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的症状原因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药害是我们每个人谈之色变的问题。
但是农药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能说去宣导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药害的发生。
但是全国发生药害每年都有。
有人开玩笑说,出药害就像东北人喝酒一样,每年都会有,就是数量多少会不同罢了。
所以,药害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药害,正确的处理药害,将损失降为最低。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做药害: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
按照农药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除草剂药害、杀虫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调节剂药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一般都有限制的作物即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药害。
网上曾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我国河北有个地方的一个苗圃地,因为听信国内一个知名农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荐,将一种除草剂应用在国槐苗圃里面用于除草。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很著的名大豆田防治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而这个厂家业务经理和当地的经销商一知半解,认为同一科的植物应该通用,就将这个除草剂卖给了苗圃地老板。
结果,一百多亩的国槐叶子全部掉光,后期这些国槐肯定是活不成了。
它们虽然都属于大农业范畴,但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和全面了解是天差地别的。
只有专业的才会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方方面面。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一百多亩国槐出了问题,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厂家回复说我们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只推广在大豆上,从来不建议用在其他作物上。
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民不清楚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无法做到安全、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因此,导致农作物药害频繁发生,致使农作物减产减收.为此,笔者整理出农业生产中作物药害的产生原因、主要症状表现及农作物药害的预防措施。
一、农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药剂种类.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植物的药害程度不同。
如有机氯杀虫剂对瓜类易产生药害,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易对高粱产生药害。
(2)药剂剂型和使用浓度。
一般来说,不同剂型的农药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但无论何种剂型,如果加工质量差都会增加产生药害的可能性。
如油剂、乳油等分层,出现沉淀;可湿性粉剂结块,悬浮率低,粉剂结絮.另外,农药的使用浓度越高,越易产生药害。
(3)药剂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方法种类较多,若使用方法不恰当就会造成药害,其主要表现为误用农药、错混农药、稀释农药过高、所用的水质不同、残留药害、漂移药害、喷雾器清洗不彻底等等。
(4)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亦不同。
(5)农作物的生育期。
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药剂敏感度亦不同,一般地说,植物在幼苗期、开花期、孕穗期比较敏感,易产生药害。
(6)环境方面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随着气温的升高,农药的药效增强,但药害也同时增大,湿度高时利于药剂向植物体内渗透,提高药效,同时也易造成药害,所以在多雨、多露的天气不宜喷药。
(7)光照.阳光照射强烈易发生药害.(8)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对土壤使用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和药害产生有明显影响。
二、农作物药害的主要症状:一般情况下,农怍物药害发生后.常表现出以下几种症状:(1)斑点。
在作物施药后较短时间内,其叶片及茎甚至果实上产生黄斑、褐斑、枯斑等。
(2)黄化。
幼嫩新叶新梢变黄,影响正常生长。
(3)畸形。
作物受农药危害常见的畸形有卷叶、新叶丛生、根肿、穗部及果实畸形等.(4)枯萎.除草剂使用不当产生的药害,致使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一、药害症状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如丁草胺在水稻本田初期施用造成褐斑,代森锰锌浓度高会引起稻叶边缘枯斑。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如速灭杀丁在西瓜上施用引起新梢发黄。
适用于麦田的苯磺隆飘移到其他作物上出现黄化等。
3、畸形:植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喷酒高浓度的萘乙酸会出现卷叶。
2,4一d施用不当出现空心果、畸形果。
纯度不高的三十烷醇易使番茄嫩叶卷曲等。
4、枯萎:这种药害一般全株表现,主要是除草剂药害。
如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出现嫩叶黄化、叶缘枯焦、植株萎缩。
豆类喷酒高浓度的杀虫剂出现枯焦、萎蔫、死苗等药害。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7、脱落:在果树和其他双子叶植物上常发生,有落花、落叶、落果等。
如桃树施用水胺硫磷造成落叶。
山楂施用乙烯利不当引起落果、落叶。
8、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
二、补救措施1、喷大量水淋洗或略带碱性水淋洗。
若是由叶面和植株喷酒某种农药后而发生的药害,而且发现较早,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喷酒受药害的作物叶面,反复喷酒清水2一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洗刷掉,并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
此外,由于目前常用的大多数农药,遇到碱性物质都比较容易分解减效,可在喷酒的清水中加适量O.2%的烧碱液或O.5%、l%的石灰液,进行淋洗或冲涮,以加快药剂的分解。
2、迅速追施速效肥。
在发生药害的农作物上,迅速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以增强作物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加速作物恢复能力,这对受害较轻的种芽、幼苗,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谈除草剂对玉米、大豆、水稻药害的症状的情况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3期魏波为了粮食丰收我市农田广泛使用除草剂来解决草荒问题。
但同时用药不当和药剂混配不科学致使作物不同程度的产生药害,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危胁,也给农户造成损失。
其中除草剂药害最为突出,其次是种衣剂药害。
因此,药害成为粮食生产中重要的灾害之一。
每年发生十几万亩,而且呈上升趋势。
一、药害产生的原因用药过量、药剂混配不科学、喷药时遇到3级以上的风天,雾滴漂移、误用除草剂、不良环境条件等都是药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药害的症状(一)玉米1、乙草胺:用其做土壤处理,表现茎叶扭卷、弯曲,植株矮缩。
受害较重时,芽鞘紧包生长点,或外叶蜷缩并紧裹心叶。
2、氯嘧磺隆(豆磺隆):玉米受氯嘧磺隆残留药害,表现叶肉褪绿变黄,并稍带紫红,叶脉保持浅绿,即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状,植株变矮,次生根缩短。
受害严重时,叶片逐渐枯干而使植株死亡。
3、异恶草松(广灭灵):玉米受其残留危害,表现幼苗茎叶几乎完全褪绿变白,有的幼苗第一个叶片不是变白,而是从叶基沿叶脉向上变黄。
受其飘移药害,表现上层幼嫩叶片的中下部变白,并在白与绿之间形成逐渐过渡的茶黄色。
4、2.4D-丁酯:玉米用其做茎叶处理受害,表现叶片变窄、皱褶、蜷曲,叶色变浓,其中以心叶变形显著,常扭卷成马鞭状或变成葱叶状,茎部变扁弯曲、变脆易折,地下的初生根、次生根及侧根变短、变粗似呈毛刷状,地上的支持根常会变成扇板状而不入土,植株矮缩。
受害严重时,雄穗难以从心叶中抽出。
用其做土壤处理受害,表现出苗时胚轴和胚芽鞘弯曲,有的变细、伸长,胚芽鞘紧卷而使叶片难以抽出,胚根缩短,不生侧根。
出苗后叶片扭卷、紧裹,植株矮缩(二)大豆1、嗪草酮:大豆用其做土壤处理受害,表现从下位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变黄、枯焦,然后渐向叶片的其他部位扩展,主脉、侧脉附近则不褪绿,植株瘦小。
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
2、异恶草松(广灭灵):用其做茎叶处理受害,表现着药的子叶、真叶上半部及边缘或全部褪绿变为黄白或白色,有的主脉、有的主脉侧脉周围仍呈绿色。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目前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功效,使用面积非常大,挽回产量损失高达16.4%,已经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除草剂药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春季是除草剂使用最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等,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除草剂药害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减轻药害。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式1、土壤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于土壤表面防止杂草出苗,分为:⑴播前土壤处理法⑵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⑶苗后土壤处理法。
2、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生长期杂草茎叶上。
二、下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隐性药害,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第二种是显性药害,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明显,不传导,容易辩认。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三、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随着除草剂的品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但同一类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症状基本相似,常用除草剂可概括为以下10类:1、激素类除草剂代表药剂:2,4-D丁酯,2甲4氯等。
因为在我市2,4-D丁酯药害在玉米和葡萄上出现最多,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在玉米上药害症状:土壤处理时会造成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生长受抑制。
茎叶处理时,造成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易倒伏。
在葡萄上药害症状:叶片向正面纵卷,叶片的尖端、边缘及中间产生不规则斑枯,严重者整个叶片干枯,幼嫩部分症状较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新梢出现严重扭曲,叶片出现扇叶变形,叶脉发黄等症状。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几年,除草剂的施用面积与施用量逐年增加,节省了农民治荒除草的时间。
但由于人为原因,除草剂的不当施用,也给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应加以注意。
1、保管不当,盲目错用。
由于对除草剂保管不当,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标签腐蚀,看不清楚,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除草剂标签说明施用,造成药害。
预防方法:妥善保管好除草剂,防止包装标签脱落,若发现标签丢失,应立即贴上新标签,标明该除草剂名称,施药方法。
2、把除草剂用于感作物不同品种除草剂特性不同,对农作物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如盖草能、禾草克、稳杀得等,防除阔叶农作物田间的禾本科草效果好,但对禾本科农作物小麦、谷子、玉米等药害严重甚至死亡,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
预防方法:根据农作物的种类,正确选择除草剂,防止将除草剂用于敏感作物。
以免产生药害。
如棉花、瓜菜、大豆、花生等双子叶农作物,对二甲四氯、2,4-d酯等除草剂极为敏感;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对盖草能、稳杀得等敏感,易引起药害。
3、在农作物敏感生育期使用除草剂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也不同。
一般农作物的敏感时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扬花期,在这个时期使用除草剂,很容易造成病害。
如24-d 丁酯若在小麦3叶前和拔节后到开花期喷施,药害表现为麦穗和叶片扭曲,出现畸形穗或抽不出穗。
预防方法:使用除草剂时,注意避开农作物敏感期,便不致产生药害。
4、用药量过多,浓度过大除草剂的施用量和浓度,比杀虫剂、杀菌剂更为严格,每种除草剂都有规定的用量,例如,巨星用量过大,可对小麦产生药害。
预防方法: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和浓度。
5、用药方法不当除草剂一旦施用不当,则会造成药害。
例如,许多除草剂施用时,沾染到种子上,易造成药害;在邻近敏感作物且有大风的情况下喷施除草剂,大量雾滴飘移在敏感作物上而产生药害。
如在玉米田使用24-d丁酯除草剂飘移到棉山造成棉花产生药害,甚至绝产。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杭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174651公顷,主要种植早晚稻、玉米、大豆、薯类、杂豆等农作物,每年农药使用面积都在125000公顷以上,因农药使用不当引起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预防药害的发生,在此介绍一下农作物药害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主要症状农作物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或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依不同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斑点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斑点往往大小不均匀。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3.畸形农作物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水稻2,4-滴药害,出现心叶扭曲、叶片僵硬,并有筒状叶。
4.枯萎一般整株表现,此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7.脱落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农作物受药害后,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
8.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
二、农作物发生药害的原因1.用错了农药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使用。
农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给农作物喷药时,一定要分清其防治的对象,防治害虫要用杀虫剂,防治病害用杀菌剂,防除杂草要用除草剂,决不能张冠李戴。
一旦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误用后,必将使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药害。
2.过量使用浓度过高或者浓度正确而施药中重复喷药造成药害。
每种农药都有最大限制用量,不可随意更改。
作物发生药害的症状表现与补救措施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而使农作物产生的各种病态反应,包括作物体内生理诸过程的非常变化、生长受阻、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
从药害症状表现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
急性药害是指施药后10天内所表现出的症状,多呈现斑点、失绿、落花、落叶、落果等;慢性药害往往在施药数十天后方可觉察,如出现黄化、畸形、小果、劣果等。
一、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症状:1、产生药害的原因虽然较为复杂,但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错用农药或随意混用农药;二是使用变质和含有害杂质的农药;三是尚未掌握施药技术,施药时选择了不适宜的作物生育阶段,以及不适宜的施药天气、方法等。
2、药害的主要症状表现:(1)斑点型。
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如水稻秧田初期喷洒丁草胺不当,稻叶会发生不规则褐斑;用井冈霉素喷洒西瓜苗叶,会出现小黄斑;波尔多液在苹果表面上可产生木栓组织的棕色网斑等。
(2)黄化型。
这类药害在植株茎叶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
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二类。
如杀灭菊酯在西瓜上有新梢发黄表现;小麦受绿麦隆轻度药害时,表现为基叶发黄;小麦受西玛津药害时,可从叶尖边缘开始发黄,然后扩展至全叶,造成叶片或全株发黄枯死;敌草隆可使棉苗叶片出现黄化型退绿症状。
(3)畸形型。
这类药害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均可表现症状,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小麦种芽受到二甲四氯药害时,表现为芽鞘基部和幼根基部肿大;棉苗遭受除草醚药害,则生长点萎缩,棉叶呈撅叶状畸形;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型。
这类药害往往整株表现症状,极大多数是由除草剂使用不当所引起。
如水稻苗期的草甘磷药害,可引起植株枯黄死苗;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后,表现出嫩叶黄化,叶片枯焦,植株萎缩,以致死苗。
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介绍了药害的产生原因,包括药剂、使用及气象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害;产生原因;预防对策欲知药害预防措施,就必先知晓药害产生的原因。
药害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农药性质、使用技术、作物种类及其生育状况、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有关。
现将其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药害的产生原因1.1药剂方面的原因一是误用和错用农药。
将除草剂误当杀虫剂或杀菌剂使用,或在杀虫剂、杀菌剂中意外混入除草剂。
二是过量施用农药。
常见有些农户不讲究科学用药,遇到药效不高时也不认真查找原因,盲目增加施药量或施药次数,致使用药过量引起药害;施药不均匀,重喷重施,使局部施药过量引起药害;长残效除草剂施药过量还易引起后茬敏感作物药害,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因土壤类型、除草时间、气温高低及杂草叶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农民在用药时往往过于追求除草效果,擅自加大使用剂量造成药害的发生[1]。
三是选用的农药质量差。
选用的农药质量不合格,或是过期产品。
如乳油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差,分层,上有浮油或油珠,下有固体沉淀;所配的悬浮液分散悬浮性能差,上下层浓度不匀,甚至有沉淀等。
1.2使用方面的原因一是施药方法不当。
如某些农药只能采用药土法施药,而不能采用喷雾法;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药液雾化不良,雾滴粗,喷头距作物太近等也易产生药害;有的农民在给自家大豆田进行封闭化学除草时,将相邻地块作物田也喷洒了农药,造成作物产生药害;还有的农民将用于大豆田封闭的豆磺隆用于玉米田,从而产生药害[2]。
二是农药漂移和挥发。
施药时粉尘或雾滴随风漂散降落在其他敏感作物上而引起药害,例如麦田喷洒2,4-D丁酯,使邻近大豆、棉花等阔叶敏感植物产生药害;在施用除草剂时,风力过大产生一侧垄台有药、一侧无药的情况,还容易使药液直接喷洒到相临其他作物而产生药害。
三是施药没有超过安全间隔期。
在稻田施药敌稗前后施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抑制水稻体内酰胺水解酶,会使稻苗受药害,通常这2种药安全间隔期在10 d以上;玉米施过有机磷后对烟嘧磺隆敏感,两药施用间隔期为7 d左右,所以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施药易产生药害[3]。
药害的名词解释导语:药物是人类赖以维持健康的重要工具,然而,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药害这个词汇。
本文将对药害一词进行解释,并探讨药物使用中的潜在风险和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药害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药害,顾名思义,指的是由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或其他无意义的伤害。
药物使用的本质决定了它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能导致某些负面影响。
药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常见类型:1. 药物过敏:有些人在接触某些药物后,身体产生过敏反应。
这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症状,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2. 药物副作用:在使用药物时,除了治疗所需的效果外,还可能出现一些与药物无关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例子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等。
3.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时,不同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者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4. 药物滥用:当人们过度或不当使用某种药物时,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例如,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第二部分:药害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药害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以下几个因素常常与药害的发生密切相关:1. 剂量和时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是产生药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剂量的药物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的伤害,而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2.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一些人可能对某种药物具有特殊反应,因此更容易发生药害。
3. 药物设计和研发:药物的设计和研发过程决定了其是否安全有效。
不完善的研发过程可能导致药物在市场上出现药害。
4. 药物市场监管和管理:良好的药物市场监管和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药害的发生。
然而,如果监管和管理不力,导致市场上存在假药、劣药或买卖过程不合规范,药害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第三部分:预防药害的措施为了预防药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遵循医嘱: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进行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使用时间。
一、常见药害症状
1、芽部药害
果树发芽推迟,不能正常发芽,严重时部分芽变黑枯死。
特别是核果类桃、李等树种容易发生。
2、叶部药害
药后1-2天,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色药斑。
叶尖、叶缘变褐干枯,严重的全叶焦枯脱落。
药后5-7天。
叶片部分不规则变黄。
严重的全叶变黄脱落。
3、果实药害
药后3-5天,幼果果面出现红色或褐色小点斑。
随果实发育膨大成圆形斑,但一般不脱落。
有的药后7-10天,幼果大量脱落,严重的全树落光。
7-8月份果面因出现铁锈色或“波尔多”药斑,红果变成“花脸”果,严重的影响果品等级。
4、枝干药害
从地面沿树干向上树体韧皮部变褐,严重的延伸到2-3年生枝。
5-7天后严重的全树叶片变黄脱落或干焦在树上;轻的部分主枝变黄枯死,部分受害轻的树,还能长出新叶。
二、药害发生的原因:
主要与农药的质量、使用技术、果树种类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农药质量不合格,原药生产中有害杂质超过标准,农药一般保质期两年,生产保存时间长,有效成分分解成有害物质,不仅杀虫、杀菌效果差,还易出现药害;农药使用过量,包括浓度过高、重复喷药,也易造成药害;农药混用不当,同时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农药间相互发生化学变化,杀虫、杀菌效果低,还可发生药害;环境条件也是发生药害的重要原因,如喷波尔多液后,药液未干遇雨或气温过高等。
三、补救措施
1、灌水喷水
如发现早,应立即喷水冲洗受害植株,以稀释和洗掉粘附于叶面和枝干上的农药,降低树体内的农药含量。
此项措施越早越及时效果则越好。
若是土施呋喃丹颗粒剂等内吸药剂而引起药害,应及时采取排灌洗药的措施,即先对果园地表进行大水漫灌,再灌1-2次流动水,以洗去土壤中残留的农药。
2、喷药中和
如药害造成叶片白化时,可用粒状的50%腐殖酸钠配成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用同样方法将50%腐殖酸钠配成5000倍液进行灌溉,3-5天后叶片会逐渐转绿。
如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离子产生的药害可喷0.5%-1%的石灰水溶液来消除药毒;如因石硫合剂产生的药害,在水洗的基础上,再喷洒400-500米醋溶液,可减轻药害;使用乐果不当而引起的药害,可喷施200倍的硼砂液1-2次;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造成的药害,可喷洒0.5%-1%的石灰水、洗衣粉溶液、肥皂水等,尤以喷洒碳酸氢铵碱性化肥溶液为佳,不仅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根外追肥。
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
不管是喷洒碱性物质还是碱性化肥,一定要注意适量,以免浓度过大而加重药害。
3、及时追肥
果树遭受药害后,必须及时追肥,以促使受害果树尽快恢复长势,如药害为酸性农药造成,可撒施一些草木灰、生石灰,药害重的用1%漂白粉液进行叶面喷施。
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追施硫酸铵等酸性化肥。
无论何种药害,叶面喷施0.3%的尿素溶液加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用1000倍液植物动力2003喷施,每隔10-17天1次,连喷2-3次,均可减轻药害。
4、注射清水
在防治天牛、吉丁虫、木蠹蛾等钻蛀害虫时,因用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药害,要立即自树干上虫孔处向树体注入大量清水,并使其向低处流,以稀释农药,如为酸性农药药害,在所注水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可加速农药的分解。
5、中耕松土
果树受害后,要及时对园地进行中耕松土,并对根干进行人工培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使根系发育,增强果树自身的恢复能力。
6、适量修剪
果树受到药害后,要及时适量地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枯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病菌侵染而引起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