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北伐战争用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51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说课稿。
这堂课属于中国近代史,主要探讨的是国共两党在近代时期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北伐战争,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节课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接下来,我将围绕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概括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2. 学生能够分析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3. 学生能够理解从《宪法大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4. 学生能够设计与宣传一则反对不公的口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建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历史文化热情;2. 点滴积累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3.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国共合作的形式、原因和结果;2. 北伐战争的发起、战术和战果;3.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综合分析能力;2. 如何教授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3. 如何让学生能够反思现实,从历史中发现不公平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前视频、图片或PPT等形式,给学生们展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京政府成立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对于这些事件的理解。
二、呈现教材(2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a. 什么时候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为什么会开始合作?b. 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c. 北伐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最终的战果如何?d. 《宪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是什么样的?2. 在学生讨论完后,让他们回答如下的问题:a. 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历史事件?b. 两党如何互相合作,解决了哪些重要的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重要的效果?三、归纳总结(15分钟)让学生在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象,从学习的事件中获取灵感,反思现实,思考并发出自己对不公平的看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五课北伐战争1.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中共一大的召开C.中共二大的召开D.黄埔军校的建立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D.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B.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C.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孙中山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7.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12.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五课北伐战争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即国民革命失败原因)1.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处主任。
2.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重要将领:叶挺(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2.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2)地点:湘赣边界(3)领导人:毛泽东(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红军长征的原因:(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成果。
(3)认识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 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应用。
(2)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辅助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地图、图片、史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北伐战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背景。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4. 人物介绍: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5. 影响分析: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7. 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五课北伐战争(1926,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一)中共三大: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二)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三)黄埔军校的创建:①1924.6,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意义: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四)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伐军胜利进军: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北伐军先后夺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②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4、北伐的主要成就: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5、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两党双方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2)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密切配合和支援。
(五)国民革命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中共,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92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南昌起义: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③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建军节。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地理范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具体战役和战术;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共同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教学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学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3)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1)国内外形势: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动荡,列强的侵略和割据;(2)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
2. 北伐战争的过程(1)战争的发起: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的发起;(2)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3)战争的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促进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3. 北伐战争的影响(1)政治影响:国民政府的成立,实现南北统一;(2)军事影响:锻炼和培养了国民革命军,提高国防实力;(3)社会影响: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提高民众觉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史料的解读和分析;(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深入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4.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北伐战争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4.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实证,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5. 课堂小结:总结北伐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3)运用比较法,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2)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图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伐战争相关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法探讨,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1)概括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和背景;(2)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北伐战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3. 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交参观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高一历史第十五课知识点归纳中国历史是一部长卷,上面记录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变迁和文明的传承。
在高一历史的学习中,我们逐渐进入了对历史的深入了解,第十五课是关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重要章节。
在这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抗日联军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组织,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和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为1921年,地点是上海,会议的主要代表包括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潭秋等。
党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通过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积极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二、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建立起的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的统一战线。
这一合作关系的缔结,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
国共合作的主要时期是1924年至1927年,合作的具体形式包括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时期,两党通过北伐战争等行动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为了完成统一全国、推翻军阀混战局面,于1926年至1928年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战争的主要目标是北方军阀势力的打败,夺取政权,为中国革命事业开辟新局面。
战争中,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终,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四、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民党领导下成立的一个中央政权机构,建立于1927年。
中国共产党也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工作,共产党员李大钊曾出任过国民政府教育总长。
南京国民政府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也为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指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由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国民党所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军队。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黄埔军校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人物: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①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三、北伐战争
开始时间:1926年
组织者:广州国民政府总司令:蒋介石
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统治,统一全国。
代表人物:叶挺率领的独立团(铁军)
结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四、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2、北伐具有正义性,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3、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4、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5…….
五、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武汉“分共会议”(或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1927年4月
七、东北易帜的意义
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称为“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5课北伐战争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根底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2.“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绩的北伐将领是〔〕A.蒋介石B.李宗仁C.叶挺D.彭德怀“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以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照片,这一政府是由谁建立的〔〕A.孙中山B.汪精卫C.蒋介石D.冯玉祥5.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以下有关黄埔军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单独建立的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根底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
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D.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预,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7.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以“国共首次合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
【成功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意义②国民党一大①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丰硕成果】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