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西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山西省情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1)关键词:十七大报告、社会建设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2)关键词:综合国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3)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西部大开发覆盖地域指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4)关键词:能源条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B.富煤、缺油、少气(5)关键词:第六次人口普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B.所取得的数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6)关键词:法律规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7)关键词:人大代表选举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8)关键词:国防动员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9)关键词:西柏坡时期、先后顺序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①③②(10)关键词:人类航天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11)关键词:近30年来、前沿技术领域、重大突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12)关键词:经济发展现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13)关键词:货币升值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14)关键词:军衔制度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有棕绿色、天蓝色、黑色三种(15)关键词:交通建设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1、2、3、4开头(16)关键词: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重庆两江(17关键词:民族关系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8)关键词:地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19)关键词:出土文物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20)关键词:书法艺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21)关键词:天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22)关键词:京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23)关键词: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同一大州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24)关键词:日常生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案】D.家中遇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25)关键词:生活常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案】C.按照建筑采光要求,相同高度的住宅群,昆明的应比哈尔滨的大(26)劝学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太原市《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及答案《说明:全方面的收集整理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A.时空意义B.地域初衷C.环境作用D.信息目的【参考答案】B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A、司法权、行政权B、立法权、司法权C、审判权、检察权D、审判权、监督权【参考答案】C3.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
早在19 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作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A.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B.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C.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D.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参考答案】A4. 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指()。
A、真理就是谬误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D、真理中包含着谬误【参考答案】B5.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曾经的海洋梦想“老三样”,这个梦想也只是在本世纪初才得以_______实现。
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对于海面之下隐藏的深海神秘世界,则只是_______。
A.完整浅尝辄止B.部分走马观花C.彻底浮光掠影D.具体蜻蜓点水【参考答案】A6. 传唤、拘传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
A、12 个小时B、8 个小时C、24 个小时D、48 个小时【参考答案】A7. 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人,以正确的舆论人,以高尚的精神人,以优秀的作品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山西省省情(三支一扶必备考点)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
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25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1个县),总人口3718.34万(2017年底)。
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0%。
矿产资源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
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
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
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2011年山西党群机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第一部分数量关系(共2题,参考时限25分钟)一、数字推理:共10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 3 8 15 24 ()A. 32B. 35 C . 37 D. 40答案:B。
【解析】奇偶奇偶奇,排除AD。
数字敏感性,35 37都和36有关,说明这道题考幂次列。
4 9 16 25 36,选B。
2. 2 0 5 -2 11 -4 ()A. 13B. 15C. 17D. 19答案:C。
【解析】项数较多,且没有奇偶规律,肯定不是多级数列。
项数为6项,较多,有可能是分组数列。
观察选项,除了15,其他都是质数。
2 5 11 13质数。
3. 15 13 2 11 -9 ()A. -7B. 18C. -16D. 20答案:D。
【解析】15-13=2,13-2=11,2-11=-9,11-(-9)=204. 0 1 2 5 12 ()A. 16B. 18C. 24D. 29答案:D。
【解析】0+2*1=2,1+2*2=5,2+2*5=12,5+2*12=295. 0 0 2 12 ()A. 8B. 36C. 12D. 32答案:B。
[解析]拆分数列。
原数列每一项分别拆成(-1)×(-1)×0,0×0×1,1×1×2,2×2×3,所以下一项应为3×3×4=36,所以选择B选项。
6. 23 31 44 52 66 ()A. 80B. 84C. 72D. 74答案:D。
【解析】两两做差得到8,13,8,147. 15 17 20 24 ()A. 27B. 29C. 32D. 36答案:B。
【解析】两两做差得到2,3,48. 36 31 27 24 ()A. 20B. 18C. 22D. 16答案:C。
山西省情知识点1、着力改善民生,推进五个全覆盖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2、八大产业: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3、三个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4、四条路子:一是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
二是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是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
四是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
5、走出“四条路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产业、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现三个方面的跨越。
一是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
二是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
三是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6、“五大惠民工程”,分别是——●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零就业”家庭等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继续推进“百校兴学”工程,进一步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大职业教育建设力度,加快太原大学、太原师专新校区建设进展,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
●抓好住房安居工程,加大城市居民棚户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7、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8、我省将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
一、山西概况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截至2006年,已探明储量的有62种。
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煤矿储量的首位,金矿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煤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矿产,储量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为2070.7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
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
【概述】山西,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又称三晋,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位处汾河沿岸一带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称作华北的“渔米之乡”。
省会太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自然环境与资源】一、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山西境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5个、县级市11个、县81个。
(二)气候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二、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山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
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
山西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真题的练习和答案解析的阅读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点,那么你对山西公共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山西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山西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前面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0、8分,共80分)1、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国画的“写意”。
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①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④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荧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形式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风来疏竹,风来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寒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主要强调:A 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的客观存在的反映C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4、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心里体验,它一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①现实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 ③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②5、近年来,有关职场背景的电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比较典型的比如《杜拉拉升职记》。
《中国合伙人》等,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入社会工作后,从职场“新秀”到职场“老手”的变化过程是:A 根本性的质变B 单纯的量变C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6、“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句话表明:A 人自身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 B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C人的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D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7、“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山西省省情一、概况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现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皆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芮城西河度文化与云南的元谋猿人属于同期,说明在250万年以前,山西已经有了最早的原始人类。
在山西境内共有旧石器遗址200多处,新石器遗址500多处,考古资料表明,约在10万年以前,在汾河两岸和现在的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约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产制经济为特点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经确立。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部落联盟中尧、舜、禹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现在临汾城南还有尧庙,城东有尧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
《禹贡》说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
春秋时期,山西境内主要的诸侯封国是“晋”。
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三晋”。
隋末,任隋韩河东道抚尉太原留守职务的李渊,在他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策划下,从太原起兵3万反隋,建立唐朝,把晋阳城定为北都。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
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汇总【2011 年-2021 年整理版】 (二)1、单选题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_____。
A :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 :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 :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 :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一种国家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内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国家”“人权”属于政治范畴的事物和现象,修宪活动也是一种政治活动行为。
B 项正确。
A、C 两项内容属于社会经济结构范畴;D 项中的精神文明属于观念结构中的现象。
故选 B。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多选题本案中,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事项有_____。
A : 网吧消防许可B : 网吧经营许可C : 网吧工商登记D : 网吧收费许可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释:ABCD【解析】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专属性。
(2)发生被动性。
行政许可只能依当事人的申请而发生,行政主体不能主动作出。
(3)实质审查性。
行政许可的实质在于审查申请人是否具有从事特定活动的法定条件。
(4)内容受益性。
申请人因许可而行使许可的权利并获得相关权益,但并不排除在许可的同时附加一定的条件或义务。
ABCD 均符合,所以正确答案为 ABCD 四项。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 1854-1856 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_____ ①战前俄国需要借助对外战争摆脱困境②英法旨在打击俄国③惨败的结局剌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④战后英法扩张势头更猛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山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A. 太原B. 大同C. 阳泉D. 长治答案:A2. 山西省的简称是什么?A. 晋B. 冀C. 陕D. 豫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A. 平遥B. 太原C. 洛阳D. 忻州答案:C4. 山西省的总面积是多少?A. 15.67万平方公里B. 16.67万平方公里C. 17.67万平方公里D. 18.67万平方公里答案:B5. 山西省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A. 3500万B. 3600万C. 3700万D. 3800万答案:C6. 山西省的地形特征主要是什么?A. 平原B. 高原C. 山地D. 盆地答案:C7. 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多少?A. 1/4B. 1/3C. 1/2D. 2/3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山西的著名旅游景点?A. 五台山B. 云冈石窟C. 龙门石窟D. 悬空寺答案:C9. 山西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10. 山西省的省花是什么?A. 牡丹B. 月季C. 菊花D. 兰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山西省的著名特产包括以下哪些?A. 老陈醋B. 汾酒C. 龙井茶D. 刀削面答案:A, B, D2. 山西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哪些?A. 煤炭B. 石油C. 铁矿D. 稀土答案:A, C3. 下列哪些是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 晋剧B. 皮影戏C. 京剧D. 剪纸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山西省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
(对)2. 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西安。
(错)3. 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
(对)4. 山西省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错)5. 山西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错)6. 山西省的省花是牡丹。
(错)7. 五台山是山西的著名旅游景点。
(对)8. 晋剧是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山西概况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截至2006年,已探明储量的有62种。
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煤矿储量的首位,金矿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煤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矿产,储量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为2070.7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
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等。
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著名的有重耳、武则天、关羽、司马光等人。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历史概况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
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
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威震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
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
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人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
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如佛教圣地五台山、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等在国内外都很著名。
山西民歌、民谣舞蹈、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具有独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勤与俭的民风。
刘胡兰精神、大寨精神、太旧精神、李双良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争取新生活不断艰苦拚搏。
三、地理环境(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
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而简称“晋”。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经全省19个县(市),流程965公里。
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年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四、自然资源(一)植物资源山西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种。
南部、东南部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主。
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
野生经济植物目前已知者有1000多种。
(二)动物资源省内动物资源相当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400种,占全国总数的19.12%,主要经济动物有毛皮类20种,药用类70种。
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31种,占全国保护种数的21.5%。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7种,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鸟。
(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中,尚有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262.9万公顷,其中宜农面积30万公顷,宜林面积97.2万公倾,宜牧面积135.7万公顷。
目前山西正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将全省3000万亩坡耕地和低产地全部退耕还林,将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部造林,使山西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四)矿产资源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有12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53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煤、煤层气、铝矾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镓、沸石7种居全国首位。
煤炭储量已探明的有2600亿吨,占全国煤储总量的1/3,远景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特点,年产原煤3亿多吨,为全国第一产煤大省。
铝矾土储量约5亿多吨,占全国的1/3以上。
铁、铜、钴、镓等不仅储量大,而且开发条件优越。
山西的铁矿已探明储量有3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