尽管如此,双边贸易规模占中韩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仍均小于3%.

综上所述,由于中韩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贸易往来以间接贸易为主,限制了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说,中韩建交之前,政治因素是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2)1992-2014 年中韩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

1992 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直接贸易迅速取代间接贸

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全面展开。如图2-2 所示,总体上看,中韩双边贸易额呈上升趋势,同时,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逆差逐渐增大。这一期间,中韩商品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92-2000 年,双边贸易额增长速度较快,除了199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其余年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为32%.1992 年,双边贸易额为50.28 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中国已成为韩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已成为中国仅次于日本、香港、美国和台湾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直至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双边贸易额首次下降11.6%.1998 年,中韩两国确定建立面向21 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两国关系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 年双边贸易迅速恢复至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2000 年,中韩双方同意将中韩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双边贸易额达到345 亿美元。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是双边贸易额强劲增长的根本动力。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韩国则已跻身于新兴工业化行列,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贸易结构的不同使得两国相互间产生巨大的需求。

第二个阶段为2001-2014 年,双边贸易额呈快速上升趋势。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后,通过不断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不断提高。2003 年,中韩两国确定将中韩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 年又进一步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关系的升温大大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发展。2001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358.9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国的进口额达233.77 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3 年又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 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达到1119.28 亿美元,分别占中韩各自进出口总额的7.87%和20.51%,提前完成了中韩两国在2008 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 亿美元的目标。2007 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仍然位列第一,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2.1%;自中国的进口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7.7%,中国超过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市场。自此之后,中国连续位居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韩国则保持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超过了韩日、韩美的贸易额总和。中韩两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加强经贸合作。2010 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 亿美元,达到2071.15 亿美元,占中韩各自进出口总额的 6.96%和23.23%,提前两年完成了中韩两国在2012 年将双边贸易额

提高到2000 亿美元的目标。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904.92 亿美元,同比增长5.93%,有望于2015 年突破3000 亿美元大关。

可见,中国两国的正式建交,使得双边贸易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政治关系的良好发展,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尤其是中国在韩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及中韩双边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扩大,说明中韩两国已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关系,相互依存程度显著提高,特别是韩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大,两国已具备深层次经济合作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

2.1.2 中韩货物贸易结构分析。

1992 年至今,中韩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要素密集度不同,贸易商品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简称SICT),产品分为十类,包括:0(食品和活动物)、1(饮料及烟草)、2(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矿物燃料、润滑油

及有关原料)、4(动植物油、脂和蜡)、5(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及运输设备)、8(杂项制品)、9(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SITC0-4 类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5 类和SICT7 类大多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6 类和SITC8 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9 属于未另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在此不予考虑。

通过比较图2-3 和图2-4 可知,(1)长期以来,中国从韩国进口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占中国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最低,一直仅占10%左右;而中国对韩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占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变动较大。(2)中韩两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下降较快,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则波动较小,出现小幅度下降。(3)中韩两国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的上升速度较快。

(1)中韩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占中国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因为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韩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符合两国基于资源禀赋要素理论进行国际分工的现实状况。

中国对韩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占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2-1993 年间,该产品出口比重较高,分别为52.62%和45.44%,位居三大类产品首位。1994 年,该比重持续下降,资源密集型产品的首要地位被劳动密集型产品取代,成为对韩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1998 年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演变为对韩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建交之前,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主要以农林水产品、纤维类产品、矿产品为主,占据对韩出口总额的70%以上。这主要因为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初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韩国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美、日资源供给的严重依赖,使得韩国不断寻求国外市场,中国的初级产品特别是矿产资源正是韩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然而,中国在初级产品上的价格优势对韩国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得韩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比如对农副产品进口征收的附加关税、实施反倾销调查等。此外,两国建交后,中国开始在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领域加强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韩国出口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迅速下降。

2013 年,该比重已下降至7.7%.

(2)中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呈稳定下降趋势。1992-2013 年,该比重由52.43%下降至22.5%,下降了近30%.1992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有金属制成品、化工产品、纤维纺织品、汽车与机械类产品,占到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6.2%.1992 年,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些产品正是中国进行经济基础建设所需要的。

而韩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韩国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韩国逐渐将国内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中国,而将出口重

点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1995 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被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超越,成为对中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

长期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所占比重波动较小。

这主要因为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利用自身优势,已发展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国承接了韩国国内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生产的工业制成品返销韩国本土或销往世界或在中国国内内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中国对韩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上升较快。

(3)中韩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

总体上看,中韩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是上升的。1995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位居第一,而中国在2008 年才得以实现。虽然时间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2 年的10.94%增长至2013 年的58.23%,增长了47.29%.

2009-2014 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类别主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矿产品,占对韩出口总额的80%以上。其中,在2008 年之后,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09-2014 年间,机电产品出口份额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对韩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位居第一,2014 年该比重已达43.2%.贱金属及制品位居第二,所占比重在2014 年达到16.3%.其中,钢铁及制品是中国对韩出口的主要商品,2014 年出口份额为124.35 亿美元,占对韩出口的贱金属及制品总额的80%以上,这说明中韩两国在钢铁产业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对韩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份额总体上是上升的,2011 年之后保持第三位,2014 年该比重为7.8%.纺织品及原料位居第四,占中国对韩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中国对韩国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的出口比重总体上也是上升

的,2011 年之后一直居于第五位。矿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已由2008 年的 6.3%降至2014 年的 1.4%,所居位次由第四位降至第十二位。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为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塑料及橡胶、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90%以上。

2008-2014 年间,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14 年该比重已达71.6%.从出口份额看,远远高于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份额。塑料及橡胶、贱金属及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2009 年之后,所占比重呈小幅度下降趋势,2014 年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占比分别为7.7%和 5.6%.韩国对中国矿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下降,2014 年位居第六,出口份额为79.72 亿美元,其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和沥青等占出口份额的97.64%.

综上所述:(1)中韩贸易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中韩贸易从产业间贸易

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渐成为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主要商品类别。这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与韩国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开始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中韩两国技术差距仍然较大,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中的高附加值产品,而中国则处于产业分工的低端,对韩国出口的主要是同类中的低附加值产品。

2.1.3 中韩贸易政策。

中国加入WTO 后,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目前,中韩两国的关税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对于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中韩两国依然存在关税高峰。按照WTO 规定,WTO 成员间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享受最惠国税率。中国和韩国都是WTO 成员国,因此,本文选取两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进行对比分析。

由表2-1 可以看出,在农产品方面,中国的平均关税水

平较低,韩国的平均关税水平较高;在非农产品方面,中国和韩国的平均关税水平都较低,其中中国略高于韩国;韩国对部分农产品保持较高的税率拉高了整体的关税水平,使得韩国的关税总水平高于中国。

在农产品方面,中国实施的最惠国关税水平主要集中于5%-25%,高于25%税率的农产品税目仅占9.4%;而韩国进口关税税率超过25%的税目占39.5%.可见,韩国在较多的农产品中存在较高的税率。在非农产品方面,中韩两国实施的最惠国税率低于10%的税目分别占72.7%和90.1%,可见中韩两国在非农产品方面的税负水平都较低,相比较而言,中国保持高税率的税目占比较大。此外,韩国对非农产品实施的免税税目占17%,而中国仅占6.9%.

在各类农产品中,韩国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的平均税率均高于中国,在各类非农产品中,除了鱼类及鱼产品外,中国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的平均税率均高于韩国。对于韩国而言,关税高峰产品主要集中于农产品(棉花除外)、鱼类及鱼产品、化工产品,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峰值甚至高达800%以上,可见韩国对本国农产品的关税保护水平达到惊人的高度。相对而言,在农产品方面,

中国实施的最惠国税率的关税高峰远远低于韩国,但是中国在非农产品上的关税高峰大多高于韩国。

除了关税政策,中韩两国在经贸领域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与协议。1992 年9 月30 日,中国与韩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中韩双方顺利开展贸易、投资奠定了法律基础。1994 年,中韩签订了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2007 年,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对1994 年协定中有关表述进行了修改。2005 年,中韩签订了关于扩大贸易救济领域合作和关于促进两国贸易投资发展的谅解备忘录。此外,中韩两国在海运、邮电、环境、水资源、海关合作、核能、高新技术、节能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共同构建了健全的双边机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国和包括今天南北两个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的关系,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更和朝鲜密切相关。让我们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从日本侵夺朝鲜开始的。结果,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朝鲜的清朝军队,在平壤不明不白地让借机侵入朝鲜的日军占了上风,之后清军的北洋水师又在海战中全军覆没。软弱的中国清朝政府不仅损兵折将,还要赔日本银子,还被迫割让了台湾。 此后的朝鲜和中国,先后都投入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打到日本投降了,朝鲜半岛却分成了两半。是谁分的?不是朝鲜人,也不是韩国人,是一个美国人。他随随便便这么一划,就出来了这条三八线。虽然当时仅仅是作为苏美军队的临时受降分界线,但后来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的格局中变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政治分界线。而这个格局,显然是三八线两边的朝鲜人都很难以接受的。虽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先后成立,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但是南北双方都想完成半岛上同一民族的统一大业--甚至不惜诉武力,摩擦不断,最终酿成了内战。虽然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但在完成民族统一的意愿上是具有同一性的:都不甘于充当强权政治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对强者决定弱者命运的国际强权政治实行反抗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朝鲜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到一年之后,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原本属于朝鲜民族内战的战争因美国军队率先介入而转化成为一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而且因美国军队兵临鸭绿江边危及了新中国的安全,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成为这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冲突的一方。 抗美援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金日成也是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最早知道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听说在我们棉布供应紧缺的时候,朝鲜的维尼纶帮助了我们。那时候,朝鲜是我们的"哥们儿",而韩国是敌视我们的。 可是,逐渐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鲜血凝成的"友谊并不那么单纯,而是疙里疙瘩的。好像我们中国老是有些人对朝鲜不高兴--先是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更不高兴他们一个劲地在那里试验核武器,搞得东北亚的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不得安生。有些中国学术界的人甚至把中国派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都说成是中国"上了金日成的当",对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战略"等等一概嗤之以鼻。 与此同时,中国在1992年和韩国达成了建交协议。韩国不再是我们的敌国了。两国关系17年来不断升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形之下,虽然中国和朝鲜也保持着高层往来,也有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有效力,至少继续有效到2021年,但是与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关系明显冷清很多。两国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只有中韩贸易量的零头。对于朝鲜核试验的问题,中国官方谴责的调门也愈来愈严厉。总之,从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和朝鲜虽然建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关系--历史让我们血流在了一起,《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让我们两国成为盟友,但是中国官方和媒体造成的舆论,尤其是中国竟然认可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这鲜血凝成的友谊大大降温。 反观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也确实主张与朝鲜半岛任何一方的交往都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但是这些年来对南北朝鲜的实质性交往,一冷一热,对比实在鲜明。 朝鲜自从进行了核试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挑战者",被说成是挑战了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金日成在世时,也曾与韩方达成过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朝鲜从无核到有核,只是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事实已经证明,谴责

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论文 姓 名: 吕艳 学 号: 0111070114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B0701

中韩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两国在贸易方面的问题,无疑会对韩中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障碍,从而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个东北亚区域合作。本文总结了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状况,分析了目前两国贸易存在的贸易逆差贸易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韩中两国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韩、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 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治上, 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 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经济上, 两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贸易摩擦无可避免,韩国关税壁垒高筑、非关税贸易壁垒重重。中韩贸易逆差过大,是中韩贸易磨擦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近年来中韩贸易摩擦和纠纷主要集中在中国具有微小顺差的农产品领域里。一般来讲,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增加出口而限制进口的应该是贸易逆差国,中韩贸易中国是贸易逆差国,而且逆差额比出口额大得多,中国政府应该限制对韩国的进口,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管制,同时韩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从中国的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一)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技术层次上存在差异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相对于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廉价、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这决定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我国向韩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数量虽多,但总金额不大,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而韩国则主要向我国出口附加值高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结果是逐渐拉大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二)韩国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韩国采取调节关税、关税配额和特殊保障措施等限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产品、水

韩朝关系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韩 朝 关 系 对 我 国 的姓名:xxx 影班级 响2018年6月2号

目录 1、摘要………………第二页 2、关键词……………第二页 3、引言………………第三页 4、正文………………第三页 5、参考文献…………第八页

摘要:朝鲜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很快,其原因既有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也有政治上的相互需要,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双方合作的前景是好的,但也难免起伏波动。朝韩经贸合作对中国与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积极影响更多。中国应支持朝韩合作,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推进中朝韩的三方合作。 关键词:韩朝关系回暖、经济发展、韩朝关系发展对我国的影

引言:韩朝关系在近几年不断变化,时好时坏,两国关系的变化不但代表朝鲜与韩国的矛盾,也代表中美之间的矛盾,即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正文:鲜和韩国都是我国的近邻。近年来,朝韩之间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朝韩经贸合作前景如何,对我国同朝鲜、韩国的经贸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一、朝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朝韩之间的经贸联系是从1995年开始的。这一年,朝鲜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向联合国人道主义机构提出紧急援助要求。韩国政府和人民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自1995年以来,韩国向朝鲜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粮食、化肥、食品、药品等,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有力地缓解了朝鲜的经济困难,也支持了朝鲜政治的稳定,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也得到很大缓和。

①1997年6月,金大中与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打开了南北经贸关系大门。10年间南北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一是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2005年朝韩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2006年又达到13,4亿美元,到2006年底南北贸易额累计超过70亿美元。10年中,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从事南北贸易的企业(基本是韩方)超过500家,贸易品种在800个左右。二是人员往来急剧扩大。2002年南北往来人员突破1万人次,2004年达到2万人次,2005年达到6万人次,2006年又突破了10万人次,其中80%是从事经贸的人员。旅游人员的增长更快,去金刚山的韩国人2005年达到了30万人次,累计突破一百万人次。 ②三是开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势头较好。园区规划一期工程2002年动工,2007年完成,占地330公顷,总建设费用22亿美元,建成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现在看,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到2006年底,人园的企业有23户,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 ③累计产值超过5 000万美元,出口1 300万美元。 ④韩国对朝鲜投资大部分投在开城_{业园区。韩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韩国人心理现象及其分析 09心理李晓菲 1013409013 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韩国面临着历史定位上的尴尬局面。纵观韩国(古朝鲜)历史,自有历史记载的公元前3世纪末起,到19世纪末为止,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古代中国境内政权的属国(地方政权)的形式存在的。而20世纪前半页民族、文化双重压抑的日据时代,更是朝鲜历史上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惨痛经历。1945年韩国建国及6、7十年代的经济崛起,是韩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独立,这也是韩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伴随着主权的独立以及经济的崛起,韩国迫切的寻求民族文化的整饬以及民族心理的重塑。但是应该认识到,民族心理层面的重塑绝非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目前韩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激进与妥协、狂妄与失望相互交织着的摸索期。 自“世宗御制,训民正音,国之语音,异乎中国”的《训民正音》起直至今日约600年的去中国化运动、日据时代的文化灭绝的侵扰、以及当代韩国西化运动的兴起,造成了韩民族在历史传承及文化认同上的混乱。这种混乱使得韩民族整体迷茫,这种缺乏方向感的迷茫再加上急切希望获得外界认同的渴望,塑造了当代韩国人自卑与自大、极端与激进等典型的民族幼稚期心理。 自卑与自大,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表现在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一在于对中国影响的极力排斥。对于追求文化独立的韩国来说,中国是其不得不面对、但是又十分不情愿面对的一道坎儿,正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洗中国影响的运动,这其中废除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其实,虽然彦文创造于李氏朝鲜时期,但其多用于下层民众生活,汉字却一直在上流社会中大行其道,汉字的认知也被视为知识分子与普通人分野。韩国大规模的废除汉字运动是在其独立后,也正是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朴正熙时代。由于韩政府数十年的导向作用,至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出版物等,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近年来由于韩民族主义者“彦文专用派”的不懈努力,汉字在韩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基本上寿终正寝。汉字的废止,对于韩民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彦文的使用确实对韩民族归属感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汉字的废止却又造成了韩民族自身历史延续的人为割裂,这加剧了普通民众历史认知上的混乱,为韩民族与周边邻国之间文化上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另外,韩国废止汉字的行为,在亚洲(特别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短视性,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再赘述。至于近年来韩国国内抢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不和谐音调,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去中国化运动的一部分,反映了韩民族不敢正视中国的自卑心理。 韩民族自卑的表现之二在于其从政府到民间情绪的敏感与脆弱。远有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数次致歉的事件,近有北京奥运会火炬首尔传递后韩总理“民族感情受到伤害”的言论。对韩国这种不够成熟的民族心理的分析,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的一段回答来进行说明:“奥运圣火在韩国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摩擦,我们已就此多次向韩方做出了解释,我们的立场是清楚的。这起事件事出有因,我们应以客观、冷静、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有一些势力企图干扰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留学生为维护奥运火炬的尊严而作出反应,其中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在此我们向在此事件中受到波及的韩方警员及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国在韩留学生都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不能以偏概全。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在海外的公民,包括留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中韩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一、中韩关系的发展现状:。二、中韩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是朝韩问题,2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三、中 韩关系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韩关系;成就;发展;展望; 一.中韩建交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中韩建交20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20年间中韩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谈进行了55次,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了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及六方会谈,搭建了各方沟通的平台。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206.3亿美元,是1992年的35倍。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双边人员往来达到640.5万人次,每周约有830趟航班往返于两国。两国还互为第一大留学生派遣国,官方和民间的人文交流双轨并行,稳步发展。在军事安全领域,中韩从军校交流开始,逐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两国签署《有关建立韩中海空两军间直通电话及运营的谅解备忘录》,开通作战司令部级军事热线;2011年,两国又建立高级国防战略对话机制。总体上看,中韩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己进入“军事合作的低级阶段”。 中韩关系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是由于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中韩建交始于两国相互放弃敌视态度,达成政治上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韩关系也随之松动,官方的非正式交往和民间交往开始启动。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韩国开展北方外交,冷战格局下中韩对峙的坚冰逐渐消融,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贸易规模迅速增加。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 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韩关系的演变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 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

国内韩语专业开设现状调研报告书

国内朝鲜语(韩语)专业的开设现况调研报告书 一.国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1.河南省外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 【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青岛滨海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 【吉林】延边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等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 【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等 【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

【河北】河北大学 【陕西】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安徽】合肥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白云学院 2.河南省内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洛阳】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 【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国内院校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省外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韩国语专业目前有教授7名,分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为确保教学质量本科生每年每班只招收15名学生。 ?教学内容:①韩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②应用韩国语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传译 ③对于韩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政治,经济的广范围理解 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关比较的广泛知识 ⑤英语4级 ⑥独立的韩国语学习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

浅析当今中韩关系

浅析当今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关系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政治外交、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各个层面发展得都非常快。今年8月 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韩国李明博总统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20周年。从1992年建交,到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双边关系连续实现多次跨越,水平不断提高,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中韩关系合作发展 一、政治外交:合作和挑战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会晤、互访越来越勤。20年中,韩国共经历了五届总统,前四位总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在他们的各自五年任内,分别都值访问过一次中国。两国元首级会晤多在出席国际会议中进行。但李明博总统上任半年内,中韩元首就互访过三次。其中李明博来过中国两次,胡锦涛主席访问过一次首尔。外电都认为这是中韩两国关系加强的重要指标。 2008年中韩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令中韩两国关系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2010年是韩国的“中国访问年”,人们有理由相信中韩关系在2010年将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然而,2010年3月26日发生的“天安舰事件”给近年来颇为顺畅的中韩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事件发生后,当国际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朝鲜时,中国对此却保持沉默,其后又接受了金正日的访华要求,这令亟需中国支持的韩国备受伤害,国内繁华情绪空前高涨,中韩关系出现裂痕。不过,中韩关系毕竟不同于中日关系,即使发生如此重大的政治纠葛,双方依然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克制态度。天安舰事件发生以后,两国政府领导人依然在各种场合频频出现,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升入的交流探讨。2010年4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赴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并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谈。2010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济州岛举行的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此后中韩两国高层交往与战略沟通密切频繁。两国领导人利用双边互访及国际多边平台,保持经常性会面,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密切的高层交往,深化了中韩政治互信,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中韩双方都从战略高度看待双边关系,努力增进政治互信。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关于《中韩货物贸易现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韩经济一体化建设探讨 【第一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引言 【2.1】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2】中韩服务贸易现状 【2.3】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第三章】中韩间的直接投资现状 【第四章】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 【第五章】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与韩国贸易一体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中韩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两国经济贸易至迟在中国春秋时代的齐国和古朝鲜之间就已开始,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二战之后,受国际格局影响,中韩两国严重对峙,经贸关系一度处于全面禁止状态。直至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渐缓和,中韩两国从对峙走向和解,两国经济交往开始以民间贸易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1992 年8 月24 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韩贸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韩国"北方外交"政策的实行,中韩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并发展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2.1 中韩货物贸易现状。 2.1.1 中韩货物贸易发展历程。 自1978 年中韩两国开启经贸往来,以1992 年中韩建交为标志,两国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1991 年,双边贸易发展比较缓慢。第二个阶段为

1992-2014 年,中韩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并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巨大进展。 (1)1978-1991 年中韩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韩建交以前,两国贸易方式以经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进行中转的间接贸易为主。如图2-1 所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呈上升趋势,且中国在与韩国的贸易中处于顺差状态,但贸易规模较小。由于中国没有报送1978-1988 年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因此,采用韩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加以替代。 1978 年,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敞开了国内市场,为韩国在华开展贸易提供了机遇。而韩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并跻身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的互补性为两国关系的和解提供了可能。1978 年,中韩两国经香港开始了间接贸易,开启了中韩两国的经济往来,两国贸易由全面禁止状态向间接贸易展开。1979-1983 年间,中韩货物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较小,双边贸易额均未超过 1 亿美元,占中韩各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均不到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障碍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 ,仅仅用了21年的时间。2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中韩关系却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1992年 9月 , 即中韩建交仅一个月 ,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 , 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协定,启动了中韩关系发展的进程。建立外交关系后 ,双方历届领导人频繁互访 ,坦诚地讨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了双方进行各领域合作的基础。2003年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成果显著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1992年两国建交时 ,贸易额仅为 50亿美元 , 2004年达到 900亿美元 ,增长了 17倍。而且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 ,正处于发育阶段 ,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 ,成为韩国提高产业结构的契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在市政、场地等建设方面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 ,而韩国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热销显示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也是近几年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各界交往活跃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随着双方交往的日益紧密 ,“韩流”和“汉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以强劲的势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同时 ,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 ,并在 2004年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另外 ,中韩在教育和旅游方面交流甚密。截止 2004年 3月韩国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接近 4 . 4万人 ,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数的 40% ,而中国在韩的留学生也已达到 6000多人。1998年中国政府将韩国地位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之一 , 2004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突

中韩关系

关于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的探讨 游晓楠,10号,11英本五班 中韩在地理上是相互邻近的国家,并且自古以来文化传统就彼此交融。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我觉得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非常有必要,并且会双方受益。首先,中韩两国的经济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性。相对于韩国自然资源的短,中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广阔的中西部尚处于初开发阶段,因此两国之间能够互补。二是劳力资源的互补。中国有大量丰富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韩国的1/10, 而韩国虽然人口密度大,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生产量和出口量较大,以及人口老龄化,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较高。三是产业结构互补。韩国新型的工业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低于韩国,虽然有某些尖端技术领先于韩国,但一般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韩国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是、而过在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姐i型互补格局也有利于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写稿、做共进关系。中韩两国彼此相邻,如果实现自由贸易,两国的交通便利和运输成本的优势将大大提高贸易的利益。 同时,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我将中韩建立贸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摩擦不断扩大。当前朝鲜半岛因为核危机而出现了出现了显得紧张局势,当然还有台湾问题,这都是我们当前应当密切关注的。因为关系到国家主权,多以在中韩贸易合作的问题上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政治因素。二是中韩贸易分工不合理,对于大幅度开放市场还有很大的顾虑。当前,中韩虽然已经在进行自由贸易协定对话,但并不是很顺利。从中国方面来看,虽然中国在原材料,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着较大的有事,但出口主要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为主,在中韩的产业分工体系当中处于较低的层次。而且大幅度开放市场可能会对中国的一部分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对于韩国而言,食品加工,农产品等开放市场方面也有较多的顾虑和困难。三是韩国对中国贸易壁垒重重,从而导致两国的贸易收支失衡。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现状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现状 摘要:2007年是中韩建交十五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自中韩建交以来,伴随着中韩两国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对韩文化产品贸易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本着以中韩文化交流贸易双赢为出发点,结合韩国文化产业形成的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本文对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提出利用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途径,来扭转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的现状。 关键词:中韩贸易;贸易逆差;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一、文化产业与中韩贸易现状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90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21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产业能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发现或者重构现代生活的意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一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是依据4P′S,还是依据4C′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逐渐突显出其重要性,成为基本的营销要素。韩国对外贸易的经验告诉我们: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这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 (二)中韩贸易逆差与“文化产业交流”贸易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然而,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同韩国相比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随着中韩双方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中方的贸易逆差数额也在逐年增大。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除去台湾地区不算,2005年中国与之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是韩国。总逆差41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 1%。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韩两国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598.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中韩关系现状分析 ●引言 中韩建交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但却并非一帆风顺。正确认识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将有助于中韩两国关系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前进。 ●中韩两国国民产生矛盾的起源及发展 1 历史、领土观的差异 (1)东北工程与高句丽问题 所谓“东北工程”, 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的简称, 是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 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为期5 年。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 东北地方史研究; 东北民族史研究; 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 中朝关系史研究; 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 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①其中, 有些文章认为, 两千年前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建立的“高句丽”王国, 与日后出现的“高丽”和朝鲜族不能混同。高句丽及在公元8~9世纪出现的渤海国, 皆属中国唐朝直接管辖的郡。中国学者的这一研究立场引起韩国学者反驳, 因为,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朝鲜, 他们的国民都认为, 发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和渤海是韩民族建立的国家。2003年12月9日, 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等17个学会在首尔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 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韩国“开放国民党”发言人禹相虎指出, “北京对历史的持续歪曲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求首尔政府就此立即采取外交行动, 并警告北京此举将损害两国关系。韩国民间团体也强烈批判中国社科院的做法, 计划自即日起发起“拒绝前往中国旅游”的运动等。韩国《朝鲜日报》也认为“东北工程”不仅仅是学术研究, 而是带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该报强调“东北工程”由中国政府出资, 并且认为《光明日报》刊登的相关文章“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学术领域”。《朝鲜日报》发表社论称, “中国把历史问题当做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 制造介入朝鲜地区的

2016年中韩贸易状况

一、韩国进出口情况 据韩方统计,2016年9月份韩外贸总额为749亿美元,同比减少3.9%。其中,进口340亿美元,同比减少1.7%,出口409亿美元,同比减少5.9%。贸易收支69亿美元,连续56个月保持顺差。 1-9月份,韩累计外贸额为6582亿美元,同比减少9.5%。其中,进口2953亿美元,同比减少10.6%,出口3631亿美元,同比减少8.5%。贸易收支为678亿美元顺差。 (一)进口情况 9月份,韩国进口340亿美元,同比减少1.7%。 从商品类别看,消费品同比增长2.5%,生产资料减少0.8%,原材料减少4.8%。 (二)出口情况 9月份,韩国出口409亿美元,同比减少5.9%。 从商品类别看,出口增幅较大的是汽车零件(3.4%);减幅较大的依次是无线通信设备(-33.8%)、汽车(-25.1%)、液晶设备(-17%)、船舶(-14.4%)、石油制品(-13.3%)、半导体(-2.7%)和钢铁制品(-1.3%)。

其中,石油制品出口额23.8亿美元,同比减少13.3%;钢铁产品出口32.1亿美元,同比减少1.3%;家电产品出口9.5亿美元,同比减少16.9%;有线通信设备出口额0.9亿美元,同比减少34.8%;无线通信设备出口19.9亿美元,同比减少33.8%;半导体出口额57.3亿美元,同比减少2.7%;液晶设备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减少17%;汽车出口21.9亿美元,同比减少25.1%;汽车零部件出口额21.8亿美元,同比增加3.4%;船舶出口额21.7亿美元,同比减少14.4%。 (三)贸易收支情况 9月份,韩国贸易收支69亿美元,连续56个月保持顺差。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分别为:东南亚48.1亿美元、中国37.3亿美元、美国17.2亿美元、中南美9亿美元;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分别为:中东29亿美元、日本20.6亿美元、澳大利亚7.9亿美元和台湾3.4亿美元。 二、中韩双边进出口情况 9月份,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81.95亿美元,同比减少7.3%,其中,韩自华进口72.34亿美元,同比减少4.6%,对华出口109.61亿美元,同比减少9%。中韩双边贸易额占韩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4.3%。韩对华贸易顺差37.27亿美元,同比减少16.43%。

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研究

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研究 中韩关系的发展已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阶段,对整个东亚战略新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韩美关系历来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本文将从美国对外战略的高度,来研究美国战略改变对中韩关系的影响。 标签:美国战略中韩关系影响 中韩关系的发展已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阶段,对整个东亚战略新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众所周知,韩美关系历来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受美韩同盟的制约,中韩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牵制。 一、亚太局势的变化 东亚地区目前聚集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在规模经济方面,仅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据了世界20%的GDP,从长远发展来看,领先的亚太经济体必将主导世界经济[2]。譬如21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令世界瞩目的崛起速度,现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中国实力的迅速增长,第一不安的便是美国。 在国际制度体系方面,一些亚太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综合国力都在迅速提高,地位也在不断变化,美国已越来越难以主宰国际制度体系。 在亚太,美日、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核心。近年来,日、韩军事能力增强,在处理地区问题上也时而会表现出与美国不同的立场。例如,韩国卢武铉政府铱“软化”同盟的举措,一度令韩美关系“异化”。这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美国政府也面临全力修复并巩固这些支撑美国主宰世界的基石的局面。 二、美国战略调整对中韩两国的影响 1.美国战略重点东移 一直以来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小布什政府时才迅速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高调宣称将“重返亚太”[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任之初便一改以往优先出访欧洲的惯例而先访问亚洲国家,至此美国的战略意识已经非常明显. 2.美国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应付朝核问题上。主要原因便是想要以此牵制发展迅速的中国,特别是在针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争议问题上。 3.美国战略对韩国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