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度-血液粘度计临床应用1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3
血浆粘度检测方法血浆粘度检测方法1. 什么是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指血浆的黏稠度,它是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因为血液本身的黏稠度而对血管产生阻力,这个阻力就是血浆粘度。
2. 为什么要检测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高低与很多疾病都有关系,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因此,检测血浆粘度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血浆粘度检测方法有哪些?(1)旋转粘度计法旋转粘度计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粘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旋转式粘度计测量血浆的黏稠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但需要专业的仪器和操作技能。
(2)毛细管法毛细管法是一种简单的血浆粘度检测方法,它利用毛细管内的液体流动速度来测量血浆的黏稠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
(3)电动力学法电动力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血浆粘度检测方法,它利用电场作用力测量血浆的黏稠度。
这种方法精度高,但设备较为昂贵。
4. 血浆粘度的正常值是多少?血浆粘度的正常值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血浆粘度正常值为1.4-1.8mPa·s,成年女性的血浆粘度正常值为1.3-1.7mPa·s。
5. 血浆粘度异常的症状有哪些?血浆粘度异常会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血浆粘度异常的症状包括头晕、疲劳、视力模糊、心悸等。
6. 如何调节血浆粘度?调节血浆粘度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来实现。
例如,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适量运动等都可以降低血浆粘度。
同时,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血流变临床意义供稿:校医院 2021-5-6 阅读人次:452-------------------------------------------------------------------------------------------------------------------血流变临床意义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开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详细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1、全血粘度检测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根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前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第一章概论1.临床检验仪器常用性能指标(可能考问答题)1灵敏度 2 误差3噪声4最小检测量5精确度6可靠性7重复性8分辨率9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10线性范围11响应时间12 频率影响范围1 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
2 误差:当对某物理量进行检测时,所测得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3 噪音:检测仪器在没有加入被检物品时,仪器输出信号的波动或变化范围。
4 最小检出量:检验仪器能确切的反应最小物质含量。
5 精确度: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6 可靠性:仪器在规定时期内及在保持运行不超限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反应仪器是否耐用的一项指标。
第二章离心机1.离心技术: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2.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离心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迫使液体中的微粒克服扩散,加快沉降速度,把样品中具有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
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离心机的转数、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3. 离心力:由于物体旋转而产生的力,物体作圆周运动所产生的向心力的反作用力。
4. 相对离心力:通常颗粒在离心过程中的离心力是相对于颗粒本身所受的重力而言,因此把这种离心力叫做相对离心力。
5. 离心机的分类:按转数分为:低速、高速、超高速。
6. 离心机的最大容量:离心机一次可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m ×n,一次可容纳最多离心管×一个离心管容纳样品最大体积。
7. 沉降系数: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其单位为秒。
8. 离心机的基本结构低速离心机的结构较简单,由电动机,离心转盘(转头)、调速器、定时器、离心套管与底座等主要部件构成。
其最大转速在10000r/min以内,相对离心力在15000xg以内。
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为20000~25000r/min超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可达50000~80000r/min9. 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又称分步离心法,根据分离物的沉降速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分步离心的方法。
测量血液粘度的方法
血液粘度是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血液粘度增大,血流阻增大,血液流量和血液组织灌注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测定血液粘度的目的在于借以对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
血液粘度高于或低于健康人的参考值,即高血液粘度或低血液粘度都是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性反映。
常用的两种测量血液粘度的方法。
1.旋转粘度计法
旋转粘度计是目前测量非牛顿流体,如血液粘度的理想仪器。
临床一般采用三点法测定,即分别测定高剪变率、中剪变率和低剪变率的表观粘度,对剪变率的基本要求是:高剪变率应在100s-1以上,低剪变率应在40s-1以下。
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接近200s-1和1s-1的数值测量相应的粘度值。
而取中剪变率约10s-1测全血粘度,是企图测出红细胞既无聚集也无变形时的粘度。
通常先测量高剪变率的粘度,后测量低剪变率的粘度。
测血浆粘度时,剪变率太高易造成血浆流动不稳定,剪变率太低会造成较大误差,通常在100-120s-1之间取值,毛细管粘度计是测血浆粘度的理想仪器。
2.毛细管粘度计法
毛细管粘度计因其价廉,虽然测全血粘度仍存在不理想之外,
但是目前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中仍有应用,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通常只在一定管壁剪变率或平均剪变率下测出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
血液粘度的测量结果,受测量仪器、剪变率和温度的影响,因此报告结果应琢磨你改所用仪器种类、型号、温度和剪变率。
血粘度检测项目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之一,它负责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也负责将代谢废物带回肝脏和肾脏进行处理。
在人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血液的流动性良好,血流畅通,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液的流动性会受到影响,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血粘度检测。
血粘度是指血液的黏稠程度,它是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因此,血粘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
血粘度检测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有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旋转粘度计和激光散射粘度仪等。
其中,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检测方法,它可以全面评估血液的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的黏稠度、弹性、变形能力等多种参数。
血粘度检测的适应症包括: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一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血粘度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及时发现血液流变学异常,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除了疾病诊断外,血粘度检测还可以用于健康人的体检。
健康人的血液黏稠度也可能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有关。
通过血粘度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醒人们注意健康饮食、规律锻炼等生活方式,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总之,血粘度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对于健康人来说,血粘度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体检项目,它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醒人们注意健康饮食、规律锻炼等生活方式,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血粘度检测项目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医学检测来了解我们身体的各种指标,以及我们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其中,血粘度检测项目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检测项目,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血液的流动情况,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什么是血粘度?血粘度是指血液在流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黏稠度。
我们可以将血液比作是一种液体,它在我们的身体中通过血管不断地流动着,为我们的身体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等。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血液的黏稠度也会不同。
如果一个人的血液黏稠度过高,那么就容易造成血管的堵塞,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为什么要进行血粘度检测?由于血液的黏稠度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通过血粘度检测,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血液黏稠度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如果我们的血液黏稠度过高,那么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其黏稠度,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血粘度检测的方法血粘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血黏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全血的黏度来了解血液的流动情况。
全血黏度法可以用来检测血液的黏稠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2.血浆黏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血浆的黏度来了解血液的流动情况。
血浆黏度法可以用来检测血液的黏稠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3.动态血粘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血液在不同流速下的黏度来了解血液的流动情况。
动态血粘度法可以用来检测血液的黏稠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4.旋转粘度计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旋转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的黏度来了解血液的流动情况。
旋转粘度计法可以用来检测血液的黏稠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血粘度检测的意义血粘度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如果我们的血液黏稠度过高,那么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其黏稠度,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中文名称: 全血粘度英文名称: ηb化验介绍: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
正常值:参考值:毛细管法:M(男):4.25(+-)0.41F(女):3.65(+-)0.32旋转法:(37℃)M(男)F(女)单位230/S:4.53(+-)0.464.22(+-)0.41Pa·s115/S:9.31(+-)1.488.37(+-)1.22mPa·s临床意义:全血粘度是指液体的粘性而言。
它是流动的倒数。
粘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
比粘度值与粘度成正比,液体的粘度愈大通过毛细血管所需的时间愈长,其比粘度也愈高,所以比粘度可以反映粘度的大小。
全血粘度的测定能为临床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血浆蛋白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粘度增高,进而使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数量增多,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质异常,如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增加,属此类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为心肌梗塞、冠心病;此外还可见于脑梗塞、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镰状红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全血粘度降低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血液粘度降低与红细胞比积的减少成平行关系,是机体失血后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而使血液稀释的结果。
血液粘度检测分析报告1血液粘度计的选择重复性:指所测数值重复性程度。
取同一血样,压积在40%~45%范围内,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量10次,在高剪切率200s-1时,血液表观粘度的变异系数应小于2%;低剪切率1s-1时,变异系数应小于5%。
血样用量应根据仪器的样品用量而定,并应严格控制样品计量的精度。
样品量的过多或过少都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标本在吸入时不要产生气泡。
为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和精确性,要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并做好保养维护记录。
同时对仪器的准确度、分辨率和重复性应定期标定。
准确度:指所测数值与真值(给定)符合的程度。
测定时建议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标准,在剪切率200s-1时测定低粘度油(2~3mPa·s),在剪切率1s-1时,测定高粘度油(15~25mPa·s),一般应测定5次以上,在低粘度值时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应小于5%,高粘度值时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应小于3%。
分辨率:在给定条件下,测定出同一物质两种状态下的差异。
取压积在40%~50%范围内的正常人全血,以自身血浆调节压积的变化。
在高剪切率200s-1时,仪器应能分辨出压积变化2%时的血液表观粘度的差异,在低剪切率1s-1时,仪器应能分辨出压积变化1%时的血液表观粘度的差异。
以上测量应各测5次以上,取平均值。
2样品采集、血样防凝血液样品的采集应保持一致。
采血时病人取坐位,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集肘前静脉血。
采血时应尽量缩短压脉带的压迫时间,针头刺入血管后立即松开压脉带,安静约5s后开始采血。
最好用7号以上的针头,采血过程中不宜过快。
以避免过细的针头对红细胞产生一定的剪切力而破坏红细胞。
血液需经抗凝处理后才能用于测量,抗凝剂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最好用肝素或EDTA抗凝。
肝素抗凝浓度一般为每毫升全血用20~30国际单位,EDTA为每毫升全血3.4~4.8mmol/L。
抗凝剂一般采用固相或液相抗凝剂。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在临床疾病的运用。
方法对全血粘度给予自动清洗式的全血粘度计进行测定;血浆粘度采用普利生公司生产的血浆粘度测定仪(型号为pls-f200b)进行测定。
结果临床领域中血液流变检验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不同的疾病诊断、发展及控制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临床应用;判断价值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8-011前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是血液的凝固性与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以及血管壁的流变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对血液及血管之间的作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较全面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现将报道如下。
2血液流变学的检验2.1血液流变学仪器使用及维护对样本检测时尽量少减少使用相同的仪器,并且选用可自动对样品进行加样、混匀、测试、预温以及冲洗的自动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
对测试仪进行操作时应该根据规范进行,减少阳光的直射且避免靠近热源;进行标本的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清洗,定期进行维护及保养。
2.2检查全血黏度选择仪器环节中,全血黏度作为非牛顿的液体,是由其的剪切情况决定的,因此采用旋转式的黏度计对全血黏度进行监测;进行全血黏度的测量时应使用不同的切变率进行。
进行样品的制备时,清晨病患处于空腹状态进行静脉采血,同时将肝素抗凝涂抹于容器中并进行标本的密封待检。
选择切变率应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的建议进行选择,切变率在1/s至200/s内时,进行全血黏度的测定状态较佳。
可按照仪器继续拧相应的设置,通常设置约200/s的高切、40/s到50/s 内的中切与低于10/s的低切这3个切变绿率。
2.3血浆黏度的检查选择仪器中血浆作为牛顿液体,黏度未受到切变率的影响,可仅选择其中的固定切变率,采用自动化的毛细管式黏度计进行指标的检查。
制备样品应采用ep离心管进行血样的存放,对于抗凝条件与全血粘度的测定时;进行血浆的分离需要满足799克即3000转/min 的离心,并且保证时间在10分钟以上。
血液粘稠度检查项目血液粘稠度是指血液流动的阻力,是反映血液流变性能的重要指标。
血液粘稠度的高低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血液粘稠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医学上广泛使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液粘稠度,用于帮助诊断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血液粘稠度检查项目。
一、血液粘稠度概述血液粘稠度是指血液流动的阻力,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粘着力、血小板数量、血浆蛋白质浓度以及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血液粘稠度的单位通常为mPa·s。
一般情况下,血液粘稠度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因为人体会自动调节血液粘稠度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状态。
但是当血液粘稠度过高或过低时,就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血液粘稠度检查项目(一)全血粘度(WBV)全血粘度是指没有去除血细胞和血浆其他成分的血液粘度。
全血粘度检查方法简单,常用旋转粘度计等仪器来完成。
全血粘稠度的正常值范围较窄,因此作为一个粗略的指标来使用。
全血粘度的增加可能表明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这种情况常出现在高脂血症和高红细胞计数的患者中。
(二)血浆粘度(PV)血浆粘度是指去除血细胞成分后的血浆的粘稠度。
血浆粘度可以反映血浆中的总蛋白质浓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高血浆粘度与高胆固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血浆粘度常常通过阴离子润滑剂来测定,正常值为1.4-1.8mPa.s。
(三)血小板粘着力(PFA)血小板粘着力是指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在一起的能力。
血小板粘着力是一种反映血小板活性和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当血小板粘着力增强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从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PFA通常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障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以及预测危险性。
(四)红细胞聚集度(RBCA)红细胞聚集度是指血液中红细胞之间相互靠近、相互粘附的程度。
红细胞聚集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微循环阻塞、组织缺氧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综述与讲座#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临床应用*崔丽王佳秋任丽萍(天津大学医院,天津300072)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血液流变学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开展此项检查的应用经验,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归纳出影响全血粘度的诸多因素,探讨了有关测定血液粘度时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临床检测;血液粘度测定中图分类号:R446111文献标识码:ABlood-rheology Detection and The Experienceof Clinical PracticeCUI Li WANG Jia-qiu REN L-i ping(H osp ital,T ianj in Univ er sity,T ianj in300072,China)Abstract:T he paper discussed the bloo d-r heo lo gy and its applicat ion in t he clinica l detectio n,and intrduce the detectio n w hich play an impor 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inspetio n.F inally,so me technical questions about blo od viscosity are g iven,which was based on the result o f ex periment.Key words:bloo d-r heolo gy;clinical detect ion;blood viscosity detect ion血液流变学(Blo od-Rheolog ly)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血液流变学把血液作为一种非牛顿流体具有的特殊流动性。
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部分称为血液流变学[1]。
浅析血液粘度测定的质量控制血液粘度对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有重要意义。
依我科室血流变仪的操作程序和经验,现提出有关血液粘度测定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1、仪器的选择与标准血液是含有各种微粒的液体,是非牛顿流体,它的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血液的粘度计应有较宽的切变率范围,可以选择旋转式粘度计或切变率可凋的毛细管粘度计。
旋转式粘度计可以给出确定的切变率,而切变率可调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反映的是平均切变率。
选择粘度计要进行仪器灵敏度稳定性实验。
合格的粘度计在低切变率下,能够反映出同一血样的二份压积差为1%的血液的表观粘度差异。
在高切变率条件下,则能够反映出压积差2%的血液的表观粘度差异。
血浆、血清可以看作是牛顿流体,一般采用毛细血管粘度计测定其粘度。
毛细管粘度计中的毛细管部分应由玻璃制成,内径匀直光滑。
检测全血粘度的毛细管内径不能大于0. 5 mm,管长管径之比大于20002、受检者的准备和血样的采集由于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在采集血样之前,要求受检者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运动、药物等。
一般宜早晨空腹采血。
采血部位一般选前肘静脉,采血时应尽可能缩短静脉阻滞时间。
采血一般用一次性封闭式真空定量采血管(含肝素)采血,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5一8次,让血样充分抗凝,检测前不要打开试管盖(塞),以防止血液中PO2,PCO2,HC飞和PH等的变化而影响血液的流变性。
3、抗凝剂和盛血容器内壁处理血液非常容易凝固,所以采血时须加人适量、适当的抗凝剂,一般用肝素,肝素用量为10一20IU/ml血,以免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变化。
优质的血液标本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首要保证,一次性封闭式真空采血管内壁已作防粘防静电处理,管内无菌,因此,最好用真空采血管。
4、血样的放置时间采血后,血样保存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到血液粘度的测试结果。
而保存的时间又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血样一般不能在0℃以下冰冻保存,在冰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和溶血。
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提要: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生物力学分支学科,通过将血液视为非牛顿流体,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质以及其作用,并以此测定血液黏度、流动性、粘滞性及变形性,了解这些变化的病理生理意义,从而达到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
本文将先阐述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理论,然后介绍其在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血液Casson 方程,血液层流流动、血液流变学的应用一、血液流体力学基础理论1、流体黏性考虑如左图所示的最简单的二维单向剪切流动,流动方向平行于x 轴,在y 方向上存在速度梯度分布u(y),显然u(y+dy)=u+du 。
定义y 处的剪应变率d dtγ为 d du dt dy=γ,即y 方向的速度梯度分布。
设不同流层之间的剪应力为τ,则剪应力τ与剪应变率d dtγ之间存在关系 du d dy dt==γτηη,其中η成为流体黏度。
若η始终为常数,流体剪应力与剪应变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具有这种特性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如空气,水等都是牛顿流体。
而如果η不是常数,而是d dt η的函数,即η=f(d dtη),则此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血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2、血液黏度血液流动性质研究已有一百余年。
1882年法国医生泊肃叶(Poiseuille )通过测量圆柱管内血液流量与压力差的关系,得到Poiseuille 定律,后来的Merrill 等人对此问题也进行过深入研究。
由于血细胞的存在,导致血液黏度随剪应变率呈现负相关的走向,即d dtγ增大,η下降。
这种非牛顿性是由血球引起的。
在某种红细胞悬液中,我们发现相对黏度,红细胞含量与剪切率之间明显存在对应关系。
在医学上,红血球的浓度常用血球比积H 表示,是血液中红血球的体积与血样总体积的比值。
3、血液的Casson 方程d dtγ增大,η下降,在低剪应变率下,Cokelet 等人在1963年用旋转粘度计测量转子突然停止时扭矩随时间的变化,测得了低剪应变率下剪应力-剪应变率的关系曲线,并应用外插法得到d dtγ=0时的静止血液所承受的剪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