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4.70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设计成就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对夏商周青铜器艺术设计成就的简要论说:1.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例如,青铜鼎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它的造型庄重稳定,寓意着统治者的权威和稳定性。
青铜器在造型上不仅美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宗教信仰。
2.独特的装饰风格: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以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为主,这些纹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和敬畏。
同时,青铜器的装饰也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
3.精湛的铸造工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曾侯乙尊盘是失蜡法铸造而成,其造型精美、纹饰细腻,展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此外,青铜器的铸造还采用了分铸、焊接、镶嵌等多种工艺,使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精美。
4.体现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不同等级的人物使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也严格遵循着礼仪规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严格。
5.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
这些青铜器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工艺的重视。
同时,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总之,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高中美术《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7)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你参加过说课比赛吗?说课的过程是不同一般教学设计的过程。
整理了这篇,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周各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2)理解青铜器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3)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B.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探究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2、内容结构A.青铜器的简介--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工艺的产生及历史背景B青铜器从功能上的分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c.青铜在商、周各时期的发展(1)商:饕餮纹鼎、司母戊鼎、龙虎尊、豕形铜尊、铜象尊(2)周:大盂鼎、毛公鼎、折觥、班簋、利簋(3)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工艺、纹饰的比较D.青铜器特点的总结及成因探究E.拓展学习:为青铜器设计一个纹样。
3、重点和难点(1)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不同的造型特点和纹饰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2)青铜器的名称中生僻字较多,其用途也不为多数人所熟悉。
教学过程:导入(略)师:首先,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何谓”青铜器”。
青铜器是以铜为主加锡或铅,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展示图片)师:我们说任何事物的产生总有一定的原因与背景,那青铜器的产生与发展又是基于何种原因和背景呢?1.劳动、文化知识的积累。
原始社会人们开始使用自然铜,但它熔点很高,经过捶打可以制作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
后来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增强硬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铸造性。
2.而奴隶社会的建立,有了大的集体工作场所,从而为青铜器的发展奠定基础。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哎,提起夏商周,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根啊,真是令人想入非非。
想象一下,当时的工匠们,手里握着工具,心中有个大大的梦想,造出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青铜器可不仅仅是个器具,简直就是艺术品,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讲故事,真是神奇得很。
夏商周的青铜器可谓是“玲珑剔透”。
它们不仅仅是用来盛食物的碗、盘,还是传递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想想看,那个时代的人们多么看重这些器具,贵族们在宴会上炫耀自己的青铜器,就像今天的潮人秀品牌包,谁能不羡慕呢?这些器具上雕刻的花纹,简直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每一刀每一划都透露着工匠对生活的热爱,简直让人心潮澎湃。
再说说它们的造型,那真是“别具一格”。
从鼎到尊,从盉到罍,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青铜器的设计灵感,甚至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鸟兽鱼虫的形态在青铜器上都能找到,仿佛这些器具也有了生命,跟着主人一起感受历史的风雨。
想象一下,古人围坐在炉边,喝着酒,吃着肉,手里捏着的就是这样的艺术品,简直是“人间美味”,再加上那气氛,哇,简直不能更幸福。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那可真是“巧夺天工”。
想当年,铸造这些器具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温度、合金比例、模具设计,全都是学问。
那些工匠就像现代的科学家,精心调配,反复试验,真是拼劲十足。
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毁了整个作品。
可想而知,能成功铸造出这样精美的器具,他们的成就感得有多大呀,真是“心中有数”。
青铜器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它们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更是宗教祭祀和政治象征。
祭祀的时候,用这些青铜器来敬天祭祖,那场面,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古人对于青铜器的崇敬,就像咱们现在对待传统文化一样,心中满是敬仰。
它们不仅连接着历史,更是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仿佛在告诉后人:“嘿,别忘了我们的根在哪!”在这背后,青铜器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夏商周的更替,权力的交替,都在这些器物上留下了印记。
每一个器具都像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种种。
简述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
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夏朝青铜艺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青铜艺术主要表现为青铜神像、兽面铜鼎、大型青铜器等。
夏朝青铜器造型简单朴实,器型多为玉形鼎、方形鼎和爵等,装饰图案主要采用神兽和凤纹等。
2. 商朝青铜艺术:商朝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代青铜器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商朝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包括鼎、觚、罍、豆等多种器型。
装饰图案以神兽、凤纹、虎纹等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具有象形符号的铭文,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3. 西周青铜艺术:西周时期,青铜器逐渐成为贵族阶级的象征,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周青铜器的造型更加复杂精细,装饰图案更加繁密,常见的器型包括方壶、圆壶、觚、籯等。
西周青铜器中的铭文数量明显增多,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4. 东周青铜艺术: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逐渐衰落,艺术风格开始趋于低迷。
东周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相对简单,器形多为方形和圆形,装饰图案也较为简洁。
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活动,标志着青铜艺术发展的结束。
总的来说,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看出,从简单朴实到复杂精细再到低迷衰落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
历史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古代生活和工艺技术的重要遗存,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220艺术百家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摘 要】【青铜器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铜器的发展跨越夏、商、周、战国,每个时期有各自的特色和作用。
关键词】【青铜器艺术 青铜纹饰 青铜器发展阶段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使用了铜,但使用得大多是纯铜。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才开始出现,例如甘肃东乡林家和永登连城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小铜刀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就是打开青铜历史第一页的标记。
《左传-宣公三年》中写道:“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反映了这一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是容器、兵器、工具。
而且在青铜器刚开始进入大规模的的生产、使用的时候,制作工艺也比较稚嫩。
合范法是当时主要的制作手法,铸造的青铜器皿造型单一,且工艺粗糙,但却是先前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
早期青铜器外观造型独特,富有美感,虽然它们没有鼎盛时期青铜器的华美纹饰和铭文,但是它们保留着一种稚气且妩媚的东西,它们仍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这一时期包括商代的中期和早期,这段时间青铜器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礼器在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国家的王权掌握在一家手中,所以王权的维护和巩固也是当时的君主所看重的问题。
这为青铜礼器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这个时期,青铜礼器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与此同时,礼器的自身形式也逐渐规范,各种装饰性题材也已广泛运用,并成熟,开始向装饰工艺发展。
这一时期是青铜器从不成熟向成熟、鼎盛时期的过渡期和发展期。
三、繁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商周礼器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当时君主和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礼器也被视为重器,使当时王权和等级的最高象征。
合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论文名称史学生姓名湛琴琴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14 生物工程一班学生学号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
它历史悠久 , 绚丽璀璨 , 作为历史的载体 , 内容丰富而深刻 ,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久已为世人所重视。
对青铜器的研究 , 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 宋代金石学之兴 , 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 历经元、明、清各朝 , 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 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 , 有着开创之功 , 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 装饰;特点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 2000 年,距今约 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
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
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
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
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
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
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
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 15 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
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
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商周时期鼎的工艺特色
商周时期的鼎是一种典型的青铜器,具有以下工艺特色:
1. 青铜浇铸技术:商周时期的鼎使用青铜材料制作,这种材料由铜和少量的锡或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青铜浇铸技术成为古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的主要工艺,具有高温度、高熔融性和较低韧性的特点,使得鼎的制作更加坚固耐用。
2. 装饰工艺:商周时期的鼎通常装饰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如兽面、云纹、雷纹、神兽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文化。
3. 铸造工艺:商周时期的鼎采用铸造工艺制作,通常包括模具制作、熔炼、浇铸、修磨等工序。
其中,制作精良的模具是铸造工艺的关键,能够确保鼎体形状和纹饰的准确复制。
4. 器形设计:商周时期的鼎一般呈三足扁圆形或方形,上部有两个或三个耳。
这种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能够稳固地放置在火炉上,还具有象征性,代表着古代王权和权力。
5. 晚期的鼎还具有奇异装饰的特色,如猎人与猎物、战士战象、与神秘生物等的复杂纹饰,表现了商周时期社会的丰富想象力和美学追求。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课业类型:高中美术鉴赏课(人教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光辉成就,商、周、春秋战国各时期的艺术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2)理解青铜器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3)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青铜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B.过程与方法
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2、内容结构
A.青铜器的简介——什么是“青铜”、青铜的分类
B.青铜在商、周、春秋战国各时期的发展
(1)商:饕餮纹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禾人面铜方鼎
(2)周:大盂鼎、折觥
(3)春秋战国:立鹤方壶、越王勾践铜剑、曾侯尊盘、曾侯乙编钟
(4)造型、工艺、纹饰的比较
C.青铜器特点的总结及成因探究
D.拓展学习:青铜器的加工工艺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时代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难点:
(1)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熟悉,难以切实体会时代背景对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
(2)青铜器的名称中生僻字较多,其用途也不为多数人所熟悉。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掌握青铜器的各种器型和分类,掌握青铜器纹饰特点了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鉴赏过程中,通过作品解读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体会器物即宇宙的造型观和统治者通过美术作品实现垄断权力沟通天人的政治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器型分类和纹饰特点
教学难点:青铜器各个时期纹饰特点的变化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程序】。