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天石砚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九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C.目前,网络文学界已拥有约1400万名写作者、超1600万种作品、近3.8亿左右读者。
D.石榴性味甘、酸涩,是一种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两倍。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我在人群中看到千万个人,像你的眼,像你的头发,却不像你的脸。
”该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句子的主干是:身躯是“加工厂”)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浮躁三部曲目眩神迷轻歌漫舞B.油馍水龙头人情世故震耳欲聋C.推崇文绉绉重岩叠障销声匿迹D.愁怅挖墙脚雕梁画栋诚惶诚恐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掺.杂(chān)狡黠.(xiá)憎.恶(zēng)戛.然而止(jiá)B.旌.旗(jīng)雕镂.(lòu)溯.流(sù)摩肩接踵.(zhǒng)C.诓.骗(kuāng)羁绊.(pàn)沉吟.(yín)血.气方刚(xiě)D.颓.唐(tuí)溺.爱(nì)旭.日(xù)殚.精竭虑(dān)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浙江杭州】(二)“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适应性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书信春秋(22分)班级举行“书信春秋”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寻“信”之影】1.寻找古诗文中的“信”,请你完成梳理任务。
(6分)信是无声的诉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1)”(岑参《逢入京使》),托人传递的口信里包含了远赴边塞的诗人对亲人的挂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给好友的书信里传递了希望与之共赏美景的情意。
战乱年代的家信尤为珍贵。
“烽火连三月,(4)”(杜甫《春望》),收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而战争是残酷的,“(5),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家信传来的消息却是那么令人心碎。
我的发现:古代的信一般称作“(6)”。
【探“信”之名】2.“信”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善整理单。
(8分)别称说明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用木匣子邮递信件,这种匣子叫函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恶札”“便札”笺供题诗或作画用的小竹片,一般信纸也叫笺,引申为书信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没有染色的绢,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一尺长,故称.“尺素”(2)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
如:“(2),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心相印的恋人盼着信使带去彼此的问候鸿雁传说中的信使。
如:“(3)?(4)”(王湾《次北固山下》),漂泊在外的游子期待北归的大雁给亲人带去自己的消息…………我的发现:书信的别称有一定的规律,(5)。
(请至少写出两条规律)【抒“信”之声】3.借助《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观点,给正站在人生歧路上的一位名著人物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______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_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______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A.辨 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mú B.mò2.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_____________”,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_____________”,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人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渡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4.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歌声如飘风,如一(l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jī)▲荡(2▲) A.辨 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ú B.mó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岁佳,②”,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③”,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明翳,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⑥”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买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2分)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
4.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2分)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2)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二、阅读(46分)(一)名著阅读(7分)5.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4分)目录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第六回九纹龙翦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1)目录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五台山桃花村瓦罐寺野猪林B.瓦罐寺五台山桃花村野猪林C.桃花村五台山野猪林瓦罐寺D.五台山野猪林桃花村瓦罐寺(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
砚铭考阅读答案范文导语: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下面是给大家的砚铭考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
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局部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那么,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
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
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开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
《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
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
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
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开展。
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
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按要求完成题目杜祁公衍①,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
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
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②河阳钱氏。
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
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③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
乃诣河阳,归其母。
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④以自资。
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举进士,殿试第四。
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
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注释)①杜祁公衍: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
②适:女子出嫁。
③重橑(l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
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7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B.会山水暴至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74.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
75.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答案】73.D74.示例1: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
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杜衍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
示例2: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
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
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
75.示例1:能。
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6.B17.是天砚也/有破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视的珍爱之情,19.示例一:相同,天石现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择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知识1.主旨归纳。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屠户归途遇狼,起初畏惧退让,后来奋起搏斗,终于杀死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勇敢智慧的人战胜。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止露尻.尾()假寐.()隧.入()狼亦黠.矣()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2)并.驱如故.()(3)屠大窘.()(4)弛.担持刀()(5)苫蔽..成丘()(6)眈眈..相向()(7)意暇..甚()(8)屠暴.起()(9)狼亦黠.矣()(10)顷刻..()(11)止增笑耳.()4.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朗读节奏。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2.zhuìj iǒng shàn chí dān míng kāo mèi suì xiá3.(1)缀:连接、紧跟。
重点1.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
②秧: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②从而谢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身L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学习相关纪录片后,小组成员拟写了一段文案,请将其中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八百里瓯江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可谓“奇山异水,(1)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登临处州烟雨楼,会遥想“(2)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风雅;翘望景宁敕木山,能心生“(3)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兴;穿渡云和浮云溪,可意会“浮云游子意,(4)______”(李白《送友人》)的绵邈。
瓯江山水,隐藏着文人墨客的心灵密码。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小组用如图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王湾《次北固山下》B.李白《渡荆门送别》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
请选择其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
A.《朝花夕拾》B.《海底两万里》C.《红星照耀中国》4.模仿下面节选的诗歌,选择一个季节,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小诗。
纺车上的梦力扬①初春的柔和的细雨像一幅无边际的帘幕它静静地悬挂在大地之上静静地悬挂在山岳和森林的中间【注释】①力扬:原名季信,现代左翼诗人,浙江青田人。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5.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纪录片时听记下的文字,阅读并按要求完成问题。
瓯江,一条始于百山祖的yuān()源之河,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沿途气候景象变▲出奇。
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jìng()相吟诵,为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摘自求索纪录频道《山水诗话丽水人》)(1) 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ān ______ 源②jìng ______ 相(2) 两位同学对“变▲出奇”一词的写法产生分歧,请为▲处选出恰当的汉字。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歌声如飘风,如一(l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
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jī)▲荡(2▲) A.辨 B.辩(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ú B.mó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岁佳,②”,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③”,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明翳,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⑥”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买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2分)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
4.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2分)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2)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二、阅读(46分)(一)名著阅读(7分)5.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4分)目录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第六回九纹龙翦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1)目录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五台山桃花村瓦罐寺野猪林B.瓦罐寺五台山桃花村野猪林C.桃花村五台山野猪林瓦罐寺D.五台山野猪林桃花村瓦罐寺(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训练09 短文两篇【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寝qǐn;B.遂suì;D.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答案】D【解析】A.……的样子;B.于是;C.只是;D.快要/欲望;故选D。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选B。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做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湖州、丽水、衢州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
“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其中的fan音译为“饭”,粉丝群体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
“饭圈”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粉丝之间的情感团结环节。
情感团结指的是具有相似品味偏好的行动者基于情感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其中的参与者将由此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能量、集体性的身份认同、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符号以及维护集体符号的道德正义感等。
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供给,也重塑了人们彼此交换信息、产生互动的方式。
在数字平台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接纳与自身观念更为相近的信息或与自身品味相似的成员;部分智能算法也倾向于为用户推荐同质化的信息资源,从而加剧了其互动连接过程的选择性。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选择性,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样前所未有地缩短了,更具选择性的粉丝聚集效应也因此产生。
钟爱相同偶像的粉丝们不仅可以线下相会,也可以在线上时刻联络,完成共同的任务,并分享共同的快乐。
这样的连接过程既使得其中的个体找到了心灵归属,也为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在粉丝聚集并形成集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其共同体还将探索出各种规范性策略,包括特定的身份标签与组织结构等,以实现共同认可的追星目标。
同样地,由于数字技术的选择性,特定的策略一旦为粉丝情感所接纳,就能得到精准的传播,从而加强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团结。
具体而言,在身份标签方面,粉丝群体所建构的标签主要用于自我呈现、分享信息和组织行动。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学习相关纪录片后,小组成员拟写了一段文案,请将其中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八百里瓯江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可谓“奇山异水,(1)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登临处州烟雨楼,会遥想“(2)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风雅;翘望景宁敕木山,能心生“(3)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兴;穿渡云和浮云溪,可意会“浮云游子意,(4)______”(李白《送友人》)的绵邈。
瓯江山水,隐藏着文人墨客的心灵密码。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小组用如图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王湾《次北固山下》B.李白《渡荆门送别》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
请选择其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
A.《朝花夕拾》B.《海底两万里》C.《红星照耀中国》4.模仿下面节选的诗歌,选择一个季节,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小诗。
纺车上的梦力扬①初春的柔和的细雨像一幅无边际的帘幕它静静地悬挂在大地之上静静地悬挂在山岳和森林的中间【注释】①力扬:原名季信,现代左翼诗人,浙江青田人。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5.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纪录片时听记下的文字,阅读并按要求完成问题。
瓯江,一条始于百山祖的yuān()源之河,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沿途气候景象变▲出奇。
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jìng()相吟诵,为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摘自求索纪录频道《山水诗话丽水人》)(1) 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ān ______ 源②jìng ______ 相(2) 两位同学对“变▲出奇”一词的写法产生分歧,请为▲处选出恰当的汉字。
……………………………………………………………最新资料推
荐…………………………………………………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
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先君:这里指苏洵。
祥:吉祥之兆。
主:以……为主,着重于。
当涂:地名。
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17.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译文: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答: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16.(2分)B
17. (2分)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 (3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
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19. (3分)示例一: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徳,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