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穴位封闭疗法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封闭的方法•5穴位封闭疗法的适应症•6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穴位封闭疗法1拼音xué wèi fēng bì liáo fǎ2英文参考pointblocking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概述穴位封闭疗法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1]。
穴位封闭疗法是采用麻醉剂或镇静止痛剂注入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属于穴位注射疗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所用的主要药物是0.25~1%普鲁卡因注射液。
参见水针疗法:水针疗法又称针注疗法、穴位注射疗法[2]。
局部注射*** 物者,则称穴位封闭疗法[2]。
是指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入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2]。
它兼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作用[2]。
临床操作时,在选取的穴位上,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当进针得气后,即可缓慢推入药液[2]。
一般说来,凡适合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大多可据情选取[2]。
常用的有葡萄糖、各种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生素等药物[2]。
通常用量均小于该药物的常规剂量,头面和耳部穴位需更为减少[2]。
施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必要时,需做药物过敏试验,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或刺伤内脏[2]。
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常用于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高血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神经衰弱等[2]。
4封闭的方法封闭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骨膜周围封闭、腱鞘内封闭、肾囊封闭等。
骨膜周围封闭是将普鲁卡因溶液注射至骨膜周围的肌膜腔内,其中在腿部施行的称“股封”。
腱鞘内封闭是将药液注射入鞘管内进行治疗。
肾囊封闭简称“肾封”,也称“腰封”,是将普鲁卡因溶液注射至肾周围的脂肪囊中。
5穴位封闭疗法的适应症穴位封闭主要是借药物作用缓解疼痛,加强穴位功能。
现主要用来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神经痛,以及哮喘、慢性气管炎、高血压,肠胃病等病变。
注射疗法与封闭的区别有什么?注射(封闭)疗法对很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软组织疼痛及神经痛,但由于很多病人及社会公众对“封闭”存在误解,严重影响了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医务工作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下面请疼痛科专家黄庆茁向大家介绍。
封闭不治病打封闭以后再得病就不好治了封闭有激素,激素可不敢用,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曾经打封闭治好过疾病,以后不论哪痛也不管什么病都要求直接打封闭。
封闭都很简单,对着痛的地方打一针就可以走了注射疗法是指将特定的药物注射至病变部位和相关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定义可包含一般的痛点注射、关节腔注射及神经阻滞等。
注射疗法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引起疼痛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灶及相关部位进行注射治疗。
封闭的定义:将局麻药普鲁卡因注射在身体一定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在传到大脑皮质内,对大脑皮质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疗法于十月革命后,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基础上,由麻醉学家阿.维.维许聂夫斯基首先提出,曾大量用于战伤治疗,减轻痛苦.传统的封闭技术共有肾囊周围封闭、骨膜周围封闭、四肢环状封闭(套式封闭)、病灶周围封闭、皮内注射封闭等14种,所用药物为低浓度普鲁卡因(0.25%),剂量为1~200ml。
治疗范围涉及内科的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哮喘、气管炎、高血压等);外科领域中的感染性炎症、创伤、冻伤等症以及眼科、口腔、耳鼻喉、皮肤等科的疾病。
传统封闭是为了阻断恶性刺激的上传,以保护神经系统,所以并不一定要明确诊断。
20世纪50年代初,封闭疗法随巴甫洛夫学说引进到我国,我国学者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祖国医学而创造出“穴位封闭”,并沿用至今甚至成为传统封闭的代名词。
随着在临床应用的不断衍化,当今人所共知的所谓的“封闭”多采用局麻药加类固醇激素局部痛点注射,以治疗关节软组织疼痛,失去了传统封闭的含义。
由于目前大家所俗称的“封闭”对激素的应用不当,操作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引起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屡屡发生,加之社会公众的“激素恐惧症”,使一些患者对“封闭”产生恐惧,拒绝接受注射(阻滞)治疗。
封闭疗法与穴位注射不能混淆
柴克义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年(卷),期】2000(0)S1
【摘要】什么是封闭疗法,在病灶附近的有关神经处,注入一定量的麻药,阻断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以维护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该部位的疼痛缓解或消失,称这一疗法为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的起源。
病人在手术或某些诊断中为减少疼痛,术前做麻醉。
麻醉分药物和非药物两种,药麻分全身、局部、复合三种。
局麻又分浸润性和阻滞性。
【总页数】2页(P228-229)
【关键词】封闭疗法;穴位注射;疼痛缓解;神经传导;中枢神经;穴注;浸润性;麻醉;阻滞性;非药物
【作者】柴克义
【作者单位】兰州地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及局部封闭疗法在瘙痒性皮肤病中的机理探讨及运用 [J], 刘文静;宋署仪
2.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 [J],
于智荣;徐广洲
3.档案管理中不能混淆3个层级的“分类” [J], 吴志虹
4.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不能混淆目的与手段 [J], 薛洪言
5.两个法律概念不能混淆 [J], 崔厚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养生·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之五: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养生之道】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适应症】
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不适均可运用此法治疗。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副作用和变态反应,副作用大的药物慎用,凡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每穴注入药量一般为1~2ml,头面等表浅处为0.3-0.5ml,四肢及肌肉丰厚处可达5~20ml;
3.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血管内;
4.进针后如患者有触电感,必须退针改换角度后再推药,以免损伤神经;
5.使用穴位注射后注射局部会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7.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8.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产。
穴位注射实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疾病或症状。
它是通过在身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注射药物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介绍穴位注射的相关内容。
1. 风池穴注射风池穴是一种位于颈部的穴位,注射在此处可以对头痛、颈椎病等疾病起到缓解作用。
在风池穴注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先消毒穴位,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注射针进行针刺。
注射时需要注意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2、肾上腺素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2. 足三里穴注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
注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在注射足三里穴时,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等,用一支细长的注射针进行注射。
注射过程中,需要掌握注射力度和速度,以防止药物外溢或组织损伤。
3. 太冲穴注射太冲穴位于足心部位,是一种常用的调理神经系统的穴位。
注射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在太冲穴注射过程中,医生会选择镇静药物或促进睡眠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等进行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过量用药造成不良反应。
4. 耳穴注射耳穴是人体中具有特殊功能的穴位之一,通过在耳穴进行注射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例如,针刺耳背部的肺、心、胃等穴位可以缓解哮喘、心悸、胃痛等症状。
注射耳穴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激素、镇痛药等,用一支细针进行注射。
在注射时,医生需要准确确定穴位位置,并注意穴位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总之,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穴位选择适当的药物,并用合适的针刺技术进行注射。
在注射前需要对穴位进行消毒,并掌握合适的注射力度和速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穴位注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打封闭针的原理是什么打封闭针,又称为封闭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使用封闭针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和调整身体健康的目的。
那么,打封闭针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封闭针的制作原料。
封闭针主要由药物和金属制成,药物是封闭针的主要成分,它们被制成微粒状,然后和金属材料混合制成封闭针。
其次,封闭针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刺激,使药物微粒渗入皮下组织,从而发挥疗效。
封闭针在刺激穴位时,药物微粒会逐渐释放,进入穴位周围的组织,通过经络系统传导,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此外,封闭针的原理还包括局部刺激和全身调节。
局部刺激是指封闭针在特定穴位上刺激后,通过局部的药物渗透和作用,达到治疗该部位疾病的目的。
全身调节则是指封闭针刺激穴位后,药物微粒通过经络系统传导,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整体调理的作用。
总的来说,打封闭针的原理是通过封闭针刺激特定穴位,使药物微粒渗入皮下组织,通过经络系统传导,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整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临床应用中,打封闭针需要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和建议,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控制刺激力度和时间,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打封闭针治疗时也需要密切配合医师的指导,注意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打封闭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封闭针刺激特定穴位,使药物微粒渗入皮下组织,通过经络系统传导,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整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应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师指导,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封闭针治疗腰椎病方法
一、概述
某同事是一个腰椎盘突出患者,得了这个病有一年了,非常的痛苦,昨天去看了私人医生,他给某同事在屁股上打了一针,某同事很害怕是封闭针,他说不是,腰椎病的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疾病的总称,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无效者都会考虑予封闭治疗,但这个疗法不为很多人所了解。
那么某同事想知道封闭针治疗腰椎病方法。
二、步骤/方法:
1、患者一定要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楷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
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希望你早日康复。
2、患者一定要了解浅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点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一般要求结合压痛点及精确的解剖部位进行封。
深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方肌、腰大肌、梨状肌、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后部或内部等处常用药液为局麻药物及类固醇激素,以缓解深部组织所致的疼痛,祝你健康。
3、患者一定要去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做一个全面检查,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人一定要开导患者,不要让患者有思
想包袱,患者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休息。
三、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注意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放松心情,不要太紧张了,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戒烟酒。
正确认识封闭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见病人来诊时主动要求“打封闭”的事情。
但对于封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却知之甚少;也有病人在医生为其做穴位注射时误以为是“打封闭”。
在此,西由卫生院颈肩腰腿痛专科王俊豪告诉你封闭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的区别:封闭疗法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激素与止痛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注射到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类固醇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维生素类药物等。
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可麻醉止痛,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类固醇药物(激素)具有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软化瘢痕等作用。
因此封闭疗法有给药直接,疗效迅速的优点,适应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膜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等。
封闭注射应在正规医疗单位进行。
封闭前必须严格消毒,注射后观察15分钟,防止过敏反应和其它反应。
封闭后3天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一旦选用封疗法还应坚持治疗,完成治疗疗程,以免中途停止,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在日常疼痛门诊经常会遇到患有各种疼痛的病人,只要提到打针就马上说打封闭针吧,不敢打。
问他什么是封闭针?为什么不能打?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什么病人不接受呢?病人怕激素的副作用。
其实由于封闭治疗用药量较小,不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影响。
激素与其它所有药物一样,存在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抗感染能力下降,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但这些都是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后才出现的现象,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闭治疗,不会引起这些反应。
因此,为安全起见,患有高血压、胃肠溃疡、糖尿病、精神病的病人,应慎用封闭注射;患有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及骨髓炎、骨肿瘤者禁用。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它是根据所患疾病,选用相应的腧穴和药物,将药物注入腧穴内,通过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穴位注射(水针)
一、概念: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将针刺刺激和药物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
适应范围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
二、作用:
(1)止痛作用
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进入中枢后,激发神经元的活动,释放神经介质,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均有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有关。
如足三里、气海、关元、膏肓等穴。
(3)调整作用
对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如消化系统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
三、常用穴位的选择
结合经络、穴位按诊、经穴、痛点、阴性反应点(条索、结节)
如足三里、曲池可治疗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肺俞、血海可治疗鼻炎、急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四、常用药物与剂量
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
中药:当归、丹参、红花、板蓝根、灯盏花、柴胡、川芎。
西药:25%硫酸镁、B1、B12、普鲁卡因、阿托品、安络血、麻黄素。
注射剂量:耳部0.1ml;头面部:0.3~0.5ml;四肢: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5ml。
五、操作与疗程
a.选择适当体位,方便操作
b.选择适宜的注射针头,抽取药液
c.常规消毒
d.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回抽无回血,便可注入药液。
疗程:2~4穴/次;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疗程,穴位可交替使用。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注射后局部酸胀感,一般不超过1天。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
4.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有效期。
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应做皮试,如普鲁卡因。
5.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注射。
7.年老体弱患者选穴宜少,减少药量。
封闭针
一、概念: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同类药物)注射于痛点、椎管、肌腱、神经干等部位,以达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的治疗方式。
二、作用机制
强的松龙:改善神经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
普鲁卡因:局麻药,可用于缓解疼痛。
三、激素的副作用
强的松龙类药物,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可产生习惯性及依赖性。
此外,可导致向心性肥胖,体型改变,皮肤多毛,女性患者长出胡须,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四、不宜人群及使用时间
高血压、胃肠溃疡、糖尿病、精神病;每次间隔时间7-10天,不超过3-4次。
金针与水针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两者都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
金针:机械刺激。
水针:机械刺激与药物刺激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