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是居高临下的 施舍,有企图,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 表面上颇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心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
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 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而且这样地只会 炫耀、自大而不知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只能导致更加落后。 这也暗示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 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4、“丰富”和“大度”
反语、讽刺:“丰富”和“大度”都是媚外求荣 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 自大。“丰富”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 叛出卖。
已知事物 相同特点
比较类推
尼采: ——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疯而死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 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危害:我 们的子孙 后代无法 立足于世 界民族之 林。
——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请对这三段内容进行分类。
揣摩第4段的深刻含义 “抛给”和 “抛来”的区别:
法
物品
害/益
处理方法
整体感知
课 堂 小 结
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对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应该实行“拿来主义”, 即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毛泽东所谓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 请你说说如何对待“洋节日”“洋文化”。
现代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