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书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8
六年级(上)书法电子教材第一、二课时钢笔楷书的特点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
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
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
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
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
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
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
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第三、四课时钢笔字的选帖标准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
字帖的种类很多,按字帖编写水平,有高低之分;按字帖编写内容和形式,有实用和不实用之分;按字帖的书写风格与习书人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又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
人教版书法六年级上册笔法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笔法目录一、文房四宝二、对毛笔的认识三、对纸的认识四、墨和砚台五、五字执笔法六、女、安书写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二、对毛笔的认识(1)狼毫狼毫是毛笔的一种,指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
如:小楷狼毫。
以我国东北产的“关东辽毫”品质最佳。
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以画为主。
(2)羊毫羊毫,毛笔的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
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行书。
一般是采用长江下游、太湖沿岸的山羊毛制成的毛笔。
(3)狼毫和羊毫区别羊毫:坚中带柔,濡墨饱满后书写自能变化多端。
东汉蔡邕是位大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他自写的熹平石经八分,是将秦汉流行的各体篆、隶、草隶、八分,加以整理,成为东汉流行的正体八分。
他对毛笔的体会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特别:羊毫就是用山羊的毛制作的,柔软,吸水性强,是白色的。
羊毫质软,适合有一定造诣的书家和画家使用,善于表现作品的细节。
狼毫:比较坚挺,写出来的字,笔画劲遒流丽是其优点,晋代的行草、小楷,皆以飘逸为主,力求简洁遒丽。
传说王羲之写“兰亭序”,就是用坚挺的鸡狼毫笔。
严格地说写好晋代二王书体,就得使用狼毫,初学的人若求行楷草法工整流丽,应还用狼毫为上。
三、纸的认识1、宣纸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被誉为“国宝”。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第1课 学写“小、主、是、明”读一读 品一品上面这些字,笔画呼应,粗细有变,部件分布匀称;字形显得 既紧凑又舒展。
“小”是对称型的独体字,为了求变化左点写得稍低些,右点写得略高些。
“主”是对称型独体字,为了求变化三横的长短、 粗细要有变化。
“是”属于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上窄下宽。
“明”属于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日”要写得窄短偏上,“月”部要写得稍大些。
议一议对称型的独体字如何做到各部件的匀称?练一练今天练得怎样 优( ) 良 () 及格( )练一练今天练得怎样 优 () 良 () 及格( )第2课 学写“英、志、岳、情”读一读 品一品上面田字格中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的字,部件匀称,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呼应都很好。
“英”上窄下宽,草字头写得短而窄,“央”的长横微微弯曲。
“志”上窄下宽,上部要写得紧凑凝重,下部宽舒均匀,要注意“心”部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
“岳”上宽下窄,“丘”部的长横要写得宽, “山”部要写得短小。
“情”字左窄右宽,竖心旁比“青”部略短,还要注意“青”部的长横与竖心旁的穿插避让关系。
议一议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如何做到各部件的匀称,笔画之间的避让穿插与呼应?练一练今天练得怎样 优( ) 良 () 及格( )练一练今天练得怎样 优( ) 良( ) 及格( )第3课 学写“强、德、慧、品”读一读 品一品上面这些字,部件的疏密、布白等做得很好。
“强”的“弓”部下半截略偏左,“虽”部上窄下宽,“虫”字正好安置于“弓”部所让出的空格。
“德”的双人旁的两撇要错开,右部件的笔画要略细,布白要均匀。
“慧”字,中部要比上下两部窄一些,要注意上密下疏,布白均匀。
“品”呈三角形分布,上“口”要扁宽一些,左“口”要斜,右“口”要端正平稳,。
议一议写字时如何做到部件的疏密,布白的均匀,笔画的粗细?练一练练一练第4课 学写“求、澄、真、灵”读一读 品一品上面这些字笔划穿插协调,左右呼应,布白均匀。
1.横平竖直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掌握汉字“横平竖直”的结字规律。
2.通过描红、临习,掌握“横平竖直”在不同字中的运用。
3.欣赏隶书,了解隶书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用“横平竖直”的结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习字纸等。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欣赏古代“車”图画。
出示“車”字演变过程,简介“車”字的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同学们,在我们的楷书世界中,汉字都要遵循“横平竖直”的书写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出示课题:横平竖直。
(二)观察思考,揭示规律1.观察“車”字,思考:横是绝对“水平”的吗?竖是绝对“竖直”的吗?指名说说。
2.出示:第1页“侍”“士”“誦”“王”四字。
仔细观察这些字中的“横”与“竖”的形态。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在楷书中,“横”呈向右上倾斜的趋势,“竖”也会因具体的字形需要而有所变化。
(三)讲解示范,领悟写法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車”“士”“侍”“誦”“言”“信”六个字。
小组讨论这些字的横画有何异同?竖画有何异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車”的横是不同的,第三横最长,最后的竖是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挺拔有力。
“士”上横为长横,起笔粗,行笔变细,下横为短横,距离适中,竖画比横画粗,稍向左斜,注意重心平衡。
“侍”的三横向右上斜,但形态不同,右上“土”的短竖较粗,下部“寸”的竖钩向右斜,整个字灵动一点。
“誦”笔画较多,笔画偏细,横的间距匀称,竖画写得正,稳住重心。
“言”长横向右上斜,两个短横向上斜,但与整体是平衡的,顿笔明显。
“信”的单人旁竖略微偏左,右边三横间隔平均,第一横是长横,后两横是短横,“口”字向内收。
2.出示:视频示范书写。
学生逐一观看,后临写一遍。
3.教师指导、评价。
跟例字相比较,重点评价横画和竖画,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足,分析改进。
教师讲解“侍”:要注意处理好三横和三竖的不同形态,“土”的上横短,向右上扬;“土”的下横长,结尾处下沉;“寸”的横比“土”的长横稍短,单人旁的竖接近垂直;“土”的竖最粗,略向左斜;“寸”的竖稍粗,略向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