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分代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61.90 KB
- 文档页数:3
移动通信的分类移动通信的分类:⒈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是指最初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它的主要标志是简单的语音通信功能,通信质量相对较低。
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整个通信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内有一个基站,通过基站实现与用户终端的连接。
⑵ AMPS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是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代表。
它采用了分频多址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个频率进行通信。
⑶ NMT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是瑞典开发的一种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进行通信。
⒉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指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相比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具有更好的通信质量、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
⑴ GSM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代表。
它采用了时分多址和数字语音编解码技术,支持语音、短信等多种业务。
⑵ CDMA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提供更高的通信容量和更好的通话质量。
⑶ PDC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是开发的一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和数字语音编解码技术,具有更好的通话质量和业务功能。
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是指采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可以支持高质量的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和互联网接入等。
⑴ WCDMA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采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温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
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温游等。
1.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
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
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
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1.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与从前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将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最低为384K,最高为2M,带宽可达5MHz以上。
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接入Internet。
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个主要特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能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无线频率利用效率。
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
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
但第三代移动通信仍是基于地面、标准不的区域性通信系统。
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率快上千倍,但是未来仍无法满足多媒体的通信需求。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供便是希望能满足提供更大的频宽需求,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
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 0和意大利的RTMI。
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移动通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过去的补充地位跃居通信的主导地位.我国目前应用的第二代蜂窝系统为欧洲的GSM系统以及北美的窄带CDMA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GS M 900:900MHz,GS M1800:1800MHz 及GS 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列主要有GS M900,DCS1800和PCS1900三部分,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频段的差异。
目前我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 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
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段间切换。
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 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G时代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开始应用的模拟蜂窝方式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语音信息。
该阶段主要以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为代表,其中包括NMT(北欧移动方式)、AMPS(先进移动方式系统)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通信容量有限,信号传输质量较差,主要局限在通话功能上。
第二阶段-2G时代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从90年代开始应用的数字蜂窝方式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信息。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2G技术的出现使得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2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信号质量提高、通信容量增加、可以发送短信、支持语音通话等功能。
第三阶段-3G时代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2023年代初开始应用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宽带数据传输技术。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DMA2023、WCDMA(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时分复用码分多址)。
3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高速数据传输、支持互联网接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如视频通话、流媒体、移动互联网等。
第四阶段-4G时代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2023年代开始应用的超高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全IP网络架构。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LTE(长期演进),4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高清视频、移动宽带、物联网等。
第五阶段-5G时代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和容量。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包括毫米波、超高频和大规模天线阵列等。
5G 时代的特点是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容量,将推动移动通信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
附件:本文档附有移动通信发展图表和相关数据统计。
法律名词及注释:1-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一,用于2G和3G网络。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是从1979年开始使用的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语音通信,提供了基本的方式功能。
然而,由于使用模拟信号,1G不仅通话质量差,而且频段利用率低。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2G技术采用了数字化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升了通话质量和频段利用率。
此外,2G还引入了短信功能,并支持数据传输。
2.1 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是第一个应用于2G技术的标准化移动通信系统。
GSM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技术,使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一个频段。
GSM技术提供了更加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2.2 CDMA(码分多址)CDMA是另一种在2G时代广泛使用的技术。
与GSM不同,CDMA 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将整个频带分成多个码道,每个用户通过独特的码序列进行通信。
CDMA在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方面表现出色。
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在200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技术。
3G技术引入了高速数据传输、视频通话和互联网接入等新功能,为移动通信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3.1 W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是使用于3G技术的一种标准化移动通信系统。
WCDMA采用了宽带码分多址技术,能够更高效地传输数据。
WCDMA提供了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3.2 CDMA2000CDMA2000是另一种在3G时代广泛使用的技术。
它基于CDMA技术,在语音和数据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4.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在201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技术。
4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覆盖范围。
此外,4G还支持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
一、2G通信2G,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规格的简称,它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主要特性是为移动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欧洲的GSM和北美的DAMPS和CDMA技术等,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是GSM系统。
2G技术基本可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所发展出来的以GSM为代表,另一种则是CDMA规格,复用﹙Multiplexing﹚形式的一种。
主要的第二代手机通讯技术规格标准有:GSM:基于TDMA所发展、源于欧洲、目前已全球化。
IDEN:基于TDMA所发展、美国独有的系统。
被美国电信系统商Nextell使用。
D-AMPS﹙也叫做IS-136﹚:基于T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TDMA系统,用于美洲。
IS-95﹙也叫做cdmaOne﹚:基于C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CDMA系统、用GSN 处理器,用于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基于TDMA所发展,仅在日本普及。
GSM系统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同时MoU 组织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市场商标,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从此移动通信的发展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
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频谱效率。
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并在整个9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是模拟信号传输和窄带语音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AMPS(美国模拟方式系统)和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等早期标准。
虽然1G主要用于语音通信,但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且不稳定。
1G时代的方式主要是大型便携设备,只能在固定基站覆盖范围内使用。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并在进入21世纪之前得到普及。
主要特点是数字信号传输和窄带数字通信。
2G 引入了新的数字技术标准,如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CDMA (代码分割多址)和TDMA(时分多址)。
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语音质量和信号传输稳定性,并开始支持简单的数据传输,如短信和基本的互联网接入。
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1世纪初开始发展,并在2000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特点是宽带数据传输和高速互联网接入。
3G引入了新的技术标准,如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CDMA2000(基于CDMA的3G技术)和WiMAX(全球互通微波接入)。
这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互联网接入质量,使移动设备具备了更多功能,如视频通话、实时流媒体和高速互联网浏览。
4.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10年开始商用,并在201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是全IP网络和高速移动宽带通信。
4G引入了新的技术标准,如LTE(长期演进)、WiMAX 2和TD-LTE(时分长期演进)。
这些新技术改善了网络延迟、传输速度和容量,使移动通信达到了接近固定宽带网络的能力,促进了视频、游戏和云服务等应用的快速发展。
5.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19年开始商用,目前正处于快速推广阶段。
主要特点是超高速率和低延迟通信。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
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工作系统。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
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近一倍。
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第三代—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移动通信班级通信二班姓名王雨燕学号*********移动通信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1978年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电话系统的诞生到第二代全数字蜂窝网电话系统就已问世,再到第三代的个人通信系统的方案和实验均已开始。
物联网网关,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成为连接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纽带。
作为网关设备,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
此外物联网网关还需要具备设备管理功能,运营商通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可以管理底层的各感知节点,了解各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
联网专属网元是服务于物联网应用的特殊核心网网元。
区别于普通核心网网元,物联网专属网元针对物联网专属号码,连接物联网运营支撑体系,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业务能力、用户数据存储、移动性管理、QoS等。
基于移动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接入涉及电路域、分组域和用户数据存储设备。
在共用无线网的情况下,与其相连的核心网MSC/VLR、MGW、SGSN难以实现物联网专用,现有MSC/VLR、MGW、SGSN可以满足初期物联网业务需求。
物联网初期采用专属号码。
物联网专属网元主要提供数据和短信业务,考虑到物联网功能扩展、容量规划、运维管理等,为确保物联网的质量、畅通、效率、时延,应单独建设物联网专属网元:M-HLR、M-GGSN、M-SMSC。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以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包括以蜂窝系统为代表的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绳电话,主要向客户提供了模拟话音业务。
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
WCDMA技术简介一.通信系统概述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
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等。
AMPS使用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FDMA 模拟制式,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
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1)频谱利用率低(2) 业务种类有限(3) 无高速数据业务(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5) 设备成本高(6) 体积大重量大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T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it/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
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
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200kHz ,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其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使用TDMA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为代表,使用了频分多址(FDMA)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并且网络容量有限,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指的是在90年代初到2000年左右出现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为代表,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网络容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不仅提供了语音通信服务,还支持短信和基本的数据传输。
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00年左右出现的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为代表,采用了CDMA技术,网络容量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不仅支持语音通信、短信和基本数据传输,还能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传输等服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10年左右开始商用的超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为代表,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技术,网络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提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音通信、短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传输等服务,并支持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物联网和移动支付。
5: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是指当前正在发展中的新一代超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NR(New Radio)为代表,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网络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有望再次大幅提升,能够支持更多高质量、低延迟的服务,同时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如车联网、工业自动化和虚拟现实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关键字:摘要: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系统和模拟集群系统MPT1327,采用调频或调相、FDMA技术,带宽为25kHz或30kHz。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GSM和CDMA等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分别为200kHz和1.25MHz;另外还有TETRA和iDEN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带宽为25kHz。
它们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采用数字调制、TDMA或C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TU共有五种标准,即WCDMA、CDMA2000、TD-SCDMA、IS-41(DECT)和IS-136(D-AMPS)等体制,其中前三种为主流标准,均采用CDMA技术。
1.GSM系统GSM系统,采用FDD TDMA技术,每载波8个时隙,同时传输8路话音信号。
GSM的载波间隔为200kHz,调制方式为GMSK,发射标识271KF1D。
GSM系统组网时一般采用4×3结构;在频率紧张时也可采用主载波4×3结构,其他载波采用4×3或3×3结构的方式。
采用4×3结构时,GSM系统最少需要5MHz频率资源才能组网。
2.CDMA系统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码长度为64~256,必要带宽为1.23MHz,载波间隔1.25MHz。
主要采用QPSK和BPSK调制。
CDMA的每个载波有64个码道,其中一个导频、一个寻呼和一个同步码道,其余61个码道均可作为业务信道,可传输多达61路话音信号。
CDMA系统具有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但导频信道没有功率控制。
功控包括闭环、开环和外环功率控制。
CDMA可以同频组网,在1.25MHz频率资源时,每扇区理论上可提供61条话务信道。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念第三代移动通信,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俗称3G。
第三代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对比分析1第三代和策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IG)和第二代GSM,TD私等数字手机(Z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他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即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ZMB/s、384kB/s以及144kB/s的传输速度。
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一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哪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具备支持从话音到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 Internet业务;全球无缝覆盖;高频谱利用率: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 低成本。
3G主要以cDMA为核心技术,4G主要以OFDM为核心技术。
4G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融合了现有的3G的增强型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 LAN系统为一体。
4G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叽洲),移动宽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
4G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此外,4G将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其主要特点有:1)传输速率更快;;2)网络频谱更宽;3)通信更加灵活;4)智能性能更高;5)兼容性能更平滑;6)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7)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2系桩被心技术比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采用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属于扩频通信,是在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地址识别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
移动通信技术generation的划分科普文章
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其传输技术的不同(包括多址方式,复用方式等),可以划分为1—5代(5代仅为三星在2013年5月提出),每一代都有其特点。
本文将简单的描述一下各代的特点以及典型的标准。
首先先来解释一下下面用到的几个名词:
①多址:简单讲就是多个用户通过同一个信道发送接收信号。
多址技术分为频
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
②复用:复用技术是一种在传输路径上综合多路信道,然后恢复原机制或解除
终端各信道复用技术的过程。
常用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分代:
1G(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1G(the first generation),自1980年代起开始使用,被称为类比式移动电话系统。
1G系统将语音调制在高频率上,一般在150MHz或以上。
通话方式是蜂窝电话标准,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址(FDMA),仅限语音的传送。
常见的标准为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美国的AMPS。
由于各国使用的标准不相同,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不支持国际漫游。
我国采用TACS,传输速率为2.4kbps,传输速率低,带宽窄,业务种类有限,保密性差等弊端也很明显。
1G的终端有大家熟悉的“大哥大。
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G移动通信系统对语音系以数字化方式传输,除具有通话功能外,某些系统并引入了短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功能。
根据多址方式,2G可分为两种,基于时分多址TDMA发展的GSM与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cdmaOne。
其中起源于欧洲的GSM已然全球化。
我国使用GSM标准,提供数字化语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工作频率范围在900-1800MHz,速率9.6kbps,在保密性和标准化程度
上较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有所提高,但由于带宽的限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多媒体传输方面十分受限。
全球漫游方面也无法实现。
2.5G(集成数字增强网络)
2.5G是夹在2G与3G中间的过渡期,能够提供一些在3G才有的特别功能。
也能共享2G所开发出来的TDMA与CDMA规格。
最常见的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传输速率可达115kbps),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EDGE(传输速度可达384kbps),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蓝牙等。
2.75G
2.75G是一种被称之为从2.5G的GPRS到3G之间的2.75代通信技术,常见有CDMA2000 1xRTT 和EDGE技术。
EDGE是从GPRS网络平滑过渡而来的,能提供高达150Kbps的上网速度(手机右上角的小E),可以确保较高的质量和较快的速度,并能促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增长。
理论上说在移动环境中可以稳定达到
384kbit/s,在静止环境中甚至可以达到2Mbit/s,而在内地大部分城市,一般最大值是20-30K每秒。
3G(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 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G能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讯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
软切换技术使得高速运动的移动用户在驶出一个无线小区并进入另一个无线小区时不再出现掉话现象。
而更高的频带范围和用户分级规则使得单位区域内的网络容量大大提高,同时通话允许量大大增加。
中国采用的标准为:中国大陆(CDMA2000 :中国电信);(WCDMA:中国联通);(TD-SCDMA:中国移动)。
3.5G(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缩写HSDPA)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属于WCDMA技术的延伸。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
在我国3.5G频段划分的带宽为上下行各31.5MHz(3399.5MHz~3431.00MHz和3499.5MHz~3531.00MHz);3.5GHz一般基站最大吞吐量在100Mbps以上。
由于开放了新的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HS-DSCH),加上强化了本身的传输技术,令HSDPA的数据下载速度最高可达14.4Mbps,理论上可以比3G技术快5倍,比GPRS技术快20倍。
3.5G-4G之间还有3.75G和3.9G,如准4G LTE(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等。
4G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看,静态传输速率达到1Gbps,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100Mbps,就可以作为4G的技术之一。
现有的标准LTE Advanced:是LTE的增强,完全向后兼容LTE,通常通过在LTE上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升级过程类似于从WCDMA升级到HSPA。
峰值速率:下行1Gbps,上行500Mbps。
纵观移动通信系统一代一代的改变,可以看出是人类对于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带动了数据业务的快速进步。
过去期盼的的实时通话,可视电话等早已成为了家常便饭。
相信在将来随着人们对于零距离的追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会完全改变现代人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