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主导产业及发展条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0.56 KB
- 文档页数:7
南京市发展休闲旅游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1)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南京丰厚的旅游资源。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山、水、城、林,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应有尽有。
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南京地区六大类全部具备,拥有74种旅游资源中的61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种类的83%。
钟山风景区、夫子庙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1年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人民币。
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拥有博物馆45座,全市14个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5万卷(件)。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中山陵、夫子庙、明孝陵、玄武湖、总统府、朝天宫、阅江楼、雨花台、明城墙、大报恩寺、甘熙宅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栖霞寺、汤山温泉、莫愁湖等。
除了丰富的自然、人文的旅游资源,南京还有一大批知名的旅游产品,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曾为皇家贡品的云锦,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生香的金陵盐水鸭,五彩斑斓、让人爱不释手的雨花石等等,都是可以大力开发的、颇具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
凡此种种,这许许多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加在一起,奠定了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的先天优势。
(2)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
南京“弘阳欢乐世界”共拥有国际一流游乐设备近30台,其中“长三角”地区最高摩天轮——116米“弘阳之游乐项目(4张)星”屹立于此,来自“风车王国”——荷兰的室内摩托过山车轨道长度近一公里,时速超100公里/小时堪称国内之最。
双层豪华旋转木马、飓风飞椅、激流勇进、海盗船、极速风车、挑战者之旅、旋风骑士、跳跃云霄、4D影院等近30项流行游乐项目。
南京珍珠泉游乐场也有非常不错的娱乐项目,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每个游乐项目都是全国一流。
其中,“四环”彩色过山车最为惊险,轨道全长688米,翻滚速度75公里/小时。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8月6日)内容摘要:南京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如何抢占机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南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开展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策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南京在“三个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谋求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支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在中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是台湾,其定义描述为“源于创意和文化积累,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办发〔〕24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
近年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众多国内城市均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标准尚无统一界定。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初次进行了分类(见表一、表二)。
表一: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范围比较表二: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从上述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理解和分类能够看出,虽然各地采用的概念表述和分类标准不同,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又有别于传统文化产业。
江苏省南京市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对策近年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
所谓“新型”,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经营制度创新,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家庭经营的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土地零碎化等现实难题。
一、南京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状分析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等。
本文着重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两类新型经营主体。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四项推进措施:一是加强名录管理。
2012年进入省重点合作社名录965家,新增400家左右;二是深化五好创建。
2011年认定了省“五好”合作社32家、市“五好”合作社72家。
获得全国示范社称号2家、省“百佳”合作社7家;三是加强财政扶持。
市级财政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规范化建设奖补等方式扶持合作社发展,各类农业和科技项目资金向合作社倾斜;四是推动横向联合。
探索组建跨区域的生产、营销合作联社;引导各类合作社叠加运作;探索组建区域性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合作。
全市合作社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覆盖产业广泛,覆盖了20多个产业品类。
二是市场竞争力提高,由生产逐步向加工销售拓展,实施质量提升和品牌战略。
三是单体规模扩大,社员数100~500人的合作社占43%、500人以上占6%。
四是带动能力增强,2011年统一销售额62亿元,年销售额1000~3000万元的占7%,3000~5000万元的占1%。
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超过70%。
(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思路上突出三个重点:“密切一个关系”,企业紧密联结产业和农民的关系;“强化两项保障”,政策扶持和辅导服务;“发挥三大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班级:城规1211成员:指导老师:王勇老师目录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脱离了独自发展的模式,都市圏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特征 产业分析 比较分析 优化建议 1.南京都市圈概述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1] 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区位分析 宏观区位 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
上海农业科技史青山:浅析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3):4-6•论坛.浅析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史青山(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南京211300)摘要: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农村文化资源等,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众多困难。
为促进高淳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采取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延伸产业链、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强化政策保障等措施。
关键词:高淳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中图分类号:F32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依托,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的渗透、三产间的联动与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多种方式,将资金、技术、人力和其他资源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和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区域总面积达802km2o近年来,高淳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创业创新,促进农业与关联产业渗透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促进高淳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拟对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应对措施进行解析。
1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高淳区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环境条件,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思路,形成了以发展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业等为一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二产,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为三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0年,高淳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0多亿元,出口农产品7000万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0:3.43:1.50,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南京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更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天然优势。
南京市将“文化产业兴市”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文化创意为主导、多元融合的文化产业体系。
那么,南京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又是怎样的呢?一、南京文创产业的现状目前,南京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数字内容产业、影视动画产业、游戏产业、设计服务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其中,数字内容创意产业作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产业,2019年规模以上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44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53.8%。
数字内容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南京市其他文创产业的繁荣。
南京市的影视动画产业也不断壮大,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纷纷落户南京,例如爱奇艺、腾讯、优酷等。
另外,南京市的设计服务产业较为成熟,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这些都是数字内容产业和影视动画的重要配套产业。
此外,随着文化旅游消费的升级,南京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毛利率甚至高于数字内容产业。
二、南京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数字内容创意产业只是南京文创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南京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融合式的。
例如,在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南京市可以重点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化企业区域布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文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产业打通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数字内容产业、影视动画产业、游戏产业等产业之间已经深度联动,南京文创产业的未来方向是要在产业打通上下功夫。
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有巨大的交叉融合潜力,发挥网络平台和IP的联动作用,提升数字内容创意产业,推动影视动画产业、游戏产业等产业向数字化、平台化进程迈进。
跨江发展下南京江北地区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南京经济总量及城市化进程均已揭示南京进入跨江发展时代。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南京江南和江北地区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别,江北地区虽然产业发展优势较为突出,但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也很明显,产业人群江北上班,江南居住已成常态。
本文将从江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江北从产业孤岛转型升级为城市新区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以期实现该地区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南京江北产业发展策略一、研究背景2010年12月21号,国务院下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对南京城市的发展要求是:提升南京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南京金融、科教、商贸物流和旅游功能;发挥南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承东启西枢纽城市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性的金融和教育文化中心。
二、南京跨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2011年江苏省各市经济总量进行对比发现,南京市经济总量尚不如苏州和无锡两市。
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经济总量在省内仅位列第三。
产业结构上,虽然南京呈现出“三二一”的高级化产业结构排序,但实际上是一种虚高,南京工业尚未跨入后工业化时代。
南京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尚不能支撑“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的定位。
而通过对比2011年上海、南京和合肥三市土地成交单价可以发现,在土地成本上,南京楼面地价并不比上海低很多,2011年上海全市平均楼面地价为3898元/平米,南京全市平均楼面地价为2950元/平米;而合肥市楼面地价却仅有上海市的三分之一,2011年合肥全市平均楼面地价为1373元/平米。
合肥的土地低成本优势,使上海外溢的企业更多选择在合肥等皖江城市带城市进行投资。
同样,对比2011年上海、南京和合肥三市年平均工资可以发现,南京全国排名第三,而上海排名第五,合肥排名第十。
周边区域低成本优势架空南京“承东启西”枢纽城市角色。
溧水核心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溧水作为南京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产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近年来,溧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核心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农业产业是溧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溧水地处江苏省南部,拥有得天
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溧水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溧水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等,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打造了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其次,溧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产业也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
年来,溧水政府加大了对矿业的管理和开发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矿产品的开采率和质量。
同时,溧水还积极推进矿业的转型升级,加大了对矿业企业的环保和安全监管力度,推动矿业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此外,溧水还以制造业为主导,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
扶持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溧水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的来看,溧水核心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
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溧水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核心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前言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南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南京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南京产业结构的演进1.1 传统产业主导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导,其中以机械制造业、电子业、化学工业为代表。
在这一阶段,南京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府投资和计划经济模式。
在保护和垄断的产业环境下,南京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比较单一,缺乏竞争力。
1.2 转型升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开始迅速发展。
此时,南京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
这一阶段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科技化和服务型的特点。
1.3 发力高科技产业阶段2000年以后,南京进一步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布局。
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从而培育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南京的产业结构也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形成了以信息电子、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能源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
二、南京产业结构的现状南京的经济总量已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五,而其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南京的产业结构已逐渐呈现出以下特征:1.服务业成为主导。
现代服务业在南京的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2019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0%。
2.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3.制造业仍占据一定比重。
虽然南京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制造业仍占据了相当比重。
其中,汽车、电子、机械以及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发展。
三、南京产业结构的未来思考3.1 加快优化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是南京产业结构的重要部分,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新产业发展趋势南京市新产业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正面临着新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南京市新产业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南京市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南京市新产业的背景和发展现状1.1 南京市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枢纽城市。
同时,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1.2 南京市新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南京市新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
南京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信息技术中心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成为南京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南京市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南京市新产业发展的趋势2.1 技术创新是南京市新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是南京市新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南京市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南京市还积极推动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2.2 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南京市的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创新人才。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和创新的政策,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和贷款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
2.3 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南京市的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园区在南京市兴起,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金融、旅游和餐饮业。
2.4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主导思想南京市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主导思想,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举措。
南京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姓名:王天玉班级:13商21 学号:130082031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
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一、全省产业结构概况下图1.1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14)下图1.2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10)总的来看,全省的第一产业占比最低,苏南地区的占比普遍低于苏北地区,最大的也不超过0.2。
南京园区调研报告1.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园区的发展情况,以便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 调研方法为了获取有关信息,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在线调查,以了解投资者对南京园区的认知和期望。
然后,我们参观了几个南京园区的实地考察,并与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了交流。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南京园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市场报告和新闻发布。
3. 调研结果3.1 南京园区概况南京园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园区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已经成为南京市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园区内有一些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
3.2 投资环境南京园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鼓励企业在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并提供了相应的资金和税收优惠。
此外,南京还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3.3 产业发展南京园区主要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目前,南京园区已经孵化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在南京园区发展较快,为整个南京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3.4 人才引进为了满足园区内企业的需求,南京园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园区内设立了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咨询和就业指导。
此外,南京市还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和福利待遇,使得南京成为许多人才的首选之地。
4. 调研分析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对南京园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南京园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设施完善的硬件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南京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和创新中心,为园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
尽管南京园区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有明显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产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
其次,人才引进需要更加精准的策略和努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题目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条件分析姓名张冰冰 201001035指导教师朱国传2013 年 6 月主导产业及发展条件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选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市2011年统计年鉴。
重点指出有哪些主导产业以及这些主导产业发展的条件。
首先,通过对南京市工业产业种类产值与总工业值进行比较得出该产业所占的比重,在与江苏省该产业的产值与总产值的比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南京市该产业的区位商。
如果区位商的值大于2,我们认为该产业为南京市的主导产业。
得出南京的主导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
然后重点对主导产业进行发展条件分析。
关键词:南京;主导产业;区位商引言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0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7.76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2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540.57亿元,增长13.0%。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 2.8:46.5:50.7。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9.6%,比上年提高 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2,比上年上涨 4.2%。
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七升一降”。
由此可知,南京的主导产业主要为第二、三产业。
一.南京市主导产业的确定表1:南京各产业区位商对比指标南京市该工业总产值值(亿元)江苏省该工业总产值(亿元)区位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8.68607 78.44 1.15156459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92371 9.25 1.659699322 非金属矿采选业28.91571 176.27 1.705917488 农副食品加工业141.0104 2564.45 0.571820175 食品制造业92.00007 484.99 1.97268589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59.6307 759.44 0.816542896烟草制品业150.97087 403.6 3.889954894纺织业77.03569 6084.89 0.13165635 纺织服装、服饰业280.69129 2803.55 1.04117371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39.22164 451.3 0.9037805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9.64861 1308.64 0.076673825 家具制造业9.69312 199.99 0.504031727造纸和纸制品业33.9831 1200.68 0.29433254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0.18154 333.35 0.62958795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83.58082 523.87 1.65915004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807.70559 1886.95 4.451386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844.83024 11738.06 1.634416165 医药制造业152.93877 1810.02 0.878692227化学纤维制造业48.76307 2268.16 0.223573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62.29081 2163.7 0.7800087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8.33574 3157.5 0.81789665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872.62943 8352.72 1.08643687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43.10913 2986.29 1.194821035 金属制品业290.02042 3829.26 0.787619187通用设备制造业659.74435 6492.06 2.276254092专用设备制造业183.53632 3930.77 0.48556452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352.02023 7639.2 0.479206066 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99.52453 11653.06 2.53501941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82.04844 14862.25 2.176945903 仪器仪表制造业186.15138 2454.89 0.78856371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5.64429 490.19 0.75618504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90.04746 3901.39 0.50657676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5.88857 3566.95 0.13378581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56741 238.85 0.590709927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知道在南京市的工业中有12个产业的区位商>1。
分别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而其中区位商>2的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重点讨论。
二、南京市主导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南京市主导产业应该确立为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而无论是从全国工业化进程看,还是从国内区域发展来看,做大做强南京制造业,符合我国三大经济增长级互动和共赢发展格局的竞争需要的。
我国已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南京制造业是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支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
也正是制造业的发展保证了南京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条件南京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列各城市第三位。
截至2010年,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
新招收本专科生22.57万人,在校学生70.61(不含研究生)万人。
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招收研究生2.9万人;在校研究生8.73万人。
南京拥有985院校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南京地区共有27项成果上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
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76、市级35家。
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
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1人。
拥有大量掌握计算机设备、软件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熟练的技术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南京市有大量来自安徽的打工者,他们为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条件石油加工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条件相似,而这两个产业在南京的地区生产中的区位商都较高,故此一并分析。
(一)、历史条件三十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此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化工基地-永利铔厂,时称远东第一大厂,开我国现代化学工业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扩大发展为南化(集团)公司。
永利铔厂的建立为以后的化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以及珍贵的经验教训。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国家级的化工园区,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项目在南京化工园区,是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沿江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将引进一批新的大型重化工项目,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延长生产业链,提高产业层次。
进入园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各种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三)、交通条件南京是国家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
以接受主城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以及放大沿江开发对腹地发展的带动作用为目标,构建区内与区外、江北与江南、沿江与腹地、城镇与工业园区之间沟通便捷、合理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
空港物流园北邻建设中的六合机场和规划中的四桥连接线,南有宁启铁路,宁连、宁淮高速公路分别从东西两侧穿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2010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329.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完成货运周转量3439.40亿吨公里,增长21.9%。
全年新增出租车229辆,完成更新3199辆,出租车总数达到10593辆。
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到8695标台,其中地铁915标台。
(四)、产业集聚效应优势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已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南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
南京不仅有前面提到的南化集团公司,国家又相继投资兴建了扬子石化公司、南京钢铁(集团)公司、南京热电厂、华能南京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化、冶金、电力等。
在化工园区巴斯夫,德纳,塞纳尼斯等大型化工厂之间形成了关系密切的产业链,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
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集聚效应。
并且建成了多区域化工集中区如:竹镇工业集中区,程桥工业集中区,马集工业集中区,横梁工业集中区,东沟工业集中区,新篁工业集中区,冶山工业集中区等。
使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制品业更加成为南京的主导产业。
三、南京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